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然和妮妮是刚上初一年级的新同桌,妮妮是班级里的学习委员,方然是班级里的体育委员,两个人很投缘,旁观的同学们在他们对视的亲密的目光中发现了“恋爱”的端倪,甚至方然已经开始公然每天送妮妮回家了。
班主任开始关注此事,通知了双方的家长,没想到却惹来了祸端。
妮妮是由单身母亲带大的。妮妮的妈妈在读高中时经不起一个男生的追求,陷入了爱河,耽误了学习,没有考上大学,到了社会之后才发现学历的重要性,为时已晚。后来又遇人不淑,嫁给了一个赌徒,结果家徒四壁,最后离婚,带着仅6岁的妮妮独自生活。妮妮的妈妈将这一切都归罪于高中谈的那场恋爱,觉得这是使她命运如此悲惨的“祸根”。如今得知女儿要走上自己的老路,岂能了得!
第二天放学,妮妮的妈妈就尾随在女儿和方然的后面,果然看他们两个说说笑笑并肩而行。妮妮的妈妈怒火中烧,冲上去一把揪住方然的书包,并且很快将方然的衣服扯破,脸也抓出了伤痕,妮妮跪倒在地求妈妈放手,不要怪罪方然,他们之间什么都没有。
这场打闹引来了同学们的围观,这让方然觉得颜面尽失,书包也不要了拔腿就跑,妮妮从妈妈手中夺过书包追过去,任由妈妈在后面大喊大叫。
方然不再上学了,任凭父母软硬兼施,他也没法再回到令他丢脸的学校,父母没办法,只好费劲九牛二虎之力将他转到了另一所中学,可是,在妮妮妈妈那里受到的刺激仍未平息,他的成绩一落千丈,心里面整天乱糟糟的,后来,学也不想上了,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
妮妮的妈妈担心方然再来纠缠女儿,把女儿也转到了很远的学校。妮妮因为对方然有依赖感,加上强烈的愧疚感,心理震荡更厉害,成绩也急剧下滑,产生了心慌、失眠、抑郁等一系列不良反应,仅一个月人就脱了形……妮妮的妈妈看到妮妮这个样子,想去找方然父母评理,妮妮在和妈妈的激烈冲突中,昏厥休克,醒来后,神志恍惚,见人就躲,半痴半呆……
案例剖析
妮妮成长在一个没有父亲的家庭里,缺少父爱让她没有安全感,从内心渴望来自异性的呵护和力量。她喜欢方然,在潜意识里是把他当哥哥看待。而方然天生义气,对妮妮很同情,也就主动关爱她、抚慰她。然而,这种跨越友情的情感表达,并非就是爱情,这只能够叫做爱的感受启动。
妮妮的妈妈将自己的命运简单归结为自己的“初恋”,将“初恋”作为自己糟糕命运的替罪羊,进而粗暴而武断地干涉自己女儿与异性交往,这是造成悲剧的主要原因。
每个人在进入婚姻和真正的恋爱前,都会有这种“爱的演练”过程,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每个人都会经历。如果在家庭环境好、父母人格正常的情况下,这种情感只不过是个爱的前奏曲,顺其自然不会节外生枝。但是如果在老师和父母的眼里,这种行为被放大为“行为不轨”、“道德败坏”,家长一出手就是要“扼杀于摇篮里”,结果往往会导致孩子成长的悲剧。
异性之间的吸引依恋在10岁左右就开始了,已经经过青春期阶段的父母们请回头想想自己的成长过程,难道你在豆蔻年华时没有过青春萌动?因此,不要再对已经10多岁孩子之间产生恋情的现象称之为“早恋”,因为它带有明显的道德批判色彩,这也是这里使用“初恋”的原因。爱情是人类情感的内核,属于动力源,初恋则是这股源泉涌动之初的形态,这种情感,是无法否定也是不能否定的。
很多父母都会把孩子出现的问题归结于“早恋”。可事实上这并非最主要的原因,只是一个结果而已。孩子过早恋爱其实暴露的是父母关系问题,父母和子女关系问题,如果孩子的家庭没有问题,爱恋还可能起到促进双方学习和成长的良I生作用也未可知。
真实案例
12岁女孩写下万言“情书”
“为什么小学生就无权恋爱?况且我已经为他付出了很多。我觉得我自己心里的围墙再不修补的话,100%明天见到我的地方便是棺材里、骨灰盒里。”以上这段话出自广州一名年仅12岁的小学女生之手。
这位女生自从四年级就开始喜欢上写作课,从五年级开始记下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情,随着她的日记越来越长,本来很隐私的东西在她的两个好朋友之间成了“课外读物”,还被加上了大量的眉批和注脚,而她的父母对自己女儿的思想全然不知,平时就期末考试后问问成绩,父亲工作很忙,每天都早走晚归,母亲则是出名的“麻将局长”,业余耐间都用在了麻将桌上。
日记里描写的是该女生对一个非常优秀、英俊的男生的爱慕之情,“我现在满脑子里都是他的影子,总有一种冲动在内心深处乱窜,一直极其难耐,就像是受煎熬。我所写的内容都是真实的,只不过有些言辞比较夸张罢了。”
但是,这个“略显夸张”的日记内容无意中被父母看到了,从而引起了轩然大波。愤怒的夫妻对孩子实施了体罚,并且来到女儿学校,声称要找到日记中“勾引女儿”的男孩子,结果闹得沸沸扬扬,在羞辱与愤怒中,女孩选择了离家出走。
最后父母了解到,其实这只不过是女儿的单相思而已,而日记中的男孩子根本就不知情,但是自己的女儿却从此杳无音讯,生死两茫茫了。
……
展开
——李序(北京赤子缘心理咨询中心资深咨询师)
如果把青少年教育工作分成l0份,那么家庭教育占5份,学校教育占2份,社会教育占3份。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更多的教育来自家庭。对于家长来说,无不希望自己孩子成龙成凤,在学校和社会教育鞭长莫及的情况下,家长致力于家庭教育是最佳选择。换句话说,如果一个孩子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那么他就有能力面对来自各方面的不良影响。本书作者李丽就职于面向全国的青少年问题的咨询机构,在本书中她把着眼点放在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上,这是当代社会的期盼,也是她丰富的工作经验使然。相信读者朋友能从中受益。
——徐国红(北京七色年华教育咨询中心首席咨询师)
如果我们的教育过分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对个体的人文关怀;偏重知识技能的培养,忽视对孩子的人格教育、心理教育和生命教育,那么这样的教育是偏离教育的根本目的的,也是造成孩子产生各种各样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本书为家长面对“90后”的孩子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力求做到了客观和平衡,相信会帮家长更加理解孩子,从而找到有效的沟通方式。本书运用通俗的表这方法.阐述了心理学在当今家庭教育中的应用,是解决当今家长教育困惑的一本好书。
——刘新君(青少年健康发展与家庭结构关系研究员、北京惑之光咨询有限公司心理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