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黄牛遗传学
0.00     定价 ¥ 5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775092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6-01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黄牛遗传学》较为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黄牛遗传学研究领域的*新进展,内容包括中国黄牛选育的遗传学基础、体型外貌的遗传学、免疫遗传学、生化遗传与蛋白质组学、行为遗传学、细胞遗传学、分子数量遗传学、mtDNA遗传多样性与母系起源、Y染色体DNA多态性与父系起源、微卫星标记、功能基因的分子遗传变异、全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表观遗传学、分子群体遗传学以及分子遗传技术与育种应用等研究。
展开
精彩书摘
**章 中国黄牛选育的遗传学基础
  中国黄牛遗传学研究的昀终目的是为中国黄牛的品种选育、种质创新、新品种(系)培育、杂交改良、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基础理论与技术支撑。为了深入了解中国黄牛遗传学研究的针对性、全貌内容以及取得的成就,有必要先对中国地方黄牛的种质特性、重要的经济性状、选育的遗传学基础有所了解。
  **节 中国地方黄牛的种质特性
  一、中国地方黄牛数量的分布情况
  我国养牛业历史悠久,牛种资源丰富,遍及全国各地。2017~2022年我国牛(黄牛、牦牛和水牛)存栏数稳步上涨,尽管受到新冠疫情影响,但是2022年存栏数仍达10216万头。我国是牛品种昀多的国家。《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2021年版)》显示,我国目前有80个普通牛品种,包括55个地方黄牛品种、15个国外引进品种和10个培育品种,主要分布在陕西、河南、山西、山东、吉林和辽宁等地。中国地方黄牛是我国的特色资源。《中国牛品种志》编写组通过现场考察和讨论,根据地理分布区域和生态条件,将我国地方黄牛品种划分为三大类:中原黄牛、北方黄牛和南方黄牛。西藏牛由于混有牦牛的血统,属于另一类型。中原黄牛体型高大,主要分布在中原地区,包括陕西秦川牛、河南南阳牛、河南郏县红牛、山东鲁西牛、山西晋南牛、山东滨州渤海黑牛等8个品种。北方黄牛主要分布于中国北方,体型中等,包括吉林延边牛、蒙古高原蒙古牛、辽宁复州牛以及新疆哈萨克牛。南方黄牛体型矮小,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等地区,主要包括浙江温岭高峰牛、安徽皖南牛、湖北大别山牛等14个品种。
  经过上千年役用选育,这些中国地方黄牛品种具有*特的种质特性。
  二、中国地方黄牛优良的种质特性
  中国地方黄牛品种数量之多、分布地域之广、生态类型差异之大,决定了其在某些方面具有与国外品种明显不同的特色,是当今和未来我国乃至全世界牛育种的重要遗传材料。中国地方黄牛具有肉品质优良、肉用潜力较大、对秸秆类农副产品的利用能力较强,以及具有多方面抗逆性及遗传有害性状频率相对较低等优良性状。许多中国地方黄牛品种都是根据其生态特征、地域分布合并为一个品种的,这些品种(群体或品系)都具有各自的特点,而且血液蛋白位点研究也表明这些群体存在一定的差异。
  当前分子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牛品种资源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提供了很好的契机。DNA分子标记技术已经在牛种遗传多样性研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经过科研人员的选育,中国牛种质资源已经形成了具有*特的遗传特性和品质优良的地方品种。秦川牛、鲁西牛、南阳牛等作为我国优良的向肉用型转型的地方品种,其肉用潜力很大。
  中国地方黄牛优良的种质特性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几方面。
  1.肉质良好
  我国地方黄牛品种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蛋白质含量高、大理石花纹明显。然而,由于历史上长期以役用为主,中国地方黄牛优良的肉质特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不过,只要加强选育,其肉用潜力就会提高。
  2.适应性强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差异很大,在长期选育过程中,形成了适应不同地理环境的中国地方黄牛品种。
  3.耐粗饲
  中国地方黄牛对秸秆类农副产品的利用能力较强,长期以来,由于黄牛冬季不役用,一般以农作物秸秆等粗饲料为主要日粮,长期的低营养饲养以及多样的农作物使中国地方黄牛形成了不挑食、耐粗饲、好饲养的种质特性。
  4.抗逆性强
  大部分中国地方黄牛具有抗病、耐寒、耐热等特性,尤其是南方黄牛,其耐热和抗蚊虫叮、抗焦虫病等特性明显,遗传有害性状频率相对较低。
  5.遗传多样
  中国地方黄牛品种不但在体格大小、生态类型、外貌特征、毛色、角形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多样性,而且在细胞遗传、生化遗传、免疫遗传和分子遗传等遗传学方面同样具有丰富的多样性,这些特性是培育新品种的重要基础。
  中国黄牛(肉牛)作为较为广大的品种群体,对其开展的研究较多,包括功能基因的编码序列和非编码序列研究。研究的功能基因已达300多个,主要是与生长发育性状、屠宰性状、肉品质性状、繁殖性状、抗病性状相关的基因。研究这些功能基因的主要目的:一是揭示生产性状的分子标记,并将其直接用于选种;二是揭示品种的分子群体遗传学特征,阐明品种间的差异和遗传关系,用于杂交效果的预测,以及遗传资源的评价、保护和开发利用。
  在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推动下,分子标记的研究与应用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分子标记具有普遍存在、多态性高、遗传稳定、准确性高等特点。目前广泛应用的分子标记主要有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微卫星多态性、单核苷酸多态性等。
  三、中国地方黄牛种质特性的缺点
  长期以来中国地方黄牛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动力,具有悠久的饲养历史,形成了特有的生产类型和遗传特性,以及抗病力强、肉质细腻等优良特点,但是,其也具有明显的不足和缺点,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几方面。
  1.泌乳力低
  许多研究证明,我国地方黄牛品种与国外优秀肉牛品种相比,泌乳量较少,我国地方黄牛品种一个泌乳期只有6个月左右,总泌乳量只有500~800kg,这与犊牛生长慢、体重小有直接关系,而国外优秀肉牛品种泌乳量在1000kg以上。
  2.体型较小
  中国地方黄牛属中小型体型,即使是我国的五大良种黄牛(秦川牛、南阳牛、晋南牛、鲁西牛、延边牛)也才达到中型大小,南方黄牛就更小了,成年黄牛体重一般在250~300kg。
  3.载肉量少(**率低)
  由于中国黄牛体格偏小、后躯不发达、生长速度慢、屠宰率(一般为45%~55%)和净肉率较低,因此载肉量相对较少。两头中国黄牛的载肉量也没有国外优秀品种的一头肉牛多。
  4.生长较慢
  国外著名肉牛品种日增重都在1000g以上,而中国地方黄牛的日增重一般在500~800g。但随着近20年来的肉用选育,目前中国黄牛个别品种的生长速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膳食结构的改变,人们对高品质牛肉的需求剧增。黄牛作为畜力的价值日趋下降,为满足自然条件的变化及人类消费水平和方式的不同要求,把役用牛转为肉用牛是一个客观趋势。因此,大力发展现代肉牛种业,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强化制种、供种能力建设,加速培育优质肉牛专门化品种,扩大牛肉产量,提高牛肉品质已是势在必行。
  第二节 中国黄牛重要经济性状的测定
  已有研究表明,动物的生命周期通常就是生长发育的全过程,动物的任何性状都是在生命周期中逐渐形成与表现的,个体形态机能的表达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是由个体的遗传基础所决定的,并受其所处生活环境的影响。黄牛的重要经济性状包括生长发育性状、屠宰性状、肉质性状、产乳性状、繁殖性状、饲养效率性状等。任何性状的表现都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生长发育性状的测定
  可以观察到的每种性状的生长与发育都有一定的变化节律,不同生长发育性状之间存在彼此制约的关系。研究牛的生长发育性状,是更有效、更经济地改进和控制肉牛、奶牛品质的一项重要内容,对牛的育种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陈宏,2003)。
  (一)生长发育的概念
  1.生长
  动物机体经过同化作用进行物质积累,细胞增大、数量增多,组织与器官的体积和重量相应增大的现象称为生长。生长就是以细胞增大和细胞分裂为基础的量变过程。
  2.发育
  细胞分裂到某阶段时,分化出与原来的细胞不同的细胞,并在此基础上形**的组织与器官,这一过程称为发育。发育是以细胞分化为基础的质变过程。
  3.生长与发育的关系
  生长与发育,虽然在概念上有区别,但实际上又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过程。合并动物个体的量变和质变的综合变化过程就是生长发育。也可以说,生长是发育的基础,而发育又反过来促进生长。
  (二)生长发育性状的度量
  一般度量黄牛个体生长发育性状时,多采用定期称重和测量体量的方法来获得有关数据,经处理分析得到相应阶段的代表值。
  1.度量的时间
  可根据年龄确定黄牛生长发育性状度量的具体时间。犊牛出生时度量1次;6月龄以前,每隔1个月度量1次;6月龄以后每隔3个月度量1次,1岁之后每隔半年度量1次,2岁以后每年度量1次。
  2.度量应注意的问题
  *先,用来度量的个体应与度量要求相适应,如度量标准正常环境条件下生长发育的个体。其次,应注意度量的准确性,个体的喂养、排泄、姿势等可直接影响体重和体尺的度量结果。所用仪器的调试和使用熟练程度等也能影响度量结果。为此,应注意每次度量的时限,习惯规定个体初生的度量应在出生后24h内完成,其他的度量应在规定的时间点3日(提前1日、当日和拖后1日)内完成。测量活体重,应在早饲前进行。昀后,应注意度量值的精确性,如要求记录读数精确到基本度量单位后一位小数,称体重时的基本度量单位为千克(kg),记录读数应精确到0.1kg。
  (三)生长发育性状动态的分析方法
  观察个体由小到大的发展动态,可以是整体的发展动态,也可以是局部(组织、器官、部位)的发展动态。主要是观察整体、部位、器官和组织随个体年龄增长而发生的变化。为此,要求在个体的不同年龄观察度量生长发育性状。
  1.累积生长
  对任何动物个体所测得的生长值,都是该个体在此测定前生长的累积结果。因此,某一时间点的生长结果度量值即为累积生长。以年龄为横坐标、生长值为纵坐标作图,所得*线即为累积生长*线。
  2.绝对生长
  用动物个体在一定时间内的平均生长量,来说明动物个体在此期内的绝对生长速度。因此,某一时期内的生长速度即为绝对生长。绝对生长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G为平均生长速度,即绝对生长;w1为初始或前1次测定值;w2为终止或后1次测定值;t1为初始或前1次测定时的年龄;t2为终止或后1次测定时的年龄。
  个体的平均生长速度在不同阶段是不同的。生长发育早期,由于个体小,绝对生长也小,以后随着个体成长,生长速度逐渐加快,但达到一定水平时又开始下降。
  3.相对生长强度
  用动物个体在一定时间内的生长值占初始值或平均初始值的比例,来说明动物个体在此期内的相对生长强度。因此,某一时间内的生长强度比率即为相对生长强度。相对生长强度计算公式为
  或
  式中,R为相对生长强度;w1为初始或前1次测定值;w2为终止或后1次测定值。用增长值占初始值的百分率表示生长强度,可补充只用单位时间内平均增长量的不足。个体的相对生长强度在不同阶段是不同的。
  4.生长系数与生长加倍次数
  生长系数是结束时累积生长值占开始时累积生长值的百分率,它也是表示生长强度的一种指标。用C表示生长系数,计算公式为
  式中,w1为结束时累积生长值;w0为开始时累积生长值。
  当开始时累积生长值与结束时累积生长值相差过大时,往往改用生长加倍次数(n)来表示生长强度,一般以初生时的初始值为基础的翻番次数,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w1为结束时累积生长值;w0为开始时累积生长值。实际应用时采用
  5.分化生长
  分化生长值是指家畜有机体局部的相对生长速度与整体同期相对生长速度的比值,亦称相关生长量,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为局部(被研究的器官、组织)的分化生长值;.为局部的相对生长速度;.为整体同期的相对生长速度。.值是通过一个时期的生长才能计算出来的,在这个时期,局部(y)与整体(x)之间存在一个函数关系,即y=bxα,所以.值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y1与y2分别为某期间开始和结束时所研究器官、组织的重量或大小;x1与x2分别为某一个期间开始和结束时整体(除去研究部分的重量或大小)的重量或大小。
  生长发育性状是影响肉牛业发展的重要经济
展开
目录
目录
**章 中国黄牛选育的遗传学基础1
**节 中国地方黄牛的种质特性1
一、中国地方黄牛数量的分布情况1
二、中国地方黄牛优良的种质特性1
三、中国地方黄牛种质特性的缺点3
第二节 中国黄牛重要经济性状的测定3
一、生长发育性状的测定4
二、产肉性能的测定7
三、产乳性状的测定10
四、繁殖性状的测定11
第三节 中国黄牛选育的遗传学三大要素12
一、种质资源12
二、遗传学理论12
三、品种内遗传多态性12
本章小结13
参考文献13
第二章 中国黄牛体型外貌的遗传学研究14
**节 黄牛体型大小的遗传14
一、黄牛的体型14
二、黄牛体型大小的多基因控制14
第二节 黄牛毛色的遗传16
一、家牛毛色的形成机理16
二、国外家牛被毛表型与基本毛色18
三、中国黄牛被毛表型与基本毛色29
第三节 黄牛角的遗传30
一、牛无角的遗传30
二、牛畸形角的遗传31
三、无角牛的培育32
第四节 黄牛头型的形态特征与遗传34
一、牛头骨的形态差异34
二、牛头型特征34
三、牛头型的遗传35
第五节 黄牛乳房形态的遗传35
一、牛乳房的内部结构36
二、牛乳房的外部形态36
三、牛乳房相关性状的遗传38
第六节 黄牛特殊体型外貌的遗传39
一、瘤牛肩峰的遗传39
二、瘤牛腹垂的遗传39
三、牛双肌的遗传40
四、牛耳型的遗传41
第七节 黄牛的畸形遗传43
一、牛蜘蛛腿综合征43
二、牛脊椎畸形综合征43
三、牛并趾症44
四、牛短脊椎综合征44
五、牛侏儒症44
六、牛肺发育不全和水肿综合征45
七、中国牛畸形遗传病的研究现状45
本章小结45
参考文献46
第三章 中国黄牛免疫遗传学研究50
**节 中国黄牛红细胞抗原遗传与生产性状50
一、中国黄牛红细胞抗原遗传系统50
二、中国黄牛红细胞抗原多态性与生产性状52
第二节 中国黄牛BoLA遗传与生产性状53
一、中国黄牛BoLA及其基因的分布、组成和染色体定位53
二、中国黄牛BoLA基因及其编码产物53
三、中国黄牛BoLA基因的遗传特征55
四、中国黄牛BoLA及其基因的遗传分型56
五、黄牛BoLA基因多态性与生产性状57
六、中国黄牛BoLA及其基因与疾病58
七、中国黄牛BoLA基因与抗病育种59
第三节 中国黄牛免疫球蛋白及其多样性60
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和功能60
二、黄牛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62
三、黄牛免疫球蛋白轻链基因66
四、黄牛免疫球蛋白多样性67
第四节 中国黄牛Toll样受体与抗病性状69
一、Toll样受体结构及其功能69
二、中国黄牛TLR基因多态性与抗病性74
第五节 中国黄牛细胞因子与抗病性76
一、细胞因子概述76
二、中国黄牛白细胞介素及其抗病性77
三、中国黄牛干扰素及其抗病性80
本章小结83
参考文献84
第四章 中国黄牛生化遗传与蛋白质组学研究91
**节 血液蛋白多态性研究91
一、血液蛋白多态性的概念91
二、血液蛋白多态性的测定方法91
三、中国黄牛血液蛋白多态性的类型与频率92
第二节 血液同工酶及其多态性研究97
一、同工酶的概念与分类97
二、血液同工酶多态性测定方法98
三、中国黄牛血液同工酶多态性的研究99
第三节 乳蛋白多态性研究101
一、乳蛋白多态性的概念101
二、乳蛋白多态性的测定方法101
三、黄牛乳蛋白多态性研究101
第四节 生化遗传学在黄牛育种中的应用103
一、血液蛋白多态性的应用研究103
二、同工酶多态性的应用研究105
三、乳蛋白多态性的应用研究107
第五节 可变剪接与蛋白质多态性108
一、可变剪接的定义及分类108
二、黄牛基因的可变剪接及其特征109
三、可变剪接对基因表达蛋白质的影响111
第六节 蛋白质组学研究112
一、蛋白质组学的定义及研究方法112
二、黄牛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114
本章小结116
参考文献117
第五章 中国黄牛行为遗传学研究120
**节 黄牛的性情遗传学研究120
一、黄牛性情的定义和检测方法120
二、黄牛性情的遗传变异123
三、黄牛性情选育的壁垒和前景124
第二节 黄牛耐热的遗传学研究125
一、热应激原理125
二、黄牛耐热性的遗传127
第三节 黄牛的采食行为研究129
一、黄牛的采食行为概述129
二、影响牛采食行为的因素131
第四节 黄牛高海拔适应性的遗传学研究134
一、牛高海拔适应基因研究134
二、牛高海拔适应基因的渗入135
三、人类与畜禽高海拔适应性的候选基因136
本章小结137
参考文献137
第六章 中国黄牛细胞遗传学研究140
**节 黄牛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特征141
一、黄牛染色体的数目141
二、黄牛染色体的大小142
三、黄牛染色体的形态特征143
四、黄牛染色体的核型及其分析144
第二节 黄牛性染色体及其多态性148
一、黄牛的性染色体148
二、性染色体的多态性148
第三节 黄牛染色体显带研究152
一、Q带的研究152
二、G带的研究153
三、C带的研究157
四、Ag-NOR的研究159
五、R带的研究164
六、T带的研究164
七、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的研究165
八、高分辨显带166
九、染色体显带的命名与识别166
第四节 黄牛染色体变异类型与频率167
一、黄牛染色体的多型性167
二、黄牛染色体的变异类型170
第五节 染色体标记与牛起源、进化177
一、染色体进化与牛的起源177
二、染色体进化与品种的形成177
三、染色体标记与牛品种的分类177
第六节 黄牛染色体研究与育种及生产179
一、染色体与家畜育种179
二、染色体与黄牛的亲缘关系179
三、染色体与环境检测及黄牛的饲养管理180
四、染色体与性别的早期诊断与控制180
本章小结181
参考文献181
第七章 中国黄牛分子数量遗传学研究186
**节 分子数量遗传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186
一、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QTL定位技术186
二、分子标记的高通量分型技术与基因组选择192
三、分子设计育种与基因编辑技术195
第二节 体尺性状的分子数量遗传学研究198
一、黄牛体尺性状测量的基本知识199
二、体型外貌的线性评定199
三、体尺性状的遗传参数研究200
四、体尺性状的关联分析研究进展201
第三节 生长发育性状的数量遗传学研究202
一、衡量生长发育性状的主要指标202
二、生长发育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203
第四节 屠宰性状的分子数量遗传学研究203
一、屠宰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203
二、屠宰性状的主效基因及SNP研究204
第五节 泌乳性状的分子数量遗传学研究204
一、泌乳性状的遗传评定与遗传参数估计205
二、泌乳性状的QTL研究205
三、泌乳性状与相关基因的关联分析206
四、泌乳性状与体尺性状的关联分析206
第六节 其他性状的分子数量遗传学研究206
一、繁殖性状的分子数量遗传学研究207
二、牛角性状的分子数量遗传学研究207
三、奶牛乳头长度的分子数量遗传学研究207
第七节 重要经济性状的因果突变的鉴定207
一、表达数量性状位点的鉴定208
二、三维基因组学鉴定208
本章小结216
参考文献216
第八章 中国黄牛mtDNA遗传多样性与母系起源研究220
**节 mtDNA的遗传220
一、mtDNA的基本结构220
二、mtDNA的遗传特征220
三、mtDNA的应用221
第二节 mtDNA RFLP研究222
第三节 mtDNA D-loop序列多态性研究222
第四节 mtDNA基因多态性研究226
一、mtDNA Cytb基因多态性研究226
二、mtDNA 12S rRNA和16S rRNA基因多态性研究228
第五节 mtDNA全基因组研究228
第六节 中国古代黄牛的mtDNA研究232
第七节 mtDNA多态性与黄牛的起源进化233
本章小结234
参考文献234
第九章 中国黄牛Y染色体DNA多态性与父系起源研究237
**节 Y染色体DNA大小、组成与基因数目237
一、牛Y染色体的DNA大小237
二、牛MSY组成和基因数目238
第二节 Y-STR研究240
一、Y-STR标记分型技术的原理和方法240
二、中国黄牛Y-STR标记研究240
三、普通牛Y-STR分布特征242
第三节 Y-SNP研究247
第四节 Y染色体DNA类型与起源进化248
一、中国黄牛Y染色体类型248
二、中国黄牛Y染色体单倍型与起源进化249
本章小结250
参考文献250
第十章 中国黄牛微卫星标记研究252
**节 微卫星DNA的概念与特点252
一、微卫星DNA的概念252
二、微卫星DNA的特点253
第二节 微卫星多位点DNA指纹的研究与应用254
一、DNA指纹的概念254
二、DNA指纹的制备方法255
三、DNA指纹的遗传特点255
四、DNA指纹的分析方法256
五、牛DNA指纹的研究与应用257
第三节 微卫星DNA多态性分型研究与应用260
一、微卫星DNA多态性分型的一般检测步骤260
二、微卫星引物与PCR扩增260
三、微卫星DNA的电泳分型260
四、微卫星DNA多态性的研究与应用264
第四节 微卫星多态性与重要性状的关联性研究266
一、中国地方黄牛微卫星多态性与重要性状的关联研究266
二、中国培育牛品种微卫星多态性与重要性状的关联研究267
第五节 利用微卫星DNA标记进行黄牛的亲子鉴定269
一、微卫星DNA亲子鉴定统计分析方法269
二、亲子鉴定在黄牛生产中的应用272
三、展望273
本章小结273
参考文献274
第十一章 中国黄牛功能基因的分子遗传特征研究277
**节 肉质与脂肪相关基因的分子遗传特征277
一、IGF1R基因的分子遗传特征277
二、TCAP基因的分子遗传特征278
三、DECR1基因的分子遗传特征278
四、PRKAG3基因的分子遗传特征279
五、PPARγ基因的分子遗传特征279
六、CIDEC基因的分子遗传特征279
七、CAST基因的分子遗传特征280
八、LEP基因的分子遗传特征280
九、TG基因的分子遗传特征281
十、FABP3基因的分子遗传特征281
十一、CACNA2D1基因的分子遗传特征281
十二、LP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