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TRIZ理论的发展
1.2 TRIZ基础简介
第2章 基于空间属性的发明原理详解及应用案例分析
2.1 分割原理
2.2 局部质量原理
2.3 不对称原理
2.4 嵌套原理
2.5 曲面化原理
2.6 维数变化原理
第3章 基于时间属性的发明原理详解及应用案例分析
3.1 预先反作用原理
3.2 预先作用原理
3.3 预设防范原理
3.4 动态性原理
3.5 周期性动作原理
3.6 有效持续作用原理
3.7 急速作用原理
第4章 基于主体属性的发明原理详解及应用案例分析
4.1 抽取原理
4.2 组合原理
4.3 反馈原理
4.4 中介物原理
4.5 自服务原理
4.6 一次性用品原理
4.7 机械系统的替代原理
4.8 反向作用原理
4.9 复制原理
4.10 抛弃与修复原理
4.11 多用性原理
4.12 变害为益原理
第5章 基于作用力属性的发明原理详解及应用案例分析
5.1 重量补偿原理
5.2 等势原理
5.3 振动原理
5.4 气压或液压结构原理
5.5 不足或过量作用原理
第6章 基于材料或形态属性的发明原理详解及应用案例分析
6.1 多孔材料原理
6.2 变换颜色原理
6.3 同质性原理
6.4 参数变化原理(物理/化学参数和状态)
6.5 相变原理
6.6 热膨胀原理
6.7 柔性壳体或薄膜结构原理
6.8 复合材料原理
第7章 基于环境属性的发明原理详解及应用案例分析
7.1 强氧化作用原理
7.2 惰性介质原理
附表:阿奇舒勒矛盾矩阵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