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迅速恢复,南方沿海一些城市甚至又再现用工荒了。可是,笔者想提醒一句,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采取的是投资推动的方式,投资在短期内是需求,在长期是供给。 从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来看,人口红利期即将结束,劳动力供给增长将放缓,而人口的老龄化也会带来国内储蓄率的下降,长期的经济增长只能依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通常情况下,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依靠教育,而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劳动生产率还有一个不应忽视的来源,那就是城市化和区域格局的调整。
土地和户籍制度
需要联动改革
中国的城市人口即使包括在城市长期工作和生活的农村居民,也只有45%左右,城市化进程远远落后于工业化进程,这已经是人们的共识。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变成了城市居民,进入了工业和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将大大提高。
但是,问题在于,是全国各地的城市采取同样的步伐来提高城市化水平,还是在生产效率更高的地方以更快的速度来推进城市化?从经济的长期增长来说,显然是后者。但是,中国的建设用地指标配置制度,却对区域经济格局的调整形成了制约。
目前,中国为了守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中央政府对各省市都设置了保护基本农田的指标。为了保护耕地,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一些较发达的城市的非农业用地指标已经非常紧张。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说,如果沿海地区缺建设用地指标,而内地有的话,至少应该允许沿海到内地买这个土地指标。
展开
他(潘鼐)花了一生的功夫来做这方面的研究,对中国古代天文仪器、恒星观测与《崇祯历书》等都做了系统的考证,实属难得。
作为恒星观测研究中的开山之作,这本书在史料的整理搜集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席泽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