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鸭
百龄高寿西园寺胥得参茸野鸭功
水鸭能补病后贫血、精神委顿、营养不足。凡是并无真正的疾病而日见消瘦者,可将水鸭作为疗养食品。
从重阳到立春,是水鸭最肥美的季节,所以人们都想尝野味。水鸭就是野鸭,古称凫。它是一种候鸟,秋间南飞,春季北返。它们多数栖息于水田湖沼,故有水鸭之名。冬季水涸时,它能潜入水底吃蚬,又名蚬鸭。屈大均诗:“十月南飞白蚬肥,纷纷水鸭掠船飞。”即指此。
水鸭的形态比家鸭略小,喙短而尾长,羽毛杂色,有青有白,亦有文采,能耐寒,故在冬季时期,还能在水中找食吃。雄的羽毛较为光泽美丽,头部翠绿色。杂的全身灰褐色。它的羽毛是制作鸭绒褥被的材料。其肉质比家鸭更为鲜美,所以酒楼饭店在冬季时节,备有“清炖水鸭”应市。
家庭食用法
冬季用水鸭作为炖品,可酌加若干药品,以应各种不同的用途:
(一)清炖水鸭。选中型水鸭一只,加冬虫夏草三钱,一同用文或焖炖,俟其熟烂后,即可进食,其味极美。
(二)水鸭与鸭腰(即鸭的睾丸)同炖,再加枸杞二钱,能养阴补精。
(三)水鸭作炖品,以不大不小之中只最佳,体态肥壮而肉嫩。每次宰杀一只,洗净之后,先用水二碗、生姜三片,煮沸去沫,并去臊味,然后再倒入炖盅,加进龙眼、怀山药、枸杞等药味,炖足二小时,喝汤吃肉。对产后虚弱的人很有滋益。
(四)水鸭与黄芪三钱、党参二钱同炖,可作为病后气虚调补的食品。
(五)水鸭加薄片鹿茸一钱,作为老年阳气衰弱者的冬季补品。薄片鹿茸,市上药店有售,其形圆,有褐色边圈,薄如纸,每包重一钱,约有一百片,配合炖用。进食时,薄片烂如纸泥,亦可吞食,与通常厚片不同,消化较易。
(六)水鸭可与高丽参片五分同炖,身体很虚弱的人,可作补身之用。或加鹿筋同炖,如市上无鹿筋可购,牛筋、猪蹄筋等亦佳。
(七)水鸭可与金银花四钱同炖。凡小儿暑期疮疖或有湿疮发出,可在冬季进食,作为补食。
香港市场所见的水鸭,多数来自中山石歧一带,冷藏冻水鸭是湖南货。炖吃水鸭,当然以未经冷藏的为宜。农家捕捉水鸭,预先安排一个小型水塘,塘面布置小鱼作为食饵,等候水鸭聚集时,用飞网来捕捉。也有用鸟枪来射杀的,所用的枪弹细小如沙。有时开枪一发,可击到野水鸭六七只之多。
水鸭古称“凫”,肉味甘凉。李时珍说:“凫,东南江海湖泊皆有之,数百为群,晨夜蔽天而飞,声如雷雨,所至稻粱一空,肥而耐寒。食用以绿头者为主,尾尖者次之,宜冬日取之。”盂诜说:“九月以后,立春以前,即中食,大益病人,胜于家鸭。主治:补中益气,平胃消食。身上有诸小热疮,年久不愈者,食之即愈。”
展开
中国的养生食品,要点有三:第一要售价廉,第二要生产便,第三要功效验。几千年来,就在这“廉、便、验”三十条件之下,这些食物维护了我们广大人民的生命。全国人民爱好的廉价食物,往往就是营养最丰富的食品。譬如全国人爱吃的青菜。豆腐,作为菜蔬,历代食谱对之无不崇扬备至。如在华北,大家爱吃葱蒜,这个习惯可以用近代营养学说来解释:大蒜成分中含有极丰富的维生素B、维生素C,兼含辣素,能扑灭人体内的寄生虫和链球菌、杆菌、葡萄球菌,吃后不但能健胃养生,而且能治疗伤寒痢疾、抑制肺唐菌、清理肠胃不洁;葱也同样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维生素C,食后有散寒发汗的功能。所以中国各地都把查当作烹饪必备的配料,它用途很广,含意很深。又如湖南。湖北、四川、云南等地居民,喜爱吃辣,如辣椒、辣茄、辣酱、辣油,每餐不可或缺。辣椒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在园蔬中它的成分之佳,被列入第一级,不但养身,且能于无形中免除因寒湿而引起的各种疾患。尤其是华中、华西一带的贫民,每因经济关系,餐时不备菜肴,仅以辣酱一味佐膳,这样的吃法,至少与一亿人生命所系,也是我国人口繁殖与抗病、强身所寄。
其他如菠菜、苋菜、甜菜、白菜、卷心菜、花椰菜、芹菜、茄子、韭菜、生菜、芥菜、洋葱、青椒、番茄、白萝卜、苦瓜,皆含有极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
中国人爱吃动物内脏,这在八十年前被外国人视为野蛮的行为。自从“内分泌学说”和“脏器疗法”发明之后,外国人的论调为之一变,认为这是一个创举。中国民间向来主张以肺治肺、以心治心。以肝治肝、以脑补脑,实为发明脏器疗法的创始者。中国人向以朱砂炖猪心,作为治疗心脏病用,现在德国最有名的治心名剂就是用牛心制成的。中国人向以猪肝、牛肝、猪润、鸭润作为补血品,现在各国也均有肝制剂。中国向以猪腰、羊腰作为补肾滋阴食品,日本也有用猪肾制成的治肾炎、尿毒症的药剂。中国向来用牛、羊、猪、鸡的睾丸,作为补肾食品,现在各国都有用动物睾丸制成的丸剂注射剂。其他如近代各国新出的胎盘制剂、胰脏制剂、甲状腺制剂,其实在中国早已采用这类食品,人衣胞即胎盘、横◎即胰脏、羊靥即甲状腺,唐朝的《千金方》里均有记载。
我国有如此推期的早期发明,真是值得傲然报告于世界。例如粤闽同胞用川芎炖猪脑,以治头痛;杏仁炖白肺,以治咳嗽;藕节堡瘦肉,用来清人养血;西洋菜煲鸭肫,用来清热健胃,都是极有价值的食养疗法的遗风。医食同源,渊源极古。“营养疗法”与“食疗方法”的综合用法,与近代养疗时所用的“食饵疗法”完全相同。我们既有先人遗传的良方,就应当阐扬旧法,并以新学说来说明。这样,对于中国人讲求营养之道便有了更大的帮助。
后 记
2000年,我和妹妹李陈树榕为纪念父亲过世十周年,委托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父亲写旧上海的《银元时代生活史》、《抗战时代生活史》两书。多年来,这些作品受到香港知名度极高的《信报》、《星岛晚报》,以及美国《世界日报》的赞扬。著名书评家、作家阿城2002年如此评价《银元时代生活史》:“写老上海的书,这一本最好。”上海《新民晚报》也于2000年连载四十天之久,2005年10月2日的台北《联合报》也撰文予以好评。
这两本书出版后,我曾赠予一些年轻朋友,他们读后都说好,年老一辈更是赞不绝口。我认为,要真正了解旧上海,一定要多方面了解它真实的历史背景,温故知新。
父亲因在上海行医关系,接触面广,上至达官显贵,下至三教九流,都有较深的接触和私交,如国民政府元老吴稚晖、于右任,国学大师章太炎,画界宗师张大千,著名中医丁福保,文学大家秦瘦鸥(《秋海棠》著者,父亲与其同年同月同日生),电影明星李丽华,“上海大亨”杜月笙等。后来在香港,与世界级船王董浩云先生、包玉刚先生,影界巨人、大慈善家邵逸夫先生均为好友。值得一提的是,父亲还与“越剧皇后”袁雪芬私交极好。
20世纪70年代初,香港有一电视剧《上海滩》轰动一时,那时香港餐馆晚上八点后几乎很少有人请客,制片人为了突出“上海滩”的真实性,故在片头打出“特别顾问陈存仁”字样,其实我父亲并不知情,但看到自己名字也十分得意。
六七十年代,父亲应《星岛晚报》董事长胡仙女士(著名华侨、“万金油”发明者胡文虎之女)邀请,在《星岛晚报》综合版开辟“津津有味谭”专栏,每篇稿固定刊登在某一页(记得是第四页)右上角,长达十七年之久。后来,父亲的朋友问他:“陈医生,你每天写一篇,十几年来稿费不得了(当时稿费每篇约四百港元)。”父亲笑答:“我分文未收,但你可知道《星岛晚报》免费帮我做了十几年广告啊!
这次结集出版的《津津有味谭》三卷本(素食卷、荤食卷、食疗卷),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星岛晚报》专栏文章的基础上,经过认真校勘、重新编排整理加工而成的。在此,向所有为本书出版付出努力的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
谈到饮食,在中国最讲究“吃”的首推广东人和香港人了。广东人吃什么都讲究新鲜,鱼要清蒸,鸡要活杀。我记得那个年代的香港人一般每天去市场买两次菜,早上和下午。不像我们上海人什么菜都是浓油厚酱,大多数小菜加了深色酱油,看不出新鲜不新鲜。父亲对吃一贯很讲究(母亲是苏州人,对饮食也讲求精制),因此他十分了解香港人的饮食心理,吃什么都得先问“有益无益”,什么“煲汤”、“钵仔”啊,故“津津有味谭”登出之后受到读者极大的欢迎。一些东南亚粤籍人土也纷纷致函报馆要求不要中断,这些文章对香港人的饮食习惯产生了良好的影响。现在,粤港家庭多喜欢做药膳来滋补身体。
如今内地的生活水平提高,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开始重视“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问题,我希望本书能够带给读者一些食疗食补的知识,让饮食变得史有滋味。
父亲在60年代应韩国庆熙大学校长赵永植要求,为该校中医学院提供中医中药学教材。那时的庆熙大学有学生四万多,校园建得特别漂亮,中医学院大厦尤为宏伟。近期在国内热播的韩剧《大长今》,不仅向观众讲述了宫女大长十的传动故事,而且从侧面反映了中韩两国之间的饮食文化交流。韩国人注重药膳养身,他们对中医学以及传统文化也十分重视。这些方面值得我们很好地反思和借鉴!
我因长期居住国外,中文并不流畅,也不能引经据典,就此打住。最后我以六个字作为总结,并希望读者帮我推广,那就是在家庭或饭店做菜时,一定要记住:“少油”、“少盐”、“少糖”。
重复一遍:“少油”、“少盐”、“少糖”!
——陈树桐
二OO五年十二月一日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