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黑格尔:之前和之后:黑格尔思想历史导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301086520
  • 作      者:
    (美)汤姆.罗克摩尔(Tom Rockmore)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5
收藏
编辑推荐
  此次再版为我提供了一个得以改进(虽然不是所有我所想做的都能实施)本书的良机,借此机会我还更新了文献索引,添加了更多新近出版的文献,此外我还对我自己在以前版本中的某些观点作了重新审视。
  于是,现在这本书的主要目的便在于提供一条非常简单的但是绝非简单化的走进黑格尔的道路。我的意图不在于说出应该说的所有东西——这当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有人已经尝试过,而且已经获得过程度不等的成功。我要说的将会很少,但是我希望它将足够用来使人们感觉到黑格尔的理论是有趣的,感觉到他们应该严肃认真地对待黑格尔的理论,至少应该能让人们感觉到对于一个处在初级水平的、刚开始学习的和所知有限的学生来说,也是值得花时间和精力去进一步掌握更多更广和更深的黑格尔文献的。
  黑格尔是一个历史主义的思想家。他是在世界历史和哲学史的背景中形成自己的理论的。但是有关他的书大多数都是非历史眼光的。这本书与其他介绍黑格尔的书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坚决的历史主义思路,这尤其表现在把黑格尔的理论与他自己所在的历史阶段联系在一起,把他的理论与他对前人的和同时代的理论的解读联系在一起。我一贯的意图在于——虽然只是以非常简略的形式——把黑格尔解说为是从他的历史背景和概念背景中生长出来的,为此,我的方法是把黑格尔这个人和他的理论以及他的历史阶段带到一起,当然同时还注意不把其中一项还原为另一项。我相信黑格尔是他的时代的产儿,因此他必须在他的时代背景中受到阐释,如果说在今天我们还希望象黑格尔自己理解自己那样对黑格尔的主要观念有一个理解的话。但是,我同样相信,无论黑格尔还是任何其他人,都不应该被“还原”为或完全被解释为他的时代。在黑格尔这里,这种做法将会导致极大的错误,因为他的理论是在十九世纪早期形成的,而它仍然在两个世纪后保持着核心的重要性。
  黑格尔理论的诞生,首先是作为他参与同时代哲学讨论的结果而出现的。更确切地说,是在与康德、费希特和谢林这样一些德国观念论 的伟大同道们的精神交往中出现的。除了在此思想背景上描述黑格尔之外,没有其他快捷的替代方法。那种学究气的研究黑格尔的方法——正如研究其他重要哲学人物的方法一样——只具有它们自身的价值。他们所采用的规则往往是与黑格尔所采用过的、所推荐的或者倾向于接受的规则背道而驰的。在黑格尔研究的学术工业作坊里,全部工作都耗费在建立一种对黑格尔理论的阐释以及捍卫此种阐释与其他阐释之不同上面了。司空见惯的现象是,以一种非黑格尔的或者反黑格尔的方式,黑格尔的全部或者接近全部著作和手稿得到了仔细的研究。这意味着,黑格尔只不过得到了例行公事的阅读,而且其阅读方式是黑格尔所反对的或者很可能反对的。我在此的目的是试图用黑格尔阅读他的同时代哲学同事的方式来阅读黑格尔,试图提供一个黑格尔式的阅读方法来阅读黑格尔自己的理论。
  随着较大范围内的哲学讨论的变化,关于黑格尔的讨论应该说也在迅速改变。从本书初版以来的较短时期内,在英语世界的黑格尔讨论中出现了三个方面的发展在此值得一提。首先,关于黑格尔的研究文献数量剧增——当然这一点的价值不宜被过高估计。在本书的写作期间,关于黑格尔的书出版得越来越快,以至于除了最勤奋的专业学者之外没有任何人能读得过来。大致上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处于多种缘故,海德格尔(在大陆哲学圈子里)和分析哲学倾向于主宰了英语世界的哲学普遍面貌。这二者中的每一种都形成了范围巨大的讨论圈,从而使得为关于其他哲学家的仔细研究所留下的空间变得非常狭小。为黑格尔留下的空间尤其狭小,因为出于种种原因,黑格尔成了几乎每个人反对的目标。
  出于种种原因,这种情况现在正在改变。在二十一世纪的开端,对海德格尔的兴趣的消退和分析哲学的缓慢而持续的衰落,其他哲学主题和人物——包括德国古典观念论——开始获得了越来越大的空间。对黑格尔的兴趣在持续增长,而且现在已经达到了相当大的程度,这可以说是这场哲学风景变换中的显著益处。在十九世纪德国哲学传统的其他人物中,因此次变化而受惠的还有谢林,他正变得越来越流行;还有费希特,他是一个更难进入更艰涩的作者。此外甚至还有马克思。
  第二个变化是对于黑格尔的知识理论的兴趣越来越大。在德国古典哲学的讨论中,一个最不为人知的秘密在于:认识论或关于知识的理论并没有(象康德所明确地宣称的以及后来人们所相信的那样)终结于批判哲学。在法国革命之后,在这场革命的强烈影响之下,认识论继续在费希特、谢林、黑格尔、马克思、狄尔泰、卡西尔和许多其它哲学家那里得到了发展。
  康德对人类学和历史学是有兴趣的。他发表了历史上最早的人类学研究著作之一。但是,在他的哲学中,他捍卫一种非人类学的和非历史的方法。这种情况在法国革命后得到了改变。这场革命的后果一直回响在后来的哲学之中。很久以来,许多人们都相信法兰西王朝是建立在一种无时间性的真实基础之上的,是自身独立于有限人类之外的。但是现在它被革命扫荡一空。许多革命后的哲学家从中得出推论,认为全部人类世界都是一个人类自己的历史创造物。这个教训反映在革命之后的一些思想家对人类学和历史学的重视之上,在这些思想家之中,黑格尔是最突出的。
  本书属于第三种变化:即对德国观念论在知识问题上的贡献的兴趣——尤其关于黑格尔的兴趣——正在慢慢出现。这个变化说明了为什么最近出现了一系列对知识理论的各个方面的严格的专业研究成果。
  目前关于黑格尔在认识论方面的贡献的研究兴趣以两种方式得到展开:一种方式是在黑格尔研究界内部,人们试图把握和重建黑格尔在多种问题上的观点,另一种方式是由某些分析哲学家来进行的,他们试图借用黑格尔的观点来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这两种接近黑格尔的知识理论的方式是密切相关的。分析哲学对知识问题的关注是持续不变的,甚至可以说是念念不忘的。因此,分析哲学对黑格尔在知识理论的某些方面的贡献的注意与它试图改造黑格尔的知识论以便用于某些特定的分析手段中去的努力,实际上是同一件事情的两个不同方面。
  英语世界的分析哲学对黑格尔的关注是自始就有的。眼下,它正处在一个转变的阶段之中。曾经主宰了半个世纪的分析哲学讨论的那些人物现在正在引退或者已经在最近退出了历史舞台,而新的话题正在出现。英国分析哲学的奠基性事件之一是G·E·摩尔和罗素在二十世纪初所发起的对观念论的反叛——这种反叛一直持续到今天。马克思主义者与分析哲学家在很不同的意义上理解“观念论”。但是他们都通过反对任何形式的观念论来确定他们自己的哲学方法。
  黑格尔的立场常常被理解为一种特定形式的观念论,他自己也是这样理解自己的。对于这一点,从来没有文献能对之构成真正的反驳。当前分析哲学对黑格尔的兴趣中的奇怪特点之一在于:对于分析哲学一向对之不感兴趣的——实际上是不喜欢的——被他们理解为观念论的东西,据我所知还从来没有象现在这么喜欢过。由此产生的奇特结果在于,分析思想家现在的转向黑格尔不是因为对黑格尔独特的观念论感兴趣,而是对一个观念论之外的黑格尔感兴趣。这有点象分析哲学对待康德的情形:分析哲学对康德的经验主义的观念论抱有持续的兴趣,但是对他的先验论的观念论则不然。
  这本书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分别讨论向黑格尔的导向、黑格尔理论本身以及黑格尔之后对黑格尔的哲学反应。回顾起来,当这本书刚刚写完的时候,分析哲学向黑格尔的转向才勉强能够看到。如果我现在还在写这本书或者重写这本书的话,我将在这本书里更多地涉及分析哲学兴起之初对黑格尔的兴趣,以便作为后-黑格尔阶段对黑格尔所作反应的复杂状况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二十世纪初就被英国分析哲学的奠基人罗素和摩尔通过强烈的消极反应而封闭了的从分析哲学通往黑格尔的道路,在后来又被通过各种方式而重新打开了。其中之一是后期维特根斯坦对摩尔的至今仍然有影响力的对(英国)观念论的拒斥的尖锐批评。维特根斯坦的批评使得在分析哲学圈子里对一个象黑格尔这样的观念论者的严肃研究成为可能。维特根斯坦曾经是罗素的学生,后来成为罗素和摩尔的同事。在对摩尔的批评中,维特根斯坦攻击了他的同事的形式独特的经验主义。进一步的工作由威尔弗里德·色拉斯(Wilfrid Sellars)来完成了,他完完全全地采纳和调适了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开端处关于感性确定性部分的论点,以之反对一般意义上的经验主义。在更晚近的一些时候,有相当一部分分析哲学中的人物,包括理查德·罗蒂(Richard Rorty)、罗伯特·布兰登(Robert Brandom)和约翰·麦克道威尔(John McDowell),都已经通过各种方式(以及带着各种不同的意图)转向了黑格尔。
  这里不是深入细致地研究分析哲学向黑格尔(以及黑格尔主义)的仍然属于新生事物的转向的合适地方。新近出现的分析哲学向黑格尔的转向将会发展成为一个羽翼丰满的运动还是有可能迅速衰亡或者渐渐死亡,现在仍然是不清楚的。人们会感到奇怪:象分析哲学这样一种作为对独立于心灵之外的外在世界的实在论把握的标准的分析性学说——此外,他看待知识的眼光还是非历史的——,为什么竟然会与一种完全不同类型的康德式的和黑格尔式的经验的实在主义相兼容,尤其是与一种特别黑格尔主义的深深地浸润于对知识的历史眼光中的学说相兼容。
  此书的再版重印使我有机会得以把在上面所描述的关于黑格尔的讨论中的新贡献在参考文献中体现出来。再这次再版中,我还对一些明显的词句错误作了修改,对一些表达方式进行了改进。但是,由于毕竟不可能在主体文本上作过份重大的改变,所以我不得不把对更广阔范围内的发展状况的讨论限制在这篇新版前言里。
  在先前版本中被忽略了的两点,现在看来是很重要的:这便是有关一般意义上的实在论的问题,以及作为其结果的康德在哲学上的哥白尼革命。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注意到实在论的知识论观点在从古希腊开始的西方哲学传统中的中心重要性。实在论远非只有一种形态,它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意味着非常不同的东西。至少从柏拉图开始的西方哲学一直在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追求对是其所是的认识——换句话说,一直在努力把握独立于意识之外的、不但如其所显现的而且如其实际所是的真实。
  出于在此无法详述的复杂原因,康德在他的哲学哥白尼革命中反对这种观点。根据康德,我们无论如何不可能知道我们是认识一个独立于心灵之外的外在客体或者一个独立于观察者的事物本身的。他以一种众所周知的方式把认识限制于经验的真实之内,或者大致可以说是限制在可以被认识的范围——因为它是在经验中被给予的——之内。他把所有独立于经验之外的东西诸如物自身这样的概念都排除在外,因为他认为我们不可能思维这些东西而不陷入矛盾之中,因此它们是不可知的。黑格尔继承了康德,他也反对任何形式的对独立于心灵之外的是其所是的世界的认识要求而把认识局限于经验真实之内。一句话,他采取了一种非常接近康德的经验实在论的观点。在一个对黑格尔的更充分的讨论中,这一点应该被讲出来,而且黑格尔形式的和康德形式的经验实在论之间的区别也应该得到详细的描述。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所形成的思想立场对于当时的和后来的哲学家们都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虽然有一些当时的思想家反对它,但是它基本上是立刻就被很多哲学家——其中包括当时最强有力的思想家——接受为哲学思想上的里程碑。康德的同时代人大多认为他的思想是未完成的和有待改进的。在关于应该改进康德思想这一点上,人们达成了一致意见;但是在关于如何改进它的问题上却存在不同意见。
  关于康德思想的性质以及如何把它带向完成,一直吸引着后来的思想家们。目前对这个问题最感兴趣的人似乎是德国社会思想家于尔根·哈贝马斯。如何完成康德理论计划的问题带来了很多困难的问题。在康德著作里,康德强烈建议把体系作为科学的准则,也就是说坚持一种科学的哲学观。康德对体系的重视影响巨大。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甚至还有马克思)这些在后-康德的讨论中直接对完成康德批判哲学的努力有所贡献的思想家们都是立场坚定的体系性思想家。顺着康德的明确的体系关怀,本书所关注的焦点在于:在重建和完成批判哲学以造就一个可以被接受的体系观念这一背景之上,黑格尔的思想是如何出现的。
  毫无疑问,对于康德以及后-康德时代的德国观念论者们来说,体系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后来的思想家——其中最显著的也许要算尼采——却反对体系观念,以之为一种判断失误。今天,很少有哲学家会接受康德的这种以体系为科学之核心的方法,虽然这种方法在十九世纪前半叶曾经是广为接受的。自从本书写成以来的这段时期里,我越来越倾向于认为,理解黑格尔的总体思想之出现的更好的方法在于通过康德所经常提到的但是很少被理解的然而又极为重要的哲学上的哥白尼革命。
  康德从来没有用这个词来描述他自己的立场。但是在关于康德理论的讨论中它被广泛地用来指称康德的理论。何谓通常意义上的康德的哥白尼革命关涉到康德对哥白尼在天文学上的贡献的看法。在天文学上,哥白尼用日心说替换了当时广为流传的、在古代就已形成的地心说。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在最深刻的层面上,康德的理论有赖于他对哥白尼在现代科学中的贡献的理解和进一步发展。更清楚地说,在批判哲学中,他把他的关于科学的哲学理论建立在他对哥白尼天文学的理解的基础之上,把他的知识理论建立在他关于科学的哲学观点之上。
  康德在哲学上的哥白尼革命可以用两个相关观点来重新表述。首先一点,正如上面所提到的,他相信我们不知道我们是认识独立于心灵之外的如其所是的真实世界的。其次,基于上述一点,他认为我们只能认识我们以某种方式“构造”的东西。构造主义在数学上很有名。例如,欧几里德几何学就要求通过直尺和圆规来构造单纯的图形。康德的哥白尼革命在哲学上导向一种知识问题上的构造主义。
  在这条道路上有一个主要的困难,那边是如何理解认识论构造的概念。虽然康德暗示说我们必须在某种意义上“构造”我们所知道的,但是他从来没有告诉过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构造”这个关键概念。在一种深刻的意义上,包括黑格尔在内的后来的德国观念论者一直是关心如何完成康德的“构造主义”的——对于这种构造主义,康德提出过,但是在特定的社会和历史背景下他并没有在他的著作中体现出来。如果我是在今天写这本书的话,我将把讨论的中心话题放到黑格尔对康德的哲学哥白尼革命的非常有趣的和非常哲学化的反应之上。这将导向一本很不同的但是不一定更好的书。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欲为在所有时代堪称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的那个人的思想作一个导引。黑格尔的理论,如同笛卡尔、康德以及其他一些哲学家的理论,是一个哲学的高峰。在康德批判哲学的唤醒下,它出现在德国古典哲学传统的末期,出现在作为两个最多样和最丰富的哲学时期之一的那个时期 的顶点。虽然如此,出于种种原因,比起其他诸多伟大哲学家来说,黑格尔被阅读得却太少了。
  黑格尔被公认为一个艰深的著作家。当然,我们有必要区分如下两方面的困难:一是由跟随任何一种新的思想进路都会引起的理解困难,这种困难在任何一位改变了问题的讨论方式的思想家那里我们都会遇到。另一种便是在黑格尔的思想里内在固有的困难。在某种层面上说,所有重要的哲学家都是难懂的,因为他们革新了而不是重复了那些已被接受的观念。这些思想家要求他们的读者们要有稍微多一点的努力去理解在他们的写作中有哪些新的东西,尤其是,在某个被讨论的问题上,他们是如何革新了讨论的方式。
  在黑格尔思想引起的困难中,那些最经常被提及的几点包括:他的术语,他的写作的体系性格,在他的文本中所体现出来的体系和历史的关系,以及最后,他的思想被他的追随者们研究的方式。然而,黑格尔的术语并不难懂。它们一般由常见的词汇构成,以一种可理解的方式被使用,偶尔被赋予一种技术性的含义。黑格尔并没有引入一种新的语言,虽然他非常系统地使用它的术语。这种系统性比其他哲学家,比如说康德,要强得多。但是那些被他的阐释者们运用的行话,就象所有行话一样,对于吸引那些尚未入门者的注意力来说,并没有什么帮助。黑格尔是一个体系性的思想家。他对体系的兴趣只是在如下前提下才带来困难:在现时代,我们已经从体系的观念转身离开。但是,其他一些思想家,比如说笛卡尔和康德,也同样认为自己是体系性的思想家。
  在黑格尔对体系或体系性的思想与历史的关系问题的理解上,我们发现了一个重要的障碍。他把哲学史理解为关乎真理的一个长长的对话。对于黑格尔来说,我们既不应该简单拒斥前人的哲学观点,也不应该假装从来没有前人的努力而从头开始。他的目标毋宁是建立一种新体系,一种新哲学,一种将要包含所有积极的东西和每一个概念上的先行者的理论。
  承认其他人已经做过的工作而不是简单地拒斥它们,这是好的。这是现实的。但是,对于黑格尔的诸多读者来说,扫除一切却往往变得更容易。或者说,他们更容易象笛卡尔、康德或者更晚近的胡塞尔那样装作要扫除一切的样子,只要这样做能够回避那种必须知悉其他哲学观点的重负。实际上,没有哲学家是重新开始的,因为所有人都必须依赖哲学传统,各以其自己的方式回应传统。为了理解笛卡尔,我们有必要阅读圣奥古斯丁、詹森主义者(the Jansenists),以及诸如蒙台涅和贝尔(Bayle)的作品。对康德哲学的把握则要求阅读休谟和莱布尼兹的著作,以及除此之外的其他东西。因为黑格尔知道以及有意地去回应全部哲学传统,所以,为了达到对他的立场的把握,他要求我们熟悉普通哲学史,尤其是要熟悉那些他意欲回应的观点。
  最后,有那样一些黑格尔主义者和黑格尔学者们,他们通过解释黑格尔的文本和颂扬黑格尔思想的品质而谋生。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无能于为非专业人士解说黑格尔文本和思想的优点。根据康德,阐释者试图阐明那些思想家运用了但是无能说出的观念,以及那些阐释者自己有时也不懂的观念。
  对黑格尔哲学立场的接受——这往往与黑格尔本人的哲学不在同一个水平上——长期以来忍受着黑格尔的追随者们在政治和学术方面对黑格尔思想进行恢复的努力。在政治上对黑格尔思想的恢复同时发生在左派和右派那里。在黑格尔的去世和黑格尔学派的式微之后,左派黑格尔主义者们(暂且这么称呼吧)——在他们中间有某个卡尔·马克思——强调一个被设想出来的无神论的黑格尔。这种黑格尔阐释后来在本世纪 被科耶夫(Kojève)重新拾起 。这种思路一直被所谓的右派黑格尔主义者们所反对。后者通常视黑格尔主要是乃至仅仅是一个宗教思想家。
  然而上述两种思路都是错误的。如果真理是全体——就象黑格尔所想的那样——那么每一种解释都错在把部分当作全体。此外,学院派的黑格尔主义者们通过仔细而彻底地研究黑格尔的手稿来强调表明黑格尔的博学,这是一件黑格尔本人从来没有干过的事情,虽然他的博学确曾是闻名遐迩的。学院派黑格尔主义者的做法只不过是一种为了说明黑格尔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并未得到其学生的良好服伺的方式。同样的意思,黑格尔在柏林时期的一位同事爱德华·干斯曾经用另一种方式表达过:他正确地评论说,虽然黑格尔拥有许多聪明的追随者,然而他没有被替代过。
  就象所有伟大的哲学家一样,黑格尔是难以对付的。我认为,在处理黑格尔文本时所遇到的困难虽然并不是虚幻的,但是它们毕竟是可以对付的,是不应该被夸大的。它们显然不构成一种不可逾越的障碍,即使所面对的读者是一个初学者,一个非专业读者,或者一个只想略知一二而无意献身于毕生的专业文本研究的读者。
  本书既不多于也不少于一本介绍黑格尔思想的导论。它是简化的——但不是过分简化的——以便于所有乐意阅读它和思考它的读者能够读懂,因为它并不预设读者先行具备任何哲学知识。作为开始,我试图表明,黑格尔是如何从他的立场出发,用他的概念形式来把握他自己所处的历史时代的哲学讨论的,然后,作为第二个阶段,我们将把他的讨论扩展到整个哲学传统。
  其结果——它通常被称为黑格尔体系——是一个知识的概念构架,它至今仍然保持为完全现代的形态。通常认为——虽然这并不是正确的观点——关于知识的理论终结于康德 。然而,黑格尔提供了一种知识概念,它比康德的批判哲学走得更远,而且保持着非常现代的形态。因此,本书的中心线索将是表明黑格尔是如何回应他的时代的知识理论的,他对之做了什么,以及在后-黑格尔时代也就是我们生活于其中的时代又发生了什么。
展开
精彩书评
  此次再版为我提供了一个得以改进(虽然不是所有我所想做的都能实施)本书的良机,借此机会我还更新了文献索引,添加了更多新近出版的文献,此外我还对我自己在以前版本中的某些观点作了重新审视。
  于是,现在这本书的主要目的便在于提供一条非常简单的但是绝非简单化的走进黑格尔的道路。我的意图不在于说出应该说的所有东西——这当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有人已经尝试过,而且已经获得过程度不等的成功。我要说的将会很少,但是我希望它将足够用来使人们感觉到黑格尔的理论是有趣的,感觉到他们应该严肃认真地对待黑格尔的理论,至少应该能让人们感觉到对于一个处在初级水平的、刚开始学习的和所知有限的学生来说,也是值得花时间和精力去进一步掌握更多更广和更深的黑格尔文献的。
  黑格尔是一个历史主义的思想家。他是在世界历史和哲学史的背景中形成自己的理论的。但是有关他的书大多数都是非历史眼光的。这本书与其他介绍黑格尔的书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坚决的历史主义思路,这尤其表现在把黑格尔的理论与他自己所在的历史阶段联系在一起,把他的理论与他对前人的和同时代的理论的解读联系在一起。我一贯的意图在于——虽然只是以非常简略的形式——把黑格尔解说为是从他的历史背景和概念背景中生长出来的,为此,我的方法是把黑格尔这个人和他的理论以及他的历史阶段带到一起,当然同时还注意不把其中一项还原为另一项。我相信黑格尔是他的时代的产儿,因此他必须在他的时代背景中受到阐释,如果说在今天我们还希望象黑格尔自己理解自己那样对黑格尔的主要观念有一个理解的话。但是,我同样相信,无论黑格尔还是任何其他人,都不应该被“还原”为或完全被解释为他的时代。在黑格尔这里,这种做法将会导致极大的错误,因为他的理论是在十九世纪早期形成的,而它仍然在两个世纪后保持着核心的重要性。
  黑格尔理论的诞生,首先是作为他参与同时代哲学讨论的结果而出现的。更确切地说,是在与康德、费希特和谢林这样一些德国观念论 的伟大同道们的精神交往中出现的。除了在此思想背景上描述黑格尔之外,没有其他快捷的替代方法。那种学究气的研究黑格尔的方法——正如研究其他重要哲学人物的方法一样——只具有它们自身的价值。他们所采用的规则往往是与黑格尔所采用过的、所推荐的或者倾向于接受的规则背道而驰的。在黑格尔研究的学术工业作坊里,全部工作都耗费在建立一种对黑格尔理论的阐释以及捍卫此种阐释与其他阐释之不同上面了。司空见惯的现象是,以一种非黑格尔的或者反黑格尔的方式,黑格尔的全部或者接近全部著作和手稿得到了仔细的研究。这意味着,黑格尔只不过得到了例行公事的阅读,而且其阅读方式是黑格尔所反对的或者很可能反对的。我在此的目的是试图用黑格尔阅读他的同时代哲学同事的方式来阅读黑格尔,试图提供一个黑格尔式的阅读方法来阅读黑格尔自己的理论。
  随着较大范围内的哲学讨论的变化,关于黑格尔的讨论应该说也在迅速改变。从本书初版以来的较短时期内,在英语世界的黑格尔讨论中出现了三个方面的发展在此值得一提。首先,关于黑格尔的研究文献数量剧增——当然这一点的价值不宜被过高估计。在本书的写作期间,关于黑格尔的书出版得越来越快,以至于除了最勤奋的专业学者之外没有任何人能读得过来。大致上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处于多种缘故,海德格尔(在大陆哲学圈子里)和分析哲学倾向于主宰了英语世界的哲学普遍面貌。这二者中的每一种都形成了范围巨大的讨论圈,从而使得为关于其他哲学家的仔细研究所留下的空间变得非常狭小。为黑格尔留下的空间尤其狭小,因为出于种种原因,黑格尔成了几乎每个人反对的目标。
  出于种种原因,这种情况现在正在改变。在二十一世纪的开端,对海德格尔的兴趣的消退和分析哲学的缓慢而持续的衰落,其他哲学主题和人物——包括德国古典观念论——开始获得了越来越大的空间。对黑格尔的兴趣在持续增长,而且现在已经达到了相当大的程度,这可以说是这场哲学风景变换中的显著益处。在十九世纪德国哲学传统的其他人物中,因此次变化而受惠的还有谢林,他正变得越来越流行;还有费希特,他是一个更难进入更艰涩的作者。此外甚至还有马克思。
  第二个变化是对于黑格尔的知识理论的兴趣越来越大。在德国古典哲学的讨论中,一个最不为人知的秘密在于:认识论或关于知识的理论并没有(象康德所明确地宣称的以及后来人们所相信的那样)终结于批判哲学。在法国革命之后,在这场革命的强烈影响之下,认识论继续在费希特、谢林、黑格尔、马克思、狄尔泰、卡西尔和许多其它哲学家那里得到了发展。
  康德对人类学和历史学是有兴趣的。他发表了历史上最早的人类学研究著作之一。但是,在他的哲学中,他捍卫一种非人类学的和非历史的方法。这种情况在法国革命后得到了改变。这场革命的后果一直回响在后来的哲学之中。很久以来,许多人们都相信法兰西王朝是建立在一种无时间性的真实基础之上的,是自身独立于有限人类之外的。但是现在它被革命扫荡一空。许多革命后的哲学家从中得出推论,认为全部人类世界都是一个人类自己的历史创造物。这个教训反映在革命之后的一些思想家对人类学和历史学的重视之上,在这些思想家之中,黑格尔是最突出的。
  本书属于第三种变化:即对德国观念论在知识问题上的贡献的兴趣——尤其关于黑格尔的兴趣——正在慢慢出现。这个变化说明了为什么最近出现了一系列对知识理论的各个方面的严格的专业研究成果。
  目前关于黑格尔在认识论方面的贡献的研究兴趣以两种方式得到展开:一种方式是在黑格尔研究界内部,人们试图把握和重建黑格尔在多种问题上的观点,另一种方式是由某些分析哲学家来进行的,他们试图借用黑格尔的观点来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这两种接近黑格尔的知识理论的方式是密切相关的。分析哲学对知识问题的关注是持续不变的,甚至可以说是念念不忘的。因此,分析哲学对黑格尔在知识理论的某些方面的贡献的注意与它试图改造黑格尔的知识论以便用于某些特定的分析手段中去的努力,实际上是同一件事情的两个不同方面。
  英语世界的分析哲学对黑格尔的关注是自始就有的。眼下,它正处在一个转变的阶段之中。曾经主宰了半个世纪的分析哲学讨论的那些人物现在正在引退或者已经在最近退出了历史舞台,而新的话题正在出现。英国分析哲学的奠基性事件之一是G·E·摩尔和罗素在二十世纪初所发起的对观念论的反叛——这种反叛一直持续到今天。马克思主义者与分析哲学家在很不同的意义上理解“观念论”。但是他们都通过反对任何形式的观念论来确定他们自己的哲学方法。
  黑格尔的立场常常被理解为一种特定形式的观念论,他自己也是这样理解自己的。对于这一点,从来没有文献能对之构成真正的反驳。当前分析哲学对黑格尔的兴趣中的奇怪特点之一在于:对于分析哲学一向对之不感兴趣的——实际上是不喜欢的——被他们理解为观念论的东西,据我所知还从来没有象现在这么喜欢过。由此产生的奇特结果在于,分析思想家现在的转向黑格尔不是因为对黑格尔独特的观念论感兴趣,而是对一个观念论之外的黑格尔感兴趣。这有点象分析哲学对待康德的情形:分析哲学对康德的经验主义的观念论抱有持续的兴趣,但是对他的先验论的观念论则不然。
  这本书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分别讨论向黑格尔的导向、黑格尔理论本身以及黑格尔之后对黑格尔的哲学反应。回顾起来,当这本书刚刚写完的时候,分析哲学向黑格尔的转向才勉强能够看到。如果我现在还在写这本书或者重写这本书的话,我将在这本书里更多地涉及分析哲学兴起之初对黑格尔的兴趣,以便作为后-黑格尔阶段对黑格尔所作反应的复杂状况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二十世纪初就被英国分析哲学的奠基人罗素和摩尔通过强烈的消极反应而封闭了的从分析哲学通往黑格尔的道路,在后来又被通过各种方式而重新打开了。其中之一是后期维特根斯坦对摩尔的至今仍然有影响力的对(英国)观念论的拒斥的尖锐批评。维特根斯坦的批评使得在分析哲学圈子里对一个象黑格尔这样的观念论者的严肃研究成为可能。维特根斯坦曾经是罗素的学生,后来成为罗素和摩尔的同事。在对摩尔的批评中,维特根斯坦攻击了他的同事的形式独特的经验主义。进一步的工作由威尔弗里德·色拉斯(Wilfrid Sellars)来完成了,他完完全全地采纳和调适了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开端处关于感性确定性部分的论点,以之反对一般意义上的经验主义。在更晚近的一些时候,有相当一部分分析哲学中的人物,包括理查德·罗蒂(Richard Rorty)、罗伯特·布兰登(Robert Brandom)和约翰·麦克道威尔(John McDowell),都已经通过各种方式(以及带着各种不同的意图)转向了黑格尔。
  这里不是深入细致地研究分析哲学向黑格尔(以及黑格尔主义)的仍然属于新生事物的转向的合适地方。新近出现的分析哲学向黑格尔的转向将会发展成为一个羽翼丰满的运动还是有可能迅速衰亡或者渐渐死亡,现在仍然是不清楚的。人们会感到奇怪:象分析哲学这样一种作为对独立于心灵之外的外在世界的实在论把握的标准的分析性学说——此外,他看待知识的眼光还是非历史的——,为什么竟然会与一种完全不同类型的康德式的和黑格尔式的经验的实在主义相兼容,尤其是与一种特别黑格尔主义的深深地浸润于对知识的历史眼光中的学说相兼容。
  此书的再版重印使我有机会得以把在上面所描述的关于黑格尔的讨论中的新贡献在参考文献中体现出来。再这次再版中,我还对一些明显的词句错误作了修改,对一些表达方式进行了改进。但是,由于毕竟不可能在主体文本上作过份重大的改变,所以我不得不把对更广阔范围内的发展状况的讨论限制在这篇新版前言里。
  在先前版本中被忽略了的两点,现在看来是很重要的:这便是有关一般意义上的实在论的问题,以及作为其结果的康德在哲学上的哥白尼革命。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注意到实在论的知识论观点在从古希腊开始的西方哲学传统中的中心重要性。实在论远非只有一种形态,它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意味着非常不同的东西。至少从柏拉图开始的西方哲学一直在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追求对是其所是的认识——换句话说,一直在努力把握独立于意识之外的、不但如其所显现的而且如其实际所是的真实。
  出于在此无法详述的复杂原因,康德在他的哲学哥白尼革命中反对这种观点。根据康德,我们无论如何不可能知道我们是认识一个独立于心灵之外的外在客体或者一个独立于观察者的事物本身的。他以一种众所周知的方式把认识限制于经验的真实之内,或者大致可以说是限制在可以被认识的范围——因为它是在经验中被给予的——之内。他把所有独立于经验之外的东西诸如物自身这样的概念都排除在外,因为他认为我们不可能思维这些东西而不陷入矛盾之中,因此它们是不可知的。黑格尔继承了康德,他也反对任何形式的对独立于心灵之外的是其所是的世界的认识要求而把认识局限于经验真实之内。一句话,他采取了一种非常接近康德的经验实在论的观点。在一个对黑格尔的更充分的讨论中,这一点应该被讲出来,而且黑格尔形式的和康德形式的经验实在论之间的区别也应该得到详细的描述。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所形成的思想立场对于当时的和后来的哲学家们都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虽然有一些当时的思想家反对它,但是它基本上是立刻就被很多哲学家——其中包括当时最强有力的思想家——接受为哲学思想上的里程碑。康德的同时代人大多认为他的思想是未完成的和有待改进的。在关于应该改进康德思想这一点上,人们达成了一致意见;但是在关于如何改进它的问题上却存在不同意见。
  关于康德思想的性质以及如何把它带向完成,一直吸引着后来的思想家们。目前对这个问题最感兴趣的人似乎是德国社会思想家于尔根·哈贝马斯。如何完成康德理论计划的问题带来了很多困难的问题。在康德著作里,康德强烈建议把体系作为科学的准则,也就是说坚持一种科学的哲学观。康德对体系的重视影响巨大。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甚至还有马克思)这些在后-康德的讨论中直接对完成康德批判哲学的努力有所贡献的思想家们都是立场坚定的体系性思想家。顺着康德的明确的体系关怀,本书所关注的焦点在于:在重建和完成批判哲学以造就一个可以被接受的体系观念这一背景之上,黑格尔的思想是如何出现的。
  毫无疑问,对于康德以及后-康德时代的德国观念论者们来说,体系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后来的思想家——其中最显著的也许要算尼采——却反对体系观念,以之为一种判断失误。今天,很少有哲学家会接受康德的这种以体系为科学之核心的方法,虽然这种方法在十九世纪前半叶曾经是广为接受的。自从本书写成以来的这段时期里,我越来越倾向于认为,理解黑格尔的总体思想之出现的更好的方法在于通过康德所经常提到的但是很少被理解的然而又极为重要的哲学上的哥白尼革命。
  康德从来没有用这个词来描述他自己的立场。但是在关于康德理论的讨论中它被广泛地用来指称康德的理论。何谓通常意义上的康德的哥白尼革命关涉到康德对哥白尼在天文学上的贡献的看法。在天文学上,哥白尼用日心说替换了当时广为流传的、在古代就已形成的地心说。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在最深刻的层面上,康德的理论有赖于他对哥白尼在现代科学中的贡献的理解和进一步发展。更清楚地说,在批判哲学中,他把他的关于科学的哲学理论建立在他对哥白尼天文学的理解的基础之上,把他的知识理论建立在他关于科学的哲学观点之上。
  康德在哲学上的哥白尼革命可以用两个相关观点来重新表述。首先一点,正如上面所提到的,他相信我们不知道我们是认识独立于心灵之外的如其所是的真实世界的。其次,基于上述一点,他认为我们只能认识我们以某种方式“构造”的东西。构造主义在数学上很有名。例如,欧几里德几何学就要求通过直尺和圆规来构造单纯的图形。康德的哥白尼革命在哲学上导向一种知识问题上的构造主义。
  在这条道路上有一个主要的困难,那边是如何理解认识论构造的概念。虽然康德暗示说我们必须在某种意义上“构造”我们所知道的,但是他从来没有告诉过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构造”这个关键概念。在一种深刻的意义上,包括黑格尔在内的后来的德国观念论者一直是关心如何完成康德的“构造主义”的——对于这种构造主义,康德提出过,但是在特定的社会和历史背景下他并没有在他的著作中体现出来。如果我是在今天写这本书的话,我将把讨论的中心话题放到黑格尔对康德的哲学哥白尼革命的非常有趣的和非常哲学化的反应之上。这将导向一本很不同的但是不一定更好的书。
展开
目录
前言
新版前言
导言
第一部分 黑格尔之前或者康德与作为体系的认识论
康德与系统认识
对批判哲学的接收和体系的观念
体系的概念和康德的体系
作为体第泊认识论的立即被接受
莱因荷尔德与理性主义的体系观念
迈蒙和舒尔策批评莱因荷尔德
费希特介入讨论
一种无基础的知识体系
第二部分 黑格尔或无基础的知识体系
黑格尔的生平和时代
黑格尔的著作
黑格尔与历史
几个主题
无基础的体系和认识论的圆圈
《差异》
在两个时代之间:从《差异到》到《精神现象学》
第一本著作的诞生
《精神现象学》
现象学,或意识经验的科学
《精神现象学》的结构
主人与奴隶
《逻辑学》
《哲学科学百科全书》
《法哲学》
第三部分 黑格尔之后
黑格尔与后-黑格尔哲学
黑格尔学派的解体
克尔凯郭尔
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
尼采
对黑格尔的更晚近的回应
今日黑格尔研究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