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化学》:
高等学校中之化学系自民国八年(1919)起陆续成立,北京大学之化学学门于是年改为化学系,是我国第一个化学系。随后几年,南开大学、厦门大学、东南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等也都成立了化学系。然而,根据曾昭抡的论述:“自1920年以后国立省立专科以上学校欠发经费,动至数月,甚至数年之久,彼时人士,处万种困难之中,枵腹从公,尚能开始走上研究途径,有足多者:就中尤以南京东南大学之化学系,在张准、孙洪芬等指导之下,虽未能多有研究结果然实蔚成化学界之一中心;现今国内年轻化学家,颇有不少斯校者。由此可见创业之艰难及前辈学者执著之追求。”(曾昭抡:《二十年来中国化学之进展》),载《科学》,19卷,P.1514~1554,1934)
但国外教会、基金会所办或获有外国津贴之校,及外国人经营的公司、机构,则因经费稳定而研究较有成效。例如韩组康在清华大学任教(1921~1924)和在英商内门公司任教时(1924~1930)均曾发表分析化学论文数篇。但成果彰著的要属北京的协和医学院。该校自民国四年(1915年)由洛氏基金会接办以来即重视研究。1921年伊博恩(Bernard.E.Read)主持生理化学研究,同年吴宪自美国学成返国,除负责生物化学教学外,并积极在生物化学、生理化学与营养化学方面开拓研究。1924年,成立生物化学系,是中国初期生物化学研究的重要单位。其他如齐鲁大学及燕京大学,也都有相当成就。特别是协和医学院的吴宪自1921到1927年在国际性学术期刊发表了28篇论文,甚受国际学术界重视。
民国十年(1921)至十七年(1928)间,国人自行发展的一些化学研究仍逐渐开始,其中主要为工业化学。1922年,久大精盐公司在塘沽成立“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是中国第一所民营的化工研究机构。其他则有经利彬开始的生理化学研究等有关化学史的研究。此后,中国的化学研究逐渐展开。现大约将之分为三阶段,简述如下。
1.十年建国时期之化学研究民国十七年(1928)北伐完成到二十六年(1937)抗日战争爆发,是中国现代史上所谓“十年建国时期”。国立中央研究院成立于十七年(1928)六月九日,国立北平研究院成立于十八年(1929)九月九日,都设有化学研究所。大学中,除私立的如协和、燕京及金陵等校之外,公立的如北京、清华、中央、东北大学等校也因获得充足经费而得以改善教学,从事研究。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