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导 论
一、关于先秦儒家之中庸
二、关于亚里士多德的中道
三、关于中庸与中道的比较
第一章 先秦儒家之中庸
第一节 孔子之前的“中”与“庸”
一、“中”字的出现
二、“中”的观念的产生
三、“庸”的诠释
第二节 孔子的中庸思想
一、中庸之道——“全为中”
二、“过犹不及”——“适度为中”
三、中庸的价值指向是和谐
第三节 《中庸》的中庸思想
一、本体论的提升
二、“诚为中”
第四节 孟子的中庸思想
一、权
二、“仁义为中”
第五节 荀子的中庸思想
一、对孔子中庸之道的继承和发扬
二、隆礼至法--“规范为中”
三、“礼为首申、“法为次中”
第二章 亚里士多德的中道思想
第一节 亚里士多德的中道观
一、申道观
二、中道观的理论来源
第二节 中道精神
一、中道是理性和欲望的契合
二、中道意味着德性与规范相统一
三、中道预示着众人之治好于个人之治
第三章 德性与社会
第一节 德性
一、先秦儒家之德
二、古希腊之德性
三、两者的比较
第二节 中庸/中道之德与社会
一、先秦中国社会
二、古希腊社会
三、社会与中庸/中道之德
第三节 中庸/中道之德的概况之比
一、德性细表比较
二、德性总汇比较
第四章 伦理德性的比较(上)--共有的伦理德性
第一节 相似伦理德性的比较
一、节制与节
……
第五章 伦理德性的比较(下)——特有的伦理德性
第六章 理智德性的比较
第七章 论中庸中的中道精神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使用说明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