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检验的计划与管理
一、选择检验对象与检查项目
不仅限于汽车、家电等装配型企业,对大多数企业而言,如果对于购入的原材料、外购件进行全数检查,仅检验工时的消耗就十分巨大,所以全数检查是不可能的。因此,应对不同检验对象分别实施全数检验、抽样检验、核对性检验和不检验。检验对象产品的质量项目有尺寸、成份、瑕疵等,难以通过检查所有项目来保证产品的质量。即使可以,检查费用也是非常大的。产品被检查项目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后续工序、顾客要求的质量水平和要求程度,还必须进行技术方面的分析,掌握生产过程的管理状况、送检质量的水平等。
作为检查项目的质量特性应具有其具体的测量方法,可以客观地进行合格与否的判定,必须拥有检查所需的设备和人员。作为检查项目的质量特性,有的问题出现会危及生命安全,有的对产品的价值影响甚微。有时需把检查项目分为致命、重、轻、微等层次,采取与其重要性相适应的保证水平进行检验。
顾客要求的质量特性不一定原封不动地作为检验特性。对铅笔芯不易折断、结实的质量要求可以检查其替代特性,即铅笔芯的弯曲强度。弯曲强度的实验条件如果与顾客使用铅笔的条件不符,无论检验多么好,都不能使顾客满意。在确定检查项目时必须分析顾客使用产品的方法等,充分利用顾客、营销方面的信息。
二、选择检查方法
如前文所述,检验分为全数检验、抽样检验和管理检验。在抽样检验中,按JIS的规定有计数、计量、标准型、调整型、贯序抽样检验,各有其使用条件,检验程序各有特点。检验按其目的又分为保证进货质量的进货检验、保证交货质量的出库检验,以及生产过程中的检验等。
制定检验计划时,什么样的工序进行什么样的检验、选择哪些检查项目等不应仅由检验部门来决定,应与采购、技术、制造、营销等部门进行协商,通盘考虑。
三、制定检验标准
检验标准包括购人材料、零部件的检验标准,产品的检验标准等。这些标准通常与采购的规格明细、产品规格等并用。检验是通过测量被检对象单位产品的质量特性,判断它是否合格,在此基础上判定批是否合格。检验标准各种各样,但都包含以下各项,必须明示。
(1)产品的名称与规格。
(2)构建批的方法。
(3)抽样方法、样本大小。
(4)检查项目。
(5)测量方法、测量器具、测量人员。
(6)判定标准、确定合格与否的方法。
(7)使用的抽样检验表。
(8)批的处置方法。
(9)检验结果的纪录。
(10)向谁提交报告书等。
日常的检验业务是一种工作。为了顺利进行检验工作,必须把检验员应做的工作编制成作业指导书。抽样方法、试验测量方法等与测量有关的作业也与检验的实施有着密切的关系,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标准化。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