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众妙之门
【原文】
道可道①,非常②道;名可名③,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④,有名万物之母⑤。故常“无”,欲以观其妙⑥;常“有”,欲以观其徼⑦。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⑧。玄之又玄,众妙之门⑨。
【注释】
①第一个“道”是名词,指的是宇宙的本原和实质,引申为原理、原则、真理、规律等。第二个“道”是动词。指解说、表述的意思
②非:不是;常,恒常、永远。“常”,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代帛书《老子》作“恒”,以避讳汉文帝名字,下句“非常名”亦然。
③第一个“名”是名词,指“道”的形态。第二个“名”是动词,说明的意思。
④无:天地形成的开端。名:动词,命名、称呼。天地之始,天地形成的开端。
⑤有:可以叫做万物的根源。母,根本、根源。有,指天地形成以后,万物竞相生成的状况。这两个“名”字,也有这样读的:“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意思相同。
⑥妙,微妙的意思。
⑦徼(jiǎo):边际、边界。引申端倪的意思。
⑧谓:称谓。此为“指称”。玄:玄妙深远的含义。
⑨门:之门,一切奥妙变化的总门径,此用来比喻宇宙万物的唯一原“道”的门径。
【译文】
可以用语言说出来的“道”,它就不是永恒的“道”;可以用言词说出来的“名”,不是永恒的“名”。“无”是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的根。所以,有人经常从“无”中去观察“道”的奥妙;经常从“有”中去认识“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
【评析】
本章是《道德经》的总纲,老子开门见山给出了“道”的定义,并首章开宗明义,确立了“道”的哲学概念。“道”是老子哲学的核心。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原始。道即是无,无产生有,衍化而为天地万物。老子的“道”具有一种对宇宙人生独到的悟解和深刻的体察,这是源于他对自然界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强烈的神秘主义直觉。这种对自然和自然规律的着意关注,是构成老子哲学思想的基石。
从老子对“道”的种种构想中,我们完全可以体味到他对“道”的那种近乎虔诚的膜拜和敬畏的由来。老子对“道”的尊崇,完全源于对自然和自然规律的诚信,这完全有别于那个时代视“天”和“上帝”为绝对权威的思想观念。
同时,老子的“道”构筑了“阴阳”学说的界定,老子的“道”具有阴阳的两重性。它以“无、有”为依托,也架构了阴阳学说的基础本源,定义了“一阴一阳谓之道”的“道”的基本框架,解决了中国哲学的本体论问题。同时,老子对无(阳)有(阴)的概念进行了定性,即事物中个别和一般的问题。
展开
《道德经》思想深邃、内容广泛,涉及的论道、修身、养生、治国、兵法、管理等众多内容在今天看来也是十分具有指导和教育意义的,可以说是现代青年人必读的一部人生指导书。本书的目的就是使读者通过对《道德经》的阅读与理解,领悟《道德经》的思想内涵,为人们做人做事提供参照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