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道德经全书:最新双色图文版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1756572
  • 作      者:
    老子原著
  • 出 版 社 :
    中国长安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编辑推荐
★一部影响中华民族两千年的道家开山之作
★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东方文化的优秀代表之一
★探寻世间纷繁的真相、揭示立身处世的原理
★虽短短五千言,却体大思精、胜义迭呈、妙语连珠

展开
作者简介
老子,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相传他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国也是全世界最早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伟大哲学家。经过专家大量考证及考古发掘,终于证实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的故里位于现在河南鹿邑县老子故里。
老子是西方人最感兴趣的哲学家之一。他著作的《道德经》对于后世的影响非凡,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从16世纪开始,西方人把《道德经》翻译成了拉丁文、法文、德文、英文等。据西方学者统计,从1816年至今,各种西文版的《道德经》已有250多种,如今几乎每年都有一到两种新的译本问世。

展开
内容介绍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
《道德经》体现了唯物主义思想、辩证法思想和认识论的内容,是一本十分富有哲理的书。虽然有些思想受到时世的影响,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它对于中国的文化发展、教育以及指导人民都具有积极且重要的意义。它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内容丰富,思想深邃,说理透彻,文笔优美。老子的一些语言,如“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天长地久”、“知足常乐”等已经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言。 
展开
精彩书评
《道德经》堪称是我国历史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鲁迅说“懂得道家,便懂得了中国”,“中国文化的根柢全在道教”。著名的美学家叶朗先生说“《道德经》是中国哲学、美学的开端,这个开端是一个灿烂的日出”。可以说,《道德经》不仅是中国文化传统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
《道德经》思想深邃、内容广泛,涉及的论道、修身、养生、治国、兵法、管理等众多内容在今天看来也是十分具有指导和教育意义的,可以说是现代青年人必读的一部人生指导书。本书的目的就是使读者通过对《道德经》的阅读与理解,领悟《道德经》的思想内涵,为人们做人做事提供参照的典范。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众妙之门
【原文】
道可道①,非常②道;名可名③,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④,有名万物之母⑤。故常“无”,欲以观其妙⑥;常“有”,欲以观其徼⑦。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⑧。玄之又玄,众妙之门⑨。
【注释】
①第一个“道”是名词,指的是宇宙的本原和实质,引申为原理、原则、真理、规律等。第二个“道”是动词。指解说、表述的意思
②非:不是;常,恒常、永远。“常”,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代帛书《老子》作“恒”,以避讳汉文帝名字,下句“非常名”亦然。
③第一个“名”是名词,指“道”的形态。第二个“名”是动词,说明的意思。
④无:天地形成的开端。名:动词,命名、称呼。天地之始,天地形成的开端。
⑤有:可以叫做万物的根源。母,根本、根源。有,指天地形成以后,万物竞相生成的状况。这两个“名”字,也有这样读的:“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意思相同。
⑥妙,微妙的意思。
⑦徼(jiǎo):边际、边界。引申端倪的意思。
⑧谓:称谓。此为“指称”。玄:玄妙深远的含义。
⑨门:之门,一切奥妙变化的总门径,此用来比喻宇宙万物的唯一原“道”的门径。
【译文】
可以用语言说出来的“道”,它就不是永恒的“道”;可以用言词说出来的“名”,不是永恒的“名”。“无”是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的根。所以,有人经常从“无”中去观察“道”的奥妙;经常从“有”中去认识“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
【评析】
本章是《道德经》的总纲,老子开门见山给出了“道”的定义,并首章开宗明义,确立了“道”的哲学概念。“道”是老子哲学的核心。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原始。道即是无,无产生有,衍化而为天地万物。老子的“道”具有一种对宇宙人生独到的悟解和深刻的体察,这是源于他对自然界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强烈的神秘主义直觉。这种对自然和自然规律的着意关注,是构成老子哲学思想的基石。
从老子对“道”的种种构想中,我们完全可以体味到他对“道”的那种近乎虔诚的膜拜和敬畏的由来。老子对“道”的尊崇,完全源于对自然和自然规律的诚信,这完全有别于那个时代视“天”和“上帝”为绝对权威的思想观念。
同时,老子的“道”构筑了“阴阳”学说的界定,老子的“道”具有阴阳的两重性。它以“无、有”为依托,也架构了阴阳学说的基础本源,定义了“一阴一阳谓之道”的“道”的基本框架,解决了中国哲学的本体论问题。同时,老子对无(阳)有(阴)的概念进行了定性,即事物中个别和一般的问题。
展开
目录
上篇•道经

第一章 众妙之门  (3)
本章是《道德经》的总纲,老子开门见山,在这里首先给出了“道”的定义。老子的“道”是具有一种对宇宙人生独到的悟解和深刻的体察,这是源于他对自然界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一种强烈的神秘主义直觉而至。这种对自然和自然规律的着意关注,是构成老子哲学思想的基石。

第二章 功成弗居  (8)
本章揭示了矛盾的对立转化规律,中心论点是“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也是整部经书的灵魂,以后各章论述都是围绕着“无为之治”和“不言之教”这一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而展开的。

第三章 圣人之治  (12)
本章提出了一系列使人群社会回复到混沌无名的施政准则。老子认为这样做可以使社会获得长治久安。这样就定下了道论,将把它对一般行为体的普遍考察推行贯彻于社会政治领域的基调。但是,本章老子提出的“虚其心,弱其志,”、“常使民无知无欲。”体现了老子的愚民政策的主张,即穷民政策,这是违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也是老子思想中的糟粕。

第四章 和光同尘  
第五章 多言数穷 
第六章 谷神不死 
第七章 天长地久 
第八章 不争无尤 
第九章 功遂身退 
第十章 明白四达 
第十一章 无之为用 
第十二章 去彼取此 
第十三章 宠辱不惊 
第十四章 执古之道 
第十五章 微妙玄通 
第十六章 致虚守静 
第十七章 功成身遂 
第十八章 大仁大义 
第十九章 少私寡欲 
第二十章 独异于人 
……
下篇•德经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