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古文精读举隅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504838X
  • 作      者:
    吴小如著
  • 出 版 社 :
    天津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2
收藏
作者简介
  吴小如,本名吴同宝,原籍安徽泾县茂林,1922年9月8日出生于哈尔滨。学者,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吴小如1932年随父迁居北平,1932至1934年在私立汇文一小读书,1935年在私立育英小学毕业。1935至1936年升入私立育英中学,赶上了“一·二九”学生运动。由于其父1935年回到母校南开大学任教,他便于1936年秋转入天津南开中学(初中二年级)。翌年7月,抗日战争开始,全家迁入天津租界,辍学一年。1938年以同等学历考入天津私立工商附中高中,1941年毕业,升入私立工商学院商科会计财政系。1943年先后在天津私立达文中学、志达中学、圣功女中等校任教。1945年抗战胜利,又重新读大学,考入私立燕京大学文学院,不久即离去。1946年夏以商科二年肄业学历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三年级为插班生,1947年又转入北京大学中文系三年级肄业,至1949年才于北大中文系毕业。
  1949年至1951年,在天津津沽大学中文系任教员。1951年秋,到燕京大学国文系任助教。1952年进行全国大专院校合并调整,留北大中文系任讲师。一直干了近30年。主要讲授中国文学史,也开设过中国小说史、中国戏曲史、中国诗歌史、古典诗词、散文等课程。1980年晋升为教授。1982年末,调到北大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任职,1991年退休。1992年2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他还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顾问、《燕京学报》常务编委。1953年在北大参加九三学社。
  他在业馀时间曾为中华书局义务编过一年《文史》(1980—1981)。业余爱好为戏曲(特别是京戏)和书法。
  吴小如著作颇丰。1955年即出版了《中国小说讲话及其它》,后来又出版《古典小说漫稿》以及与人合撰的《小说论稿合集》。对话本小说、武侠小说、讽刺小说、公案小说也写过一些专题论文。对戏曲写过《台下人语》、《京剧老生流派综说》和《吴小如戏曲文录》(曾获北京大学文化著作奖)。对古典诗词的研究成绩卓著,先后出版了《诗词札丛》、《古典诗歌习作与欣赏》、《古典诗文述略》等专著。还出版了《古文精读举隅》、《书廊信步》。此外,属于综合类的有《读书丛札》,先后在香港、北京两地出版,是较有见地的著作。另外有一本《中国文史工具资料书举要》,也先后在香港和北京两地出版,受到好评。
展开
内容介绍
  在我国古典文学的领域中,所谓“散文”,应具有广、狭两义。就其广义说,散文是对韵文而言的一种文体。就其狭义说,则指包括在散文这一文体中的与骈体文(又称骈文、四六文)相对而言的散体文。论述中国古典散文(不仅指散体文)的发展演变,不宜排斥骈体文的情况不谈。
  骈体文是我国文学中一种特有的东西,它是以对仗很工整的四字句和六字句为基本句式的一种文体(当然,在一篇骈体文中也会夹杂着互相对仗的三、五、七字句),讲究用典故和绚烂华丽的辞藻,着重铺陈描绘。在每一联对仗得很工整的四或六字句之间,不仅词义要相对,词汇的声调也要平仄相对,并须注意字音的谐调和句法的节奏感。除了句尾不押韵外,几乎同律诗的中间四句的写法没有什么区别。而一般用散体文写的文章,其遣词造句和句法结构方面就不需要这些考究,文章每句的字数更没有任何规定和限制。用散文写的东西(包括用散体文和用骈体文写的)不一定都是文学作品,但在我国古代(特别是唐以前),很多用散文写的历史著作和哲学著作,实际上都不宜排斥在文学范围之外。《古文精读举隅》所要谈的,是指广义的散文范围以内的各种文章,也包括典丽对偶的骈体文在内,但不包括用散体文句写成的另一文学体裁——小说。
  我国古典散文具有近三千年的历史传统,内容相当丰富。它的发展演变大体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先秦的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奠定了古典散文发展的基础;西汉司马迁的《史记》给史传文学开创了新局面;从东汉到盛唐,骈体文垄断文坛数百年;经中唐和北宋两次“古文运动”之后,散文体又得到很大发展;明清两代,由于复古主义和八股文的影响,散文始终没有跳出形式主义的窠臼;直到近代,在那些比较先进的知识分子受到资本主义文化思潮洗礼以后,散文才进入一个新阶段。
  这里只就古典散文发展的几个阶段作简单扼要的介绍。
展开
精彩书摘
  《古文精读举隅》:
  这是一篇简括透顶的叙事文,最能代表《左传》叙事的特色。内容写的是齐国一场内乱,牵涉到整个齐国的政局。齐襄公名诸儿,是齐僖公的儿子,公元前697年即位,在位十二年。这是齐国一个政令无常、荒淫暴虐的君主。他同自己的妹妹私通,其妹嫁给鲁桓公以后,仍回娘家同齐襄公幽会。公元前694年,鲁桓公夫妇同到齐国,齐襄公竟命令公子彭生把桓公暗杀了,以满足自己的私欲。鲁国人死了国君,当然不肯善罢甘休;齐襄公无奈,杀死公子彭生作牺牲品,才算把一场纠纷搪塞过去。像这样一个暴君,当然有取死之道。但杀死齐襄公以谋取政权的阴谋集团也并不是什么正面人物,他们很快也被消灭了。直到公子小白(齐桓公)从莒回到齐国,自立为君,齐国的政局才稳定下来。而这篇文章所叙的内容,正是齐襄公被杀这一关键性事件。从史的角度看,这篇文章也是相当重要的。
  这样一个内容庞杂、头绪纷繁的历史事件,由《左传》的作者来进行描述,只用了二百八十字。即以出场人物而论,也多至十六个。但作者却能执简驭繁,写得有条不紊。这不能不归功于《左传》作者写文章的工力。所以清人方苞认为,这种手笔,就连写《史记》的司马迁也办不到,可谓推崇备至了。
  然而文章写得短并不等于说写得一定好,这篇文章好在短而精。看似简略,其实详尽,该交代的都交代了;看似紧促,其实从容,文章里面穿插了好几件琐事,显得好整以暇。另外,笼罩在这一弑君事件外面的有一种使人不寒而栗的气氛,这就增加了文章的艺术魅力。至于在叙事过程中,作者没有流露出带有倾向性的感情,那是由于这一事件被害者和害人者双方都是被否定的对象,而并非由于它是纯客观的描写。这种冷静而执著、火炽而凝练的写作手法,正体现了《左传》文章的独到的风格。
  下面我们对这篇短文进行逐段分析。
  第一段共三层,分别叙述三件事。首先写连称、管至父因外戍到期而无人来接替他们以致引起对齐襄公的怨恨,于是想密谋作乱。这是致乱的根由。其次,既谋作乱,心目中必先有拥立之人,这就是公孙无知。“顾不详无知历史,则叙事近突,故人‘僖公之母弟夷仲年’数语,述其所生,述其怙宠,述其见绌,缩成无知一小传,夹入行间,此乱人所必资以为主”(林纾《左传撷华》卷上)。这就是旧日评点派所谓的文章的补笔。然后第三层写到连称的从妹,因“无宠”而甘愿为内应。“间公”的“间”是侦察窥伺的意思,盖欲谋反必须有内应,否则其事不成。有了这三层,则图乱之计已成,这当然要在作乱之先交代明白。
  但是我们要进一步研究,为什么这三层叙述不首先交代无知?又为什么把连称从妹“间公”一层放在最后来叙述?换言之,就是这三层叙述的次序为什么一定不许错?古人作文章强调有主有宾,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一下。第一,这篇文章主要写齐襄公如何被杀害,而不是写无知如何被拥立,所以写无知一层不宜放在首位。第二,把连称的“从妹”“间公”一层放在本段最后叙述,因为同下文有联系,是下文的伏笔。正如方苞所说,“盖弑谋所以无阻,皆由得公之间也”。即有此伏笔,可以推想齐襄公的外出,连、管必已前知;趁其不在宫中,遂致变生肘腋。第三,后两层实际上都是在连、管支配下形成的局面,因此必须先说连、管,再说公孙无知和连称的从妹。而“捷,吾以女(汝)为夫人”这句话乃是无知说的(不可能是连、管说的),倘不先把无知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这句话就会使读者摸不着头脑。《左传》的文风就是这样:看上去简括粗略,其实针线是很细密的。
  尽管第一段是作者在客观叙述,但文章的倾向性还是一望而知。试看,齐襄公政令无常;连、管为报私怨;无知怙宠被绌,想恢复既得利益;连称从妹无宠而受利诱,遂甘心参与阴谋活动——一幅统治阶级内部钩心斗角的图景已经跃然纸上了。
  第二段主要只写了一件事,即齐襄公出游畋猎。公子彭生的鬼魂化为大豕,襄公的坠车失屦,都是由出游畋猎派生出来的。但这一段叙述在本篇中却带有关键性。因齐襄公外出,作乱者才有可乘之机;因彭生的出现和齐襄公的心惧坠车和伤足失屦,才导致襄公提前回宫,走在作乱者的前头。这都是一环套一环,一扣紧一扣的,严丝合缝,滴水不漏。但字面上却只是一表而过。而且,照我的体会,齐襄公动辄出游畋猎,正暗写出他荒淫享乐的一面。这同下一段写襄公因追查失屦的下落而鞭打身边的徒人费,乃暗写其残酷虐暴的一面,其手法正复相似。
  ……
展开
目录
古典散文发展述略(代序)

第一辑 古文精读举隅
左传·齐连称管至父之乱
读《左传·齐连称管至父之乱》
左传·齐楚盟召陵
读《左传·齐楚盟召陵》
左传·殽之战
读《左传·殽之战》
左传·亚灵公不君
读《左传·亚灵公不君》
国语·召公谏弭谤
读《国语·召公谏弭谤》
论语·学而时习之章
读《论语·学而时习之章》
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章
读《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章》
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章
读《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章》
庄子·养生主
读《庄子·养生主》
庄·马蹄
读《庄·马蹄》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讷谏
读《战国策·邹忌讽齐王讷谏》
战国策·鲁仲连义不帝秦
读《战国策·鲁仲连义不帝秦》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读《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过秦论文(贾谊)
读《过秦论文(贾谊)》
史记·魏公子列传
读《史记·魏公子列传》
史记·李将军列传
读《史记·李将军列传》
新序·商君论
读《新序·商君论》
……

第二辑 古小说析赏举隅
第三辑 历代小品析粹举隅

附《历代小品大观》序言
初版后记
初版校后补记
重印后记
三版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