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医境医镜医景--施维群五十年医学辛路
0.00     定价 ¥ 8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764041
  • 作      者:
    作者:施维群|责编:陆纯燕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10-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书名为《医境、医镜、医景——施维群五十年医学辛路》,其中医境,即学医从医的环境:医镜,即从医过程中老师、同学、同事及经验教训犹如一面镜子时时自省;医景,即传承薪火,创新发展,前景无限。本书为作者从医50周年的真实写照。“我医疗临床生涯的50年”篇中,结合对“肝之路”的探索,肝硬化及肝纤维化诊治的理论与实践、慢性乙型肝炎的阴阳平衡调补法、疏肝为要的通络法与肝肿瘤治疗、以肝为中心的代谢性疾病中医瘀证说、中医升降理论辛开苦降法的探幽、温疫论施治在当代感染病中的应用等,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战经验,与后人分享。在“我医学教学生涯的40年”篇中,作者深情回顾自己老师的教学以临证经验为基础的创新实践、探索研究生和师承导师的异同之处、思索当代中西医结合教育及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课程设置等,大有将自身成长经历回馈于未来中医教育中的决心。“后生们伴我前行医景无限”篇,是学生们分享自己与老师的结缘及临床体验。希冀对初学中医人员及中医爱好者有所帮助!
展开
精彩书摘

我医疗临床生涯的50年
  1972年11月25日,我跨入了杭州市卫生局(现杭州市中医院)的大门,成了一名中医学徒,而后开启了两年的中医培训班之路。此时,结缘杭州市广兴中医院(现杭州市中医院)诸位老师,在学习中医的基础上,边上课边跟师临证,为打好中医基础丰羽插翅。令我印象颇深的是杨少山、何子淮、盛循卿、唐福安、陈少春、邬诗英、章煜铭、赵葆卿等前辈,他们既是我们的授课老师,又是我临证抄方的跟诊老师。在他们身边,患者多、病种多,我的心得也颇多,这些内、外、妇、儿、伤科的大家使我感叹:“原来中医是那么的神奇!”
  回到杭州市第四医院以后,带教我的老师是戴季馀先生。他为人老实忠厚,真心对我们学生如自己的子女。另外,俞尚德先生当时虽不是我的直接老师,但他对我们学生的要求严格、标准高;他既是科主任,又是德高望重的中医老专家,对我的影响甚大。
  还有裴芳老师、张德鑫老师、韩先达师兄,均对我有临证带教。他们严肃认真,和蔼可亲,关心体贴,令我终生难忘。
  学徒于两年后满师,我的从医生涯从此开启了一个“非常时期”。门诊患者量多,医生人手紧张,我随即成了一位一边门诊、一边跟师抄方的“半落子”医生。这对于一个初出茅庐的人来讲,着实是一个考验。记得我最多的一天门诊量达75人次,这对于当时需手工书写病历和处方来说,非常不容易,但是老师们对我的要求,仍然是理法方药的书写规范和工整的字迹。俞尚德先生曾经批评我说,病历和处方是给别人看的,不是给你自己的。除门诊之外,我还跟随会诊、安排听课、书写读书笔记和跟师心得,一个都不落下,并逐个消化。
  记得有一天,科室安排我进入中医肝病病房,当时的值班制度是医护统值(因“文革”时期,医护人员极度缺乏,且原有的医院规章制度都被废除了),所以无论医生或护士值班,打针、输液、吸氧、止血、插三腔二囊管、抢救,甚至尸体护理都得自己处理。我虽然接受了这个任务,但心里忐忑不安,极度害怕,俞尚德先生和韩先达师兄竟然提出陪伴我值班到12点以后再回家,这些人文关怀同样令我记忆犹新。
  在跟随俞尚德先生的过程中,他的钻研精神、锲而不舍的学习态度、手把手传授中西医诊疗技术堪称大家。虽然他创建了全省第一个中医肝病病区,但在救治患者方面还是请了不少的肝病大家,如潘澄濂院长、周朗生主任及宁波的杨国栋研究员前来会诊支招。例如,以改善微循环为目的的东莨菪碱、山莨菪碱在重症肝病中的临床研究和应用,并扩展应用到完整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治疗。俞尚德先生说这是以中医活血化瘀理论为指导运用西药的典型的中西医结合案例。
  中西医结合对于中医科班出身的俞尚德先生来说是反复验证,而后娴熟应用的诊疗手段。他曾在一次授课过程中讲到胃溃疡的治疗,他提问到中医药治疗溃疡病的效果好吗?这一病例是治愈了吗?我回答:“疗效不错,确实是治愈了。”俞尚德先生说:“治愈的标准从何而来?”我回答:“胃痛消除,不再反酸,潜血阴性,胃纳恢复 ”但俞尚德先生认为,没有经过X线钡餐检查确诊胃壁龛影消失就不能认为是痊愈了。
  俞尚德先生为救治重型肝炎所开发的别直参口服液、参三七口服液、七叶一枝花口服液等均按照中西医结合的思路经反复临床验证而投入使用。
  俞尚德先生运用芍药甘草汤治疗胃食管肝胆疾病炉火纯青。在我的记忆中,有三十余次的门诊授课和病例讨论,这为我在肝病、胃肠病甚至支气管哮喘等疾病方面的治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收到了很好的临床疗效。
  我女儿自幼患支气管哮喘,她8岁那年,俞尚德先生亲自开出药方,并亲自抓药碾成粉末,由师母亲手缝制了一件药物棉背心,当年三伏天穿上以后,次年哮喘就没有再发。如此贴心的治疗是俞尚德先生对每一位患者的态度。此后,哪怕是他退休多年以后,每年不忘的问候语是,“小家伙怎么样了,哮喘还发作吗?”这的确让我感激不尽。
  记得有一年,俞尚德先生在病榻上,体温38.9℃,却还在床头用红笔在《景岳全书》《诸病源候论》《中华消化病杂志》《内科学》上圈圈画画,标注心得。我见状劝老师注意休息,别再看书了。他笑着说,看书就不会觉得头疼脑热了。此时,他还问了我一个多年都未能明白的一个问题,“你说辨证论治是什么年代开始的?《伤寒论》上仲景有明确的论述吗?”这个问题我也思考了几十年,一直想弄清楚。
  关于胃和胆道出血的问题,俞尚德先生有一张柿霜止血的单方,效果非常灵验。当时在“文革”期间,我被打成了“牛鬼蛇神”,在医院边做清洁工,边“改造思想”,有一位“造反派”头头患胆道大出血,手术后再次出血,我开具了蒿芩清胆汤加入30g的柿霜,次日凌晨明显见效。但随着年代的推移,使得柿霜难以采获,这也是老先生纠结的原因。还有柿霜与皮硝外敷治疗急性乳腺炎,效果奇特,但药物难寻。在肝病病区,肝性脑病患者经治后苏醒,其医护管理是十分重要的。患者会因为饮食不当、护理不周、大便秘结等再次出现反复,俞尚德先生亲力亲为,除指导医护人员的施护以外,还在患者的床头,嘘寒问暖,找陪护家属,反复沟通。记得有一次晚上10点半,当时我值夜班,他亲自到食堂取来米汤,一口一口地喂饲患者。次日,早晨交班,他又告诫大家,此时米汤的作用是顾护胃气,防止病情反复。
  20世纪70年代末,妊娠肝病患者较多,其诊治遇到了窘境,传染病医院没有妇产科,综合性医院多数没有设置传染科,患者求治无门,反复辗转,病情加重的情况时有出现,当时俞尚德先生见状多次向行政部门请缨,妊娠肝病病房必须开设,为了患者,为了孕妇,为了胎儿、新生儿的数条生命,我们必须承担风险,积极专科救治。俞尚德先生的夙愿终于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得以实现。在与妇产科协同救治妊娠肝病的过程中,我也开阔了眼界,提高了救治医术,为后来妊娠肝病的会诊、规范的制定、专题讲座和培训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跟随戴余馀先生会诊的过程中有两个特别刻骨铭心的病例。病例一:一位血液病高热患者,女孩,16岁,住内科病房,会诊时体温高达39.9℃,望闻问切后,戴余馀先生辨证为气分大热,但由于日前激素和抗生素的使用,使温病四大证除高热、唇焦以外,症状均不典型,戴余馀先生予以竹叶石膏汤原方。他提到现代医学的干预,使温病学的卫气营血症状不典型了,但我们依据的是高热/唇焦、舌质等治疗温病的思路。白虎汤药力太峻,女孩年龄小,体质弱,四大证不典型,以竹叶石膏汤为稳妥。次日,患儿热退,精神明显好转。这堂温病授课,是在临证中完成的。病例二:一位癃闭患者,需反复插导尿管排尿,经管医生表示不能再插导尿管了,需要手术。戴余馀先生辨证分析后,予以五苓散加缩泉丸,以达温化收敛之功,但还加了桔梗、瓜蒌皮各9g。我感到纳闷,戴余馀先生见状,用了四个字的成语“提壶揭盖”,令我深思。治疗之后患者的排尿较为通畅,足以说明疗效。
  某天,来了两位麻疹小患者,一位3岁的小儿伴有肾功能损害,戴余馀先生用了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透疹;另一位11岁的女孩,戴余馀先生用了清瘟败毒散加减。此时我再三询问两位患者机制和治疗的区别,但由于当时戴余馀先生身体欠佳,硬是撑着身子工作半日,他并没有给予明确的指导。次日下午,他虽抱病但让我去他家,给我上了整整2小时的小儿麻疹课,至今我还保留着他的备课笔记。
  1984年春天,医院召开职工大会,当时开会需要自带座椅。戴余馀先生手拿藤椅,在下台阶时不小心踏空,造成第5跖骨骨折。他当时已经是半休状态,但他下午仍然坚持参会。骨折后我建议他申请工伤,注意全天休息,但老人家执意不肯,非但不休息,反而因为春季患者增多而坚持全天应诊。此时,门诊患者中睡眠障碍患者较多,戴余馀先生会根据辨证施治的特点给我们仔细讲解病例,以及归脾汤、逍遥丸、酸枣仁汤、天王补心丹、交泰丸、半夏秫米汤等方剂的适应证和加减用药特征。同时他也会忠告患者和学生,西药镇静催眠类药物,心肺功能衰弱的患者不建议使用。这些话我记忆犹新,但遗憾的是,老先生患肺结核及长期失眠,为了能够次日坚持门诊,那天他服下了一粒甲喹酮片后与世长辞。
  跟随浙江省中医院杨继荪老院长的抄方经历,也令我终生难忘。记得有个周末我去他家抄方,一位邻居前来就诊,辨为湿热下注膀胱之证。当时杨老给予八正散加三妙丸加减,我在抄方时把川牛膝写成了怀牛膝,当时患者已经返家,我在整理阅读该留底的处方时,杨老看见了说应该是川牛膝,随后他立即起身赶往邻居家,把牛膝给改过来。返回他家的诊室后,杨老就把牛膝的归经、性味、功效、主治、组方等全部讲了一遍。但我心里嘀咕,牛膝是引经药,川牛膝与怀牛膝不是一样的吗?杨老认真地剖析说,活血祛瘀和补养肝肾哪个合适?这让我深感愧疚,又一次感悟到老先生的认真、一丝不苟和大医家的风范。
  有一日我带母亲去杨老家治疗失眠,老先生诊脉辨证之后要我出一张建议方剂,我脱口而出:阴虚阳亢,用天王补心丹。结果他耐着性子从我母亲的体质、舌象、脉搏甚至失眠的是前半夜还是后半夜等方面给我做了详尽的分析和辨证,对可用的丹栀逍遥散、天王补心丹、酸枣仁汤、百合地黄汤、交泰丸、半夏秫米汤等进行了评价,给我上了一堂很好的不寐病的理法方药课。如今我对睡眠障碍的调理就是以那堂生动的课为基础,结合戴余馀先生手把手教我的理论和方法,运用于临床,其效果比较显著。1999年的秋天,杨老因病重住院,我去看望他,不料这是我最后一次见到他。在省中医院当时简陋的病房内,老先生气喘吁吁、气不接续的状态令人心酸,但是他仍然不顾身体状况与我讲了关于黑锡丹和七味都气丸的鉴别。他说:“你上次问过我黑锡丹和七味都气丸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今天我就来回答”,在他呼吸如此困难的情况下,还不忘给我们后辈传经、讲经、诵经的精神,真是太敬业了。其间他还问了我的考研情况,如此感动的情景,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学好中医呢?
  前述几位大医家对于我成长过程当中记忆最深刻的一些片段,不由得使我想起当中医学徒的第一周,俞尚德先生并没有给我们讲中医,而是讲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到2020年5月的一天,我去看望俞尚德先生,当时他精神矍铄,问了我一个几十年前的问题:“为什么我要给你们讲的第一堂课是《桃花源记》?”我为此思索良久。这不就是一个怀着虔诚的心理和美好的愿望去追求梦想中的乌托邦吗?越是神秘,就越能叩动诗人的心扉,魂牵梦随,津津乐道,难以忘情,“仙家一出寻无踪”“只见桃花不见人”,这是一种理想、一种情怀、一种美的象征。这使我学习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意境,同时也有一种如《桃花源记》中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表现为和谐、完美的统一,这正是我们学习中医精髓的体现,也是俞尚德先生当初苦口婆心教导我们如何学好中医、当好中医人的初衷。
  我医疗临床生涯的50年
  一、 肝纤维化、肝硬化内外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在抗纤维化的治疗方面,中医中药有着独特的优势。多年临床实践和研究,许多中药、中成药被证明确有抗纤维化作用。那么,肝硬化为肝纤维化的进展或结局,治疗上应为同一目标的两个阶段,值得探索。
  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等西医病名,通过四诊合参后,可将其归属为中医学“肝著”“黄疸”“臌胀”“癥积”“血证”等范畴。虽然中医对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病因病机尚未有统一的观点,但脏腑虚损是病变之源,气滞血瘀是病变之关键,两者贯穿了疾病的整个病理过程,因此,可作为主要病因病机。血愈瘀则正愈虚,正愈虚则血愈瘀,虚瘀夹杂最终可导致许多并发症的发生。瘀血是血液运行不畅凝滞或血溢脉外未被排出、吸收而凝滞的一种病理产物,同时也是导致后续病变的病因,可因瘀阻的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病情复杂、并发症多是肝硬化的基本特征,鉴于肝的主疏泄及藏血的功能,一旦病变失调,全身气血升降失调,极易累及它脏,使肺、脾、肾及气血津液等均受损伤。病机确定,治疗方面多以行气活血、化瘀通络、扶正固本为主。气虚气滞多表现于慢性肝炎、肝纤维化阶段;而肝硬化代偿期与失代偿期的主要证型则可能以虚证和血瘀为主,益气、行气、活血化瘀可能是防止纤维化向肝硬化发展的重要治法。由于西医有“肠肝轴”之说,中医理论也有认为“肝与大肠相通”之理论,故清热解毒药运

展开
目录

目录
出版说明
徐经世国医大师序
葛琳仪国医大师序
自序
我医疗临床生涯的50年
一、肝纤维化、肝硬化内外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005
1. 祛瘀生新,巧用活血药006
2. 调整阴阳,活用滋养药006
3. 内外同治中的特色外治法006
二、选择的肝之路010
1. 中西医有共同的理念010
2. “和”的思想010
3. 从中西医两个截然不同的医疗体系来认识肝病010
4. 治病求本从大道理讲012
5. 病案举例012
6. 柴胡类方及其临床应用015
三、温阳利水与育阴利水的平衡治疗018
1. 治标当辨气血水之偏重018
2. 治本当辨脏腑阴阳以利水019
3. 分阶段而治,中病即止021
4. 药食并举,调摄生活021
四、慢性乙型肝炎的阴阳平衡调补法体验022
1. 补脾肾以滋元阴元阳023
2. 祛邪毒以和阴阳023
3. 调肝肺之气机以和阴阳024
五、疏肝为要的通络法与肝肿瘤治疗027
1. 疏肝理气通络法028
2. 活血化瘀通络法029
3. 益气养血通络法029
4. 健脾利水通络法029
5. 清热解毒通络法029
6. 化痰散结通络法029
7. 养阴生津通络法030
8. 温肾助阳通络法030
六、以肝为中心的代谢性疾病中医瘀证说031
1. 活血通络方和活血通络药032
2. 健脾化痰方和健脾化痰中药033
七、抗病毒治疗后肝硬化、肝癌进展期的中医药应对034
八、升降理论与辛开苦降法的探幽037
1. 肝与肺为升降之外轮037
2. 脾胃为升降之轴037
3. 心肾为气机升降之本037
4. 医案举例039
九、温疫论施治法的实践与思考041
1. 对温疫的初步认识041
2. 明清时期的温疫理论充实温病理论大成041
3. 膜原病位论决定了瘟疫初期诊治的意义042
4. 新冠疫情肆虐之下杨栗山的温疫十五方之*方探解044
十、顺势气机升降,临证升降散之功046
1. 升降散来源及方义046
2. 临床应用046
十一、海派医学对浙派中医发展的影响049
1. 海派医学形成049
2. 海派与浙派050
3. 浙派医学053
4. 传承创新中我们团队向海派、浙派等大家的学习过程054
5. 中医外治法的继承与创新055
十二、我在教坛和医坛的N个**次056
我医学教学生涯的40年
一、了解《黄帝内经》的入门之作《内经知要》062
二、传道授业,忆师诊治经验的传承再悟065
1. 俞老的黄疸阴黄、阳黄考辨065
2. 从俞老救治重型肝炎到我以活血通络治疗络病066
3. 俞老对胆道系统疾病的异病同治理论067
4. 俞老对芍药甘草汤的临床应用068
5. 俞老应用中药制剂治疗重型肝炎069
三、导师的范,学生的伴072
1. 导师和学生的关系072
2. 我的医生教育教学生涯072
3. 师承导师和研究生导师073
4. 师承六坚持074
5. 导师的范074
6. “范”与“伴”间的“五个心”桥梁075
7. 师生情谊与教学相长077
8. 因材施教,实践先导077
9. 作为导师,我的座右铭078
10. 世界卫生组织新观点078
四、催生中西医结合教育体系刻不容缓079
1. 教育机构的设置079
2. 课目选择和教材080
3. 生源与去向080
五、适应医学模式转变之课程体系初探082
六、从海南的膏方看施维群教授的中医情怀——施维群名中医工作室海南分站纪实录085
1. 推动海南膏方事业发展壮大085
2. 推动医院成立外聘专家委员会085
3. 推动重点专科肝病科医教研的全面发展086
后生们伴我前行医景无限
一、与施老师相识的15年,如同一个“三个五年规划”090
二、贵人施细雨润物馨无声——向施维群教授从业50周年敬礼094
1. 老当益壮,激励后生094
2. 事业、生活精彩纷呈094
三、十七载师徒情096
四、幸遇恩师,如沐春风098
1. 恩师劝学启示098
2. 恩师语录,我的感悟099
五、我与施老师的缘分102
六、从师学习,重症中的“阳明阖”理论运用105
七、施老师辨治慢性肝病所致焦虑抑郁经验110
1. 肝郁脾虚证110
2. 肝郁气滞证111
3. 心神失养证111
4. 心脾两虚证111
5. **医案111
八、施老师从肺、肾、三焦论肺胀的实践114
1. 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认识114
2. 金水相生、肺肾同治114
3. 从少阳三焦治痰115
4. 施老师验案举隅115
九、施老师诊治胃痞病如是说117
1. 肝脾同治,以肝为本117
2. 师古不泥,巧用经方118
3. 中西结合,心理干预119
4. **病案119
十、我对施老师从脾论治乙型肝炎肝硬化用药经验的体会121
十一、施老师以中药外敷治疗ICU皮肤疮疡124
十二、施老师从“气机升降”论治皮肤病举隅129
1. 痤疮129
2. 多发性脂肪瘤130
3. 慢性荨麻疹130
十三、机缘巧合下我的幸运132
十四、勇敢的开始,或许不小心会实现梦想134
十五、良师益友即如此138
参考文献140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