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楞伽大义今释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309029828
  • 作      者:
    南怀瑾著
  • 出 版 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1
收藏
作者简介
  南怀瑾(1918年-2012年),国学大师,诗人,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其著作多以演讲整理为主,内容往往将儒、释、道等思想进行比对,别具一格。出生于中国浙江温州乐清南宅殿后村,20世纪80年代末筹资兴建金温铁路,并于1998年建成通车。现居江苏。
展开
内容介绍

  原文今译和串讲,《楞伽大义今释》深入浅出,文句流畅,是一部将学术性和通俗性融为一体的别具特色的《楞伽经》读本。《楞伽经》在全部佛法与佛学中,无论思想、理论或修证方法,显见都是一部很主要的宝典。中国研究法相唯识的学者,把它列为“六经十一论”的重心,凡有志唯识学者,必须要熟悉深知。但注重性宗的学者,也势所必读,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广泛的影响。

展开
精彩书摘

  佛说:“大乘菩萨们,应当善知三自性,所谓妄想自性(又译为遍计所执性)、缘起自性(又译为依他起性)、成自性(又译为圆成实性)。”
  “大慧啊!妄想自性(遍计所执性),是由于着相而起的。为什么呢?从缘起自性(依他起性),依内外境的所缘而生起一切事和一切名,便构成行为上所表现的事相和名相;由此就执著以为是确实有事和有名的二种自相,所以便名为妄想自性(遍计所执性)了。证得如来正觉者,便于此中建立法相,乃说出这些都是自心执著名相的现象,和自心执著事相的现象。所谓执著名相的现象,是说人们对内外诸法的执著。所谓执著事相的现象,就是执著于自他确有内外等等的事实。这就名为执著事和名的二种妄想自性(遍计所执),都是由于依因仗缘而生起的,所以便名为缘起(依他起)。但如何又是成自性(圆成实性)呢?那便是说:如果舍离名相和事相等妄想,内证圣智,以及自觉圣智所行的境界,便名为成启性(圆成实性),这就是圆成自性的如来藏心。”这时,佛就归纳这些道理,作了一首偈语说:
  “名相觉想。自性二相。正智如如。是则成相。”
  (这是说:名、相、和分别这三种妄想,便是依他起和遍计所执两种自性所起妄想的现象。如果得到自觉正智,便能证人如如的境界,那便是圆成实相了。)
  佛说:“这就是观察五法三自性的法相途径,是自觉圣智所行的境界,你们学大乘菩萨道的人,应当修学。”
  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善观二种无我相。云何二种无我相。谓人无我.及法无我。云何人无我。谓离我我所,阴界入聚。无知业爱生。眼色等摄受,计著生识。一切诸根,自心现器身藏,自妄想相,施设显示。如河流,如种子,如灯,如风,如云,刹那展转坏。躁动如猿
  猴。乐不净处如飞蝇。无厌足如风火。无始虚伪习气因,如汲水轮,生死趣有轮。种种身色,如幻术神咒,机发像起。善彼相知,是名人无我智。
  云何法无我智。谓觉阴界入妄想相自性。如阴界入离我我所。阴界入积聚.因业爱绳缚。展转相缘生,无动摇。诸法亦尔。离自共相。不实妄想相,妄想力,是凡夫生。非圣贤也。心意识五法,自性离故。大慧。菩萨摩诃萨.当善分别一切法无我。善法无我菩萨摩诃萨.不久当得初地菩萨,无所有观地相。观察开觉欢喜。次第渐进.超九地相,得法云地。于彼建立无量宝庄严,大宝莲华王像.大宝宫殿。幻自性境界修习生。于彼而坐。同一像类.诸最胜子眷属围绕,从一切佛刹来。佛手灌顶。如转轮圣王太子灌顶。超佛子地.到自觉圣智法趣。当得如来自在法身。见法无我故.是名法无我相。汝等诸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
  人无我和法无我
  佛说:“大乘菩萨们,还要善于谛观二种无我相,所谓人无我和法无我。”
  “什么是人无我呢?须知离了无始以来妄想自性所执著的我,和由我所引起的所作所为和所想等等;那些由五阴人聚所构成人我的身心作用,都是由无始以来的愚痴,和爱欲所起的业力所生。例如由眼和色尘等的摄取、领受和执著,便生起眼识的作用。其余诸根的所知和识,也都是如此。殊不知身心一切诸根,以及器世间的物质,和能藏一切种子的阿赖耶识,都是自心所显的现识,由于妄想的遍计所执之故,便显示出这种种的法相。寻其根本,都是在刹那不停地生灭灭生,犹如河流,如种子、如灯、如风、如云,刹那之间,辗转相续,似有而无,如此的变坏不停而无止境。无奈人们却于此中,自生执著,于是自心便躁动得犹如猿猴,喜欢逐臭如飞蝇,以及像风火一样的毫无厌足地吞灭一切和自己,其实这些都是由于无始以来的虚妄习气所形成。人们便于此中轮转生死,死生生死,而生出各种各类之身,和各种不同的色相,犹如幻术和神咒相似,机钮一动,形象便跟着生起了作用。如果善于观察这种实际情况,便了解根本上都无实在的我存在,这便是人无我的智慧了。”
  “什么是法无我呢?那就是说:如果觉知五阴、十八界、十二入等等的妄想情状,了解自性本来如如,而阴、界、人等本来就是远离我和我所的。其所以有阴、界、入的积聚而为身心,是因为被业爱绳索所缚,辗转相缠,互为诸缘,所以便生出诸相,实际上,其中就本来没有流动着生灭来去之相。一切诸法,也是如此,本来就远离自他诸相,没有实法可得。其所以形成虚妄不实的妄想之力,只是凡夫们习惯所生的作用,并非圣贤的境界。为什么呢?因为心意识和五法中的名、相、分别等等,它的自性本来远离于有无,并非真有实法可得。大慧啊!大乘菩萨们,应当善于分别了知法无我,若能如此,不久就进入初地(欢喜地)的菩萨之位,住于无所有之地而观一切法相,由此开发佛之知见,发起无量欢喜。再由此次第渐进,超过九地菩萨之位,最后进入第十法云地,在其中建立无量宝藏庄严的大宝莲花王似的大宝宫殿。其实这些境界,也都由于在自性如幻三昧的境界中修习所生。由此得种种胜相,为一切同行的最胜佛子们恭敬围绕着,而且十方的诸佛也都来为他灌顶。由此再超过佛子地,到达自觉圣智的境界,便得到如来自在珐身,彻底了知法无我相,这便名为法无我,你们这些大菩萨们应当这样的修学。”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建立诽译相.唯愿说之。令我及诸菩萨摩诃萨.离建立诽谤二边恶见.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觉已.离常建立.断诽谤见.不谤正法。尔时世尊受大慧菩萨请已。而说偈言。
  建立及诽谤无有彼心量身受用建立
  及心不能如愚痴无智慧建立及诽谤
  尔时世尊于此偈义.复重显示.告大慧言。有四种非有有建立。云何为四。谓非有相建立。非有见建立。非有因建立。非有性建立。是名四种建立。又诽谤者。谓于彼所立无所得。观察非分而起诽谤。是名建立诽谤相。
  复次大慧。云何非有相建立相。谓阴界入.非有自共相.而起计著.此如是.此不异。是名非有相建立相。此非有相建立妄想.无始虚伪过.种种习气计著生。大意。非有见建立相者。若彼如是阴界入.我人.众生.寿命.长养.士夫见建立。是名非有见建立相。大慧。非有因建立相者。谓初识无因生。后不实如幻.本不生。眼色明界念前生。生已实已还坏。是名非有因建立相。大慧。非有性建立相者。谓虚空.灭.般涅槃.非作。计著性建立。此离性非性。一切法如兔马等角。如垂发现。离有非有。是名非有性建立相。
  ……

展开
目录

程沧波居士
自叙
凡例
楞伽经大乘性宗顿教四十一法门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卷一
问题的开始
大慧大士所提出问题里的问题
什么是识
识的现象
现识与分别事识的互相因果关系
如何恢复真识
其他学派与宗教理论的批判
一般哲学宗教思想的偏差
离心意识证取心物同体的如来实相
心理状态为形成五法的根源
心意识生起作用的境界现象
离心意识的修行重实证
如何才能修行重实证
成佛次第之道
心物有无二见之辨
虚空与形色的分析
顿渐法门的指示
法报化佛的三身内义
两种声闻的境界
常不思议与第一义的境界
生死与涅唯一心量
五乘种性的分类
五乘种性的一阐提之说
五法三自性
人无我和法无我
诽谤正法的原因
空、无二、不二、离自性相等涵义
卷二
卷三
卷四
附:楞伽大义今释问题系统表
南怀瑾先生著述目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