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长江流域文化与近代中国哲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35142702
  • 作      者:
    李维武著
  • 出 版 社 :
    湖北敎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5
收藏
内容介绍
    长江文化研究的兴起,有其历史的必然和现实的缘由。根据20世纪90年代的资料,作为亚洲第一大河,长江流域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90/0,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33010,国民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40010,历史文化名城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亦占全国的30%以上。随着国家经济建设重心向内地转移以及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长江文化研究日益受到海内外学术界的关注。1995年8月在武汉举行的长江文化暨楚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把多学科、多层面、全方位研究长江文化提上了议事日程。与会代表普遍认为,离开了长江文化,就没有中华文化;全面深入地研究长江文化,不仅有利于对中华文明起源的探索,而且对于从整体上认识长江流域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的状况及其与东南亚、南亚、中亚乃至环太平洋地区的交流,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加速我国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长江经济文化带的生成与发育,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巨大的实践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湖北现代化进程的这种不平衡性,使得20世纪初一大批来;自农村的知识分子具有了双重的文化性格。一方面,由于农村没有发生深刻的变动,在农村原有的结构和秩序里,仍然保存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使他们深受熏陶感染,对中国传统文化总有一种亲切感、认同感;另一方面,以武汉为中心的现代化进程,又使他们看到了代表现代化的西方近现代文化,促使他们离开农村来到武汉,在现代化大城市中接受新式学校的教育,接受西方的新知识、新思想的洗礼,有了新的希望与追求,成为与中国传统读书人不相同的一代新的知识分子。这种双重的文化性格,使他们在现代化与传统文化之间,保持着一种割不断的联系。
    在这方面,鄂东知识分子可以说是最具有典型性的。鄂东之地,是湖北境内的长江流域的下游地区,东面与安徽、江西相接,西面紧连武汉及上通北京下至广州的铁路,北面是大别山脉,南面是幕阜山脉,长江从中贯穿而进入皖、赣两省。当年苏轼就是在这里吟唱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千古绝唱的。与富庶的江汉平原相比,鄂东之地是比较贫穷的,特别是在山区更是如此。在20世纪第一个四分之一世纪里,现代化浪潮还没有来得及波及到鄂东之地,在这一大片土地上仍然保存着传统农村的结构与秩序,保持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和影响。但是与之相邻的武汉,却自19世纪下半叶以来已经成为了湖北现代化进程的中心。因此,对于鄂东农村知识分子来说,他们虽然出自传统的泥土地,但又距离现代化并不那么遥远。他们很容易被吸引到现代化大城市中来,接受新知识,认识新事物,获得新思想,从而成为一种带有传统印记、带有泥土气的新式人物。
    正是在这种特殊的文化中,孕育了现代新儒学思想的发展。
    ……
展开
目录
总序
导论 万里长江与百年哲学
第一节 长江流域与近代中国哲学家
一 近代中国哲学家的主要诞生地
二 近代不同地域哲学家的思想舞台
三 近代中国哲学家视野中的长江流域
第二节 长江流域文化对近代中国哲学的影响
一 长江流域文化的哲学传统
二 长江流域文化的近代变迁
三 长江流域文化的内在差异
第三节 近代中国哲学的提问方式与主要问题
一 近代中国哲学的提问方式
二 近代中国哲学的主要问题

第一章 上海与中国新哲学的崛起
第一节 上海:中国哲学的新土壤与新空间
一 上海的现代化与中国的新哲学
二 海派风格的近代中国哲学
第二节 从呼唤“自强”到鼓吹“革命”
一 从《校邠庐抗议》到《盛世危言》
二 《时务报》·梁启超《变法通议》
三 《革命军》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第三节 孙中山在上海的哲学探索
一 社会主义与民生主义的结合
二 《孙文学说》中的宇宙观与知行观
三 《民权初步》中的政治哲学
第四节 陈独秀与新文化运动在上海的崛起
一 上海:《新青年》的摇篮
二 批判旧文化,提倡新文化
三 陈独秀与杜亚泉的论战
第五节 上海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
一 《共产党》高举起共产党的旗帜
二 瞿秋白与上海大学
三 艾思奇与《大众哲学》
四 李达在上海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二章 南京: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交汇与兼融
第一节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一 南京文化及其对近代中国哲学的影响
二 近代南京哲学家、思想家的风貌与特色
第二节 任鸿隽·《科学》·中国科学社
……
第三章 湖北:科学宇宙论与哲学本体论的体系化追求
第四章 湖南:政治哲学家的诞生地
第五章 昆明:抗日战争时期的哲学体系创造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