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部有关听障者境遇的自白;
2. 一个饱含诗意又遍布阴影的梦幻世界;
3. 追寻逝去的声响,书写静默的恐惧;
4. 法国新锐作家的自传体小说;
5. 入围2022年龚古尔首部小说奖决选名单;
6. 具有实验性的先锋写作手法。
露易丝自小左耳失聪,右耳也只能隐约听到一些声音。一直以来,她靠嘴形才能辨认别人的话语。只有光线才能让她“听”懂,让她将词语如珍珠般串起来,构成对话。有时线断了,便产生了误解,荒诞画面进入脑海,化身为奇妙的人物。
然而最近一次医学检查表明,她的听力陡然下降,医生建议植入人工耳蜗。对于露易丝来说,这是个两难的选择。治疗不可逆,她微弱的天然听觉将从此消失,只余合成的声音。但更重要的是,她还将失去那自出生以来便仅为她所独有的世界。那是一个饱含诗意又遍布阴影的奇异世界。时间不断过去,露易丝必须做出决定……
本书以轻柔、幽默的笔调就语言的缺陷和想象的力量进行了一番探索,又将对静默的恐惧演绎到了极致。
节选一
人群使我透不过气来:病房的边界内,我是病人,是未来要做植入手术的人。唯一可以让人逃离目光包围的地方是一间小礼拜堂。那是一座17世纪的希腊十字式建筑,藏在医院围墙的后面。我向来对宗教场所避而远之,如今却唯有这里能给我补充能量。这间礼拜堂的主保圣人是奥斯定会的圣丽塔——主管无望之事的修女,信徒们可以祈求她的庇护。我也给她写了句话,虽然我心知肚明她同样没法看到我的病历。
我每天都拖着点滴经过颠簸的石板路到这里来,之后又缓步回去。一路无言,把挂输液袋的金属杆当作牧羊人的手杖,徐徐走向巴宾斯基大楼。等回到病房里,面对着夜色中的万家灯火,开始吃不放盐的病号餐。
我梦到过我的那位士兵,他为熟睡中的我掖好被子,口中哼着一支没有辅音的歌。圣丽塔在旁边翻动着她那些长裙的褶边——为了御寒,她叠穿了好多条裙子,就像俄罗斯套娃一样。没有辅音的歌逐渐在飘雪中弱不可闻,低音声部刺啦作响,元音碰到飞扬的雪花,一并消融了。
节选二
每天晚上,一种奇怪的声音会侵占我的房间。呼噜呼噜的背景音里,干巴巴的、不规则的撞击声对我纠缠不休,直到我沉沉睡去。有次我睡不着来回踱步的时候,士兵又出现了,在房间的角落里,手里玩着棒接球。两次中能有一次,球会成功落在被他牢牢抓在手里的棒子上。从他的喉咙中发出一声“嗯嗯”的喉音。我想,和我一样,他在借助游戏重新吸纳语言,学习如何把e这个字母放到棒接球的o里。
偶尔,球落到地上产生的震动会在夜里或早上把我吵醒,而当我睁开双眼,士兵吐出的最后一个烟圈正消融于晨雾中。
“我晚上会听见奇怪的响声。”我对言语治疗师说。
“那是耳鸣。”
“但还有震动,强度要描述的话大约是里氏3级。”
“那大概是隔壁邻居的洗衣机在脱水。”
节选三
我还记得是那场暴风雨打破了我的童年。
是那场暴风雨为我注入了有限性的概念,那是一种痛苦的感觉——意识到有些事情永远不会再一样,有些事情会发生并摧毁世界的形态,将儿童欢闹、草叶沾上睫毛的夏日午后,变成最最黑暗孤独的,只能在一张不动的木椅上瑟瑟发抖,眼睁睁看着阴影吞噬树枝、溪流与屋顶的永夜。
我明白了大人在暴风雨的时候也不再是大人,而会变成无生气的娃娃,失去内核、濒临解体。暴风雨扭曲了他们的脸,扯歪了他们的嘴巴,照亮了他们的填充物,将他们的眼珠子翻到眼睑后面。
他们管这种宇宙元素的大爆炸叫作雷,可我从童年死去的第一天起就想知道:谁说正在发生的事情是真的?谁说词语和事物是对应的?我又怎么能知道——毕竟从来没有人警告过我——有一天,在某一刻,我会迎来一场暴风雨,一切都会变样,阳光的碎片会在结冰的死水坑里发臭。他们什么也没有告诉我,什么也没有警告我,没有告诉我在阳光之下,面对一张张破碎的嘴,我会独自一人在黑夜中号叫,脸颊被湿发割伤。没有人告诉我,童年会在普遍的漠然中分崩离析。
还有他。
他的眼睛是暴风雨之夜的灰色。这灰色让我意识到,我可能会失去他,连他也逃不过。
节选四
我很害怕。植入手术的技术冰冷而苦涩——“哪里苦涩了?”——我的一部分会被取代,我会被推向另一个世界、另一种生活,我将不再是我自己——“可就算植入了,你也还是你呀!”
言语治疗师对我说:“植入之后,就不一样了。”
不一样。
我仔细一想,发现这个词几乎无处不在:从卫生巾到威士忌,所有的广告上都有它。这个词标识着日常,却仍是神秘的来源。
我还能认出我妈的声音吗?托马的呢?安娜的呢?我自己的呢?
想到有可能没法认出自己的声音,我一时间失魂落魄。分裂为双重人格无法脱身的恐惧从心底将我攥紧。我想象着自己听到自己的声音,却以为是一个陌生人,身心为另一个人所占据,从内心裂开,仿佛在同一条街道上走过了几个世纪,却没有留下任何可见可触的痕迹。
在这个科幻小说般的设定里,世界一样,又不一样。在这个世界里,我会看着我的母亲,然后在心里问自己,那是否只是一个我应该叫作妈妈的机器人。我想象听见自己在未来叫出“妈妈”两个字的声音。
节选五
一个词又一个词,那个低沉的声音越来越微弱,最后消失在迷雾中。我只好集中精神在薄暮中追着单词奔跑,同时对抗脑海中渲染开来的景象;寻找一个远离语言弹坑的避难所。我一直有在沉默和失语中胡思乱想的习惯,喜欢让想象力牵引自己四处飘荡。但这一回,现实已被愈来愈纤薄的声音破坏得千疮百孔,以至于那些画面以一种全新的力量附身于我。那是一幅战后的场景,有些年代了。故事里,一个九死一生的丈夫重返他的村庄,在那里重新探索一个已被遗忘的世界。我看见他的脸,轮廓在光线下异常清晰。他在那儿,用没有起伏的声音念事物的名字,试图寻回曾经属于他的存在。“头发。”他说,目光在无声啜泣的妻子的鬈发中涣散。随后他的眼光又在果篮上游移——“柠檬。”他说,抬起脸面对窗台,窗外是布列塔尼陡峭的海岸。他用嘴唇指了指那儿:“岩石。”然后他想起了自己的来处——“士兵”,想起了身为一个军人经历的四季轮换。他说“铃兰”,注目于他和她之间摇曳的这一小片春光——他为之心痛不已。他垂下头,好不让人看见自己的眼珠已蒙上一层水雾,低声说出“纽扣”二字,于是被一身军装带回到其他士兵之间。“玻璃工。”他的双唇喃喃道。在他眼下,他已经死了,但嘴唇还在低语妻子已经听不到的话:“紧身裙。”——玻璃工总会贴身携带一小块他所爱的女人的裙裾。士兵一直脸带笑意,直到他说出“骨盆”这个词,声音大到他的妻子惊跳起来,惶恐地看着他——他回忆起另一个士兵被炮弹炸掉的下半身。
“现在换到左边。”听力计里的声音说道,要我换另一边的耳朵。士兵的故事在我那只听不见的耳朵里回响。死去的鼓膜上,刚刚还在敲打的声音成了记忆的背景乐。那些词语留下的记忆痕迹已化为一种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