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奥兰多(新编新译世界文学经典文库)
0.00     定价 ¥ 5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2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1227321
  • 作      者:
    [英]弗吉尼亚伍尔夫
  • 译      者:
    徐颖
  • 出 版 社 :
    作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5-01
收藏
编辑推荐
曾有人这样描述伍尔夫:“她的记忆有着隐秘的两面——一面澄明,一面黑暗;一面寒冷,一面温热;一面是创造,一面是毁灭;一面铺洒着天堂之光,一面燃烧着地狱之火。”这位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立思考精神的女作家,直至今日还用她强大而细腻的文学力量征服和鼓舞着广大读者。作家因为亲密的女朋友离家出走而备感思念,为了表达思念之情,伍尔夫便以她为原型,创作了传奇小说《奥兰多》。 《奥兰多》幽默地描摹四个世纪以来英国文学风潮的变化,在解构经典作家形象、审视文学传统的同时,伍尔夫也在宣告自己作为一名女性作家的崛起。在女性主义尚未兴起之前,《奥兰多》一度被忽略。伍尔夫自己也戏称其为一个“玩笑”。近年来,随着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深入发展和后现代主义重读现代主义话题的提及,《奥兰多》愈来愈受到评论关注,成为女性主义批评的典范作家的精华作品。
展开
作者简介
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1882-1941),1882年生于伦敦的一个书香名门之家。 22岁时开始在《泰晤士报》等报刊上发表文章。代表作有小说《雅各布之屋》《达洛维夫人》《到灯塔去》《海浪》,文学评论集《普通读者》和女权问题论著《一间自己的房间》等。1941年,伍尔夫在乡间的住所写完了她的最后一部小说《幕间》,又一次陷入了精神病的痛苦。于是,她将自己勤奋写作的一生结束在一条河流之中。
伍尔夫是引导现代主义潮流的先锋。她和乔伊斯、普鲁斯特等一起把意识流小说推向世界,极大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传统的写作手法。她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展开
内容介绍
《奥兰多》讲述的是一个特立独行的“浪漫骑士”的故事,传主不懈地追寻美与真理,渴望爱与表达。从这个层面上看,他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具有可贵的骑士精神。同时,这本书也是对英国文坛和女性作家崛起的记录。这本大家小书其实并不小,包罗万象,又异彩纷呈,书中巧妙机智之处不胜枚举。奥兰多在四百年的时间跨度里穿梭,开篇时他是个十六岁的翩翩少年,而小说结尾时,又成为三十六岁的女诗人。作家借这位俗世奇人的传记,勾勒出一幅英国几个世纪以来的风情画卷。
展开
精彩书摘
他,毫无疑问是个男子,尽管那时流行的服装掩盖了性别特征。他正挥剑砍向梁上悬荡的一颗摩尔人头骨,这头骨,除了凹陷的双颊和一两缕椰棕般的枯干头发,颜色颇似一只旧足球,形状也有点像。这是当年奥兰多的父亲,也有可能是祖父,从一个魁梧的异教徒肩上砍下的。当时是在非洲的荒蛮大地上,月色之下这个摩尔人突然冒了出来。此刻,他的头骨正在微风中不停地轻摆,大宅阁楼上一直有风在吹拂,而这宅子的主人正是当年使他殒命的贵族。
奥兰多的先祖曾经驰骋在水仙花盛开的原野上,那里遍布荒石,流淌着奇特的河水。从无数人的肩膀上,他们挥刀砍下肤色各异的头颅,然后带回家悬在梁上。奥兰多发誓也要步其后尘。但这时他才刚满十六岁,年纪轻轻,无法随父辈策马在非洲或法国飞驰,只能趁母亲在花园喂孔雀时,悄悄溜回阁楼。他对着空气挥剑劈砍,弓箭步刺。有时绳子被削断,头骨就滚落到地上,他只好怀着骑士精神,再把头骨高高吊起,挂到几乎够不到的位置。于是这个敌人咧开干瘪的黑嘴唇,冲他胜利地狞笑。头骨被吹得荡来荡去,因为这座大宅特别空旷,风似乎陷足于奥兰多所住的顶楼里,无论春夏秋冬都在吹来吹去。绿色挂毯和上面的猎手,一直在随风摆动。奥兰多的先祖在那时便已是贵族。他们头上戴着贵族的冠冕,从北方的迷雾中走来。房间里的条条阴影,地板上的黄色格纹,不正是阳光透过彩色玻璃窗上的巨大盾徽投射而成的吗?奥兰多此刻怡好站在盾徽上黄色豹子的身体中心。他把手放在窗台上想推开窗户,手臂立即映上红蓝黄的色块,仿佛蝴蝶的翅膀。这样,那些喜欢符号、乐于解读符号的人,也许会注意到,奥兰多匀称的双腿、潇洒的身形和结实的双肩,都洒上了盾徽的各色亮光,而在开窗之际,只有他的脸庞被阳光照亮。这张面庞举世无双,既坦诚率真,而又郁郁寡欢。生养他的母亲有福了,而为他立传的作家岂不更幸运!母亲不会因他而忧愁,而为其立传的作者也无须小说家或诗人的才华。奥兰多将不断建功立业,接连走向辉煌,步步擢升高位,直至众望所归,而为其立传者会逐一将其记载。看看奥兰多的容貌,正是为这样的生涯量身打造。他红润的脸颊上有层细细的绒毛,唇上的绒毛稍为浓密。他樱唇微启,露出精致的皓齿。鼻子小巧,鼻梁笔直。深色的头发,精致的耳朵与头型正好相配。铺陈这青春的美貌,怎能不讲到前额和双目。啊,这三样与生俱来。我们正好能望见站在窗边的奥兰多,必须承认,他的双眸好似湿漉漉的紫罗兰,又像汪着一泓春水,眼睛显得更大了。他的额头饱满得如同大理石穹顶,嵌在勋章般光洁的太阳穴之间。凝望着他的双眸和前额,我们浮想联翩。直视着他的双眸和前额,我们必须承认,好的传记作家会避而不谈对他的种种非议。此刻,有些场景令他不安,比如他的母亲,那位身着绿服的美丽妇人出去喂孔雀,侍女杜希德紧随其后;也有些影像令他兴奋,比如鸟儿和树木;还有的图景让他沉湎于死亡幻想,比如夜空和归巢的乌鸦。于是,这一切景象盘旋升腾至他脑海中的浩瀚空间,配上花园里的槌击声和砍柴声,令他激情澎湃,感触良多,而这些纷杂的情绪是每个优秀的传记作家深恶痛绝的。接着,奥兰多把探出的头收回来,在桌旁坐下,像每天这个时间那样,漫不经心地拿出本子,上面标着《埃塞尔伯特:五幕悲剧》,他用那支泛黄的旧鹅毛笔蘸了蘸墨水。
很快,他洋洋洒洒地写了十多页诗句。显然他文思泉涌,却又有些深奥艰涩。恶行、犯罪和苦难都是他剧中人物。诗中乌有之乡的国王和王后,身陷恐怖的阴谋,但胸中却激荡着高贵的情感。其诗歌语言流畅而甜美,可每个字都不像出自他的手笔,毕竟这位少年不满十七岁,而且离16世纪结束尚需几年时间,所以能写出这样的文字实在令人叹为观止。然而,他终于停下了笔。他在描摹大自然,这是所有年轻诗人青睐的永恒题材,目光碰巧落在窗下的一丛月桂上,便一心要将眼前的绿荫准确地呈现出来,他这一刻比大多数年轻诗人要大胆。接下来,奥兰多当然是停笔凝滞。自然中的绿色是一种滋味,而文学中的绿色则又另当别论了。自然和文学似乎天生就彼此敌视,要是强把它们扭在一起,二者恐怕要拼个你死我活。奥兰多此刻看到的绿荫,毁了他的押韵,打乱了他的格律。况且大自然本身有一套花招。他往窗外望去,看到花丛中的蜜蜂,瞥见一条打哈欠的狗,目送着太阳落山,脑海中思忖着“我还能看到多少落日余晖”(这样的想法过于庸常,不值得落笔)。于是,他扔下了笔,拿起斗篷,大步踱出房间,脚绊到了一个漆柜子上。这不足为奇,因为奥兰多总是有点笨手笨脚。
P2-4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