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选择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2113482
  • 作      者:
    周书俊著
  • 出 版 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内容介绍
    无论是从人类的生存意义上说,还是从人类交往意义上说,或者是从人类认识和实践的意义上说,都无法摆脱自我选择。自然的演化,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自我意识和精神世界的不断沉积和厚重,选择愈来愈成为一个普遍的话题,它必然要求人们给予一种与以往不同而且较为合理的阐释,即从哲学层面上加以讨论。本书试图通过对选择论的理论说明,来揭示和论证选择的意义、选择的价值、选择的依据、选择的主体、选择的客体、选择的实现,即通过对选择从何而始,因何而生,谁在选择,怎样选择,选择什么,如何实现等问题的研究,深刻挖掘选择论的理论内涵,揭示出选择论的本质及理论和实践意义,进而通过对选择论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建构,通过对认识规律、社会发展规律进行理论上的探索,为我国牢牢把握住战略机遇期,坚定走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给予科学的回应。全书分为六个部分,由绪论和五章组成。
    
    绪论,当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客观形势以及对选择论研究现状,表明选择论在认识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及我国所处的重要历史方位上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人脑的反映机制在于主体的内在选择性与客体的统一;而社会历史的发展则具有自然规律的属性,却是主体自我选择的结果,是决定论但体现出了自我选择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绪论还概括了选题的主题、立论、架构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自我存在是自我选择的逻辑起点。自我选择作为哲学范畴,首先作为一种行为而存在,它既是一种认识过程,又是一种实践过程;它以自我存在为逻辑起点,在选择中又显示出自我的自由和创造性。自我选择的实质在于自我的自由,体现着自我存在的权利;但同时又受到客观必然性的制约,受到他我的限制。因此,自我选择不单单是自我自由权利的一个标志,自我选择还应充分考虑他我的存在和选择,确立他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自我选择不在于自我的此在,而在于未来。它表现出自我存在的欠缺,只有通过自我选择才能使自我得到充实。自我选择总是在设定、不设定或否定中进行取舍,这种取舍同时又是价值评价与价值实现的过程,其取舍的标准就是“真、善、美”,由此构成了自我选择的价值所在和道德所指,确立自我选择的权利和责任。    
    第二章,自我选择的依据。自我存在是以客观物质为基础的,任何选择都处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之中,人类社会正是在不同时间中的“现实空间”里进行自我选择的,主体的自我选择集中地表现为主体可以突破历史条件的限制,从而使社会发展呈现非线性轨迹和多样化的辩证图景。自我需要、欲望、愿望是自我选择的内在动力,自我需求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决定了自我选择的多样性和层次性。任何选择都带有时代的特征,就在于它不可能摆脱已往的社会历史条件而独立存在,每个人的偶然的选择汇集成为一种合目的的、具有必然性的社会历史的发展。
    第三章,自我选择的主体。主体的自我选择不单单是由于客观物质条件所决定,也取决于主体自身。选择主体具有层次性和结构性,主体的感性选择和理性选择是不可分的,但又有差别,具有思维能力的自我才是构成选择主体的本质。主体选择的内在机制决定或影响着自我的选择,自我选择不仅要合情,也要合理;不仅体现出自我的价值,而且自我价值的体现也应在他我之中。主体通过选择内化为固定的原则、观点和习惯,从而形成主观的世界,而主体通过选择的外化则形成客观的对象性世界,即对象性存在。
    第四章,自我选择的客体。自我选择的客体分为内在化的客体和外在化的客体,外在化的客体又分为客观实在和虚拟的存在;内在化的客体可分为观念、观点、能力、习惯、意志等。自我选择一方面是对客体的选择,另一方面又受到客体的制约。在选择的客体意义上充分体现出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内在化与外在化的统一,认识与实践的统一,质与量的统一,肯定与否定的统一。理论的观点和实践的观点作为选择客体而存在,都是由主体的选择而形成的,然而理论的观点必须随实践的观点的变化而变化,发展而发展。因此,只有通过自我选择的实现才能确立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第五章,自我选择的实现。自我选择的实现途径一般经过设定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从而达到主体的客体化和客体的主体化,实现趋向于主体目的性的选择目标。自我选择实现的模式是一种自稳自组织的过程,它体现了主体选择与客体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它执着地追求着真、善、美,热切地渴望着精神家园。自我选择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对机遇的把握,而对机遇的把握就是对机遇期的正确选择,因此,只有牢牢把握住战略机遇期,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展开
目录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现状
三、论文结构和主要内容
四、论文立论和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章 选择的逻辑起点
第一节 存在与自我存在
一、自我与自我存在
二、自我存在的奠基
三、自我存在与他我
四、自我存在的实现
第二节 选择与自由
一、选择在词源学和词汇学上的含义
二、选择的权利
三、自我选择过程中的自由度
四、自我选择中自由的发挥
五、选择的发生
第三节 选择与道德
一、选择的伦理意指
二、选择的道德原则
三、选择的价值建构
四、自我选择的价值体现
第四节 自我选择的存在范式
一、质、量、度
二、肯定与否定
三、不可选择
四、绝不选择

第二章 选择的依据
第一节 自我选择的客观物质性
一、选择的客观物质性--境况
二、自我选择的时间性
三、自我选择的空间性
四、选择的生理机能
第二节 选择的内在原因
一、自我需求的广泛性决定了选择及选择的多样性
二、需求决定了自我选择的实现手段和实现途径
三、需求决定了自我选择的目的性
四、需求的层次性决定了自我选择的层次性
第三节 自我选择的客观现实性
一、思维中的自我选择
二、现实中的自我选择
三、虚拟中的自我选择
四、自我选择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五、自我选择的真理取向
第四节 自我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一、社会历史的客观性
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
三、社会历史发展的局限性
四、社会历史发展的开放性

第三章 选择的主体
第一节 选择主体的一般概述
一、广义上的选择主体
二、狭义上的选择主体
三、选择的主体与主体的选择
四、选择主体自身
第二节 选择主体的内在机制
一、感知能力
二、思维能力
三、合乎情理的选择
四、不合情理的选择
第三节 选择主体的表现形式
一、个人选择
二、集体选择
三、民族选择
四、阶级选择
五、国家选择
第四节 选择主体的内在形成机制
一、由地位、荣誉而产生的主体的选择
二、由自我反思而产生的主体的选择
三、由时间和空间而产生的主体的选择
四、由信仰而产生的主体的选择
第五节 选择主体的外化
一、选择主体外化的内涵
二、主体选择的外化是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的统一
三、主体外化的实质

第四章 选择的客体
第一节 客体与选择的客体
一、客体的存在
二、选择客体的基本属性
三、选择客体的地位
四、选择客体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选择的客体--观念
一、观念的主体性和客体性
二、观念的产生及其后果
三、作为选择客体的观念的区分
四、作为选择客体的观念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第三节 客观事物作为选择的客体
一、客观事物的实在性
二、客观事物被纳入选择对象的几种情况
三、客观事物被确定为选择客体的主观化过程
四、客观事物作为客体的最终意义
第四节 选择的客体作为理论和作为实践对于主体的区分
一、理论和实践作为选择的客体而存在
二、理论的观点和实践的观点作为选择客体的区分
三、理论的观点和实践的观点作为选择客体的联系
四、理论的观点和实践的观点作为选择客体与作为主体的选择

第五章 选择的实现
第一节 选择实现的一般途径
一、设定阶段
二、实施阶段
三、总结阶段
四、选择实现的代价
第二节 选择实现的基本模式
一、自我选择实现的基本模式
二、原始思维模式
三、思维控制的感知模式
四、思维创造性模式
五、科学逻辑验证模式,即至真的欲求
六、艺术创造与鉴赏模式,即至美的欲求
七、信仰模式,即至善的欲求
第三节 机遇与对机遇的把握
一、选择与机遇
二、选择与机遇期
三、选择与战略机遇期
四、选择的阈限与把握机遇的迫切性
第四节 把握战略机遇期,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
一、道路的选择
二、后发展国家发展道路选择的启示与教训
三、我国对发展道路的创造性贡献
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互动: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本质要求
五、中国发展道路的对策选择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