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阿达姆松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61335113
  • 作      者:
    (瑞典)奥斯卡.雅各布生作
  • 出 版 社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3
收藏
编辑推荐
  《图解心经:260字说破人生真相(超值白金版)》采用精美漂亮的图解形式,运用现代手法,将250张一目了然的佛理解析图表与300张生动有趣的手绘插图,同简单流畅、娓娓道来的文字相得益彰,让人们在享受视觉美的过程中,真正获得一次心灵上的荡涤与淘洗。《心经》是佛经中字数最少的一部经典著作,因其字数最少、含义最深、传奇最多、影响最大,所以古往今来无数大家都倾注极大精力和虔诚之心,致力于把《心经》创作成为异彩纷呈的艺术品。但因其文简义深,读者往往不得要领,经义理解得也不透彻,因此,《图解心经:260字说破人生真相(超值白金版)》将围绕其诸多问题一一解释并清晰呈现,让您真正领悟和体会到《心经》的真谛所在。
展开
内容介绍
  《心经》是一本文字简要,内容丰富的佛教经典,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经只有260字,在佛教界的地位却举足轻重。它摄取600卷《大般若经》心髓,讲般若智慧和缘起性空的道理,被认为是成佛的指南,利生的法宝。
  《心经》自被译介到汉地以来,就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喜爱,它和《金刚经》一样,在社会上广泛流传。但是,此经文约而义深,除非有高僧大德的指引,很少有人能将其中的经义领略透彻。而我们这本书则借鉴了以往高僧大德的真知灼见,将围绕这部《心经》的诸多问题一并呈现出来,让人们更为真实的领悟和体会《心经》真谛,将这部可读性、趣味性极强,空前无与伦比的千古奇书大白于天下。给予您视觉和精神上的饕餮盛宴。
展开
精彩书评
  《心经》中的短短260个字,却道出了深奥的内涵,可是很少有人能真正理解,很是让人头疼,好似烫手的山芋,现在可以通过这本图文并茂的书,静下心来好好领悟其深奥的内涵了。
  ——中国佛教网  悟空禅者
  在如今这个急速变化、各种压力蜂拥而至的年代里,一个人如何能够活出“自在”,使自己的心没有疑惑?要想安住心之寂静喜悦,不受到内外环境的制约,成为一个真正的自由者,那么就好好读一读这本《心经》吧!答案就在本书里。
  ——佛门网  吾缘
展开
精彩书摘
  掌握《心经》的修学次第
  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和实相般若
  般若是证悟一切现象真实性的智慧,它可协助修行者达到涅的境界,依不同层次又可分成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三种。
  ● 文字般若
  文字般若亦名方便般若,是实相般若和观照般若前的方便,文字般若就是学佛人的一件方便。据《起信论》说:“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所谓心性不生不灭,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心念,则无一切境界之相。是故一切法从本已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诸法离言说相,离名字相,但佛陀为要教化众生,不得已从无言说中而说,以文字般若作为方便。佛说法,在随机教化,即以文字般若作为方便,把实相般若深义介绍出来,在众生方面,就不可随意执著。须知这只是一种权巧方便,是一种修学实相般若的媒介。因为实相般若,若是没有文字般若把它分析出来,则实相般若的深义,也就无从了解。实相般若若无从了解,怎能修证?所以,为将佛法永纪于将来,不得已权宜立此文字般若,以为后人研究。
  ● 观照般若
  观,是能观智,照,是所照境。我们六根对六尘,若是没有般若观照力去观察,那么六根就会被六尘所转,不知不觉去分别它们。如果我们的真如心变成攀缘心,妄想心,这就是缺乏观照力所致。所以我们如果想不随外境所转,就必须处处提醒警惕,对于一切境界,一定要以般若观照力去观察,知道它们是没有自性,虚妄的生,虚妄的灭,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如《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对于一切境界,果能如是观照,其幻灭心自然会消灭,同时定力也会逐渐生长。故观照般若一法,是每个修行人所必须学习的。它是成佛的捷径,是了脱生死的梯梁。如果我们能够这样修行,将来自然可以成圣成贤。
  ● 实相般若
  实相,就是坚实义。是诸佛的法身理体,也就是一切众生的常住不变自性。如世间一切诸法,究其根底,皆是没有自性,随着宇宙变迁。这如花木,一到春天,开红开绿,很美丽,很好看。但一到秋天,就全枯萎了。它们这种变迁,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固定不变的自性,所以才会随着时间变更。现在这个实相般若,就不像世间那些无常的东西,它是诸佛常住的法身,是一切众生的本体。其本体,历三世不迁,经万法不变,这就是实相般若。由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也可以证明,人人都具有一个不变的体性,例如我们在幼年时所看到的海水,海水是深蓝色的,到了老年再去看海水,海水依然是深蓝色的。这样不变,就足可证明我们这个见性是永远不会变动的。我们所变动的,只是躯壳而已。关于这种说法,在《楞严经》中佛与波斯匿王谈论得最为详细。
  《心经》的次第,即达到佛陀境界的方法,先是由文字般若开始。其过程是通过阅读、念诵和思维的方式去领会经文的义理。在达到佛陀境界之前,一切法都不能离开观照,其重要性不亚于阅读经文,它是通过精神集中的方式达到很高的精神意识之下,进而追求观照般若。在这个阶段,认真地念诵咒语是不可忽略的,咒语可以帮助禅修者进入意识集中与专注的状态。
  修行者随着观照功夫日渐深进,常住于三昧定的状态,终将达到《心经》所谓的“照见五蕴皆空”,“照见”并非大脑神经的视觉功能,而是集中心力不通过任何媒介的直接观照。阅读与观照是学佛成道的重要途径,两者是修持成就与明心见性的关键。《心经》经文中首句“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的“行深”,已是隐含着甚深的观照般若,且也是在证悟实相般若的进行式中,努力逐步达到完成式的实相般若。
展开
目录
法界源流图/4
编者序养疗心病的良药/6
《心经》结构分析图/14
本书阅读导航/16

心经的由来与主旨
1.《心经》的起源:260字来源初探/20
2.《心经》与《大般若经》:二者之间什么关系/22
3.《心经》第一个汉译本的译者:鸠摩罗什/24
4.流传最广的汉译本:玄奘法师与《心经》的因缘/28
5.《心经》的七个汉译本:两个略本和五个广本/32
6.两种《心经》:“广本”和“略本”的区别/34
7.《心经》般若思想的核心要义:空/38
8.《心经》的精神:明白并破除执著/42
9.《心经》的佛法道理:因缘所生法/46
10.《心经》的人生观:人生是苦/48

与《心经》相关的一些问题
1.探讨《心经》人物:佛陀在《心经》中的角色/52
2.《心经》说法盛会:有哪些人参加/56
3.《心经》的说法地点:佛陀与观自在菩萨在哪里开示/58
4.王舍城:在佛教史上为什么如此重要/60
5.《心经》的听众:三种对象/62
6.《心经》的性质:是“经”还是“咒”/64
7.密教的般若佛母与心经女神:可否同属一人/66
8.甚深禅定观修状态:观自在菩萨说法/68
9.人们喜欢《心经》的原因:字句简短,含义深远/70
10.《心经》的应用:找回自己的心/72
11.《心经》的文字:《大般若经》的精髓/74
12.《心经》流通分:与一般经典有何不同/76
13.揭谛揭谛,波罗揭谛:《心经》咒语出自何处/78
14.《大般若经》的说法地:四处/82

如何读懂《心经》
1.掌握关键佛法词汇:体会《心经》世界/88
2.了解佛法词汇梵语原意:解开《心经》经文真义/90
3.读略本,也要读广本:更全面、正确地认识《心经》/92
4.掌握《心经》的修学次第: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和实相般若/94
5.“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八个字的正确念法/98
6.般若等于智慧:玄奘大师为何不直接翻译/100
7.《心经》浅解:从字面上初知《心经》梗概/102
8.密教《般若心经》的修持法:日日念,经常念/106
9.密教《般若心经》的数珠法:随身使用不染一切诸恶/108
10.密教《般若心经》的念诵法:唱真言的规定/110
11.密教《般若心经》的供养法:置神坛的标准/114
12.密教《般若心经》的抄写:开发自我的妙法/118

《心经》经文详解
1.经题:般若波罗蜜多心经/124
2.般若智慧已达自在之境:观自在菩萨/128
3.处在修习般若波罗蜜多的状态: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132
4.照见五蕴是空无实体:照见五蕴皆空/134
5.利他、救世、利益众生:度一切苦厄/136
6.智慧第一的佛弟子:舍利子/140
7.色与空两者相互依存:色不异空,空不异色/142
8.物质现象为空,空也为物质现象:色即是空,空即是色/146
9.心理层面的四蕴:受想行识亦复如是/150
10.一切法都是空性:舍利子是诸法空相/152
11.佛的宇宙观: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154
12.“空”无五蕴: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158
13.六根为空,六尘也不会影响自身:无眼耳鼻舌身意/162
14.一切世间现象皆为空无: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166
15.十二因缘也是空性:无无明亦无无明尽……/170
16.超越四谛:无苦集灭道/176
17.去除对概念名相的执著:无智亦无得/184
18.依据般若甚深智慧证得空性:以无所得故菩提萨/190
19.不畏生死,自然没有任何恐怖:无挂碍故无有恐怖/194
20.远离不合理的思想行为:远离颠倒梦想/196
21.一切烦恼都已止息:究竟涅/204
22.出现于三世的一切佛:三世诸佛/208
23.以般若波罗蜜多为前导:依般若波罗蜜多故/210
24.无法超越的完全正觉菩提: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212
25.赞叹般若有极大的力量: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216
26.般若波罗蜜多是伟大的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220
27.离苦得乐,达到涅: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222
28.咒语与经文的分水岭: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224
29.前往、到达:揭谛揭谛/226
30.直接无任何媒介地证悟空性:波罗揭谛/228
31.一起向彼岸去吧:波罗僧揭谛/230
32.成就圆满的智慧:菩提萨婆诃/232

读《心经》还需了解的佛法概念
1.法:一切事物,宇宙万有/236
2.佛:自觉、觉他、觉行圆满/238
3.三宝:佛、法、僧/242
4.涅:不生不灭,永恒安乐的境界/244
5.缘起:诸法由因缘而起/246
6.十二缘起:探求人生痛苦的根源/248
7.心性:心识本来所具的不变不改体性/250
8.无我:没有众生所执为实常的自我/252
9.无常:没有恒常的存在/254
10.因果相续:因因果果,没有间断/256
11.有漏皆苦:佛教对苦的缘起解释/260
12.三界唯心:一切现象不离“心”/262
13.发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度众生的誓愿/264
14.大乘:着重利益大众的行为/266
15.五乘教法:佛教修行的五种教义体系/268
16.菩萨:将自己和众生一起解脱出来/270
17.四摄:摄引众生归向佛道的四个条件/272
18.八宗:中国佛教的八大宗派/274

附录一
1.藏文版与玄奘版《心经》咒语的差异/280
2.《心经》密教化的证据/284
3.不同根器运用三科的修行方法/288
4.鸠摩罗什《大品般若》与玄奘《心经》比较分析表/290

附录二
1.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姚秦天竺三藏鸠摩罗什译)/292
2.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唐三藏法师玄奘译)/292
3.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唐摩竭提国三藏沙门法月重译)/292
4.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唐宾国三藏般若共利言等译)/292
5.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敦煌石室本唐国大德三藏法师沙门法成译)/293
6.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唐上都大兴善寺三藏沙门智慧轮奉诏译)/293
7.佛说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经(宋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诏译)/293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