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这才是思维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7017449
  • 作      者:
    (英)爱德华·德博诺(Edward de Bono)著
  • 出 版 社 :
    万卷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德博诺思维精华本:这在才是思维》汇集爱德华·德博诺40年来创意思维的精华,国内首创,德博诺著作导读版,德博诺思维教育顾问吴亚滨全程导读。

展开
作者简介

    爱德华·德博诺,他拥有最显赫的称号——创新思维之父,全球最具远见卓识的20人之一,有史以来对人类最有贡献的250人之一。
    他拥有最牛的学历——牛津大学心理学、生理学及医学博士,剑桥大学哲学博士,马耳他大学医学博士。
    他的演讲拥有最牛的听众——诺贝尔奖获得者、世界500强企业、联合国、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世界经济论坛、美国五角大楼、北京市政府等。
    他的书拥有最多的拥趸——3000万级的图书销量。

展开
内容介绍

    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人类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这不意味着人类的思维也是完美的。《德博诺思维精华本:这在才是思维》分别从个人、社会、教育、管理、知识和思维本身7个方面分析了思维的现状与可操作性极强的改进建议与具体方法。毕竟,在信息经济时代,我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创意才能生存。

展开
精彩书评
     “德博诺博士的创新思考方法已被学生及专业人士广泛使用,它的确能使人们更具创造力与创新性。”
     ——谢尔登·格拉肖  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从技术工人到核物理专家,从制作到销售,各个领域的领袖都具备一个共同点:清晰的思考能力。我很清楚地看到,在我的公司里,德博诺的概念激发了各层员工的灵感、激情和自信。”
     ——保罗·麦兜瑞  沃曼航空公司创始人

     “我是德博诺的崇拜者,在信息经济时代,必须依靠自己的创意才能生存。”
     ——约翰·斯卡利  评估公司前CEO

     “没有什么比参加德博诺研讨会更好的事情了。”
     ——汤姆·彼得斯  管理大师,畅销书《追求卓越》作者
展开
精彩书摘

    人类的大脑天生就不是用来创新的
    爱德华·德博诺博士2002年的时候在北京的一个讲座上说:“人类的大脑天生就不是用来创新的。”说实话,那一刻我感觉有点震惊,难道他不是被人称为“创新思维之父”的爱德华·德博诺吗?那是我初次近距离接触德博诺理论的精华。想了解德博诺关于思维的任何工具与理论,最好从读他的那本《大脑的机制》开始,尽管那本书看起来有些晦涩难懂,但是一旦啃通了真的会有巨大的收获,爱德华·德博诺的几乎所有成就都是建立在对大脑机制的理解基础上的。
    的确,人类的大脑不是用来创新的,它更强大的功能,不是记忆,而是记录。其实记录也不是一个很精准的词,我很难描述那是一种什么功能,还是让我来介绍一下德博诺博士的沙滩模型吧。
    德博诺博士把人类的大脑比喻为一个沙滩。你可以这么想象,一个新生儿的大脑就像是一个平坦的沙滩,上面没有任何痕迹,非常平整。这个时候,对于新生儿来说,他可能已经具备了各种本能的反射和基本的功能,但是就他的大脑而言,处理器还没有开始工作呢。能够激活人类大脑开始工作的东西就是信息——任何信息。当信息通过感官进入新生儿大脑的时候,你可以想象得到,那个情景就如同散乱的雨滴砸在了沙滩上。每一点信息都会在人类大脑上留下一个“印记”,这个印记就如同雨滴在沙滩上冲击出来的凹痕。这很容易理解,但有趣的事情发生在后面,当某一个雨滴落在前一个雨滴冲击出来的凹痕旁边时,会发生什么状况呢?如果你想象不出来的话,那下次下雨的时候你一定要找一个沙滩去仔细观察一下——第二滴雨水落到了第一滴雨水砸出的小坑旁边时,它会流向第一滴雨水冲出的凹痕,它的这种流向也会强化第一滴雨水的痕迹。这是种现象非常自然,它发生在自然界中,也发生在我们的大脑之中。在自然界中,雨水可能会改变地貌,在地上冲出沟壑;在我们的大脑中,信息可能会“自动”汇集起来并改变我们的观念,我们的成见基本上就这么形成的,跟黄土高原上的沟壑完全一样。一个略有不同的信息进入我们的头脑之后,可能会加强了以前的某些观点,而有些观点一旦形成了就很难再做出改变。
    一个人从新生儿直至长大成人,都在不断学习知识并接受各种信息,这些信息都在构造我们的大脑,这一过程至死方休。大脑除了具备“记忆”这种重要功能以外,更重要的是把各种信息纳入那些雨水冲击出来的沟里,那些“沟”即我们处理信息的方式,或者可以称之为我们理解这个世界的方式。无论你把水泼向哪里,它最终都要流向低洼处,无论你的头脑摄入了什么信息,最终它们都会向你先前的观念靠拢。那些大脑沟回总要收纳你获得的信息,这个过程几乎不受你自己的控制,德博诺博士称之为“自组织系统”——信息会按照你已经形成的认知方式自动组织起来,同时,他们又影响着你原有的认知方式。那些预先准备好的“沟”其实也是由信息与信息自己发生偶合制造出来的,有些“沟”是我们通过学习先前验证的知识构造出来的,比如定理、公式、常识等,但更多的“沟”是在生活实践中自发形成的,那些自发形成的“沟”会逐渐成为你的“经验”。这些“沟”被德博诺称为“范式系统”或者“模式系统”,人脑就是这样的一个模式系统。这样的一个系统中,谈论“记忆”是相当不可靠的,因为新信息会不断“风化”你原有的模式,这会导致你多年之后可能把两件不相干的事情融合在一起。
    这是理解人类大脑工作方式的基础,了解了这一点,你就会明白为什么有时候知识储存会造成对创新的阻碍。你头脑当中的知识越多,模式就越多,那意味着沙滩上的沟越多,水只会往沟渠里面汇聚,而不会自己跳出来,信息也会自动往已有模式上靠拢,不会自动跳出新模式来。经验会阻止你去体验新的方法,知识也如此,经验和知识总是提醒你什么是对的,你会故意去做你认为不正确的事情吗?
    因此德博诺博士说:第一,你的脑袋生来就不是用于创新的,它更愿意去发现、总结、归纳信息并形成模式,它不喜欢陌生感;第二,你希望得到创新的结果,那就从沟里爬出来,或者把自己弄到“主路”之外的地方,自己给自己制造陌生感吧。
    把自己从沟里拉出来是被动的,需要方法,于是德博诺创造了水平思考法,这个方法其实是一个工具系统,这个系统中的所有环节都致力于把你从“沟”里拉出来。而某些强大的创新工具会让你觉得它不是把你拉出主路,而是把你扔出了主路。你只有被强制地丢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不得不去寻找回家的道路时,才有可能发现一条新路。所以说,创新通常藏在岔路上。
    一方面,沙滩模型可以简单解释大脑的工作原理,另一方面,沙滩模型解释了创新为什么那么困难。好在,德博诺为我们提供了至少5个方法用于创新,理论上可能只有4个,其中的一个方法作用在另外的一个环节上,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5个方法都能帮助我们产生创新的结果。
    德博诺博士的一个伟大的成就在于他提出了水平思考体系,这是一个致力于获得新想法的系统。就创新而言,人们关注的话题包括创新的重要性、创新的价值和创新的方法等。所以一般来说,为什么需要创新、创新会带来什么价值,这些话题大家都并不陌生,但是如何才能实现创新就不是一个话题,而是一个研究课题了。
    如何实现创新?这需要一系列的条件,其中一个重要的条件是要有极具创造力的人才。如何让一个人从不具备创新能力变成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或者让一个有一点创造力的人变成极富创造力的人呢?这一直都是一个困扰,人们不确定这能否实现。至少到现在为止,主流的观点依然是创造力源于天赋,但事实并非如此。姚明是一个拥有篮球天赋的运动员,但是如果没有专业的训练,他也不可能成为NBA的伟大球员。同样道理,一个拥有创新天赋的人,如果没有专业的训练,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创新人才。“水平思考”则是一个能够提供专业训练的系统。从“聚焦点”到“概念风扇”、“挑战”、“随机输入”和“激发”,都是水平思考的核心技能,有意识地掌握这些技能才能成为真正具备创造力的人。
    同样,基于对大脑机制的理解,我们很容易能评估判断与设计的关系。判断意味着你要用自己头脑中已有的模式来衡量眼前的事物,得到的结果将会是“对”或者“错”,毫无疑问,这种针对“对错”的判断是无法带来创新的结果的。但遗憾的是,学校一直都在用这个办法衡量一个学生的优劣。判断无法带来新的设计结果,对于未来或者那些尚未发生的事,判断显得颓然无力,只有设计才是针对未来的。这也是现在人们对“设计”越来越关注的原因,那是因为Wind
    ws不是被判断出来的,Google不是被判断出来的,iPhone和iPad也不是被判断出来的。判断和设计完全不是一回事,把一切事情都做“对”,一定会为你带来一个意料之中的结果,而非一个新的结果。惧怕“错误”的同时,你也成功地回避了创新。
    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会存在另一个误解,即所谓创造力通常都是艺术家们的特长。而艺术家们又往往会为了与众不同而刻意制造与众不同,但仅仅是与众不同,并不意味着跟创造力有什么关系。因为从纯艺术的角度,对于价值的衡量是一个完全主观的事情,审美标准是一个永无定论的话题。但是从创新的角度来看,除了要与众不同,还要看这种与众不同能带来什么价值,这个价值不能是虚无的,不能像凡·高一样因无人认同而穷困潦倒,作品却在死后身价倍增。这究竟是因为凡·高的创意超越时代,还是时代的审美跟不上艺术家的脚步?所谓的艺术创作与创新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关联呢?
    研究创造力,最为核心的问题是从思维角度入手,解读什么是创造力,了解大脑的工作机制,掌握具体的创新思考方法,明确创新与其他思考活动之间的关系,这一章的内容会在这一方面给读者提供强大的指导。
    第一章 创造性是有价值的思维小岔路
    我们需要仔细研究我们的思维在创造上没有成效的原因。由于创造性在我们的思维习惯中严重缺乏,因此,我将从创造性开始。
    我们很清楚,我们所取得的所有进步都要归因于创造性:以不同的方式来看待事物;用不同的方式处理事情;把各种事物放在一起以产生新的价值。我们信赖创造性,并依赖创造性。但我们以前所做的,就是希望某个富有创造力的人能为我们提供新的想法和新的可能性。
    ……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思维与创造力
第1章 创造性是有价值的思维小岔路
第2章 激发创造性思维的五个工具
第3章 有创造力,先要停止判断
第4章 艺术和创造性没什么关系

第二部分 思维与知识
第6章 语言框住了感知和思维

第三部分 思维与社会
第7章 民主不利于社会发展和新思想的产生
第8章 媒体应对缺乏建设性思维负责
第9章 创造性思维需要全社会的推动

第四部分 思维与教育
第10章 如何弥补大学教育中缺失的部分
第11章 培养思维能力,从中小学开始

第五部分 思维与管理
第12章 解决问题型思维无法造就巅峰企业
第13章 领导力中的思维元素
第14章 处理冲突与分歧的新思路

第六部分 思维与人
第15章 思维中90%的错误是感知错误
第16章 我们需要怎样的思维宫殿
第17章 “思考者社会”需要每个人的努力

第七部分 有关思维的思考
第18章 阻碍思维发展的23个原因
第19章 让思维更有价值
第20章 维护每个人的思维
结语
译者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