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关于生命伦理学主题的小册子,由他的一些回忆录、演讲录、专著片段集合而成,内容有个人生活历程、思想与道德流脉的追忆,也有伦理与文化关系的论述,还有道德真谛的阐释,字里行间同时流淌着哲学洞见与宗教悲悯。写作的基调是温宁的、谦恭的,但他并没有扔掉思想的“弹弓”,而是把它高高举起,瞄准战争狂热与技术崇拜。作为个人生活是大不幸,而作为伦理学家却是一种幸运:他亲历了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虽然没有厮杀于战壕,却因为其当时的交战国德国公民的身份蹲过法国的战俘营,结交了一位有人道主义情怀的监狱长,体验了太多的痛苦、颠沛、苦役、冷酷,目睹了人类间各色的杀戮、折磨和压迫,也感受了苦难环境中烛火般细微脆弱的人间温情,由此唤起他于心灵深处对战争与和平、掠夺与谦守、贪婪与节制、文明与野蛮、征服与敬畏进行全面而深入地反思。
人道主义就是人类在文明进程中思考与批判的重要精神成果。从本质意义上说,它是对野蛮的反叛,标志着人类文明的提升,是文明战胜野蛮的产物,它不仅强调人的价值第一,同时在多数人掌控的社会机器里维护少数人(如少数民族、黑人)的权益,在强权政治、经济格局中捍卫弱势群体(如妇孺、战俘、拘押者,绿色运动者还推及动物)的利益与尊严,在小康、富裕、健康、幸运、和平的社会生活秩序中眷顾并关怀贫困者、病患者、残障者与苦难者的身心。这些都是需要道德勇气的社会改良方向,要充分实践并实现这些文明社会的远景,我们既需要史怀哲式的终极升华,抵达敬畏生命(一种内心的生命意志)的境界,同时也需要亲历史怀哲的精神爬涉历程,以一种“战斗的”人道主义姿态举起反思与批判的“弹弓”。这算是我此次重读史怀哲的一点新体会吧。
展开
阿尔贝特·施韦泽是20世纪的一个伟人,他于1875年1月14日生于上阿尔萨斯的凯泽尔贝格。像德国文化史中的许多重要人物一样,他也出身于新教牧师家庭。当时阿尔萨斯属于德国,因此施韦泽前半生持德国护照;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阿尔萨斯归还法国,他就成了法国人。类似于许多阿尔萨斯人,施韦泽也讲两种语言:法语和阿尔萨斯德语方言。但是,施韦泽认为,德语是其母语,他的主要著作也是用德语写成的。1965年9月4日,施韦泽逝世于非洲加蓬共和国的兰巴雷内,这是他行医半个世纪之久的第二故乡。
作为西方优秀文化传统的光辉代表,施韦泽体现了古希腊个人全面发展的理想和基督教博爱精神的完美结合。施韦泽在青年时代就是一个享有声望的管风琴演奏家和巴赫研究家,同时又是哲学博士、神学博士、医学博士。然而,施韦泽给人印象最深之处并不是他的多才多艺,而是他对人类苦难的无比同情和极其热忱的献身精神。
1896年基督教圣灵降临节期间,21岁的施韦泽在家里思考自己的生活道路。他认为自己没有权利一直享受观现有的幸福生活,并决定在30岁以前从事布道、学术和音乐活动,30岁以后则走直接为人类服务的道路。从而,施韦泽放弃了在欧洲宗教、哲学、音乐各领域的锦绣前程,于1913年4月6日偕妻子海伦娜抵达当时的法国殖民地,赤道非洲的兰巴雷内,建立了自己的丛林诊所,义务为当地居民治病,直至与世长辞。在施韦泽逝世之后,这所医院在施韦泽友人的支持下继续得到发展,成为世界上行动的人道主义的象征。
施韦泽终生关注伦理和文化问题,写下了大量有关论述,创立了“敬畏生命”的伦理学,认为“善的本质是:保存生命,促进生命,使生命达到其最高度的发展。恶的本质是:毁灭生
命,损害生命,阻碍生命的发展”。施韦泽强调,由于敬畏生命的伦理学把同情的范围从人扩展到所有生物,它就具有完全不同于只涉及人的伦理学的深度、活力和动能,使我们与宇宙建立一种精神关系并成为新人。正是出于这种伦理的内在必然性,施韦泽不仅为治病救人而自我牺牲,而且为世界和平与反对核战争作了不懈的努力。
伟大的科学家阿尔贝特·爱因斯坦曾称赞施韦泽为“我们这一世纪最伟大的人物”,认为由于他的实际行动,在20世纪的西方世界,施韦泽是惟一能与甘地相比的具有国际性道德影响的人物。这种看法表达了许多人对施韦泽的评价。1989年底至1991年初,我在德国进修期间,深感德国人民对施韦泽的尊重及对其事业的支持。在美茵河畔的法兰克福设有德国阿尔贝特·施韦泽中心,在魏玛建有施韦泽博物馆,各地还有许多机构,从事支持、宣传、研究施韦泽的事业和思想的工作。以施韦泽的名字命名的学校、医院、青年活动中心等不胜枚举,有关施韦泽的德语出版物也有数百种之多。
同时,我还了解到,法国阿尔萨斯京斯巴赫的施韦泽故居已成为施韦泽博物馆。世界上许多国家成立了施韦泽之友的组织,并已有国际性的施韦泽协会,有关他的各种语言的出版物达干余种。我国的东邻日本,是世界上第一个出版《施韦泽全集》(19卷)的国家。还有许多人也走上了类似施韦泽的治病救人的道路。这一切表明,人们尊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施韦泽,表达了希望我们这个世界变得更有道德的善良愿望。
当时,这些情况使我产生了把施韦泽介绍给中国读者的想法。据我了解,有关施韦泽的汉语文献还比较少,港台的一些出版物基本译自英文。从而,中国读者对施韦泽的了解还不多,而哲学一伦理学界对施韦泽的研究也尚未开始。因此,为了便于广大读者了解和研究施韦泽的生平和思想,考虑到《敬畏生命——五十年来的基本论述》这本书虽然篇幅不大,但比较全面地概括了施韦泽敬畏生命伦理学的基本思想,就把它翻译了成中文,并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
施韦泽“敬畏生命”的思想在中国流传以来,受到了我国学界和读书界的重视。“敬畏生命”这一施韦泽伦理学的核心范畴,已经为读者们普遍接受。由于《敬畏生命》是第一本直接从其母语(德语)译成中文的施韦泽论著,因此对于澄清国内学者依据英文、俄文等译本而使用的诸如“崇敬生命”、“崇拜生命”、“尊敬生命”等用法,并由此进一步理解和研究施韦泽的生平和思想,显然是有益和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