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人类传播受体论
这是对信息传播的终点——接受者的特性、动机、需求以及接受机制的认识。接受者既有个体,也有群体(读众、听众、观众),既有纯粹受者,也有介质受者(中介者、意见领袖)。接受者与传播者共同构成了传播的两极,共同支撑着传播的过程。因此,有没有接受者?接受者的态度、特点如何?这对传播和传播活动来说至关重要。但是,分析和研究接受者,并非只是为了达成传播,更重要的是为了加强传播的针对性,为了传而致通、传而致效。
(七)人类传播技法论
这是对传播活动中传播方式、传播谋略、传播技巧等具体操作行为的形貌、特征、使用规律及其功效的认识。这是个被西方传播学家认为是传播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却又探讨得最少的问题,目前已积累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同其他论题相比。“它仍是一个尚未探明的研究领域”。人类传播说到底是科学、艺术、谋略、技巧的有机结合,因此如果只注意其科学与艺术方面的研究而忽略或排斥谋略和技巧的研究,显然是不对的。
(八)人类传播环境论
这是对环绕、置放在传播活动周围的情况和条件的认识。传播学所要研究的不只是传播系统内部的媒介环境现象,而是从一定角度研究和审视整个世界,即还研究包括传播系统外部的社会环境现象,诸如规范因素、价值因素、经验因素以及政治、经济、道德、法制、文化等社会意识的综合情况,都可从特定的窗口进入传播学者观照、分析的视野,成为研究体系中的一部分。
总之,传播学研究体系的建立和确定,应以总体论(学科论)、本体论(传播论)为统辖,以主体论(传者论)、受体论(受者论)为中坚,以客体论(信息论)为核心,以载体论为渠道,以技法论为辅助,以环境论为参照,同时也顾及传播效果及评估。这些理论板块并非随意排列、胡乱堆放,而是依据传播次序和逻辑关系形成的一个有机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因此要求在研究中自觉和正确地将传播过程的整体与局部、要素与因素、内在结构与外在联系等紧密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和分析。
第三节 传播学的研究任务
我们将传播学的研究任务分为根本任务和具体任务。根本任务是从传播研究的宏观视野提出来的关系到学科的生存与发展、对受众和社会的作用与影响的重大问题,而具体任务则从微观的视角提出来的关于传播学自身建设的一些具体问题,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传播学研究的全部任务。
一、传播学研究的根本任务
(一)目的分析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传播学,这是我国传播学研究的根本任务。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提出这一根本任务呢?
1.为了让传播学成为中国大众的精神食粮,假如我们在研究中照搬西方的理论体系和传播模式,套用他们的研究方法和分析视角,沿袭其主要观点、资料和案例,讲洋腔洋调,滥用专门术语,就会使中国大众对之产生陌生感、隔膜感、畏惧感和高深感,从而退避三舍、敬而远之。这既不利于传播学的普及与提高,也不利于提高传播学者的科研积极性。公共关系学是在传播学和大众传播学之后被引进中国大陆的,可是却后来居上,被炒得火爆,一再掀起波澜,而传播学则在很长时间内被国人漠视。究其原因,就在于公共关系学引进后的首批科研成果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及时适应了中国社会的需要,成了人民群众的精神食粮,而某些传播学著作只是少数专家学者的案头摆设,连大学生都有些望而生畏。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