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特级导游论文点评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03219432
  • 作      者:
    肖潜辉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旅游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2
收藏
内容介绍
    为了加速导游等级制度深入人心的进程,我们选编和点评了我国23名特级导游员的资格论文。这批论文难免有短长,但无疑构成新中国导游史和旅游史上的一座纪念碑,她虽然不够完美,但已无愧于列国同行和我国其他新兴职业的从业者。所请发表点评意见的同志,都是长期从事导游及其相关专业研究的专家,不少还是“名导”和“大导”。
展开
精彩书摘
    20世纪末,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国这块古老而广袤的土地在短短的十多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之众的中国的巨变不能不对整个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也势必引起世人的极大关注。为使世界更多、更及时、更准确地了解中国,除我国官方的各种新闻媒介的传播途径之外,以国外来华旅游者为服务对象的旅行社外语导游人员作为民间传媒之一,它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对于这一方面的工作,过去,有关部门曾给予过相当的重视。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情的变化以及海外来华旅游者日益强烈的关注度,我们的外语导游员自身的再学习、再提高这项工作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和重要。希望我们的旅游主管部门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将之列为重要议事日程并建立相关机制,采取有力措施,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为塑好我国旅游业的形象、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本文拟以应当重视国情讲解为主题,就为什么要重视国情讲解、国情讲解的主要内容、讲解的技巧和要领、建立必要的培训考核机制等问题浅述管见。
    一、在导游工作中做好国情讲解的重要性
    本人自到南京国旅工作以来,已历时二十多个年头,可以说经历了中国旅游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从起步到发展乃至逐步完善的过程。我从起初当导游到现在做人境游外联,有较多的机会接触许多(日本)来华旅游者,从中了解到外国人到中国来旅游,除为领略中国秀美的自然风光和欣赏古老灿烂的历史文化之外,普遍感兴趣的是什么,想了解的又是哪些。
    一些稍有资历的外语导游在带团过程中一定会常常遇到诸如以下一些来自游客的发问:
    ——贵国现在的确切人口是多少?能谈谈贵国的人口政策吗?只生一个孩子,你本人能接受吗?
    ——能告诉我中国人的受教育状况吗?那些徘徊街头在兜售货物的或乞讨的孩子为什么不上学呢?
    ——公园里那些老人看上去挺悠闲快乐的样子,他们的生活都有保障吗?
    ——“农民工”为什么不种地,而到城市里谋生?他们都能找到工作吗?
    ——听说贵国的户籍制度很严,能谈谈吗?
    ——在我们看来,贵国尚有许多事情需要有人去做,却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失业者呢?
    ——你们的交通秩序太糟糕了,为什么不教育人们培养安全意识呢?
    ——你们的恩格尔指数是多少?
    ——中国的老百姓有言论自由吗?能批评共产党和政府吗?
    ——我们感到中国妇女的地位相当高,能谈谈这方面的情况吗?
    ——几代同堂的大家庭和三口之家的比例是多少?
    ——女性的带薪产假有多少天?
    问题涉及政策法规、社会、经济、法律、交通、环境、文教卫生等广泛领域,大到国家大事,小到百姓日常生活,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
    尽管我们土生土长在这个国度里,但要解答好这些问题却不是那么容易的。诚然,导游不可能做到百事通,对所有事物都头头是道。可是,作为一名合格的导游人员解答好外国游客的并不生僻、算不上太专业性的一般性提问应是起码的职责,比常人更多地把握自己的国情,并能健康、准确、生动地言喻于人则是作为导游职业的一项必备素质和基本训练。
    尤其应当看到,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行各业都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给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带来了空前的提高,对活跃和繁荣周边国家和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经济都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国也因此备受世界的关注。
    这些年来,海外来华旅游者的人数每年都以近10%的幅度递增,这不仅仅是因为中国有令人神往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灿烂的文明,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这一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开放了,这里发生的巨大变化吸引着他们。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来自各个阶层,有着各自的目的,他们的问题也是包罗万象、五花八门,能不能向他们宣传好自己,把一个蓬勃向上、充满生机的中国,把一个自强不息、向往文明进步的民族展示给他们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这就要求我们的导游员必须很好地把握自己的国情,否则以己昏昏又如何使人昭昭。试想如果我们若有机会去国外旅游,在游览古迹名胜之余,一定还想了解一些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情况。如果这时导游因为训练无素而总是不能令人满意地回答时,我们一定会认定他是一个不合格的导游,即便他的景点导游再熟练也无法弥补这一份缺憾。
    在即将迈人21世纪之际,全球的经济一体化使得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国际社会,国际社会的和平和发展也离不开中国。高科技传媒手段更是做到了能将发生在地球上任何地方的事情在瞬息间传遍全世界。但是,无论未来科技发展到什么程度,亲身经历和亲眼所见是永远无法以空间的传递所替代的。东西方的相互交流,国与国、民与民之间的实际接触成为彼此共同的需要,这种交流无疑将有益于我国的改革开放,有益于各自的发展,有益于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真诚是友谊的基础,彼此了解则是相互合作的桥梁,宣传好自己使自己走向世界,也让世界了解中国。
    由于外国来华旅游者在华逗留的时间一般都比较短,接触的范围也相对有限,不大可能通过一次旅行完整地了解中国,往往他们由看到的表象形成一个大概的印象,而对深层次的、抽象的就多依赖于传媒的报道。而我们导游的讲解是否正确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些外国人能否正确的了解中国。这些老外们回国以后,会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主要来自导游的讲解)介绍给亲朋好友,或写成文章游记介绍给更多的人。由此看来,他们的看法和观点又可能影响他们的听众和读者。健康向上、真实客观、生动幽默的讲解能在游客的心目中塑造出一个美好的中国和可爱的民族,而一个没有责任感、缺乏热情、腹中空空却信口胡诌的导游员则难免使老外对你、对你的国家都低看一眼,如此“一滴水”效应在导游员身上会显得尤为突出。
    
    新时期以来,中国国际旅游业每年都要招徕数以百万计的外国旅游者来华旅游。旅游者的大量涌人,实现了中外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广泛而频繁的交往。外国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通过参观游览,通过外语导游员的讲解介绍,形象直观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华民族文化,并留下难似磨灭的美好的印象。这种中外交往随着来华旅游人数的增长而逐步扩大,中华民族文化的对外影响也随之日益深化。这是一种跨越不同文化之间的文化传播的现象和结果。
    对外文化传播不同于在本民族文化模式内的文化传播,它有着自己的特性和要求。中外文化上的差异性,要求我们运用跨文化心理学,从比较文化学人手,去找出中外文化的异同,从而把握两种文化的交融互补的性质。这是对外传播好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所必须的。因此,旅游业对外文化传播具有跨文化传播的性质和特点,它要求从业的外语导游员必须具备胜任跨文化传播的基本素质。
    旅游跨文化传播涉及旅游业的许多层面,也涉及文化传播的诸多要素,但本文仅就以下三个问题试作一些初步的论述和探讨:
    (1)旅游跨文化传播的性质和特点;
    (2)旅游跨文化传播对外语导游员的要求;
    (3)旅游跨文化传播的基本意义。
    千虑一得,我希望这些粗浅的论述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旅游跨文化传播的性质和特点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然而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座文化宝库只向世界打开了一角。从新时期开始,中国结束了闭关自守的状态而走向开放,也从停滞走向发展。“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业已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
    中国优秀文化要走向世界,一靠我们自己对传统文化宝库进行发掘、整理,并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按照时代的特点和要求不断创新和创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二靠我们主动积极地向外宣传,扩大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宣传也是文化传播的一种形式。
    文化传播(diffusi。nofcuhure)。也叫文化扩散。它是指“一种文化随同社会交往而广泛地散播开来,为其他社会采择与吸取。”旅游是文化传播的一个渠道,这一点毋庸置疑。作为文化传播的渠道,首先是因为通过旅游业的经济运作,可以实现旅游者的流动。这种流动,一、不受旅游者的社会层次和文化层次的限制;二、这种流动是在跨地区、甚至跨国界情况下进行的。在这种广泛的流动中,实现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频繁交往。一方面,旅游者所具有的文化模式,随着旅游者自觉或不自觉地流人旅游地区(或国家),进行着有限或无限的文化示范和散播,让旅游地区(或国家)的人们观照、采择与吸取;另一方面,旅游地区(或国家)所展示的人文景观、民俗风情、传统文化以及现实的文化生存状态,也让旅游者获得直接的观照,并从导游的讲解中获得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感受和印象,进而也会引起采择与吸取。这种在旅游过程中产生的人员流动以及文化上的互相影响,就是文化传播和交流的现象。
    对外文化传播不同于在同一民族文化模式内的不同地域间的坟化传播。在同一民族文化模式内,文化传播虽然也会引起文化碰撞,但是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使融合的因素大于碰撞的因素。而对外文化传播,是向另一民族文化模式的群体人员进行传播。环同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不同的文化心理和文化价值观念,使两种文化的非亲缘因素大于亲缘因素。因此,在对外文化传播中,运用跨文化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缩短由两种文化特质所造成的文化心理差距,达到两种文化彼此尊重,互相理解,取长补短,促进各自的发展,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展开
目录
中法文化比较在故宫导游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中国文化导游初探
应当重视国情讲解——新形势下合格外语导游员的新课题
导游风格形成初探
试论变化着的上海旅游市场对导游员提出的新课题
浅谈科技知识导游
都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新视点——论上海开发国际会议市场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论译介中国古诗词中的“隔”与“不隔”
让客人在旅行中兴致常存——论翻译导游讲解技巧和语言艺术
试论导游工作中对旅游文学的认识和运用
论旅游跨文化传播对外语导游员的要求
从马可·波罗谈中西文化交流
对菲律宾客源市场的分析研究
浅谈导游技巧的灵活运用
论汉地佛导游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
英语俚语及其对导游语言的影响
中国佛教英文导游方法初探
针对日本游客的旅游心理需要  开拓日本旅华市场
论世纪之交导游员在美学修养上的新要求
西安文化与西安小文化之我见
论导游工作中的“角色转换”
论导游规范的实践与超越
信息社会的导游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