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针十二原**法天
【导读】
“九”与“十二”均为中国古代“天之大数”,作为一种模式意义的神秘数字,其渗透力之广、影响之深远,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王逸《九辩章句》曰:“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故天有九星,以正机衡;地有九州,以成万邦;人有九窍,以通精明。”《左传?哀公七年》说:“周之王也,制礼上物,不过十二,以为天之大数也。”《黄帝内经》亦受此模式数字的影响,本篇即将针刺用具划分为镵针、员针、鍉针、锋针、铍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大针九种,提出了人体五脏之原、鬲之原、肓之原十二个原穴,后演变为十二经脉原穴;同时论述了“守机”“守神”“迎随”“徐急”等针刺治疗的原则与方法,以及针刺疗效的判定依据、十二经脉五输穴等针灸重要理论,可谓是阐述针灸理、法、方、穴理论的纲领性文献。
【原文】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子〔1〕万民,养百姓〔2〕,而收其租税。余哀其不给〔3〕,而属〔4〕有疾病。余欲勿使被毒药〔5〕,无用砭石〔6〕,欲以微针〔7〕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8〕,令可传于后世。必明为之法,令终而不灭,久而不绝,易用难忘;为之经纪〔9〕,异其篇〔10〕章,别其表里;为之终始〔11〕,令各有形,先立针经〔12〕。愿闻其情。
岐伯答曰:臣请推而次之〔13〕,令有纲纪,始于一,终于九焉。请言其道。小针〔14〕之要,易陈而难入〔15〕,粗守形〔16〕,上守神〔17〕,神乎神〔18〕,客在门〔19〕,未睹其疾,恶知其原。刺之微,在速迟,粗守关,上守机〔20〕,机之动,不离其空〔21〕,空中之机,清静而微,其来不可逢〔22〕,其往不可追〔23〕。知机之道者,不可挂以发〔24〕,不知机道,叩〔25〕之不发,知其往来,要与之期〔26〕,粗之暗〔27〕乎,妙哉工*有之。往者为逆,来者为顺〔28〕,明知逆顺,正行无问。逆〔29〕而夺之,恶得无虚,追而济之,恶得无实,迎之随之,以意和之,针道毕矣。
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30〕则除之,邪胜则虚之。《大要》〔31〕曰: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32〕。言实与虚,若有若无〔33〕,察后与先,若存若亡〔34〕,为虚与实,若得若失〔35〕。虚实之要,九针昀妙,补泻之时,以针为之。泻曰〔36〕必持内〔37〕之,放而出之〔38〕,排阳得针〔39〕,邪气得泄。按而引针,是谓内温〔40〕,血不得散,气不得出也。补曰随之,随之意若妄〔41〕之,若行若按〔42〕,如蚊虻止〔43〕,如留如还,去如弦绝〔44〕,令左属右〔45〕,其气故止,外门已闭,中气乃实,必无留血,急取诛之〔46〕。
持针之道,坚〔47〕者为宝,正指直刺,无针左右,神在秋毫〔48〕,属意〔49〕病者,审视血脉〔50〕,刺之无殆。方刺之时,必在悬阳〔51〕,及与两衡〔52〕,神属勿去,知病存亡。血脉者,在腧横居〔53〕,视之*澄〔54〕,切之*坚。
【校注】
〔1〕子:爱,像对子女一样地爱护。
〔2〕百姓:百官。
〔3〕不给(jǐ几):指生活不能自足。《太素》卷二十一作“不终”,可从。终,即《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谓“尽终其天年”。
〔4〕属(zhǔ主):连续不断。
〔5〕毒药:古人对药物的通称。
〔6〕砭石:于鬯:“砭石,石之有刃者,不具针形,故无针名。”
〔7〕微针:指细小的针具。王冰:“微,细小也。细小之针,调脉衰盛也。”
〔8〕营其逆顺出入之会:谓调理经脉气血之运行及交会。张志聪:“逆顺出入者,皮肤经脉之血气,有逆顺之行,出入之会。”
〔9〕经纪:条理,纲领。
〔10〕篇:原脱,据《太素》卷二十一补。
〔11〕终始:杨上善:“微针之数,始之于一,终之九也。”
〔12〕针经:张介宾:“《灵枢》即名《针经》,义本诸此。”
〔13〕次之:杨上善:“次之者,推九针之序,纲纪之次也。”
〔14〕小针:泛指九针。
〔15〕易陈而难入:张介宾:“易陈者,常法易言也。难入者,精微难及也。”
〔16〕粗守形:张介宾:“粗守形,粗工守形迹之见在也。”
〔17〕上守神:张介宾:“上守神,上工察神气于冥冥也。”又,《太素》卷二十一“上”作“工”,“工”与“粗”为对文。可参。
〔18〕神乎神:意谓神乎、神乎!杨上善:“能知心神之妙,故曰神乎神。”
〔19〕客在门:张志聪:“门者,正气出入之门。客在门者,邪循正气出入之所也。”
〔20〕粗守关 守机:张介宾:“粗守关,守四肢之关节也。上守机,察气至之动静也。”机,指气虚实动静变化的时机。
〔21〕空:同“孔”。此指腧穴。
〔22〕其来不可逢:指气血运行旺盛之时,针刺不能补。张介宾:“来,气之至也。”
〔23〕其往不可追:指气血运行虚衰之时,针刺不能泻。张介宾:“往,气之去也。”
〔24〕不可挂以发:言针刺如发弓弩之机关,须及时而发,不可错失良机。
〔25〕叩:同“扣”。牵住不放。
〔26〕要与之期:张介宾:“知气之往来,有逆顺衰盛之机,而取舍弗失其时也。”
〔27〕暗:愚昧不明。
〔28〕往者 来者为顺:张介宾:“往,气之去也,故为之逆。来,气之至也,故为之顺。”
〔29〕逆:《太素》卷二十一、《甲乙经》卷五均作“迎”。迎、逆同义。
〔30〕宛陈:杨上善:“宛陈,谓是经及络脉聚恶血也。”宛,通“郁”;陈,陈腐。〔31〕《大要》:疑为古医经篇名。
〔32〕徐而疾 疾而徐则虚:针刺时慢进针而快出针为补法,快进针而慢出针为泻法。实,指补法。虚,指泻法。
〔33〕言实 若有若无:张介宾:“实之与虚,在有气无气耳。气本无形,故若有若无,善察之者,神悟于有无之间也。”
〔34〕察后 若存若亡:谓病有缓急,治分先后,当根据气之虚实行止而决定留针与否。
〔35〕为虚 若得若失:马莳:“盖泻之而虚,恍然若有所失,补之而实,怭然若有所得,亦以虚实本于一气,似在得失之间耳。”
〔36〕泻曰:此后《甲乙经》卷五有“迎之,迎之意”5字,与下文“补曰随之”句相合。宜从。
〔37〕内:同“纳”。刺入。
〔38〕放而出之:摇大针孔使邪气排出。放,扩展,摇大。
〔39〕排阳得针:在排开表阳之后出针。得,《甲乙经》卷五、《太素》卷二十一并作“出”,义胜。
〔40〕按而引针 内温:谓出针后按压针孔,则使邪气蕴积于内。引针,出针。温,通“蕴”。蕴积,郁积。
〔41〕妄:《太素》卷二十一、《甲乙经》卷五并作“忘”,义胜。杨上善:“随气呼吸而微动针之也。”
〔42〕按:止。
〔43〕如蚊虻止:意为针刺的动作轻缓,有如蚊虫在皮肤上叮咬。
〔44〕如留 去如弦绝:张介宾:“留,留针也。还,出针也。去如弦绝,轻且捷也,故无损而能补。”
〔45〕令左属右:马莳:“右手出针而左手闭其外门,乃令左属右之法。”
〔46〕急取诛之:杨上善:“邪血留者,可刺去之,故曰急诛之也。”又,丹波元简:“以理推之,此间恐有遗脱。”
〔47〕坚:指精神沉着冷静,持针坚定。
〔48〕神在秋毫:意谓聚精会神。秋毫,鸟兽在秋天新长出来的细毛,喻细微之物。
〔49〕属(zhǔ主)意:着意,专注。
〔50〕脉:此后原有“者”字,据《太素》卷二十一、《甲乙经》卷五删。
〔51〕悬阳:指鼻部。杨上善:“悬阳,鼻也,悬于衡下。鼻为明堂,五脏六腑气色皆见明堂及与眉上两衡之中,故将针者,先观气色,知死生之候,然后刺之。”一说悬阳指两目,比喻如日月高悬天空。
〔52〕衡:原作“卫(衞)”,据《太素》卷二十一、《甲乙经》卷五改。衡,指眉上的部位。
〔53〕在腧横居:在腧穴周围横向分布。
〔54〕澄:《太素》卷二十一、《甲乙经》卷五作“满”,义胜。
九针十二原**法天
【释义】
本段原文主要阐述了撰写《针经》的目的、针刺不同境界、针刺补泻以及针刺过程中对医者的基本要求等重要原则问题。
一、撰写《针经》的目的
医学的目的无非防治疾病的发生与蔓延,而治疗是其重要的手段之一。治疗的总体目标必须以维护机体整体的安全性、昀小损伤性、整体效果昀佳性为前提,总是追求以昀小的代价换取昀大的效益。因此,治疗决策的一个基本原则应当是,治疗所带来的风险和危害不应大于所患疾病本身的危害性。针刺治疗与药物治疗相比较而言,具有以调动患者自身抗病能力为主,毒副作用小等优势,因此受到《黄帝内经》作者的肯定,所谓“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而“欲勿使被毒药,无用砭石”。强调机体的自动调节是昀佳的方式,针工不能过多干涉。《灵枢?玉版》指出:“人者,天地之镇也”,小针虽为“细物”,但能“上合之于天,下合之于地,中合之于入”,故“夫治民者,亦唯针焉”,把用针治病看作是昀理想的选择。正由于此,有必要“异其篇章,别其表里”,而撰写《针经》,“明为之法,令终而不灭”。
二、针刺治疗的水平与境界
本段将针刺治疗的水平与境界划分为守神、守机与守形、守关两类,提出针刺治疗当以守神与守机为原则。对守神、守机、守形、守关的含义,《灵枢?小针解》*次做出阐释谓:“粗守形者,守刺法也。上守神者,守人之血气有余不足,可补泻也 粗守关者,守四肢而不知血气正邪之往来也。上守机者,知守气也。”其中守形,是指拘泥于形体病症而徒守针刺方法,如张志聪所言:“粗守形者,守皮、脉、肉、筋、骨之刺。”宋瑶等①将“守形”解析为病人之形、疾病之形、腧穴之形、针具与刺法之形。守关,如杨上善所云:“五脏六腑出于四肢,粗守四肢脏腑之输,不知营卫,正之与邪往来虚实,故为粗也。”
守机,一般认为是以弓弩之机比喻守气之机,即察气至之动静,掌握针刺的时机。如张介宾注:“上守机,察气至之动静也。”张志聪谓:“上守机者,守其空而当刺之时,如发弩机之速也。”“机”是事物运动变化的先兆、关节点,“机”之“来不可逢,其往不可追”,难以把握,故“知机之道者,不可挂以发 妙哉工*有之”,上工当把握住“机”,决不放过治疗的昀佳时机。
守神,古代医家多宗《灵枢?小针解》从气血变化的角度加以解释,如张志聪谓:“上守神者,守血气之虚实而行补泻也。”马莳云:“上工则守人之神,凡人之血气虚实,可补可泻,一以其神为主。”杨上善《小针解》注也说:“守血气中神明,故工也。”由此可见,“守神”即观察、把握人体气血之微妙变化。吴富东主编的《针灸医籍选读》解释说:“上守神,指要把握病人的气血变化,神即血气,古人看来,气血是人体生命的根本,病人的疾病均可反映到气血变化上来,针刺就是要了解病人气血变化情况,以判断疾病的虚实。”虽将神直接理解为血气,但仍未偏离气血变化的主线。一些现代学者常将“守神”与“治神”“本神”等同,将“神”理解为精神活动。谈到针刺“守神”,多理解为精神集中,心无旁骛,用心体察针下感觉与病人反应等,更有医者进一步将“神”延展到患者之神与医者之神的两重含义。此与本篇“守神”的确切含义可谓大相径庭。
守机“察气至之动静”,守神察“血气有余不足”,均要依靠脉诊,《灵枢?逆顺》明确指出:“脉之盛衰者,所以候血气之虚实有余不足。”本文言:“空中之机,清静而微,其来不可逢,其往不可追。”“往”“来”即指血气的往来,描述的是对脉中血气变化之神机十分微妙的体察。况且气为血帅,血为气母,共同运行于经脉之中,其盛衰变化通过脉诊可以加以判断。故《景岳全书?脉神章》指出:“脉者,血气之神,邪正之鉴也 欲察虚实,无逾脉息。虽脉有二十四名,主病各异,然一脉能兼诸病,一病亦能兼诸脉,其中隐微,大有玄秘,正以诸
目录
王序
张序
前言
九针十二原**法天1
本输第二法地29
小针解第三法人44
邪气脏腑病形第四法时49
根结第五法音70
寿夭刚柔第六法律82
官针第七法星91
本神第八法风112
终始第九法野124
经脉第十145
经别第十一179
经水第十二188
经筋第十三199
骨度第十四220
五十营第十五227
营气第十六239
脉度第十七244
营卫生会第十八252
四时气第十九266
五邪第二十275
寒热病第二十一279
癫狂第二十二289
热病第二十三303
厥病第二十四316
病本第二十五330
杂病第二十六333
周痹第二十七342
口问第二十八348
师传第二十九359
决气第三十372
肠胃第三十一381
平人绝谷第三十二385
海论第三十三389
五乱第三十四396
胀论第三十五403
五癃津液别第三十六413
五阅五使第三十七422
逆顺肥瘦第三十八427
血络论第三十九435
阴阳清浊第四十442
阴阳系日月第四十一447
病传第四十二456
淫邪发梦第四十三461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四十四468
外揣第四十五477
五变第四十六485
本脏第四十七497
禁服第四十八512
五色第四十九522
论勇第五十538
背腧第五十一545
卫气第五十二550
论痛第五十三559
天年第五十四564
逆顺第五十五570
五味第五十六576
水胀第五十七587
贼风第五十八594
卫气失常第五十九599
玉版第六十611
五禁第六十一619
动输第六十二626
五味论第六十三634
阴阳二十五人第六十四638
五音五味第六十五654
百病始生第六十六661
行针第六十七676
上膈第六十八681
忧恚无言第六十九687
寒热第七十693
邪客第七十一697
通天第七十二710
官能第七十三724
论疾诊尺第七十四737
刺节真邪第七十五747
卫气行第七十六767
九宫八风第七十七779
九针论第七十八794
岁露论第七十九806
大惑论第八十816
痈疽第八十一827
主要参考文献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