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里雯杂文集。如果你在这本书中发现了隐藏的激情,它是您自身激情的反射;假如您在这本书中受到了嘲讽,它是您对自身的嘲讽。我希望这本貌似尖刻的书能够在某些时刻唤起美感,某些时刻唤起同情,因为我认为这二者是我们赖以为生的东西。本书文字精美,读来酣畅淋漓,其观点明确,引人深思。
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的新闻专业教科书里,你还可以看到那条著名的谚语:“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书上说,这是糜烂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新闻观念,是值得批判的。现在这样的批判已经很少听到了。不可否认,对如今全球的新闻业来说,“美化”是情愿不情愿的共同追求,几乎也是惟一的选择。除了宿敌伊斯兰教国家的宣传、和当初因为冷战而留在某些特定国家新闻业中的意识形态痕迹外,CNN的报道已成为各国新闻教科书,普利策获奖作品也已成为各国新闻业的圭臬。
展开
第一本书是无足轻重的……这句话有效地减轻了我所受的折磨,这种折磨使我不敢将这本书献给任何人,虽然,毫无疑问,我得到许多无私的帮助,才得以刊行此书,如果这本书有什么值得称道之处,它属于那些给我帮助和鼓励的人们。但是我不时陷人妄想:一本自己的书就像一份对自己下的判决,结论固然可以通过上诉更改,判决也不会引人注目,不过,你再也不能假装它未曾存在……
在与生之焦虑进行抗争时,写作者各循其法。但是,没有一种写作不是在袒露自身的同时又隐蔽着自身,和小说家、诗人一样,散文作者同样如此。我所迷恋的散文(essay)比中国传统概念的散文范围更广。它或许包括西窗闲话式的随笔、韩愈祭鳄文般工整而自我循环的道德论证,或者散乱短小的明清笔记,但却比这些东西更为自由和有力。一篇essay是对一个或多个主题的论证,论证方法可以是直线式的、圆圈式的、螺旋式的、枝形的,甚至是网状的,就像我的同事许知远的文章一样,它时时提醒我,写作可以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方向。一篇essav可以只有一页,也可以是一本400页的书。好的essay可以彼此截然不同,德国人瓦尔特·本雅明的隐喻震惊和启发了20世纪早期的欧洲,保罗·古德曼的清晰、直接则指引了20世纪60年代
的美国青年。
事实上,中国第一位优秀的essay作者应当是年轻的梁启超。也许因为梁处于一个信息较为开放的时代,在他之前,没有哪位学人才子像他一样成功地挣脱古文形式和内容的束缚。他抛弃时人固守的道德经典论证,将科学实证的魅力展现给清末彷徨的青年,帮助他们理解社会的巨大变革。他在自己肆意汪洋的文章中宣称,时代已然改变,你们必须学会以复杂的方式理解现实,儒家道德标准不再是最终的尺度;你们从贤哲那里不能得到帮助,在新世界面前,你们的父辈也需要你们力量和智慧的指点。为了将这些东西告诉世人,他使自己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他毫无节制地袒露了自己年轻的激情,这在中国社会里是完全不受信任的。
对那些模仿他人作出论断,却“丝毫不透露他在学术传统中的卑微地位”的作者,苏珊·桑塔格做过无情的嘲讽。在分析当下事件时,我们必须立足于历史的庞大身躯。但这并不意味着,引经据典就一定是好的……
同一事件的面目在不同时代和地区会发生不同的变化,这使我想起那幅著名的照片:两位纳粹同盟者,墨索里尼和希特勒,一同在意大利欣赏女神的雕像,当后者以沉思的敬仰注视女神的双眼时,前者却无法将目光从女神胸部移开。
如果您在这本书中发现了隐藏的激情,它是您自身激情的反射;假如您在这本书中受到了嘲讽,它是您对自身的嘲讽。我希望这本貌似尖刻的书能够在某些时刻唤起美感,某些时刻唤起同情,因为我认为这二者是我们赖以为生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