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概念恐惧;致死的病症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42618571
  • 作      者:
    (丹)基尔克郭尔(Soren Kierkegaard)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2004
收藏
内容介绍

  丹麦哲学家索伦·基尔克郭尔(1813-1855)对黑格尔以及西方传统哲学、基督宗教伦理的批判,曾导致了一场欧洲思想界的危机。基氏对自己的理论主张作过精辟而简约的概述:我的存在必须是经历过的,它必须是存在的;思考和存在是不同的,存在是一种行动的形式,而不是一种思考的形式,而且它是一种必须和思想相关联的行动的形式。这种与行动相关联的思想,就是“主观性思想”,“真理就是主观性”,“存在就是主观性真理的发掘”(D·帕尔默《克尔凯戈尔入门》),基氏的主张构建了影响人类社会历史的重要哲学思想——“存在主义的真理”。他的代表作《哲学片段之科学附言》(1846)被欧洲哲学界视作“存在主义的圣经”。基尔克郭尔也由此被认定为是从黑格尔通向存在主义的桥梁,是存在主义哲学流派的奠基人。在他的思想影响下,他的得意弟子让—保罗·萨特也成为存在主义哲学的一代宗师。
  《概念恐惧》是基氏“主观性真理”的一个重要构成和基本命题。基氏关于“主观性意识”的理论,直接产生于他的“恐惧”概念。因而,该书是探微基氏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一部必读书。
  《概念恐惧》是托名维吉留斯·豪弗宁西斯写作的,发表于1844年。基氏最初的宗旨是从心理学角度思考有关基督宗教的原罪问题,并对基督宗教伦理予以抨击。故而,学术界曾一度将《概》当作一部心理学著作(见乔治·布兰德给尼采的信,1881)。其实,这是一种误读。恐惧只是作者言说所选择的一个“审思”对象,即通过心理病理学中恐惧现象的形而上诠释,来演绎个体人应如何以自由为信仰认知真理。他诠释的初衷,是借助人之认识真理的心理历程来批判基督宗教对“罪”及“有罪性”的释义,因此,不否认基氏审思恐惧概念有着心理学的意义,正如他承认的“恐惧是是梦着的精神的一种定性,就其本身而言它属于心理学范畴”。如果,审思恐惧仅仅停留在在心理学层面,它的意义只是指向了神学教义学,也就是从恐惧概念的定性及其产生的成因来考究“罪”的概念。

展开
目录
概念恐惧
前言
引言
Ⅰ “恐惧”,作为“传承之罪”的预设并向其本原反溯地解释着“传承之罪”
1 关于概念“传承之罪”的历史暗示
2 概念“那最初的罪”
3 概念“无辜性
4 概念“罪的堕落”
5 概念“恐惧(AngeSt)”
6 “恐惧”,作为“传承之罪”的预设并向其本原反溯地解释着“传承之罪”
Ⅱ “恐惧”作为向前发展的“传承之罪”
1 客观的“恐惧”
2 主观的“恐惧”
甲 “世代传承”关系的后果
乙 那“历史性的关系”的后果
Ⅲ “恐惧”作为那“罪”的后果,它是“罪的意识”的“不出现(Udeblivelse)”
1 那“无精神性”的恐惧
2 在命运的方面对恐惧进行辩证定性
3 在“辜”的方面对恐惧进行辩证定性
Ⅳ 那“罪”的恐惧或者“恐惧”在那“单个的人”身上作为那“罪”的后果
l 对于那“恶的”恐惧
2 对于那“善的”恐惧
Ⅴ “恐惧”作为“通过那信仰而拯救着的”
致死的病症
前言
序言
第一部分 那致死的疾病是绝望
一 “绝望是那致死的疾病”
二 这种疾病(绝望)的一般性
三 这种疾病(绝望)的各种形态
第二部分 绝望是那“罪”
一 绝望是那“罪”
二 那“罪”的继续
译者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