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简·奥斯汀全集:曼斯菲尔德庄园
0.00     定价 ¥ 7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76048216
  • 作      者:
    [英]简·奥斯汀
  • 译      者:
    汪燕
  • 出 版 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6-01
收藏
编辑推荐
◆华东师范大学女学者独立翻译八卷本“简·奥斯汀全集”,现已全部出版。
◆独家收录简·奥斯汀故居博物馆官方授权图片,多方位呈现简·奥斯汀的家庭环境和生平物件。
◆以“牛津世界经典丛书”为底本,增补详细注释,一窥小说背后的文学背景和社会生活。
◆多次改编成热门英剧和电影,英国文学影视化的经典范例,影响深远。

简·奥斯汀的创新预示了查尔斯·狄更斯和乔治·艾略特在那个世纪随后的表现。
——丽贝卡·迪克森

简·奥斯汀是英国文坛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因为再多的读者和再长的时间都无法穷尽她作品的内涵。总有些未曾发现的内容让每次阅读更有收获。
——珍妮特·托德

时间是个伐木工,他砍去文学森林中的小树和杂枝,让我们最终看见不朽的大树真实的样子;简·奥斯汀去世后的一百年稳稳地奠定了她的卓越地位。
——雷金纳德·法雷尔

汪燕译“简·奥斯汀全集”
北怒庄园
理智与情感
傲慢与偏见
曼斯菲尔德庄园
爱玛
劝导
苏珊夫人:简·奥斯汀短篇作品集
简·奥斯汀书信集
展开
作者简介
简·奥斯汀(Jane Austen,1775-1817),英国著名小说家,出生于汉普郡斯蒂文顿镇的一个牧师家庭。她从未进过正规学校,一生酷爱读书写作,代表作品有《北怒庄园》《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劝导》等。奥斯汀的小说主要关注乡绅家庭女性的婚姻和生活,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活泼风趣的文字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她的作品格调轻松诙谐,往往通过喜剧性的场面嘲讽人们的愚蠢、自私、势利和盲目自信等可鄙可笑的弱点。奥斯汀的小说出现在19世纪初叶,一扫风行一时的假浪漫主义潮流,继承和发展了英国18世纪优秀的现实主义传统,为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高潮做了准备。在英国小说的发展史上有承上启下的意义,被誉为地位“可与莎士比亚平起平坐”的作家。简·奥斯丁终身未嫁。逝世时年仅42岁,死后安葬于温彻斯特大教堂。

译者简介
汪燕,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毕业于安徽大学英语系和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部,曾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师从弗雷泽·伊斯顿教授做简·奥斯汀研究。译有八卷本“简·奥斯汀全集”。
展开
内容介绍
《曼斯菲尔德庄园》出版于1814年,是简·奥斯汀继《理智与情感》和《傲慢与偏见》后发表的第三部小说。善良懂事的范尼由于家境贫困,从小被寄养在富裕的姨妈家。姨妈家的两个表姐虽然聪敏美丽,但都高傲任性,幸亏表哥埃德蒙的亲切关怀,才使她在寄人篱下的生活中得到安慰和快乐。随着时间推移和阅历增长,她对表哥埃德蒙的感激之情逐渐转化为朦胧的爱恋,直至嫉妒与渴望,最终历经曲折走进婚姻的殿堂。简·奥斯汀在《曼斯菲尔德庄园》中展现了更复杂的亲情与爱情关系,更出色的人物刻画,更宏大的社会背景,以及对伦理道德更深刻的探究,同时保留了轻松幽默的语调,以无处不在的讽刺风格逗人发笑且发人深省,是值得反复阅读品味的成熟杰作。
展开
精彩书摘
大约三十年前,来自亨廷顿,只有七千英镑的玛丽亚·沃德小姐,幸运地迷住了北安普敦郡曼斯菲尔德庄园的托马斯·伯特伦爵士,因此获得爵士夫人头衔,享受着漂亮宅邸和丰厚收入带来的舒适生活。整个亨廷顿都为这桩幸运的婚事而沸腾,就连玛丽亚身为律师的叔叔也认为她离般配的婚姻还差了三千英镑。她有两个姐妹因为她的提升而受益,那些觉得沃德小姐、弗朗西斯小姐和玛丽亚小姐一样漂亮的熟人,都毫不迟疑地预言她们几乎能嫁得一样好。然而这世上有钱的男人,当然没有配得上他们的女人那么多。六年过去了,沃德小姐只是嫁给了诺里斯牧师,那是她妹夫的一个朋友,几乎没什么私人财产,而弗朗西斯小姐更是糟糕。沃德小姐的婚姻,说来也不算太差,托马斯爵士欣然给他的朋友提供了一份在曼斯菲尔德当牧师的职位,于是诺里斯夫妇靠着将近一千镑的俸禄过上了他们的幸福生活。然而弗朗西斯小姐的婚事,通俗而言,违背了对家庭的责任,她看上了一个没受教育、没有财产、也没有门第的海军中尉,简直糟糕透顶。她几乎不可能嫁得更差。托马斯·伯特伦爵士出于原则和骄傲,对此事很在意——他总的来说希望做事妥当,想看着与他有关的每个人都身份体面,情愿为伯特伦夫人的妹妹倾尽全力;然而以他妹夫的职业性质,他却无能为力。他还没能想出帮助他们的其他任何办法,姐妹们已经闹翻了。这是各方行为的自然结果,但凡非常轻率的婚姻几乎总会导致这样。为避免听见无益的规劝,普莱斯太太直到真正结婚后才给家人写了信。伯特伦夫人是个生性非常沉静,性情极其随和倦惰的女人,本来只需不理睬妹妹,不再想这件事便能心满意足;然而诺里斯太太却情绪激动,若不给范尼写一封怒气冲冲的长信,指出她行为的愚蠢,以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相威胁,她就不会感到满意。普莱斯太太当然受了伤害,感到愤怒;她写了回信,对每个姐姐心生怨恨,对托马斯爵士的骄傲说出了非常无礼的话语,诺里斯太太根本不可能不说出去,于是这让她们在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任何来往。
她们的家距离遥远,进入的圈子截然不同,在随后的十一年里,几乎没办法听说彼此的情况;或至少,当诺里斯太太竟然能时常愤怒地告诉他们范尼又生了一个孩子,总会让托马斯爵士感到惊诧不已。然而十一年后,范尼太太再也无法继续骄傲或怨恨下去,也不能再失去或许可以帮助她的亲友。她的家庭人口众多,还不断增长,丈夫因为服役落下残疾,却依然既爱交友又好喝酒,只以一份微薄的收入供养家人,这使她急于和曾经草率放弃的亲人恢复关系。她给伯特伦夫人写了一封信,满纸悔恨、言语凄凉。她孩子太多,几乎样样缺乏,这必然会让他们全都重归于好。她正准备生第九个孩子,在哀叹了自己的处境,请求她们资助即将出生的孩子后,她又忍不住表示她们对已有的八个孩子是多么重要。她最大的男孩已经十岁,活泼可爱,一心想要出去。可是她能做什么呢?托马斯爵士在西印度群岛的产业用得上他吗?他干什么都行。或者托马斯爵士认为伍尔维奇如何?能不能把哪个男孩送到东部去?
这封信没有白写,他们再次和好,善意相待。托马斯爵士给了好心的建议和允诺,伯特伦夫人寄了钱和婴儿服,诺里斯太太写了信。
这是当时的结果。不到一年,又带来一个对范尼太太更重要的好处。诺里斯太太常对别人说,她始终对可怜的妹妹和她的家人念念不忘,还说虽然他们都为她做了很多,她似乎还想再做一些;最后她只得承认希望从范尼太太众多的孩子中挑选一个,完全帮她抚养。“要是由他们来照顾她的大女儿怎么样?一个九岁的孩子,她可怜的母亲无法给她应有的关照。相比这个善行而言,给他们带来的麻烦和费用不值一提。”伯特伦夫人立即同意。“我想这再好不过了,”她说,“我们派人把孩子带来吧。”
展开
目录
译者序

曼斯菲尔德庄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