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医治未病及其在脾胃病中的应用
0.00     定价 ¥ 8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07769234
  • 作      者:
    王石红
  • 出 版 社 :
    学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10-01
收藏
畅销推荐
作者简介
王石红,女,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北省中医院脾胃三科副主任。1995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专业,河北省中医药学会首届“白求恩式好医生”;中华中医药学会临床研究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第一届慢性便秘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擅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肠道易激综合征,胃肠道息肉,以及腹胀,胃痛,反酸,烧心,口苦,口臭,便秘,疲乏。参编专著10余部,承担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与多项课题的研究,获得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2项。 刘志青,男,执业医师,执业药师、执业中药师,河北省中药材中药饮片高级鉴别师。从事中医临床和医院管理工作20年。河北省健康促进会中医外治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北省呼吸与健康中西医呼吸病分会常务委员,发表学术论文9篇,核心期刊2篇,参编著作1部,以第一完成人完成科研课题1项,参研河北省科技厅项目2项、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1项,获河北省科技厅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先后获得单位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党员荣誉称号。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医“治未病”思想源于《黄帝内经》,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整体观、“阴阳平衡”的生命观、“未病先防”的健康观,其理论博大精深。在中医治未病理论研究不断发展完善的同时,具有“简、便、验、廉、安”特点的中医适宜技术也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俗话说“十胃九病”,脾胃疾病是临证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历代医家对脾胃病的治疗都较为重视,对其预防也日益受到关注。鉴于此,我们在总结近年来临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个人实践经验体会,编写成书,本书以通俗的语言、简明的方式展示给读者,有较实用的学术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旨在提高医务人员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的临床服务能力,以便更好地为大众提供中医服务。本书共分为七章,分别论述了中医“治未病”理论综述、古典医籍中的中医“治未病”思想、中医“治未病”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中医“治未病”在亚健康状态中的应用、中医对脾胃的认识、“治未病”思想对脾胃病防治的意义及“治未病”思想在常见脾胃病中的应用,适用于中医科、脾胃科等相关科室医护人员及广大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展开
目录
目 录第一章 中医“治未病”理论 1 第一节 “治未病”含义与渊源 1 一、中医“未病”的含义 1 二、“上工治未病”的阐述 3 三、“治未病”理念的内涵 5 四、“治未病”理念的发展源流 8 五、“治未病”的意义 11 第二节 “治未病”理论基础 14 一、阴阳五行学说 14 二、精气血津液学说 19 三、藏象学说 22 四、经络学说 24 五、五运六气学说 25 六、体质学说 28第二章 古典医籍中的中医“治未病”思想 31 第一节 《吕氏春秋》“治未病”思想 31 一、对于寿命的客观认识:长寿非续命 31 二、精气为本,行则无恙——运动与治未病 32 三、顺应自然,天人合一——起居与治未病 32 四、修节适欲,以情胜情——情志与治未病 33 五、食饮节制,有道有法——食饮与治未病 33 第二节 《黄帝内经》“治未病”思想 34 一、《内经》“治未病”的内涵 34 二、《内经》“治未病”的主要内容 35 三、《内经》“治未病”的方法 38 第三节 《伤寒杂病论》“治未病”思想 40 一、“治未病”思想探析 40 二、脾胃辨证的“治未病”思想 43 第四节 《脾胃论》“治未病”思想 45 一、脾土在中,后天之本 45 二、未病防瘥,养生为先 47 三、已病防变,从五行治 48 第五节 《神农本草经》“治未病”思想 48 一、《本草经》的“治未病”思想 48 二、《本草经》三品药物的“治未病”特点 49 三、《本草经》药物“治未病”的应用 50 第六节 《养生四要》“治未病”思想 50 一、寡欲守精,固护根本 50 二、慎动调心,形神俱养 51 三、法时应天,调摄阴阳 51 四、却疾防病,用药中宜 52第三章 中医“治未病”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 52 第一节 从中医健康观认识亚健康状态 52 一、中医学的健康观 52 二、中医学亚健康定义 56 三、中医辨证方法 58 第二节 亚健康状态与未病学的关系 60 第三节 亚健康的常见表现及证候 66 一、亚健康的常见表现 66 二、亚健康的分类 69 三、亚健康的中医常见证候 71 第四节 “治未病”理论在亚健康状态中的防治思路 73第四章 中医“治未病”在亚健康状态中的应用 76 第一节 情志调治 76 第二节 饮食调治 80 第三节 体质调治 83 第四节 膏方调治 89 第五节 中医外治法 93 一、针灸 93 二、推拿 95 三、刮痧 97 四、拔罐 99 五、穴位贴敷 101 六、养生功法 103第五章 中医对脾胃的认识 109 第一节 脾胃的生理功能 109 第二节 脾胃的病理特点 114 第三节 脾胃病致病因素 117第六章 “治未病”思想对脾胃病防治的意义 119第七章 “治未病”思想在常见脾胃病中的应用 124 第一节 慢性胃炎的防治 124 一、概述 124 二、防治措施 125 三、临床应用研究 126 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的防治 131 一、概述 131 二、防治措施 132 三、临床应用研究 133 第三节 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134 一、概述 134 二、防治措施 137 三、临床应用研究 138 第四节 脂肪肝的防治 143 一、概述 143 二、防治措施 144 三、临床应用研究 145 第五节 功能性便秘的防治 149 一、概述 149 二、防治措施 150 三、临床应用研究 153 第六节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防治 156 一、概述 156 二、防治措施 158 三、临床应用研究 159 第七节 小儿厌食症的防治 161 一、概述 161 二、防治措施 162 三、临床应用研究 164 第八节 小儿泄泻的防治 167 一、概述 167 二、防治措施 168 三、临床应用研究 170 第九节 肠易激综合征的防治 172 一、概述 172 二、防治措施 173 三、临床应用研究 175参考文献 180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