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我国与世界肉牛业生产现状及
发展趋势
第一节我国及世界肉牛业生产现状与特点
中国的养牛长期以来以役用为主,牛的出栏率极低,1950—1989年这40年来的平均出栏率为6%~7%。20世纪50~70年代,除牧区和山区的一部分牛可以作为菜牛直接屠杀和出售外,农区为了保护耕畜和母、幼畜,实行凭淘汰证明收购的政策,因此,市场的牛肉供给一直处于紧缺状态。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家庭养牛也和饲养其他家畜一样被放开与鼓励。这样才使得一部分耕牛被转向肉牛生产,以生产牛肉为目的。1979年,我国放宽了牛的屠宰政策,对牛实行自由购销,新政策促进了肉牛市场的建立,这是我国肉牛业得以迅速发展的前提保障。
近20年来,我国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的黄牛本品种改良和肉用性能试验,表明我国黄牛在适宜的饲养条件下能够生产出优质牛肉,并且有良好的肉用性能。一些肉牛公司应用现代企业管理和科学的屠宰加工工艺,使肉牛生产成为利润颇丰的产业。与此同时,我国引进了大批国外优良品种对当地牛进行杂交改良,使我国牛的产肉性能得到进一步改善;农业部又先后在22个省、自治区确定了144个商品牛生产基地县,这些基地对我国肉牛业起到了示范推动作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