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龙江医派医话撷菁
0.00     定价 ¥ 11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785978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6-01
收藏
内容介绍
《龙江医派医话撷菁》广泛收录龙江中医诊余随笔之医话335篇。《龙江医派医话撷菁》内容包括对**研习的心悟发微,临证治验的记录、体悟,辨证论治的真知灼见,遣方用药的心得体会等,这些精彩鲜活的医话分为医理、治法、方药、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灸、推拿等类别,展现出龙江医派医家的个人学术思想,反映出黑龙江地域中医药学术争鸣的氛围,从一个侧面展示出龙江医派的风貌,体现了寒地医学学术思想内涵,具有较高的学术和实用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医理
  半半斋导游录
  黑龙江中医学院 高仲山
  1. 时病之界说
  时病者,乃感四时六气为病也。春之温,夏之暑,秋之燥,冬之寒。以遂天地之生长收藏,人冒其气,统称时病。故《内经》曰:“谨候其时,气可与期。”又曰:“谨守病机,毋失气宜,而其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生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雷少逸氏之演为八:曰伤寒,曰温病,曰伤风,曰飧泄,曰伤暑,曰痎疟,曰伤湿,曰咳嗽,著《时病论》八卷,尤能予研究时病者以权舆。其在《金匮》,则有未至而至,至而不至,至而不去,至而太过之文。譬之冬至之后,甲子夜半少阳起,少阳之时阳始生,天得温和。以未得甲子,天因温和,此为未至而至;以得甲子,而天未温和,此为至而不至;以得甲子,而大寒不解,此为至而不去;以得甲子,而天温如盛夏五六月时,此为至而太过。盖非其时而有其气,中之者亦为时病也。故时病之生,不必传染,往往于一时期内,见多数类似之症。西医称之为流行性感冒,如*近之春温痉病,形寒身热,头项强痛,咳嗽口渴,甚则神昏谵语,牙关紧闭。率由冬令酷冷,春雪过量,外寒内燥,郁而化热,循经入脑,其一例也。
  2. 杂病之界说
  杂病者,对时病而称。时病不外六淫之感受,六经之传变,有统系可寻,一定之治。杂病则各自为症,连带者少。故昔贤张景岳撰杂病谟,徐大椿撰杂病源,皆于伤寒之外,别树一帜。而《金匮要略》一书,尤为后世治杂病之准则,分章立论,俱以病症为主,不能以经络脏腑统率也。咳嗽之归于肺,泄泻之归于脾,癫狂之归于心,淋浊之归于肾。然亦就其大体而言,盖五脏皆能致咳嗽,肾虚肠寒皆能致泄泻,肝胃膀胱皆能致癫狂淋浊,决不能以一脏限之,特挈领提纲,颇便寻索,亦入门之阶也。
  3. 时病之传变
  内科中惟时病*多变化。《伤寒论》云:“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又曰:“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所称传者,即变化也。如曰:“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又曰:“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若已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汤证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所称坏病者,亦变化也。惟前者属于病进之自然变化,后者属于药误之被促变化,有以异耳,故治时病时,务宜审症用药,万不可拘执成见,墨守不化。不信,试观伤寒论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其治纯粹之伤寒法有几?治纯粹之伤寒方有几?盖大半为应付变化而设者也。
  4. 杂病之传变
  杂病与时病不并立,固矣。然其治疗方剂,颇多一贯之处,即以仲景书论,可见其梗概。如太阳篇之小青龙汤,痰饮篇亦用之;阳明篇之大承气汤,下利篇亦用之;少阳篇之小柴胡汤,呕吐篇亦用之;其他桂枝汤、桂枝加附子汤、白虎加人参汤、瓜蒂散、甘草泻心汤、小建中汤、麻子仁丸、小承气汤、五苓散、十枣汤、茵陈蒿汤等,均两见于《伤寒论》、《金匮要略》。盖有是病,用是药,不得截然分为两途又如此。故时病与杂病,在表面上大相径庭,在实际上证多汇通,时病中未尝无虚证,即不应从时病治。杂病中未尝无外感兼症,即有时宜参时病治。而杂病中更未尝无变化,如《素问 阴阳离合论》云:“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者”,又“一阳发病,少气善咳善泄,其传为心掣,其传为隔”,则杂病之治,正亦如时病之宜如珠走盘。今人有能治时病而不能治杂病,有能治杂病而不能治时病,告未识个中真理者也。
  5. 求因说
  治内科须先寻得提纲,提纲者六淫七情是也。盖汉医治病,注重病因,能明二者之变化,既能测百病之状态,亦能出百病之治法,如断定所病发热或腹痛为伤于寒,则用药不离乎温,发热者温散之,腹痛者温运之,更从而推之。苟断定其月经停闭为冲任受寒,痰饮咳嗽为脾肺受寒,则治亦不外温下温化。是知病之变化綦繁,而病之发动实简,治疗之方法綦繁。而方药之根据实简,此避繁就简之妙。世人能行之而不知,能知之而不宜,遂使习医之士,终日孜孜,不能融会,用力多而得益少。读书愈高而心*愈乱,殊属可慨。至有訾议汉医无病理书籍者,或更附和而谓汉医只能治病,不能论病者,安知求其因,即所以明其理,不溯其源,何以穷其流,不齐其本,何以修其末?盖亦不思之甚也。
  6. 辨证说
  有因必有果,症者因之果也。故藏诸内者,必形于外。如伤风病必见形寒发热、头痛咳嗽等症。伤食病必见恶食吞酸、中脘胀闷等症。临床者可因其病而测其症,亦可因其症而断其病,是辨证之法,亦至重也。然在实际上或有适得其反,且原因不同,而所现之象或竞相仿。则辨证一道,实觉可恃而不可恃,故必即症以合其因。其病方无遁情,善哉!朱丹溪著《脉因证治》,秦景明著《症因脉治》,俱以见症原因并提,洵为治病之不二法门也。
  (姜德友,高雪.2010.龙江医派创始人高仲山学术经验集[M].北京:科学出版社:661-662.)
  论“谨守病机”
  黑龙江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马骥
  “病机”是使人所以能够致病的本原,也就是致病的能源或动力。《说文》中曾指出“主发谓之机”,即指事物所以能够运动或发展的原动力,其中有“动于近而成于远”之义。《韵会》又说:“机,要也。”意指事物的要害或关键。
  无论何种疾病,皆存在其各自特有的病机。治疗疾病时,就必须通过望、闻、问、切之四诊归纳其全部证候,运用八纲辨证方法,以求得其病情、病位和病的阴阳属性,尤其是应该掌握其病机所在,这样就能抓住施治的要领,使邪无所遁形,亦即达到了“谨守病机,各司其属”之目的。
  《神农本草经》中指出:“欲治病,先察其源,候其病机。”《素问》中曾有“审察病机,无失气宜”、“谨候气宜,无失病机”等论述,强调了预审病机是治疗疾病的关键,同时也是临证医家较难做到的事。《伤寒论》397 条,其中有三分之一的条文是为失治误治所设,然其所以失治误治者,皆由不明病机。故执医者,若不详审病机,而误投方药则贻害非轻。如余于临证中曾遇陈世铎者,年逾四十,罹阴暑,求某医,服汤剂不解,遂由友人赠以安宫牛黄丸数丸,谓为“时疾良药”,陈全家因不明药性,欣然服之,当入夜突转肢端清冷,吐利并作,神困欲寐。邀余诊治,症见面唇青暗,精明无光,蜷卧声微,脘腹下陷,柔软而无痛,舌紫黑滑而无苔,脉沉微欲绝。索视前医用方,盖辛凉疏表之法,虽不中病,亦不致症于骤变。再询原委,知其误服丸剂所致。余认为,陈素体阳虚,更遭外寒,治应辛温和表佐以扶正,然由误服犀、黄、栀、连大寒之品,更伤真阳,几至不救。余乃拟以通脉四逆加参术汤,倍其量,服三剂,使其元气大复,精明有神,注意饮食,将息月余而愈。
  余于多年临证中深刻体会,掌握病机实为治病之关键。虽然病之证候错综复杂,千变万化,但能抓住疾病的本质—即病机的变化,如正邪的强弱、阴阳的偏盛偏衰、脏腑气机之升降失调等,不仅可以准确地确定出疾病的性质,还可以推测疾病的预后与发展,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大法。因此能否准确地掌握病机,是立法的前提,亦是救治与误治之关键。正如《灵枢 九针》所谓:“知机之道者,不可挂以发;不知机道,叩之不发。”正说明这种道理。
  (李国清,徐阳孙.1987.龙江医话医论集[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94-295.)
  谈“医者,意也”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 张琪
  前人有“医者,意也”之说。此“意”字寓意深刻,即言:为医者必须思路广阔,善于思维,精于分析病情,如老吏之剖析案情,探微索隐,直中肯綮,对病情复杂之疑难疾病尤应如此。但思路来自于学识,有几分学识,就有几分思路,一个缺乏实践经验、学识浅薄的人,自然思路狭窄,临证遇到一些较为复杂的病情,常会茫然无所措。因此要想达到“医者,意也”之目的,就必须勤奋学习,广览博收。试观古今有成就的医学家,都是几十年如一日手不释卷地勤奋学习和勇于实践及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因而才会有广阔的思路,也才能有创造和发明。
  祖国医学内容极为丰富,是一个伟大的宝库,不可能一蹴即能达到高深的程度,但也不是望而不及,只要有决心勤奋学习,持之以恒,不断于临床积累经验,学业必能与日俱增,久之自能思路宽广,可以成为既有高深造诣,又有丰富经验之良医,以肩负起“医者,意也”之天职。
  (李国清,徐阳孙.1987.龙江医话医论集[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95-296.)
  寒凝血瘀小议
  黑龙江省祖国医药研究所 张琪
  《内经》认为,寒邪可以导致血瘀,“血遇寒则凝”、“不通则痛”,临床见一部分气滞作痛的证候,多由寒邪所致。如《素问 举痛论》曰:“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又“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蜷,缩蜷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卒然而痛”。脏腑经络四肢百骸,都是依赖气血的环流,以濡养灌溉,一旦寒邪所犯,或阳虚阴寒内阻,则瘀滞不通,从而发生种种血瘀之症,此类血瘀应分外寒、内寒,外寒宜散寒活血,内寒宜温阳活血。如常见的妇科痛经,部分属于血寒凝滞,色暗量少,经来不畅,少腹攻痛,脉沉紧,舌苔白,宜温经化寒行滞,如炮姜、肉桂、茴香、艾叶和桃仁、红花、丹参、当归、川芎等,必须温中祛寒、活血化瘀两个法则同用,才能寒化瘀开,常用的方剂是少腹逐瘀汤或温经汤加味,温经汤方中温寒的药多,祛瘀的药只有牡丹皮,其余当归、川芎乃补血行气之品,吴茱萸、桂枝、生姜温中散寒,人参、阿胶益气补血,原文虽然提出“瘀血在少腹不去”,实际乃虚寒夹瘀血之症,用治瘀血须加活血之药方效。笔者治一妇女,十年未育,少腹寒凉,白带多,脉沉,月经愆期,曾用温经汤原方,十余剂无效,用手触其少腹有鹅卵大硬块,疼痛拒按,因思此乃寒虚夹癥之症,原方活血化瘀力弱,故而无效,改用温经汤原方加三棱、莪术、桃仁、丹参,连服三十剂,经行恢复正常,包块消失,后怀孕生一男孩。后以此方加味,治愈多人,此类寒凝血瘀单用活血祛瘀就不能奏效。桂枝茯苓丸为祛瘀化癥之良方,治癥为何用桂枝?因本品具有温通血脉之功,与桃仁、丹皮、芍药合用,可奏温寒化瘀之功效。生化汤中炮姜与桃仁、当归、川芎相配伍,此方治产后恶露不下,颇为有效。傅青主治产后血块,告诫“此症勿拘古方,妄用苏木、蓬、棱以轻人命,其一应散血万破血药,俱禁用 惟生化汤系治血块圣药也”。此方妙在温中与补血活血合用,故能寒除瘀开,奏效甚捷。以上为内寒血瘀之例。
  寒瘀血滞亦多见于外周血管疾病及关节疾病等,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静脉炎、雷诺病、神经根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当归四逆汤治“手足厥寒,脉细欲绝”。成无己谓:“手足厥寒者,阳气外虚不温四末,脉细欲绝者,阴血内弱,血行不利,与当归四逆汤助阳生阴也。”此证为肝虚寒,血郁不能荣于脉中,四肢失于温养,所以手足厥寒,相当于外周血管性疾病,本方补血散寒,温通经脉具有一定疗效。曾治一例雷诺病,两手厥冷,色青紫,脉不至,用此方大剂桂枝、当归,加入丹参、红花,连服三十余剂,手转温、脉亦出。又治林某,两手厥冷,全身上下窜痛,不能入眠,脉细欲绝,亦折以此方加活血之剂而愈。风湿性关节炎包括在痹证范围之内,古人治疗此症,除用祛风寒湿之药外,亦用活血之剂,“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如乳香黑虎丹,治风湿入于经络,手足麻木,腰腿疼痛,诸风不能行。方中草乌、苍术、生姜与五灵脂、乳香、没药、穿山甲、自然铜相配伍,祛风湿药与活血通络药合用。王清任“痹证有瘀血说”论之颇详,立身痛逐瘀汤,一面祛风寒湿,一面活血祛瘀,用之颇效,此为外寒血瘀病例。此外,尚有阳气衰微,血瘀运行无力,循环受阻,形成阳虚血瘀,多表现于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并发心力衰竭,临床表现心悸、浮肿、咳喘不得卧,头汗肢厥、舌质紫,脉微欲绝、静脉怒张等。宜用温阳活血法,常用附子汤加丹参、红花、桃仁、赤芍等。真武汤加人参、红花、丹参、桃仁等效果亦佳;如见汗出肢冷,喘脱危症,宜用急救
展开
目录
目录
总序
总前言
前言
医理
半半斋导游录2
论“谨守病机”3
谈“医者,意也”4
寒凝血瘀小议5
本事黄芪汤治疗暴盲6
胆识方守,医之良箴6
寒凉可除热,甘温有奇功7
医易同源话阴阳8
漫谈舌象与中风预后8
软坚散结法小议9
“病在阴者命曰痹”刍议10
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11
针药并用疗效可观12
古病今见同一治药有加减俱收功13
同病异治当辨明13
黄苔非尽热证14
“纯阳”刍议15
土壅亦令木郁15
“至虚有盛候”当须详辨16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之我见17
不要被西医的病名所吓退18
养正御邪需建立合宜的饮食意识19
场复刍议20
气化湿宜化20
《伤寒论》阳微结试析21
久泻机杂阴阳偏22
岁运时气天人解23
疑难杂病须重“养正”23
中医治病并不慢24
《三元延寿参赞书》“三元”健康养生思想探赜25
谨守病机浅悟25
效不更方小悟26
咳嗽辨证心得27
哮喘诊治心悟27
《脉经》医经启悟28
治鼻鼽医经启悟28
“食性”刍议29
《黄帝内经》作者漫谈30
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30
寒地养生的智慧31
“冬吃萝卜夏吃姜”小议32
“春捂秋冻”小议32
饮茶的学问33
**活用感悟34
龙江舌辨35
中医思维之取类比象35
取类比象愈顽疾36
浊毒刍议36
脉证启悟37
从临床释“阳生阴长,阳杀阴藏”38
“寒地龙药”名议38
为医亦须读“杂”书39
医家“字”病可不戒哉40
漫谈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41
关于教育的追问41
龙江医派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小议42
龙江医派漫谈43
龙江医派非物质文化遗产“口述史”研究的思考44
复合病治疗一得45
时时留意皆学问45
《三因司天方》略说46
漫谈龙医精神46
读眼术47
漫话养心的智慧48
“心开窍于舌”刍议49
倡导卫生礼仪推广抱拳礼49
治法
大方复法临证要诀52
疏解三焦、肺胃同治法治咳小议52
润燥通幽治反胃便秘小议53
润燥开结以治反胃关格小议53
百合病治疗不应忽视温柔养阳54
温覆小议55
引血下行小议56
“去菀陈莝”新解57
湿温治验小议58
治疗痿证岂可一概“*取阳明”58
血亏注重补肾59
治痰勿忘化瘀60
师法不泥方61
复阳气,治失眠61
方药
巴豆治急证小议64
谈芒硝的消石妙用64
谈桂枝加芍药汤与桂枝加大黄汤66
论中满分消丸与中满分消汤67
乌药顺气散治疗“中气”刍议68
清热镇惊汤刍议69
方药勿求奇69
药量不须拘在人善用之70
真阳虚衰与石硫黄71
逍遥散的临证化裁刍议71
漫谈苣荬菜72
谈谈白头翁汤的主治73
谈防风的双向调节作用74
山楂的妙用75
麻黄附子细辛汤刍议75
论辛夷散之功用76
大黄的妙用77
荆芥犯忌谈78
话说葶苈79
川乌小议80
谈补中益气汤中的升麻、柴胡81
大柴胡汤运用一得81
白虎汤小议82
木香小议83
玉屏风散刍议83
龙医养生粥84
辟邪香囊85
“去滓再煎”小议86
补中益气汤发挥86
健脾抗癌法治胰腺癌87
温胆汤治疗眩晕小议88
根据六经欲解时妙用乌梅丸88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失眠89
桂枝汤合苓桂术甘汤治疗鼻鼽90
半夏泻心汤治验90
小柴胡汤治验91
甘遂治疗高度浮肿伴脐突91
“四气五味”简析92
“药引子”说略93
酸枣仁汤加减应用93
真武汤治疗颤证一得94
大建中汤治疗重症腹痛一例95
中药药理研究的思考95
民间验方小议96
内科
一、急重症98
热盛伤津发痉98
高热治验一例98
温病误汗亡阳证治99
初生之犊不畏虎100
中医药在中毒性疾病中的辨证施治100
“翻症”刍议101
二、外感病证102
霍乱治验102
瘟毒发疹103
补中益气法治疗慢性菌痢104
防治疫病,勿忘顾护脾胃104
多维辨治外感热病105
三、肺系病证106
热哮治验106
治咳一得106
变化三子汤痰热哮喘尝107
寒去饮消咳即止108
药灸愈疴喘108
咳遗辨治109
咳嗽证治感悟110
四、心系病证110
瓜蒌治胸痹,得酒效更捷110
睡眠障碍需要辨证施治111
治不寐要调肝111
梦醒亦可治失眠112
心动过缓辨治小议112
早搏辨治小议113
汤膏合治支架术后心衰114
梦魇临证启悟114
从阳论治“双心病”115
从心肝论治“双心病”116
从络病角度谈胸痹心痛病证治116
惊悸案体悟117
怔忡案体悟118
胸痹辨治小议118
五、脾胃病证119
萎缩性胃炎治疗一得119
呕吐治验119
治疗反胃小议120
腹痛治验121
小承气汤加味治疗暴食腹胀121
五更泻并非都是肾虚火衰122
“胃鼻同治法”治愈胃肠多发息肉刍议122
泄泻辨治小议123
便难辨误123
“食道以润为顺,以降为用”之理顿悟124
六、肝胆病证125
黄疸治验125
内外合治臌胀得消125
补气血调阴阳治乙肝126
理气活血治胁痛126
肝结石的治疗127
臌胀治验一得128
七、肾系病证128
水肿治验128
泌感汤临证一得129
水肿证治随笔130
肾病从肝理气病除131
慢性肾炎高血压型的治疗131
“肺肾同治法”治愈急性肾炎案132
清心莲子饮加减治疗尿浊133
水气病辨治举隅133
八、脑系病证134
痰瘀同治话中风134
治中风一得135
运用益气补肾法治疗中风后遗症小议136
中风中脏腑《医略十三篇》启悟136
中风合胸痹医经启悟137
“阳虚邪中”话中风137
忆重证眩晕138
癫狂诊余记138
治癫一得139
痫病之临证实录140
从湿热毒邪辨治帕金森病的探析141
脑鸣141
九、气血津液病证142
梅核气小议142
梅核气治验一得143
手汗治验一得144
顽痰巧治144
悬饮证治一得145
以温药和之治痰饮的辨证法145
温补兼行治肾消146
痃症小识147
甲亢临证一得147
甲亢从脾论治148
真阴不足治验149
“再障”从肾论治小议149
“灯笼病”治验150
瘀血不去血难归经151
孟广奇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发热小议151
血证刍议152
扶正祛邪法治紫癜病153
髓劳病治验153
痹侠颈行、侠瘿案154
水结案155
内伤发热155
十、头身肢体病证156
重用川芎治疗三叉神经痛156
学习董建华治痹一得156
仙方活命饮治疗热痹小议157
龟背痰四肢瘫治验158
痿证临证心悟159
痿证治验琐谈159
经期痿躄治验160
触电致痿161
重症肌无力辨治小议161
化瘀通络法治愈下肢顽麻162
剧烈头痛并发抽搐治验163
太少两感头痛辨治163
头痛治验164
男子历节病辨治小议165
痛风治验一得165
十一、肿瘤166
甲状腺癌术后致喉返神经麻痹治
验一得166
喉癌刍议167
外科
系统性红斑狼疮治验170
腹膜后血肿治验小议170
脑外伤昏迷治验小议171
脑震伤后综合征小议172
仙人掌白矾鸡蛋清消瘀止痛建奇功173
血栓性浅静脉炎治验小议173
从肺论治粉刺174
刺络拔罐治疗蛇串疮灵枢启悟175
解毒活血丹毒病除175
治癣一得176
乳痈、乳发治疗刍议176
盐类药物外用拾零177
外科四宝178
妇科
一、月经病180
漫谈清经散与补气固经汤180
痛经药水181
血崩治验181
崩漏治验小议182
调经种子182
逆经治验183
治痛一得183
崩漏治验184
二、妊娠病185
妊娠恶阻用药一得185
论治滑胎186
活络效灵丹治疗宫外孕小议186
茯苓导水汤的妙用187
“有故无殒,亦无殒也”一得187
三、产后病188
治疗产后中风小议188
产后发热189
下乳诸法189
产后蓄血高热治验190
乳少当通其因要明191
小活络丹加味治产后无乳192
郑玉清治疗席汉氏综合征小议192
四、妇科杂病193
脾肾阳虚妇科病刍议193
卵巢早衰治验一得194
阴痒循经辨证治验录195
慢性盆腔疾患建中散寒为先195
补肝肾填精血,调养天癸疗妇科诸疾196
儿科
一、小儿肺系疾病198
略谈小儿肺炎喘咳198
支气管肺炎治验一得198
小议退热代茶饮199
小儿久咳治验一得200
腺样体肥大辨治心得200
二、小儿心肝疾病201
阳常有余论与小儿多汗证201
三、小儿脾系疾病202
婴儿盘肠气痛治验一得202
药不瞑眩厥疾弗瘳202
小儿疳积治验203
四、儿科杂病204
小儿白血病辨治心得204
阴虚内热琐谈204
五、新生儿疾病205
糜子治奶癣205
新生儿黄疸抽搐治验206
新生儿硬肿症治验206
六、小儿外感病207
脑痧治验一得207
止咳灵治疗小儿顿咳208
因误而得208
眼科
“睢目”的治疗211
治疗目赤翳膜小议211
“花翳白陷”“聚星障”治验小议212
“视瞻有色”小议212
葡萄膜炎从湿论治213
耳鼻喉科
一、耳部疾病215
耳鸣治验215
通窍活血汤治疗暴聋215
二、鼻部疾病216
活血止衄其效甚妙216
“温肺止流丹”加减治鼻鼽216
三、咽喉病217
会厌逐瘀汤治疗喉瘤小议217
会厌逐瘀汤治疗慢喉喑小议217
久咳必用金沸散脏腑同治显奇功218
口腔科
治各种牙痛良效方220
口舌生疮非尽胃热证220
同是鹅口疮老幼治不同221
骨伤科
肩肘带小议223
腰骶小关节扭错的治疗手法223
肩关节脱位新的整复法—外展外旋上举振荡法224
沉肘法治疗肩关节前脱位225
小儿髋关节假性脱位小议226
腰肌扭伤手法之选择226
血府逐瘀汤是治疗肋软骨炎妙方227
奇症
奇症拾零229
针灸
针刺治疗颤证心得231
针灸治疗肩痹验案23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