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教育哲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7195907
  • 作      者:
    郝文武著
  • 出 版 社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作者简介
    郝文武,1954年12月生,陕西省清涧县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基础教育与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1974年高中毕业后任民办教师,1979~1983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学习,获教育学学士学位。1983~1987年在延安大学任教。1987~1990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师从孙喜亭教授攻读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获教育学硕士学位。1990年7月以来在陕西师范大学任教。主要从事教育学原理、教育哲学和现代教育战略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多年来发表教育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教育哲学》《教育问题研究》,参编著作4部,主持完成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和教育部课题5项,获教育部、陕西省人民政府、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6项。
展开
内容介绍
    作者运用前提反思这一哲学的根本方法论,反观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教育哲学是对教育思想的前提反思的基本观点,形成了教育学的科学化即教育学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合理性的基本命题,阐述了教育是主体间的指导学习这一学习化社会教育本质的新概念和师生主体间性的新观点以及从本体存在到本质生成的教育生成论这一教育哲学的核心思想,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教育哲学》的基本思想、概念、命题、结构和体系,并使自己多年来关于教育学原理、教育哲学研究的一些成果纳入到这个基本思想、概念、命题、结构和体系之中。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教育哲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学产生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三百多年来,尽管不同时期和流派有不同的研究特点,但也形成了一些基本概念、命题,一般规范和思维方式。教育哲学是教育学的分支学科,只有把它放在教育学的整体发展中研究,才能深入认识其学理。研究教育哲学的发展历史和思想流派,既是寻觅历史上教育哲学的思想精华,也是研究教育哲学的学理。
    第一节 教育哲学的产生和形成
    一、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1632年问世的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Comenius,J.A.)的《大教学论》被认为是教育学从其他学科中独立出来的标志之作。1776~1787年之间,康德(Kant,I.)在哥尼斯堡大学共进行四个学期的“教育学”课程讲授,被认为是世界上在大学讲授教育学的第一人。日本大河内一男在《教育学的理论问题》中指出:“如从教育史的谱系来看,可以说:把教育作为一个近代问题提出来的是洛克,通过批判的、浪漫的优秀文学作品把教育变成了一个强有力的思想体系的人是卢梭,而最后,在卢梭赋予的空想的基础以及裴斯泰洛齐赋予的个人经验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探索其科学的基础,试图把教育研究变成一门独立科学的人却是赫尔巴特。”洛克(Locke,J.)在1693年出版了《教育漫话》,卢梭(Rousseau,J.J.)在1762年出版了《爱弥儿》。而赫尔巴特(Herbart,J.F.)在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被认为是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上,或者使教育学建立在科学基础上,成为科学教育学的代表作。
    ……
展开
目录
绪论 从本体存在到本质生成的教育建构论
第一编 教育哲学总论
第一章 教育哲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 教育哲学的产生和形成
第二节 教育哲学体系的特点
第三节 教育哲学与教育科学

第二章 教育哲学的反思及其对象和任务
第一节 反思:教育哲学的方法
第二节 教育思想:教育哲学反思的对象
第三节 前提反思:教育哲学的任务

第三章 从教育哲学看教育学的科学化和合理性
第一节 教育学科学化与合理性的过程
第二节 教育学科学化与合理性的实质
第三节 教育学科学化与合理性的方法
第四节 教育学科学化与合理性的本原和标准

第二编 教育生成论
第四章 教育本体论
第一节 哲学本体论
第二节 教育本体论
第三节 教育本体论与人性论

第五章 教育主体论
第一节 主体、本体、实体与客体
第二节 主体性及其理解的发展
第三节 教育主体的认识和形成

第六章 教育价值论
第一节 教育价值的本质
第二节 教育事实判断与教育价值判断
第三节 教育价值的分类和系统整合
第四节 教育价值与人的价值

第七章 教育本质论
第一节 教育本质的结构和生成
第二节 教育首先是一种学习
第三节 现代教育是主体间的指导学习
第四节 现代学校教育是主体间的系统指导学习

第八章 教育规律论
第一节 教育规律的生成规律
第二节 教育规律的语言表述
第三节 教育规律的逻辑分类

第三编 教学实践论
第九章 课程知识论
第一节 课程知识的本质
第二节 课程知识的类型及其合理性建构规律
第三节 课程分化和综合的辩证法

第十章 课程教学论
第一节 自然主义课程教学论
第二节 唯人主义和技术理性课程教学论
第三节 实用主义课程教学论
第四节 当代课程教学论的新发展

第四编 教育理想论
第十一章 教育目的论
第一节 人的全面发展的永恒理想
第二节 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第三节 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
第四节 全人教育与素质教育
第五节 创新教育的本质与实施

第十二章 人文教育论
第一节 人文精神与民主科学精神
第二节 当代人文精神的特点
第三节 当代人文精神的形成和教育

第十三章 教育公平论
第一节 公平、平等和效率
第二节 教育平等和效率统一的教育公平
第三节 教育公平的实现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