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日:示之以力役,且犹至,况导之以礼乐乎?然后敢作礼乐。《书》日:作新大邑于东国洛,四方民大和会。周公之大演习礼乐,在营洛邑之后,诚然不错。但如《大传》所云,犹有未尽处。盖周公营建成周,示天下以一大新都,诸侯因来贺新都之完成,周公因而朝诸侯于明堂,并举行王会,实皆有其必要。又考建新都,行王会,朝诸侯于明堂,似皆因袭文王旧制,唯规模有不同耳。《诗经·大雅·文王有声》谓,文王都丰邑后,四方之国都来会同,为王的桢干。《逸周书·酆保》亦云:“九州岛之侯,咸格于周。”可见周公可能已亲见其父朝诸侯于酆邑初成之时。这是关于典礼方面。又乐方面,《大雅·灵台》亦谈到文王建灵台、灵囿、灵沼,有钟鼓之乐,以乐于璧靡。武王克殷后曾举行就职典礼于商京,见《逸周书·克殷》;追祀文王,荐俘乃殷王鼎,又以王礼祀三王:大王、王季、文王;以侯礼祀大伯、虞仲、邑考;又祀周庙、誓于百神及社,在在需要礼乐(《逸周书·世俘》)。《吕氏春秋》又言,武王西归,命明堂外户不闭。若此言可靠,则明堂在武王时已有了。其实这话也许可靠。因明堂夏殷时代,甚至炎帝、黄帝之时已有。《诗经·文王有声》又言,武王建立镐京,兴设学校(辟靡)。文王在丰邑有辟靡,武王时沿袭文王时之政教,亦有辟靡。文王都丰的政教规模,武王沿袭之;武王都镐的规模,周公于营成周后亦尽量沿袭之,是很有可能的。《逸周书·大聚》载周公回答武王的话,亦有闻之文考,修礼乐,教用兵的话。足见文王时代,已颇着重礼乐,颇有礼乐规模。武王时代,天下始一统,种种礼仪,已颇有可观,自然在其举行的过程中,周公的心智必当有所贡献。武王初定天下,采安抚政策,未便大会诸侯。
……
周公
管子
老子
孔子
孙子
墨子
商鞅
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