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舍勒的心灵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42623478
  • 作      者:
    (美)曼弗雷德.S.弗林斯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编辑推荐
    《舍勒的心灵》是以舍勒的全部作品为基础对其思想进行全面介绍的一部著作。作为舍勒著作全集的编辑之一,作者弗林斯不仅接过了舍勒遗孀未竟的工作,将舍勒的著作全集最终编辑完成,而且也倾注了30年的心血对舍勒思想做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正是这种编辑工作和研究工作的独特交融,使得本书有着很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展开
内容介绍
    我写作《舍勒的心灵》有两个目的:一是用它来填补当代哲学文献中长期存在的空白。马克斯·舍勒(1874—1928)德语版的著作全集最近刚刚编辑完成,共有十五卷之多。本书正是从这些原始文本出发首次对舍勒的哲学进行了全面研究。就此而言,本书是完全建立在舍勒的德文原著以及与之相应的手稿之基础上的。二是用它来就教于那些熟悉各种和上述版本及其英文译本相关的研究著作的专家们以及那些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最近才成长起来的舍勒研究的初学者。<br>    我的这本著作是我用将近三十年的时间对马克斯·舍勒的心灵进行研究的结果。我所研究的舍勒的心灵就体现在他的著作全集以及长达数千页的遗稿当中。我一直都在对舍勒的著作及遗稿进行研究:不仅要发现其思想的统一性,而且要表明舍勒通晓的文献范围之广,甚至超出了严格意义上的哲学范围。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我不经意地发现,从读者的角度考虑,对二手文献及其中的各种论据、评论和论点的参考不应该让本来就具有挑战性的文本变得更加晦涩难懂。<br>    我希望,借助这种研究方式,我已经成功地对20世纪早期头绪纷乱的整个哲学思想体系进行了清晰的概括。这个哲学思想体系一直构成了诸如海德格尔、胡塞尔、列维纳斯、梅洛一庞蒂、尼采、罗素、萨特、维特根斯坦等思想家的研究背景,也构成了重要性一点也不亚于他们的其他思想家的研究背景。<br>    因此之故,我想就我的同事的名字以及各种二手文献的标题没有出现在正文中表示歉意。不过,为了方便读者,我已经选择在书后增加一个经过筛选的、最近才出现的二手文献的清单。在此,我也要一并向所有这些作者、特别是那些他们自己的研究让我受益匪浅的人表示感谢。<br>    由于我们即将迎来第三个千禧之年的曙光——在其中充满战争的罪恶、饥饿、社会动荡、信仰衰落以及大屠杀的那些世纪已经成为过去,这些世纪同时也部分地由于技术进步并通过实现艺术、文化和创造的最高价值让人类过上了健康、幸福的生活——“我们人是什么?”、“我们人是谁?”的问题就首先成了哲学研究的课题。近代哲学对人的研究是从笛卡尔、帕斯卡开始的,这种研究也根源于这样的事实,那就是,人们日益认识到,他们生活在许多对立的力量当中。在众多对立的力量当中,就包括善和恶、正义与不义、贫穷与富裕、信仰与无神论、堕胎与生命权利的对立。人的这种境况如果不是悲剧性的也是充满悖论的,因此需要哲学给出答案。更进一步讲,现代人的生活被技术的光环笼罩着,但技术本身却充满了悖论——人对技术有着很强的依赖性,但有时却对技术持排斥态度。也许,是某种超乎我们认识的东西在勾画着人类未来的方向。<br>    如今,我们对从漆黑的太空拍摄到的我们这个小小行星的照片都非常熟悉。在希腊语中,“planetai”一词的字面意思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的行星正在“漫游”。“行星”一词很适合传达一个极为重要的现代经验,那就是,生活在巨大的时空当中。伴随着人们对技术尤其是西方文化的信任,这种宇宙经验逐渐取代了生活在上帝之中的经验;或者说,就此而言,取代了远古神话时期那种与诸神一道生活的经验。<br>    如果从太空来欣赏我们这个有蓝、白两色有时又略带红色的、漫游着的有色行星——地球的美,我们也许会得到不同的印象。不过,如果做个简单的心理实验一——把这个行星遮蔽起来而用人类替代它的话,那将会是怎样一番景象?——我们人类孤独地漂浮在宇宙那沉默而奇异的漆黑中。在此景象中,人立刻会为尘世上那与人类的积极成就一道漂浮着的堕落、邪恶、愚蠢的自我毁灭等现象的数不胜数而感到震惊。<br>    在我们即将跨入新千禧之年的门槛之际,从太空中观察到的人类历史的这番景象会立刻促使我们去思考和我们所有入都有关的这样一个问题: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这些地球人会是完全孤单的吗?<br>    正如我们将要看到的,像很多当代的哲学家一样,马克斯·舍勒也敏锐地意识到,与从前相比,人越来越想知道自己的生存意义。在其生命晚年,他承认,与其他任何哲学问题相比,“Was ist derMensch?”(入是什么?) 以及“人在自然界的地位是什么?”的问题更让他着迷。<br>    对“我们自身存在的本质”这一问题,舍勒不仅进行哲学的思考,而且也进行社会学的、形而上学的、宗教哲学的、心理学的、伦理学的和人类学的思考。在他的《论人身上的永恒》一书中,他所揭示的现代人的本质特征正是这种独自在宇宙中生存的孤寂感:“因为,在辽阔的宇宙中,人第一次感到了孤单。” <br>    舍勒的同代人承认存在的孤独,赞同直至今天仍不时出现在20世纪哲学中的否定论(negativism)。他们的思想多少遮住了舍勒思想的光彩。与同代人的思想以及后来现象学和解释学的发展——包括当今的解构主义一一相比,舍勒的哲学是一个积极的备选方案。与前者的观点相反,舍勒认为,的确存在过各种享有特权的文本和文化,但它们并不是公正的社会结构的产物。在很大程度上,舍勒的哲学就是要坚定地维护独一无二的位格的个体价值。因此,在舍勒的思想中,平等主义运动就受到了持续不断的审视和怀疑。 <br>    在此,因本书的完成,我要向我在参考书目中列出的很多学者致以深深的谢意,同样也要向参加我的舍勒思想研讨班的很多学生致以深深的谢意— —从他们的哲学发问中,我得到了很多启发。 <br>    对书中可能存在的错误,我愿承担全部责任。
展开
精彩书摘
    时间和环境、命运和道德的周围世界是如何涉及爱的现象的呢?爱已经被描述为趋向于揭示越来越高的价值的心(the heart)的不断运动,被爱的价值“充满了吸引力”。爱朝着被爱的价值之光的方向运动。“一见钟情”也许是揭示价值的爱的力量的前理性和前逻辑的开端的原型。在一见钟情时,某种价值突然以一种其他任何人都不可能感受到的品质闪现出来;两个位格共享着这一不可分割的瞬间,或者,在悲剧性的单恋中,就仅有一个位格感受着这一不可分割的瞬间。<br>    爱不是朝向客观位格的主观运动。首先,被爱的位格不是客体。在价值经验中,这个位格也不是主体。相反,由于其动态的时问性存在,这个位格既不是主体也不是客体。舍勒说,位格实现着他的存在。位格是自我实现的存在。位格也不是静态的实体。舍勒强调,在实现诸行为的不同本质中,位格在每个不可分的瞬间都在“变化”着。确切地说,正是前面提到的位格的“质性方向”,在作为个体位格之爱的秩序的本质的动态轨迹而起作用的。<br>    我们已经看到,自我实现的存在不可能服从总是告诉人应该如何行动的绝对命令。这种服从将会掩盖位格时间性的自我实现的真正意义,并且会使它变得无效。任何外在的东西都不可能告诫动力学的位格存在,在特定时刻以及特定的道德周围世界中,什么是应该被做的。<br>    P62
展开
目录
    中译本前言<br>    序言<br>    导论<br>    第一章 价值伦理学与位格<br>    引论<br>    一 价值的功能性存在<br>    二 道德价值的特性:善和恶以及价值领域<br>    三 律令的、自由的价值伦理学的精髓与位格,爱的秩序,重大时刻的召唤<br>    四 道德发展的媒介:位格典范、模范位格和行为榜样<br>    第二章 现象学的主体问性<br>    引论<br>    情感经验中他者的原初性<br>    第三章 与他人共在的四种社群形式<br>    引论<br>    一 人群<br>    二 生活共同体<br>    三 社会<br>    四 总体位格<br>    第四章 宗教经验的现象学<br>    引论<br>    一 现象学中有争议的方面<br>    二 各种内在的意识区域和绝对区域<br>    三 宗教行为在意识中的特殊地位<br>    第五章 怨恨<br>    引论<br>    一 怨恨的情感结构<br>    二 社会风气中的价值判断错觉<br>    第六章 资本主义与伦理扭曲的社会道德品味<br>    引论<br>    一 资本主义的起源:现代心性<br>    二 对作为心性的资本主义的赞同和反对<br>    三 资本主义人<br>    第七章 潜意识的现象学<br>    引论<br>    一 舍勒现象学的细节<br>    二 狄奥尼索斯式的还原<br>    第八章 知识的诸形式与社会<br>    引论<br>    一 知识社会学的诸问题<br>    二 认识与劳动<br>    第九章 上帝、世界与人类的生成<br>    引论<br>    一 术语的澄清:形而上学、哲学人类学、元人类学<br>    二 哲学人类学:一般性讨论<br>    三 哲学人类学:专题性讨论<br>    附录一<br>    附录二<br>    译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