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问学:名家故事:第四辑
0.00     定价 ¥ 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6138067
  • 出 版 社 :
    湖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1-01
收藏
作者简介
  李双元,1927年生,湖南新宁人,湖南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名誉会长。获“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称号,入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组编出版的《中国社会科学家自述》和首批《当代中国法学名家》。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法学组成员、中国国际私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行为法学会副会长、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委员、湖南省政府参事等。
  主编国家级及省部级统编教材多种,学术专著数十种。主编的《国际法与比较法论丛》杂志创刊于2002年,至2023年已出第29辑。主持翻译重要经典法学译著3种。从教60余年中,指导博士40余人,硕士100余人。被誉为“新中国国际私法学的奠基人之一”。
展开
内容介绍
  《问学:名家故事(第四辑)》是一部记录湖湘社科名家学术历程与人生故事的著作,旨在展现一代湖湘社科学人的精神成长史。全书通过12位社科名家的自述或亲笔撰写,生动呈现了他们在不同境遇下的治学历程与学术风采。 
  书中人物包括法学、哲学、文学、历史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如李双元、朱汉民、欧阳友权等。他们以个人数十载的求学、治学经历为线索,讲述了在时代变迁中坚守学术理想、追求真理的故事。例如,李双元教授从少年时期接触马列主义,到投身革命运动,再到武汉大学求学并潜心法学研究,展现了他矢志不渝的学术追求与人生信念。 
  这些故事不仅记录了湖湘社科发展的思想轨迹,也体现了湖湘学人严谨治学、心无旁骛的学术品格。他们在党的领导下,始终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坚守初心,探寻真理光芒,成为湖南乃至全国社科事业的见证者与开拓者。 
  全书文字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于细微处见波澜壮阔。通过这些社科名家的故事,读者不仅能感受到湖湘社科学人的精神风范,还能从中汲取学术研究的灵感与力量,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湖湘特点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提供宝贵的借鉴。
展开
精彩书摘
  潜心学问 一心育人
  前半生的跌宕起伏
  少年接触进步思想并参与革命运动
  1927年中秋节晚上,月亮从对面的崇山峻岭之巅升起之时,我在湖南省新宁县一个风景优美的小市镇——冻江口出生了。
  因为在我之前家里已有几个哥哥姐姐,父母深感多子女之苦,故而为我取名“双圆”,意思是月圆人圆,不必再生育了。
  我小学到初中毕业,正值抗战时期。那时,家乡的整个县城仅三所小学,初中也是自长沙文夕大火后,由避居我们县的一批大学生办的一所私立学校,离家很远。
  我接触马列主义是比较早的。
  武汉、长沙相继沦陷后,曾有大批进步文化人士群集桂林,当时我大哥正在桂林念高中,他每到寒暑假回家,都要带一批在桂林买到的进步书籍。
  因此在未上高中之前,我便读过了王达夫的《苏联二十年》、艾思奇的《大众哲学》以及许多国内翻译出版的苏联文学名著(如普希金的诗集、《苏联作家七人集》、《死敌》、《被开垦的处女地》等)。
  少年的我对俄国的十月革命、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运动已十分熟悉。抗战胜利后,我进入高中,常常能读到一位好友的哥哥
  从当时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寄来的各种进步报刊以及恢复后的燕京、清华等大学的校报。大哥又将他买来的《联共党史》《反杜林论》和列昂节夫的《政治经济学》等许多理论高深的著作给我收藏。
  在高中阶段,我还带领班上的28位同学,不顾学校的阻拦,参加了当时遍及全国的“反饥饿、反迫害,争民主、争自由”的学生运动。
  高中毕业后,我还投身到由几位共产党人与民主人士领导的新宁县迎接解放的准备活动中。
  在武汉求学和工作
  家乡解放后不久,我一心想升入大学,继续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便离开了起义部队(没有参加该部队的整编),于1950年初离家来到武汉,寄住在一位同乡同学处温习功课,参加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大学招生考试,后来被武汉大学法律系录取。
  在武汉大学法律系的五年学习生活(1950年下学期参加土改后因病只能上半课,即每学期只能修一半或一半稍多一点的课程,直到1955年才毕业),是我在各级学校中得益最多的五年。经过这五年的学习,应该说,我对马克思主义已懂得更多。在法律方面,因引进的苏联法学教材逐渐增多,我在法律专业知识方面打下了初步的基础。在学习成绩上,我也是经常受到老师赞许的学生。
  毕业时,我被武汉市人事部门分配去一所初中当了语文与宪法课(当时初中毕业班得开设宪法课)教员。
  ……
展开
目录
李双元 潜心学问 一心育人 002
王兴国 甘于寂寞作文章 022
李松龄 学术人生 贵在坚持 046
李育民 治学任教 心无旁骛 068
朱汉民 我的近思之学 094
欧阳友权 我为什么研究网络文学? 116
徐晨光 躬耕笃行的党建人 142
柳肃 文物古建守护人 164
郑大华 咬定青山不放松 186
陈松长 却顾所来径——我的简帛研究之路 212
胡彬彬 能知此心无隔碍 238
张京华 追求意义是我学习的老师 260
后记 284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