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战国时期,各主要诸侯国的官僚制度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世卿世禄制被废除,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开始出现。这种变化也是促使中国古代国家形态向更为成熟的国家形态演变的原因之一。《周礼》一书所设计的官僚体制架构,反映了封建官员体制向专制官僚体制的过渡。其中以天官冢宰这一官职最为典型。
《周礼》设计的国家政权模式,主要是由王统领下的六官。六官当中天官的地位要远远高于其他五官。研究西周官制的学者认为,“《周礼》六官的体系与西周中晚期金文中的官制体系大体是相近的”,“《周礼》冢宰之设是反映了西周中晚期以后的实际情况的”。①这些实证的研究说明,《周礼》的官制体制在基本结构上是有渊源的,它与西周中后期的官制体系相近。但从官制的实际内容来看,它又反映出战国时代的特征。
《周礼》中的天官冢宰,名为百官之首,但其属下所职掌之实际内容,则大多为宫廷内务,凡寝社、膳食、饮料、服装、医药、妇寺,皆统于天官,相当于王室总管。②历代有很多学者多对天官的名实不符感到困惑,甚至还有人将此看作刘歆伪造《周礼》的证据之一。朱熹说:“五峰以《周礼》为非周公致太平之书,谓如天官冢宰,却管甚宫阃之事!其意只是见后世宰相请托宫闱,交结近习,以为不可。殊不知,此正人君治国、平天下之本,岂可以后世之弊而并废圣人之良法美意哉!”⑧从朱子的这段话中可知,胡宏极力主张刘歆伪造《周礼》,其根据之一就是将宫闱之事列于天官,是不可信的。其实,《周礼》书中天官冢宰名实之间的矛盾,正是战国时期国家形态转型的体现。
前文所引研究西周金文学者的看法是,西周金文中的宰,常在王的左右,管理王室内外,传达王后之命,这一职守与《周礼》书中冢宰的具体职掌符合。④这是从天官冢宰这个官职的历史渊源来看的。但是,另一方面,春秋以来,各诸侯国宰(也称为相、相国)的实际政治地位不断上升,已出现了统领百官的冢宰、太宰或相,如齐国在齐景公时已设有左右相。但这些冢宰、太宰或相,还是某些势力强大的卿大夫的世袭官职。从春秋后期开始,相就逐渐成为百官的首领。⑤战国时期各主要大国基本都设有相职,只有楚国沿袭了春秋时代的官制,以令尹为最高官职,未设相职。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