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在大案要案的背后:媒体关注与司法审判的对白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214038722
  • 作      者:
    苗有水,刘树德著
  • 出 版 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5
收藏
编辑推荐
  有人说:“只有独立的司法和自由的出版才是识别真正的自由社会和所有其他社会的标准。”也有人说:“舆论自由是一柄双刃剑,它可以起到宣传社会主义法制、监督司法权运作、防止司法腐败的作用,但是如果对这种自由不加任何限制,它就有可能成为破坏司法独立、损害司法公正的工具。”
展开
作者简介
  苗有水,男,1966年9月生,浙江省台州市人。1993年获北京大学法学硕士学位。1994年考取北京大学法律学系刑法学专业博士研究生,1997年7月获法学博士学位。19977年起在最高人民法院工作。1999年至2000年就读于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获商法专业硕士学位。现任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员。著有《保安处分与中国刑法发展》一书,并与他人合著《“六害”治理论》、《经济刑法教程》、《刑法刑事诉讼法适用问题研究》、《侵犯知识产权罪》、《刑法若干实务问题与典型案例释论》等多部学术著作。曾在《中外法学》、《人民司法》、《法律适用》、《刑事法评论》、《我国当前经济犯罪研究》、《刑法修改研究论文集》、《刑事一体化的本体展开》、《刑法基础理论研究》等刊物及论文集上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
  刘树德,男,1971年生,湖南省新邵县人。199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学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94年9月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学习,1997年获法学硕士学位,2000年获法学博士学位。2000年7月至今在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兼任湖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2001年9月进中国人民大学财经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兼职从事研究工作。著有《行为犯研究》、《罪状建构论》、《空白罪状——界定追问解读》、《刑法诸问题案解》、《宪政维度的刑法思考》等专著,并参与撰写著作近30部。曾在《法学研究》、“法律科学》、《刑事法评论》、《刑事法判解》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自由地表达公众声音的新闻媒体与独立运行的司法制度是体现一个国家名主、文明程度的两大标志。在我国,随着政治民主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新闻舆论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也日趋深广,各种媒体所发出的不同声音起到了相当大的舆论宣传和监督的作用。近年来,舆论对于司法的影响逐渐彰显,并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司法活动所蕴含的丰富内容以及司法过程中所显示的“戏剧性”效果,对于媒体而言永远包含着魅力。翻过来,新闻媒体以其强大的社会舆论导向功能,也相当程度地影响着司法活动的过程。也因此,对于什么样的新闻报道和评论会影响或者多大程度上影响司法公正,什么样的司法活动使新闻报道的禁区,以及新闻评论与报道是否会影响或舞蹈司法裁判等问题,媒体与司法两界还存在着不同认识。此书正是探讨了这样的一个话题:在我国这样一个新闻自由尚需呵护、司法独立有待于促进的国度里,如何协调新闻自由和司法独立两者的关系,以及如何保证人民法院和法官们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之下紧握司法公正的利剑。相信可以给关注类似话题的读者一个清晰的解答。
展开
精彩书摘
  侦查人员还发现杜培武身穿的一件警用衬衣的衣领上有细小泥点,经鉴定与现场昌河牌微型车车厢板上泥土所含化学元素相同,含量相近,两种泥土属于同类。而且,经鉴定发现杜培武身上所带的人民币上粘附泥土与车内刹车踏板上的泥土也属于同类。另外,经警犬对微型车内油门脚踏板上所留泥土提取嗅源进行警犬鉴别,认定车内油门脚踏板上所留泥土气味为杜培武所留。
  在被扣押审查期间,杜培武终于从办案人员口里知道了王晓湘和路南县公安局副局长王俊波被人枪杀的事,知道自己被怀疑为杀人凶手,他一方面为妻子的不幸而伤心,一方面又为自己被定为犯罪嫌疑人而难过。审查10天以后,因为案情没有多大进展,办案人员只好将杜培武送到其单位昆明市强制戒毒所变相关押。与此同时,专案组内查外调的工作却一刻也没有放松。由于杜培武作为犯罪嫌疑人“有诸多疑点,且无直接证据”,6月30日上午,几个办案人员将杜培武从戒毒所带到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进行CPS心理测试,此即俗话所谓“测谎仪”测试,市中级法院两名工作人员对杜培武进行了测试,他们出了若干组题目要杜培武回答,内容和案件有密切联系,如问:“4月20日晚你有没有离开戒毒所?”“是不是你上车开枪把他们杀死的?”“是不是你用王俊波的枪把他俩杀死的?”等等。杜培武据实作了回答。测谎仪在一些问题上认为杜培武所说的均为谎言,据此办案人员信心有所增强,认为现在已是让杜培武痛快交代“罪行”的时候了。于是从6月30日晚到7月19日,发生了一场令杜培武永生难忘的“高强度”审讯。从测谎的当天晚上开始,办案人员给杜培武戴上了脚镣,喝令他交待杀害“二王”的犯罪过程。在昆明市公安局刑侦三大队办公室,昆明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政委秦伯联、刑侦三大队大队长宁兴华采用不准睡觉、拳打脚踢或指使、纵容办案人员对杜培武拳打脚踢等野蛮方式对杜进行审讯。办案人员用手铐将杜的双手呈“大”字形悬空吊在铁门上,吊一段时间后,在脚下塞进一个凳子,以换取杜的“老实交待”。杜不断地声称冤枉,这又被认为是“负隅顽抗”,审讯人员便又猛地抽掉凳子,让杜突然悬空,如此反复。但这仍然不能令杜培武屈服。
展开
目录
媒体关注之下的司法审判——媒体与司法关系诸问题分析
刘海洋案:伤熊行为的刑法学评价
孙志刚案:为收容遣送制度敲响丧钟
杜培武案:“疑罪从无”还是“疑罪从轻”
亓培玉案:谁来为我们的安全负责
叶永朝案:无限防卫权的立法评价
靳如超案:残疾人从心理扭曲到走向罪恶深渊
慕绥新、马向东案:官员忏悔录是否说了真话
蒋艳萍案:“三湘女巨贪”的价值观
褚时健案:从“五十九岁现象”到国企高管的待遇
成克杰案:掌权者与情人“联手作案”成共犯
陈正平案:投毒罪的司法认定
李纪周案:打私高官何以沦为走私帮凶
卓振沅、卢奕群案:伪造货币罪的刑法学思考
董伟案:现代版")-J-F留人”引发公众讨论
张君、李泽军案:犯罪集团与犯罪团伙的区别
“中科创业”案:揭开证券市场的黑幕
丁旭案:“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特征
龚建平案:刑法介入足坛黑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