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冷酷的新闻纸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08030834
  • 作      者:
    覃里雯著
  • 出 版 社 :
    华夏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3
收藏
编辑推荐
  同一事件的面目在不同时代和地区会发生不同的变化,这使我想起那幅著名的照片;两位纳粹同盟者,墨索里尼和希特勒,一同在意大利欣赏女神的雕像,当后者以沉思的敬仰注视女神的双眼时,前者却无法将目光从女神胸部移开。如果您在这本书中发现了隐藏的激情,它是您自身激情的反射;假如您在这本书中受到了嘲讽,它是您自身的嘲讽。
展开
内容介绍
  覃里雯杂文集。如果你在这本书中发现了隐藏的激情,它是您自身激情的反射;假如您在这本书中受到了嘲讽,它是您对自身的嘲讽。我希望这本貌似尖刻的书能够在某些时刻唤起美感,某些时刻唤起同情,因为我认为这二者是我们赖以为生的东西。本书文字精美,读来酣畅淋漓,其观点明确,引人深思。  
  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的新闻专业教科书里,你还可以看到那条著名的谚语:“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书上说,这是糜烂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新闻观念,是值得批判的。现在这样的批判已经很少听到了。不可否认,对如今全球的新闻业来说,“美化”是情愿不情愿的共同追求,几乎也是惟一的选择。除了宿敌伊斯兰教国家的宣传、和当初因为冷战而留在某些特定国家新闻业中的意识形态痕迹外,CNN的报道已成为各国新闻教科书,普利策获奖作品也已成为各国新闻业的圭臬。
展开
精彩书评
  自序
  第一本书是无足轻重的……这句话有效地减轻了我所受的折磨,这种折磨使我不敢将这本书献给任何人,虽然,毫无疑问,我得到许多无私的帮助,才得以刊行此书,如果这本书有什么值得称道之处,它属于那些给我帮助和鼓励的人们。但是我不时陷人妄想:一本自己的书就像一份对自己下的判决,结论固然可以通过上诉更改,判决也不会引人注目,不过,你再也不能假装它未曾存在……
  在与生之焦虑进行抗争时,写作者各循其法。但是,没有一种写作不是在袒露自身的同时又隐蔽着自身,和小说家、诗人一样,散文作者同样如此。我所迷恋的散文(essay)比中国传统概念的散文范围更广。它或许包括西窗闲话式的随笔、韩愈祭鳄文般工整而自我循环的道德论证,或者散乱短小的明清笔记,但却比这些东西更为自由和有力。一篇essay是对一个或多个主题的论证,论证方法可以是直线式的、圆圈式的、螺旋式的、枝形的,甚至是网状的,就像我的同事许知远的文章一样,它时时提醒我,写作可以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方向。一篇essav可以只有一页,也可以是一本400页的书。好的essay可以彼此截然不同,德国人瓦尔特·本雅明的隐喻震惊和启发了20世纪早期的欧洲,保罗·古德曼的清晰、直接则指引了20世纪60年代
  的美国青年。
  事实上,中国第一位优秀的essay作者应当是年轻的梁启超。也许因为梁处于一个信息较为开放的时代,在他之前,没有哪位学人才子像他一样成功地挣脱古文形式和内容的束缚。他抛弃时人固守的道德经典论证,将科学实证的魅力展现给清末彷徨的青年,帮助他们理解社会的巨大变革。他在自己肆意汪洋的文章中宣称,时代已然改变,你们必须学会以复杂的方式理解现实,儒家道德标准不再是最终的尺度;你们从贤哲那里不能得到帮助,在新世界面前,你们的父辈也需要你们力量和智慧的指点。为了将这些东西告诉世人,他使自己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他毫无节制地袒露了自己年轻的激情,这在中国社会里是完全不受信任的。
  对那些模仿他人作出论断,却“丝毫不透露他在学术传统中的卑微地位”的作者,苏珊·桑塔格做过无情的嘲讽。在分析当下事件时,我们必须立足于历史的庞大身躯。但这并不意味着,引经据典就一定是好的……
  同一事件的面目在不同时代和地区会发生不同的变化,这使我想起那幅著名的照片:两位纳粹同盟者,墨索里尼和希特勒,一同在意大利欣赏女神的雕像,当后者以沉思的敬仰注视女神的双眼时,前者却无法将目光从女神胸部移开。
  如果您在这本书中发现了隐藏的激情,它是您自身激情的反射;假如您在这本书中受到了嘲讽,它是您对自身的嘲讽。我希望这本貌似尖刻的书能够在某些时刻唤起美感,某些时刻唤起同情,因为我认为这二者是我们赖以为生的东西。
展开
精彩书摘
  万一事情不幸走了极端,红黑之争越战越勇,大有网上恐怖活动的架势,谁来进行协调,让没完没了的相互攻击收场?总不会是红客黑客召开自己的里昂会议——因为他们特别的组织方式,他们并没有权威代表,也永远不能达成协议。但是历史告诉我们,恶意的攻击永远只能带来负面效应,它与热爱和平、文明的进步这些词语毫不相干,破坏是人类潜藏的普遍欲望,一种恶习即使被冠以堂皇的名义,也仍然是一种恶习。我们并没有堕落到把对无辜者的攻击指认为爱国行为的地步,然而在世界历史中,人类的聪明才智常常被这样可悲地浪费……  
  书摘1
  也许有某种误解妨碍了我国新闻工作者的自由发展。他们将经济报道置于现代媒体的神龛之上,将经济生活的重要与政治生活等同,因而不可避免地染上了官僚气息。然而,虽然重要性相同,政治活动所必需的某些习惯对于经济报道却是致命的。例如,在用语方面,从政者倾向于使用套话和使语意模糊,这是因为该职业必要或习惯的谨慎,也是由于长久的历史传统。我国商人有时以成为政治家为荣,也是历史传统,但在他们还在从商之时,工作方式并不尽相同,行业规则也不尽相同。经济报道则应当以明晰、生动、准确、迅速见长。经济活动是更富于生机的一种活动。“对于人们的希望、工作、生产、失败、成功以及推动国家前进的各种社会和文化的现象,难道不能采取较有想像力的处理方法吗?”坎尼夫说。
  这也许就是说,一场政府会议和一场商业会议不应当用同样的报道方式。“××公司高层近日开会……”一篇这样开头的经济报道是恶劣的。而“××经理胀红着脸,在发言的20分钟里挥舞着右手的报告”则是好的。商业运作可能惊心动魄,但是寡淡结巴的语言会使之面目可憎。有时,莫名其妙的避讳也许只是出于惰性或习惯,而让读者费劲去想像文章背后的东西,是懒散而不尊重他们的行为。闲暇时间十分宝贵。在人们扫视报纸时,捉住他们的视线是每一位记者的责任。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将经济体的行为还原为具体的个人行为。政治机构倾向于淡化个性和个人作用,而经济界则往往突出个人行为。对后者来说,面对竞争失去个性是一种灾难。而经济报道应当尽量在经济行为中写出个人的作用。此外,将呆板的数据赋予形象和可比性,也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具体地说,经济报道应当有个性、速度、准确、透彻、易懂。这意味着摆脱经济领域的官僚主义、语言惰性和男权作风,将想像力、平等意识和对读者的责任意识带进来。我并不热衷于上作文课,尤其是考虑到对方比我更有专业知识,这样的发言令人窘迫。然而,我相信我们今天有一个迫切的任务:在信息时代,假如获得经济知识是一种特权,报纸的作用应当是使这种特权普及,而不是相反。像《福布斯》、《财富》和《国际先驱论坛》这样的出版物也许在经营理念上相去甚远,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的经济报道十分重视适应普通读者的理解力(Reader Fniendly)。专门针对金融家的报道和为普通读者而写的报道在严肃性上并无分别,只有某些为了效率而进行的省略。优秀的经济报道是激动人心的故事,它的历史、它的背景、它偶然呈现的寓意;数据是故事的一部分,而不是三明治中夹杂的沙砾。这不是开头结尾讲几句闲话就可以办到的,它特别需要写作者针对时代特点的锐利的眼光。
  和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一样,一个合格的经济新闻工作者需要勤奋地学习专业知识,需要足够的精力和野心,需要活泼的想像力和优秀的语言才能。这些条件并非苛刻——在13亿人口的国家里,所缺的不是满足这些条件的人,而是意识到这些条件的人。不过,从现实角度考虑,鉴于目前还有部分记者靠经济报道挣企业的红包,我对经济报道的最低要求是:不管它有怎样的嘴脸,最可怕的就是它没有脸。
  美国在衰落吗?
  美国在衰落吗?“胡说八道!”狂热的中产阶级会回答。他们色汽车、窗棂和院落里挂满国旗和“上帝保佑美国”的标语,对反战分子怒吼“Fuck you!”“看看越战,看看海湾战争,战争一定会刺激我们的经济发展,空前的团结一定会使国家更为强盛”。当然,这个团结并不是所有族裔的团结,否则穆斯林学生不会在纽约各大学散发传单,呼吁宗教理解,而且只敢让女生出面。自由派知识分子则担忧这场特殊战争会损害美国的人权状况,致使个人主义的曾音被扼杀。虽然小布什保证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不会被改变,不过一个能把“美国定会胜利”的宣战辞误说成“美国定会失败”的总统,谁又敢相信他的保证?他们认为这场战争似乎没有创造财富的可能,更不要说它将带来的可怕创伤,伤感和疑惑使他们成为此时最沉默和犹疑的一群。最戏剧化的生活属于底层平民,耸听的危言和惊人的漠然同时存在于这个群体。哈莱姆区的拉美人国丧之时仍彻夜狂欢,另一些平民则购买防毒面具,甚至囤积水和电池,以备危难之需。关于“撒旦之脸”的谣言被津津有味地传播,但大多数时候,一个底层平民会对开篇的问题耸耸肩:“我不知道。没感觉。”阶级并不是决定态度的惟一因素,一个德拉维尔州的中产阶级和一个纽约市的中产阶级的差别,可能与一个中国商人和一个印度教师的差别一样大。
  美国在衰落吗?看看它的工作和口袋。9·1l之前,不断上升的失业率已经体现了典型的经济放缓(slowdown)的早期特征。
  9·11之后,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从8月的114点骤降至9月25日的97.6,是1990年10月以来的最大幅度下滑。主要靠消费者的支持,美国在数年里避免了经济衰退,现在这个支持将要瓦解。所有连锁店中惟有沃尔玛信心十足,打算明年增加440家分店——不过它的生意兴隆乃是销售枪支弹药、防毒面具、抗病毒药和国旗所致。二战和海湾战争确实刺激了美国的国内需求,并在战后为美国带来了强劲的增长势头。但前两次战争的特点是:它们都在美国本土之外进行,而且战后的重建工作是有利可图的,欧洲的复兴和中东石油命脉的受控,给美国投资者带来了长期而丰厚的收益。这一次战争却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战场,从佛罗里达到缅因州,人人自危。从前的繁华区域变成了恐怖地带,人们不能够再安心地长久逗留。一次警报就会造成一天乃至数天的停工、停业、停课,造成的损失不能以美元计算。更可怕的是,这样的日子也许会持续数年,十年,几十年,许多人将看不到它的结束。在这样的时候,经济分析已经成为全国最忙的职业,分析家们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精神领袖,他们对自己的微妙地位也十分了解。美联储风险处理联合会(RMA)主席威廉·普尔一再强调自己对美国未来经济发展“满怀的信心”;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在9月12日关于经济衰退的报告里,则拒绝对9·11的影响作出预测。
  纽约市的情况并不能代表美国,因为它太过特殊,但不看纽约就不能了解美国。废墟像一个巨大的伤口残留在脸上。纽约市长朱利安尼预测,2002年该市的财政赤字将达16亿美元,因而各政府部门被要求削减15%的开支(教育、警察、防火、卫生、健康及社会服务部门的支出只减2.5%)。市长认为此刻向已经受挫的公司企业提税是“麻木、愚蠢、白痴”的行为,因此要求联邦资助以保护该市经济继续发展。纽约市政机构,像一个伤者的人体免疫系统.在紧急时刻充分发挥了政府机构的保护作用:加强各处安全措施和限制重要地带车流、人流量——警察和保安人员在繁重的工作下仍保持了耐心和开玩笑的能力。纽约市地产委员会(REBNY)还设立热线和电子邮箱帮助世贸大厦附近受影响的公司,为它们提供临时的工作集会场所。为小型商业提供服务的Small BusinessAdminislratlorI与联邦紧急事务处理部(FEMA)、纽约紧急事务处理市长办公室(OEM)共同帮助直接受9·1l事件损害的小公司和非营利性机构渡过难关,为它们提供最高10万美元的贷款,受影响的公司也被允许推迟交纳税表的时间。除了靠近事故地带的某些建筑,各项能源设施也已在大部分地区恢复正常。市长和纽约州长乔治·巴塔基还设立了双塔职业中心,为因该事件而失业的人提供暂时或长期工作,以及提供失业救济,连以往不能享受失业救济的自雇人士也可获益。这一切都可以通过互联网、电话或直接到办公地点申请。事件受害者的困难可以得到各个政府机构的帮助。还不包括非政府组织的帮助。许多人收到了陌生人捐献的新衣、生活用品,获得免费的临时居所。一位住在纽约的中国学生到外州访友,酒吧老板获悉他来自纽约后,深表同情,拒绝收他们当晚的酒水钱。
  ……
展开
目录
自序
第一部分
20世纪70年代人的成熟
仅仅因为恐惧
假如无畏来自无知
偶像的黄昏
冷酷的新闻纸
在合法身份中工作
在无头官僚后面
安德莉娅的微笑
完美的谢幕
为胚胎细胞而战
期许之于谎言
法律化关系
温故1974
狂欢两种
红与黑给我们带来的
约翰内斯堡的承诺
经济报道的嘴脸
美国在衰落吗?
考验时代容积的标本
商业危机能否康复?
那些忠贞的男人
错误的庆典
面对保守主义浪潮
预言者的报酬
艰难的量化
谁能忘记泰勒
解开教育的枷锁
谁将决定边界
共同的轨道
总统的习惯
短暂的告别
祠堂,还是神龛
……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