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数学与教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40322859
  • 作      者:
    丘成桐,杨乐,季理真主编
  • 出 版 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数学与教育》“数学与人文”丛书第五辑的主题为数学与教育,尤其侧重于基础教育。本辑特别推出了香港《明报月刊》记者对丘成桐先生的专访实录,并设立了有关教育的四个专栏:包括“大师谈教育”,载有丘成桐先生和杨乐先生关于中学基础教育的文章以及“菲尔兹奖”得主论数学教育;“昔日辉煌”,介绍了傅种孙先生对数学教育的贡献,并刊出了民国时期的清华大学数学系以及抗战时期的北师大附中等珍贵资料;“他山之石”,讲述了俄罗斯和以色列的英才教育;“在数学中成长”,收录了“丘成桐中学数学奖”得主的文章。此外,本辑还为读者呈现了旅美数学家杨同海的数学与人生,并收录了有关数论中的基本算法的专业文章。
展开
精彩书评
    很多有名的中国的高中学校自豪地宣称有整班的学生在奥数中获奖,却并不考虑学生们是否真的喜欢数学。……大部分高中要用一整学年的时间帮助学生准备高考。从很多方面来看,这都是在浪费学生们的宝贵学习时间。
    ——丘成桐
    
    平面几何的内容,对培养学生严谨推理的能力、直观想象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不可取代的作用。……数学界的同志一般都认为,要把数学课教好,首先还是取决于教师的数学水平。比如培养一个数学教育的硕士或者博士,如果大部分课程都是教育法和心理学,这样并不是很妥当。因为这些课程学得多也并不见得帮助就大,关键还在教师的数学水平。
    ——杨乐
    
    我们都认为算学系一定要坚持“英才教育”,只有找那些确有志于算学,而又确可培养造就的英才来,加上我们施教,才有可能育出算学家。
    ——杨武之
    
    国民革命的目的是要为中国在国际问求独立自由平等。要国家在国际问有独立自由平等的地位,必须中国的学术在国际间也有独立自由平等的地位。……我今天在就职宣誓的誓词中,特别提出学术独立四个字,也正是认清这个深意。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心理为纯粹科学,乃各种学术的基本,应不计功利,以求真理为唯一目的,当力为提倡,以促进人类文化。
    ——罗家伦
    
    那时请外国教授不是什么来开个会,吃吃饭,拿几个transparency(透明胶片)展览一下,而是在清华园住一年。法国数学家阿达马是国际上很有名的数学家,美国的维纳,都是在清华园里头住下来,讲课。现在做到这种样子的安排不见得很容易了。所以清华园规模虽小,却能够对中国的数学发展产生一些作用。
    ——陈省身
展开
精彩书摘
    当然作为一名海外人士创办基金,杨同海必须得到国内的支持。正好他在徽师的同学胡寄宁在宁国市教体局工作,他首先就去找这个老同学。胡老师告诉他:在宁国,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家庭经济困难面临辍学的中小学生每年至少有1000多人。他把自己想办基金会的想法告诉老同学,“集必要的资金去帮助安徽宁国市的最贫困的孩子们读书”。本来杨同海只有资助学生上高中的想法。但胡寄宁对他说,其实小学和初中也有很多的问题,最凄惨的一个例子就是:有一个孩子,父母有智力缺陷,爷爷奶奶想管孩子上学又无能为力,实在可怜。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把考虑范围扩大到了全体中小学生。杨同海的想法立即得到了积极的响应。杨同海了解到,在美国有很多人希望捐款帮助中国的孩子们,但他们特别担心自己的捐款不被真正地用在孩子们的身上。要想确保他们能捐款,而且能持续地捐款,就必须确保一切捐款都捐在明处,用在明处。
    他们决定:1.亲自挑选符合资助的孩子,把他们的家庭情况公布出来,请捐款人自己选择受捐对象;2.所有的捐款全部公布到网上;3.要求所有接受一帮一捐款的孩子每年要给他们的资助人写信;4.基金会每年走访受捐人,确保捐款用在孩子的身上;5.所有基金会的工作人员都是尽义务,连基金会的基本运作费用都由杨同海一个人承担,以保证捐款全部用在助学上。
    他们分头行动。2004年,杨同海在美国注册了一个家乡教育基金会。胡寄宁在宁国也准备注册一个相应的教育基金会。但发现在中国注册这样的教育基金会特别困难。他们只好退一步求其次,成立了一个宁国市中美爱心教育发展促进会。胡寄宁与他的同事花了约一个月时间走遍了所有的高中、初中和中心小学及附近的所有村庄,也尽可能地到比较遥远的村庄去看望贫困学生。实在没时间去的地方他们也都打了电话请当地的朋友去走访。这样他们获得了第一手资料,然后整理出来发给杨同海。得到了需要资助的孩子们的名单后,杨同海把这些资料翻译成英文,在美国开始寻找捐款人。
    ……
展开
目录
丘成桐:《数学与人文》丛书序言
张英伯:本辑前言
数学人生
苗晓霞:美丽的使命艰难的旅程——专访“沃尔夫数学奖”得主丘成桐教授
蒋迅:杨同海的数学与人生
大师谈教育
李心灿:菲尔兹奖得主论数学、数学教育——读书札记
丘成桐:从数学教学的视角看中国的基础教育
杨乐:谈谈数学的应用与中学数学教育
丘成桐写给中学生的信
昔日辉煌
郭金海:异军突起:抗战前的清华大学数学系(I)
何效员:中国现代数学教育的先驱傅种孙教授
李春兰:清末民国时期的数学教科书
赵慈庚(遗作):抗战时期师大附中的教员和校长
他山之石
张英伯:以色列的数学英才项目
安彦斌:以色列的英才教育策略
姚芳:数学英才教育之俄罗斯案例分析
在数学中成长
叶一凡:当青春流经岁月
马悦然:与数学一起成长
戎欣云:我的数学学习——浅谈数学学习的时间差
陈杰:我女儿获奖了
数学科学
Joe Buhler和Stan Wagon著、王元译、冯克勤校:数论中的基本算法(I)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