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引导儿童发现情境中的问题。教育者在设置完教育情境后,应让儿童在其中活动并在活动中发现情境中所蕴含的问题。教育者应促使学生主动提出疑难,并将学生置于欲解决疑难的境地。杜威指出,儿童在活动中主动发现问题十分重要,如果儿童不能主动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学就不可能获得成功。教育者在儿童主动发现的过程中应当发挥引导的作用,不能代替儿童发现问题。
3.鼓励儿童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杜威认为,在儿童主动发现活动情境中的问题后,教育者应积极鼓励儿童寻找问题存在和发生的原因,引导儿童积极寻找各种资料或证据,以发现问题所在。教育者还可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所需的资料。这里所谓的资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答案,而是进一步探究的所需的资源和依据。
4.引导儿童提出并思考解决问题的假设。杜威指出,探究是人类的天性。当儿童发现了足以吸引自己的问题后,教育者应当引导儿童根据现有资料,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和想法,大胆推论、猜想、提出假设性的方案,并对自己提出的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逐个分析,选择出被认为最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案。
5.鼓励儿童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主要是对先前提出的假设性力案进行验证的过程。问题得以解决,学习就暂告一段落。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尤其是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问题没解决,教师可引导学生采用解决问题的新方案,直到问题解决为止。有时,问题虽然最终不一定得到解决,但通过这一过程,儿童也是能学到很多东西的。
从有效教学角度看,杜威的教学思想在何为有效教学以及如何实施的问题上与赫尔巴特及夸美纽斯产生了严重分歧。夸美纽斯在论述有效教学问题时是有主智倾向的,他关心的是“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效率问题。赫尔巴特从观念心理学出发论证了抽象概念和命题的有效学习,将知识的系统学习作为有效教学的论证中心,甚至认为人的道德教育也是需要通过各科知识的系统学习达成的。
杜威作为传统教育的颠覆者,完全推翻了上述主智取向的有效教学论断,不论是夸美纽斯倚重的感觉、直观,还是赫尔巴特倡导的观念、统觉,在杜威看来都是无法说明有效教学的真谛的。因为,它们主要限于人的认知范畴,不能说明教育的全部内涵与活动。在杜威看来,人的认识活动不过是人的经验活动的一部分,思维就是在活动中产生的,同时也是为了在活动中解决问题的。仅仅以知识的获取本身作为有效教学的标准不仅是错误的,而且对儿童的发展也是有害的。由此,杜威给我们确立了一个判断是否有效教学的新的标准取向,即儿童本身的经验发展。杜威的全部教育论述都是关乎儿童经验的发展的,正如他对教育性质的著名判断所展示的——“教育就是儿童经验的不断重组和改造”。杜威有关有效教学的新的标准取向既是有关儿童整体有机发展的,也是有关发展的过程的;从积极意义上看,它对全面理解教育教学含义和扩大有效教学标准的视野范围是有积极作用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