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让思维自由起来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039130
  • 作      者:
    (英)肯?罗宾逊(Ken Robinson)著
  • 出 版 社 :
    东方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肯·罗宾逊,爵士,国际知名的创新、创造力与人力资源专家。他一直与欧洲、亚洲和美国政府,以及国际机构、世界500强公司、非营利组织和世界顶尖的文化组织合作。他是一名激情的演讲家,广受欢迎,善于以诙谐、激情与机智的方式传递深奧的知识,他告诉全世界的受众,在全球经济的新形势下,商业、教育与组织的需求如何变化。2005年,他被《时代》、《财富》与CNN联合评为“主流之音”。2003年,因为对文化艺术所做的卓越贡献,他被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册封为爵士。
展开
内容介绍
    医生向他推荐了一位肾病专家。这位专家给他做了体检,说他的肾脏可能有严重问题。戴夫询问是什么原因引发了他的背部疼痛。“诱发背痛的原因有很多种,”专家问道,“你喝酒吗?”戴夫回答说他喝酒。他很健谈,还提到了主教艾尔啤酒。
展开
精彩书评
    若说某一时期,任何组织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创造性,毫无疑问就是现在。与我所知的其他任何书籍不一样的是,这本书就领导者如何激发并保持创新活力的问题提出了重要的见解。<br>    ——沃伦·本尼斯,领导力之父,南加州大学商业管理杰出教授<br>    我们传统上在学校推崇某些智力,而今我们在组织和社会中需要某些创造力。这是我所见过的、对智力与创造力之间的差异进行的最透彻分析的一本书。我受益良多。<br>    ——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创始人,<br>    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心理学教授和教育学教授《让思维自由起来》解释了在当今世界中人们必须具有创造性的原因。这是一本不容错过的好书。阅读它,你会乐在其中。<br>    ——肯·布兰佳,《一分钟经理人》的作者之一<br>    这的确是一部佳作。它对于人力资源领域的意义就像瑞秋-卡森的《寂静的春天》对于环境领域的意义。它促使你思考为什么人们拥有如此丰富的创新潜力,但是他们却坚持采取狭隘片面、完全不适于2 1世纪,而且极大破坏人类潜力的教育。本书精辟地分析了这一问题。<br>    ——沃利·奥林斯,沃利一奥林斯公司的创始人
展开
精彩书摘
    评估科学产物工业主义与学术主义的假设塑造了我们现行的教育系统。在当时,它们或许被证明是合理的。但是,数代人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社会代价与个人代价。兄弟姐妹被送进不同的学校,教育系统使家人彼此分隔,并打破了社区的界限,使彼此友好的关系不复存在。它给敏感的孩子打上了“聪明或愚笨”的烙印:数百万人在一生中带着这种自我印象。或许,一些政治家认为付出这样的代价是值得的。而今,它被证明是错误的。<br>    在某些领域,理性主义科学观带来了无法估量的益处。这包括:医学与制药行业的巨大进步及其对延长人类寿命的贡献;工业技术的飞速增长;复杂的交流与旅行系统:对物质世界的理解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br>    随着科学技术成就的持续积累,科学带来的就不只是益处。我们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不仅限于教育。这包括三个主要的缺陷:艺术与科学的界限;智力与情绪的界限:智力的窄化。<br>    艺术与科学<br>    在20世纪,古典知识在中等教育中几近绝迹。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种“专政”。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学校课程已经演变成我们所熟悉的模式。教学重点是读写能力和计算能力,数学、科学与技术占据主导地位。艺术与人文科学一般被边缘化。在18世纪末期到19世纪初期,启蒙运动激起了强烈的反响,即各国的浪漫主义运动(Ro-manticism)①。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是伟大的理性主义哲学家与科学-家,比如休谟(Hume)②、洛克(L,oeke)③和笛卡尔。浪漫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是艺术家、诗人和音乐家,比如贝多芬(Beethoven)④、席勒(Schillcr)⑤、拜伦(Byron)⑥、歌德(Geothe)⑦。浪漫主义关注于人类的体验以及存在的本源。启蒙运动与浪漫主义运动的界限依然影响着当代人们对艺术与科学的看法。一般而言,科学总与事实、真理相关联。科学家的形象是穿着白大褂的专家,通过冷静的评估计算,获得有关世界规律的客观认识。相反,艺术与感觉、想象以及个性表现有关。艺术家则是放荡不羁的,形成各种杂乱无章而又富有创造性的想法。这些假定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科学的地位尊贵,而艺术的地位卑微。许多未成年人不得不在14-15岁时做出选择,然后走上不同的道路。在许多西方教育系统中,艺术被边缘化,而科学处于核心地位。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有三种。智力的窄化理性主义认为艺术创作不同于艺术评论,因此,艺术创作并不是智力的一部分。音乐创作、绘画创作、诗歌创作以及戏剧表演都与学术能力无关。证明这种观念最清晰的证据就在大学里,比如,我为当上英语讲师而奋斗的事例就可以说明这一点。大学致力于教授陈述性知识,培养逻辑一演绎推理能力。大学里的学者通过学术调查的模式来考察任何东西,如植物、书籍、天气系统、粒子、化学反应或诗歌。这种模式能够识别出学术研究,而不是所调查的问题。人们假定学术智力具有优先性,这在传统的资格认证体系中是显而易见的。就传统而言,大学用学位奖励学业成就,其他学院授予证书或其他副学位。<br>    如果你想要学习艺术、绘画或雕塑,那么,你就去艺术学院。通过努力获得证书。如果你想获得艺术学位,你就不得不上大学,并研究艺术史。你在大学里不用学习艺术,你需要评价艺术。同样,如果你想要演奏音乐并成为音乐家,你就去音乐学院获得证书;如果你想获得音乐学位,你要上大学研究音乐。然而,这种区别正在被打破。现在,艺术学院也提供学位,大学艺术系也开始提供实践课程。但是,人们仍然抗拒“艺术的实践工作应该被授于学位”这种观点。这是由于尤其是大学与整体教育仍然是由学术主义的意识形态占主导。工作与休闲人们认为艺术与就业无关,而科学和技术与就业有关。艺术的价值在于娱乐与文化发展的功能,但是,艺术在实践上被认为是无用的。在工业时期,这个就业理由还说得过去。但是,在新的经济条件下,情况大不相同。
展开
目录
序言<br>这本书回答了三个问题。对于那些切实关注创造力与原创性的企业、组织以及国家而言,这三个问题都是至关重要的。<br>为什么提升创造力是必要的<br>为什么需要开发创造力<br>提升创造力是指什么<br>面对变革<br>你比自己认为的更强<br>学术迷思<br>艺术与科学<br>蕴涵创造性的智力<br>通向成功的战略<br>感觉更好<br>创造力文化<br>上游与下游<br>内容提要<br>基于共同点<br>疯狂的思维?<br>第一章 冲破堤岸<br>在招聘并留住那些具有创造力、沟通能力和适应能力的人员时,所有企业都面临诸多困难。年轻人常常富有这些能力。但是,随着他们接受正规教育,其中的许多人都不再具有这些能力。教育领域的主导意识形态正在阻碍其非常紧急的目标:培养那些能够应对并推进21世纪飞速变化的人们,即具有灵活性、创造性与天赋的人们。<br>引言<br>人才之战<br>剖析差距<br>世界上最大的产业<br>方法错误<br>旧有的教育模型<br>一点进步?<br>勇往直前<br>到处旅行<br>获取信息<br>小处着眼<br>大处着想<br>充分思考<br>新的工作模式<br>电子商务<br>创意产业<br>电信业<br>人口增长<br>灰色革命<br>足不出户<br>展望未来?<br>学术膨胀<br>大材小用<br>学位贬值<br>承受压力<br>学术缺陷<br>低素质群体<br>总结<br><br>第二章 脓毒性病灶<br>我们的思想既能解放我们,亦能奴役我们。许多企业在人才之战中失败,是因为他们无法从自己的员工中发现人才。他们对员工的能力认识常常被局限于员工所具有的教育背景与他们由此担任的工作职责中。<br>引言<br>思考一下智力<br>人们对智力的印象<br>测量你的头脑?<br>冰川一角?<br>阿卡德米亚小树林<br>科学成就<br>个人的兴起<br>我思故我在<br>打破枷锁<br>问题是什么<br>教育的兴起<br>文法中学的课程<br>全民教育<br>艺术与科学<br>走出象牙塔<br>企业大学<br>面向未来<br>总结<br><br>第三章 了解你的思维<br>每个人的能力范围都是很宽广的,包括不同种类的智力。毫无疑问,一些人总体上比另一些人更聪明,同样,一个人在某一领域具有高能力,不代表他在其他领域也具有高能力。其中,创造力具有最重要的意义。<br>引言<br>成竹在胸<br>躯体中的魂灵<br>探究心灵<br>总结<br><br>第四章 变得更有创造性<br>我们都具有创造力,但是,这与不同的环境与过程相关。实现这些能力,取决于控制介质、拥有必要的技能以及敢于冒险。<br>引言<br>创造问题<br>什么是创造力<br>生命的意义<br>你的用意何在<br>说出你的想法<br>以不同的方式思考<br>理解模式<br>超越当下<br>转换思维<br>创新过程<br>控制介质<br>创造力的阶段——逐步近似法<br>另辟蹊径<br>焦点意识与辅助意识<br>创造力的动态过程<br>总结<br><br>第五章 感觉更好<br>无论是教育还是哲学,忽视情感研究及其在头脑中的地位是非常可怕的。敏感性在多种思维能力中的作用远远比人们一般认为的作用更大。<br>引言<br>感觉失常<br>排斥感觉<br>艺术与科学的界限<br>牛津精神病<br>什么是情绪<br>唤起与态度<br>……<br>第六章 你并不孤单<br>第七章 总结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