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左新河临证经验辑要
0.00     定价 ¥ 89.8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77205366
  • 作      者:
    左新河
  • 出 版 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4-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系统总结左新河教授的学术思想及其临证经验, 包含了医论医话、典型案例、用药特色等内容,对中医、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代谢病的诊治提供参考价值,尤其对于内分泌代谢病方向进修医师、住培医师、研究生等系统学习提供了指导意义,可以推动内分泌学科发展,为瘿病学术流派的传承有重要作用。书中还总结了左新河教授的科研成果及推广应用,提供了科研参考思路,可以深入了解中医瘿病、消渴病源流,其学术成果和临床经验造福百姓健康,减少糖尿病患者、甲状腺疾病患者、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巨大医疗支出。
展开
作者简介
左新河,二级教授、主任医师、第七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湖北省陈氏瘿病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代表性传承人、湖北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现任湖北省中医院甲状腺疾病诊疗中心学科主任、内分泌病科专科主任,陈如泉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项目负责人,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流派传承分会常委,中国中药协会内分泌疾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甲状腺疾病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中医(中西医结合)甲状腺病专科联盟理事长等职务。主持参与了多项*及省部级科研课题,多次获得湖北省科技成果奖,参加湖北省科技厅“十一五”规划中医药规划的拟定工作。主编多部专著,发表医学论文15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全书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医论医话选粹,是根据左教授的临床主要辨治论点提炼而成,对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辨证分析及证治要点附有论述。第二部分为方药拾贝,涉及左教授多年临床的用药规律等。第三部分为医案精选,详细分析了典型病案。第四部分为医家传略,论述左教授临证主要人生历程及照片集锦。全书体现了左教授的临证辨证用药思路和处方风格,对湖北省陈氏瘿病学术流派进行了继承与发扬,对指导临床、培养中医内分泌临床工作者和促进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三、运用六经辨证甲亢
甲亢是由于甲状腺本身功能亢进,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多所致的内分泌疾病,以神经、循环、消化等系统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为主要表现。近年来,甲亢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西医多用抗甲状腺药物、放射同位素碘和手术治疗,目前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是治疗甲亢的首选方案,但部分患者口服抗甲状腺药物后出现粒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过敏反应及存在停药后复发等问题。放射同位素碘治疗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且存在妊娠和哺乳的禁忌证。手术治疗可能损伤甲状旁腺、喉返神经,也存在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风险。联合中医药治疗可以减少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缓解症状,“瘿病 “瘿气”
缩短疗程。本病属于中医学”范畴,中医认为甲亢的发生与情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宜、体质因素等密切相关,历代医家运用脏腑辨证、八纲辨证、六经辨证等辨证方法对甲亢有深入的认识。
六经辨证体系起源于《黄帝内经》,形成于《伤寒杂病论》。六经辨证以经络学说为基础,依据脏腑营卫气血的生理病理变化,结合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辨证,是所有辨证体系的基础,故有“六经钤百病”之说。各种疑难杂症均可用六经辨证进行论治。下文介绍左新河从六经辨证甲亢的思路。
(一)太阳受风,营卫不和
太阳统摄营卫,主一身之表,为六经之藩篱。邪之犯人,太阳先受。中医古籍中不乏六淫之邪与甲状腺疾病的记载,明代陈自明在《外科精要》中云,气
“经络涩滞,血不流畅,风毒乘之,而致然也”,提出外邪致瘿病的可能性,《医宗金鉴 ·瘿瘤》中亦提出瘿病“多外因六邪,荣卫气血凝郁……山岚水气而成”。左新河强调,足太阳膀胱经行背部,极易受外邪侵袭,邪气侵袭阻滞气血运行,致颈项不舒,发为瘿病。风为百病之长,为外邪致病的先导。甲亢患者代谢率增高,皮肤温度升高,腠理疏松而玄府开,易受外邪侵袭,尤以风邪为要。风性主动,飘摇不定,则见手抖、舌颤;
“伤于风者,上先受之”,故见目赤肿痛、眼突目胀。风入腠理,与血气相搏,营卫不和,故见皮肤瘙痒。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感染、外伤与甲亢的病情发展有一定的关系,能引起 甲亢复发或导致甲亢危象等并发症;环境温度的改变、光线变化等因素可引起促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变化及血清中甲状腺激素的代谢变化。左新河治疗甲亢太阳证常用桂枝汤加风药以治内外风,常用桂枝、白芍、生姜、甘草、连翘、桔梗、荆芥、柴胡、夏枯草、牛蒡子等药物,以发挥调和营卫、畅达气机、祛风宣透的作用。
(二)阳明热盛,气阴两伤
阳明经是多气多血之经,阳明病以里、热、实证为主,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均属于阳明经。甲亢以颈前肿大为典型症状,从经络循行(“胃足阳明之脉……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可知,足阳明胃经参与甲亢的发病。《景岳全书》谓,多因有火,,口渴多饮的
“善食而瘦者,然当察火之微甚”甲亢患者消谷善饥、
临床表现,符合阳明胃火炽盛的病机。左新河认为甲亢早期以胃火炽盛证多见,患
者因嗜酒失度、过食辛温香燥之物或饮食停滞,胃气亢盛,致使胃之余气化火,化生
火热之邪,故见食欲亢进、消瘦等阳明热盛之症,“火旺者阴必亏”,火热之邪煎熬津
液,阴液亏虚, “阴虚则无气 ”,阴亏日久气亦虚,病久形成气阴两虚证,则见口干多
饮、疲倦乏力等症状。左新河治疗甲亢阳明证选用白虎加人参汤加减,常用石膏、知
母、人参、山药、山慈菇等,多汗口渴明显者加乌梅、天花粉;精神亢奋,难入眠者,加
生牡蛎、酸枣仁、龙骨;多食易饥者,加黄连。
(三)邪犯少阳,枢机不利
甲状腺位于颈前,属于半表半里的位置,少阳位居半表半里,两者位置关系密
切。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属于少阳经。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胆性正
直,主决断,与人的情志活动有关,甲亢患者多有抑郁、焦虑、易惊等情志类症状,可
从胆怯失决断的角度论治。“三焦为元气之别使”“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三
焦通行诸气,是人体之气升降出入的通道,是气化的场所,也是水液运行的通道,全
身的水液运行代谢离不开三焦的气化作用。气机的升降出入失常是瘿病的病机关
键。少阳主枢,是人体气机的枢纽,少阳枢机不利,则气机疏泄不畅,三焦气化不行,
津液输布障碍,聚湿生痰,血行瘀滞,痰、湿、瘀搏结于颈前而成瘿病。甲亢少阳证多
见目赤、口苦、胸胁胀痛、烦躁易怒或抑郁焦虑、脉弦。左新河治疗该证常用小柴胡
汤化裁,以调和枢机,畅运阳气,常用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生姜、甘草、浙贝母、生
牡蛎等;若胆腑郁热,胆胃不和,则用黄连温胆汤加减。
(四)太阴脾虚,灌溉不足
太阴为三阴病之首,多为病变日久而虚证始生,足太阴脾经和手太阴肺经属于太阴经,足太阴脾经自咽喉两旁甲状腺所在部位上行入舌内,甲状腺疾病与脾脏功 能密不可分。左新河在多年临床经验中发现甲亢患者多具有脾气阴两虚的表现,从脾阴虚论治本病,取得良好的疗效。脾主营,脾脏通过营气挟并转输水谷精微以濡养四肢,此即“脾脏者土也,孤脏以灌四旁”,是脾阴的生理功能,故“脾土之阴受伤,转输之官失职,胃虽受谷,不能运化,故阳自升阴自降,而成天地不交之否”。患者忧思日久伤脾,脾伤气结而生瘿病,脾阴虚则营气不运,故见乏力、腹泻;脾主四肢肌肉,脾阴虚则四肢肌肉不得濡养,故见消瘦;营阴受损,虚热内生,故见怕热、多汗;脾胃同居中焦,脾伤及胃则胃热内生,故见多食易饥。左新河强调治疗甲亢需立足中焦,兼调他脏气血,常用补中益气汤化裁,药用黄芪、白术、山药、生牡蛎、茯苓、当归、陈皮、升麻等,若见腹冷、腹泻,则加干姜、砂仁;若见纳呆,则加焦山楂、炒谷芽、炒麦芽。



(五)君相不安,虚火上炎
少阴主心肾,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导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并能主骨、生髓、充脑,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生长发育、刺激软骨骨化、促进长骨和牙齿的生长等作用,可见肾的生理功能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相似。现代研究也表明,中医肾的概念涉及机体功能的多个方面,与内分泌有关的主要涉及下丘脑 .垂体 .甲状腺轴。中医学认为甲亢心悸关键病机在于心阴虚,心失濡养。心藏神,为人身之大主,统领五脏六腑,故情志不畅则心君受扰而生心火,相火上系于心,下寄肝肾之阴;若君火不安、相火郁勃或肾阴亏虚,阴虚难以敛阳,相火离失本位,则相火不封藏于肾阴之中而妄动上炎,热灼津伤,痰火内结,以致甲亢反复发作,常见心悸、燥热、夜寐不安或失眠、舌红苔少等症。临床上,左新河选用生脉饮化裁,药用南北沙参、麦冬、五味子、生地黄、熟地黄、女贞子、墨旱莲、知母、黄柏等,全方共奏益气养阴、滋阴泻火之功。
(六)风木失司,寒热错杂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从提纲证可看出厥阴病虚实寒热夹杂的病机特点。足厥阴肝经、手厥阴心包经属于厥阴经,足厥阴肝经与甲亢关系尤为密切。布胁
“足厥阴肝经之脉……上贯膈,肋……循喉咙之后”,甲状腺在咽喉部,为足厥阴肝经所过之处,故甲状腺疾病当责之于足厥阴肝经。厥阴风木之肝,主藏血,内寄相火,性喜条达,主疏泄,主升主动,其体为木,其用火,其本阴,其标热,在志为怒,开窍于目。左新河指出甲亢并非单纯的寒证、热证、虚证、实证,而是上热下寒的寒热错杂之证,从《伤寒论》厥阴病论治甲亢更加贴切。病入厥阴则易致风木之火循经上炎,故出现头目胀痛、烦躁易怒、面红 目赤等症。厥阴木气合于手厥阴心包之络,心包络主火,风火相煽,故热气撞心而见心慌胸闷。厥阴经脉挟胃贯膈,肝升胃降,肝失疏泄,郁久化火,火热扰胃,胃火炽盛,故见消谷善饥、怕热、多汗之症。肝木乘脾,脾失健运,则无力运化水谷精微,气血生化无源,出现肠鸣、便溏、大便次数增多、消瘦等脾寒证。肝气生发,喜怒不节,肝疏泄失司,气不行则血不运,气滞血瘀,日久化火,火炙凝痰,易致颈前两侧或一侧甲状腺肿大。左新河治疗甲亢厥阴证常用乌梅汤为主方化裁,寒热并用、上下兼顾,以温达厥阴、清上温下,常用乌梅、桂枝、干姜、附片、当归、党参、黄芩、黄连、鳖甲等药物。
综上所述,甲亢可见于六经病证当中,现多从阳明热盛,气阴两伤、邪犯少阳,枢机不利、风木失司,寒热错杂的病机进行辨治。左新河运用《伤寒论》之六经辨证对甲亢进行辨治,为临床诊疗提供思路和借鉴。
(邹倩 赵勇)


四、从“火郁发之”论治甲亢
甲亢是一组由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氧化过程加快,代谢率增高导致的内分泌疾病。该病属中医学“瘿病”范畴,临床特征主要为颈前肿大、心悸、怕热、多汗、烦躁易怒、消瘦乏力等,尤以女性为多。本病发病与情志因素关系密切,患者多有火热之象。左新河在临床实践中总结经验,认为该病多见于火郁证患者,并依据“火郁发之”理论指导用药,取得较好疗效。
(一)“火郁发之”理论概述
*早提出“火郁发之”·:
理论的是《素问 六元正纪大论》“火郁发之……谓汗之令其疏散也。 ”此篇为运气七篇之一,主要阐释五运六气理论,首次提出“五郁”学说,其中“郁”主要指五行之气被其所不胜之气克制,从而出现的一种被抑制阻遏、郁而不能发的状态。是指火气运行阻遏的反常状态,,“发
“火郁”“火性炎上”故因势利导而之”。后世以《黄帝内经》理论为基础进行扩展,将该理论应用于多种疾病论治。
中医学对“火”的认识,*初为《黄帝内经》中的壮火、少火、君火、相火等理论,后在金元四大家中进一步丰富,如刘完素的“火气致病*多”理论、张从正提出的“火能致燥”、朱丹溪的相火论等。至明代时医家戴思恭提出
“火能致痿”李东垣的阴火论、“气属阳,动作火”的观点,认为气维持人体正常运行,当不能正常升降出入时即成为火,进一步完善了前人对“火”的认识。



有积聚、壅塞、《医碥》指出:滞而不通之义,
皆生于郁。 ”《丹溪心法》中“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同样将人体大
多疾病归结于“郁”。叶天士提出“邪不解散,即谓之郁”,对“郁”进行了进一步补充。
总之, “郁 ”可以归纳为气机运动阻滞,亦可由邪气不能发散导致,*终产生多种
疾病。

“发”作为 “火郁 ”的治疗原则,有散开、分散、开展的意思。《黄帝内经》中将 “发
之”等同于 “汗之 ”。至金元时期,张从正引申为发汗、宣吐、出血均为 “发”的途径。
张景岳另外提出“升阳”亦可称为“发”,即《类经》所言“火郁之病……因其势而解之、
散之、升之、扬之,如开其窗,如揭其被,皆谓之发”,认为“发”使阳气得以升发,郁热
得以透发。总之,“发”的关键在于因势利导,顺其性而治之,通畅气机,且应注重火
郁的病因,随证治之。

(二)“火郁发之”与甲亢
1.病因病机
甲状腺位于肝经循行所过之处。肝性条达,为七情所主,司冲任二脉。食入于
胃赖肝以化水谷,然肝失疏泄,气血失和,水液失布,冲任失和,则七情过极,消谷善
饥或纳差,女子月经不调,男子阳事不举,面浮肢肿,倦怠乏力,与甲状腺功能异常表
现雷同。可见,甲状腺为肝所主。

甲亢临床表现中多有火热之象,如怕热、多汗、消谷善饥等。《杂病源流犀注》曰:
“瘿之为病,其证皆隶五脏,其原皆由肝火。 ”《医宗金鉴》云:“怒气动肝则火盛血燥,致生筋瘿……心主血,暴戾太甚,则火旺逼血沸腾,复被外邪所抟,致生血瘿。 ”焦烁颖团队基于朱丹溪“心动则相火动”理论,提出复发性甲亢的核心病机为相火妄动,常由情志失调使心火亢盛或肝肾阴虚导致。魏子孝认为甲亢为本虚标实之病,本虚以阴虚为主,渐及气虚;标实则无形之邪与有形之邪兼见,表现为气、血、痰、火四郁,其中又以气郁化火为主,继而导致郁火亢盛,气阴两伤。总之,左新河认为甲亢发病与“火”密切相关,主要由肝气郁滞,化火伤阴所致,“火郁”在甲亢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2.甲亢“火郁”分型
本病初起多因肝气郁滞,气郁日久化火伤阴,至后期可成虚证或虚实夹杂之证。
“火郁”发生于病程中期,在本病由实转虚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基于本病的发病机制和病情进展过程,左新河结合临床经验,将处于病程中期的火郁证患者的证型分为以下两种情形。
(1)肝郁化火证:甲状腺肿大,质地柔软,随情绪波动而消长。急躁易怒,焦虑多疑,消谷善饥,烦渴多饮,失眠头晕,眼干目胀,舌质红,苔黄,脉弦数。该证型主要见于本病的前中期,病机以标实为主。

(2)郁火伤阴证:甲状腺肿大,质地软或稍硬,头晕目眩,心悸失眠,目胀干涩,口干颧红,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数。该证型主要见于本病的中后期,病机为虚实夹杂。


左新河认为以上两种证型皆为本病病情进展过程中的常见证型,第一种为气郁转为火郁之时发生,第二种为火郁伤阴导致病情由实转虚或虚实夹杂之时发生,故“火郁”之时进行精准辨证施治对于阻遏病情进一步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火郁发之”治疗甲亢的临床应用
1.疏肝清热,理气消瘿
对于本病前期以肝郁气滞为主的患者,左新河认为因本病易从火化,故一方面要疏肝解郁理气,另一方面要添用少量清热药,以防气郁化火而成火郁。对于已出现火郁证而火热未入脏腑的患者,则应在选择清热药之时,顺应“火”的特性,使用疏散、清透之品,如柴胡、连翘、淡竹叶等,使火邪透发于外。同时应顾护津液,以防火邪伤阴过甚发展成虚证。
2.养阴清火,化痰消瘿
火郁证患者若失治误治,火热之邪进一步耗伤阴液,容易导致阴虚证。左新河
认为对于已有阴虚之证的患者,在清热透火的同时,自当顾护阴液,然火郁未散,不
可过于滋腻,以防火邪炼液成痰,则更伤阴。
3.升阳散火,发散郁热
甲亢患者多有消谷善饥、肠鸣腹泻症状,日久易耗伤脾胃之气,此时可用李东垣的“甘温除热 ”之法,升阳散火同时顾护脾胃之气。方用柴胡、葛根、防风、升麻、羌活、独活、人参、白芍、生甘草、炙甘草等,其中柴胡、葛根、防风、升麻、羌活、独活六味风药,以其轻浮易升生,助阳气升于上、浮于外,从而解除火郁在内不得发散引起的各种病症。左新河认为配伍中既用辛温之品也用辛凉之品,以辛温之品为主,同气相求,从火热之性引郁火向外向上发散,同时佐以补法,扶正以祛邪,可达到祛邪不伤正。
(四)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黄帝内经》中的“火郁发之”,从*初的以汗法治疗火郁证,经后



世的创新,出现了更多解读。 “火”从五运六气概念引申扩展为 “气属阳,动作火 ”,
“发”从*初的汗法扩展为解表、发散、升扬等多种因势利导之法。甲亢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火郁 ”具有关键作用。左新河认为针对火郁证的甲亢患者,应首先辨明虚实,针对患者症状辨明证型,选取合适的导热外出药物,因势利导疏散火邪,补益虚损,使气机条达,火郁得解。
(丁环宇 汪晓露)


五、分期论治甲亢经验
左新河提出可以分期论治甲亢,发挥中医学在治疗甲亢方面的特色及优势。
(一)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甲亢的病因主要与情志、饮食及水土失宜等有关。《诸病源候论 ·瘿
候》云,“瘿者,由忧恚气结所生,亦曰饮沙水,沙随气入于脉,搏颈下而成之”,指出瘿
病的病因主要是情志内伤及水土因素。《圣济总录 瘿瘤》曰,缘忧恚有

·“妇人多有之,
甚于男子也”,强调了情志郁滞对于甲亢致病的重要性。左新河认为,患者长期精神
抑郁则肝失疏泄,致气滞、痰凝、血瘀,但以气郁为先;加之素体阴虚,极易化火,肝火
旺盛,同时又易伤阴;久病则虚,尤以肝肾阴虚为关键,病变涉及肝、肾、心、脾诸脏。

1.初起多实,当以气郁为先
左新河认识甲亢多以历代典籍之相关论述为基础。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瘿候》
曰,由忧恚气结所生”是气结所成”,可见情志不畅在甲亢发病中的

“瘿者,“瘿病者,
重要作用。《济生方 瘿瘤》云,多由喜怒不节,忧思过度,而成斯疾焉。大

·“夫瘿瘤者,
抵人之气血,循环一身,常欲无滞留之患,调摄失宜,气凝血滞,为瘿为瘤”,强调情志
不遂、调摄失宜、气血凝滞发为瘿病。因此左新河认为肝为风木之脏,主藏血而以血
为体,主疏泄而以气为用。情志不畅则肝失疏泄,气郁不行,津液不布,聚而成痰,痰
气交阻颈前渐成瘿肿;日久血行不畅,则痰瘀互结,瘿肿且硬。故甲亢初起多以气
滞、痰凝、血瘀为患,以实证为主,气郁为先。

2.中期郁而化火,责之肝火上炎
《素问 ·至真要大论》云:“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吴鞠通《温病条辨》曰:“肝为刚
脏,内寄相火。 ”肝主升主动,由此左新河指出肝郁化火,随经上炎,煎烁津液,聚而为
痰,壅结颈前而为肿;火炎上而侵肝之窍,则急躁易怒、眼突;肝移热于胃,胃热阴伤,

·“诸风掉眩,此亦见震颤、眩晕等症状。此外,《灵枢 ·经脉》曰,“胆足少阳之脉,起于……马刀侠瘿”,提到胆经受病可致侠瘿,而肝胆为表里,二者相济,因此左新河认为少阳胆火亦可引发甲亢。
3.后期久病伤阴,肝肾阴虚为本
左新河认为患者素体多阴虚,加之气郁化火,久则灼伤真阴,故肝肾阴亏、阴不制
阳、虚热上扰为甲亢后期之核心病机。久病损及肝肾之阴,其精不能上注于目,则见
两目干涩;而腰者,故腰失所养者腰膝酸软;·“阴气者,
肾之府,且《素问 痹论》曰:静则神藏,躁则消亡。 ”故阴虚热扰则形神倦怠、五心烦热、心悸失眠等症状随之而生。
(二)分期论治
左新河倡导本病的治疗应从早、中、晚三期入手,甲亢早期多以实证为主,常见肝郁气滞、气滞痰凝等证,治以疏肝郁为主,兼以行气化痰。中期常见气郁化火、痰凝血瘀等证,治以清肝火为主,兼以化痰祛瘀。后期多虚证或虚实夹杂,常见心肝阴虚、肝肾阴虚等证,治以补肝阴为主,兼以调和他脏。
1.早期
以疏肝郁为主,兼以行气化痰。患病早期多因忧愁思虑或忿郁恼怒致肝疏泄失
职,气滞不布,津停为痰,壅结颈前,临床以颈前有肿块、质软不痛,胸胁胀痛或闷痛,
心烦失眠,急躁易怒,时见咽中如有物阻,咳之不出,咽之不下,舌苔薄黄而燥或舌苔
薄黄而腻,脉弦滑或滑数为主症。左新河针对早期病症特点,治以疏肝解郁、行气化
痰法,临证多以逍遥散合二陈汤加减。具体方药:当归 10~15 g,白芍 15~20 g,茯
苓 10~30 g,柴胡 10~20 g,白术 10~15 g,甘草 5~10 g,海藻 15~30 g,昆布 15~
20 g,浙贝母 6~10 g,陈皮 6~10 g。方中柴胡疏肝行气,配合白芍柔肝缓急;当归养
血和血,配合白术、茯苓健脾,恢复运化之功,使气血有源,津液可行;加之昆布、海
藻、浙贝母、陈皮化痰消肿;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行气化痰、散结消瘿之效。其
中甘草与海藻之比应小于 1∶2,可减毒增效。若患者长久抑郁,难以抒怀,可加枳壳、
厚朴以加强疏肝解郁之效;若甲状腺肿或较硬,加鳖甲、夏枯草、牡蛎以加强化痰散
结之功,并配以川芎、丹参、桃仁、红花、鸡血藤等活血化瘀之品;若有结节,加黄药
子、三棱、莪术、丹参等以活血软坚。
2.中期
以清肝火为主,兼以化痰祛瘀。患病中期肝气郁而化火,肝火亢盛,始伤阴津,临床以颈前瘿肿、急躁易怒、眼球突出、面部烘热、汗出口苦、四肢震颤、形体消瘦、舌 红苔黄,脉弦数或滑数为主症。左新河针对中期病症特点,治以清肝泻火、化痰祛瘀之法,临证多用龙胆泻肝汤化裁。具体方药:龙胆草 5~10 g,栀子 10~15 g,黄芩 6~10 g,车前子 10~30 g,柴胡 15~20 g,甘草 5~10 g,当归 10~20 g,生地黄 12~ 20 g,夏枯草 15~30 g,白茅根 10~20 g,牛膝 10~15 g,牡蛎 10~30 g,珍珠母 15~ 30 g。方中龙胆草清肝利胆泻实火,配合黄芩、栀子、夏枯草清热;牛膝引热下行,车前子泄热,白茅根利小便,共同导热下行;实火伤及阴血,当归、生地黄养血滋阴;牡蛎、珍珠母平肝潜阳;柴胡舒畅肝经之气,引诸药归肝经;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疏肝泻火养阴之效。若突眼、双眼干涩,加青葙子、白芥子、赤芍祛痰益目;若手颤严重,加白蒺藜、石决明;若消谷善饥,加石膏、知母;若颈肿严重,加丹参、玄参、黄药子凉血解毒,并伍连翘散结。



3.晚期
以补肝阴为主,兼以调和他脏。日久损及肝肾之阴,症见颈前瘿肿、眼球突出、形体消瘦、多汗善饥,多伴有腰膝酸软、心悸不寐、两目干涩、头晕目眩、视物昏花、形体倦怠、神疲乏力、五心烦热(入夜尤甚)、舌红苔薄或无苔、脉细数或虚数等症。左新河针对中期病症特点,治以温补肝肾,养营益阴,临证多用一贯煎、滋水清肝饮、六味地黄丸等加减。具体方药:生地黄 15~30 g,当归 10~20 g,白芍 15~20 g,酸枣仁 20~30 g,麦冬 10~20 g,玄参 10 g,龙齿 30 g,黄连 3~10 g,阿胶 5~10 g,牡蛎 10~ 15 g,五味子 6~15 g。方中生地黄、麦冬、玄参、白芍补养阴津;当归、阿胶补养气血;五味子收津敛精;酸枣仁入心经,宁心安神;黄连清泻心火;龙齿、牡蛎镇静安神,诸药共奏养阴生津、宁心柔肝之效。若心悸严重并失眠,加柏子仁、制远志、首乌藤;若耳鸣、腰膝酸软,加桑寄生、怀牛膝;若妇女经期量少或闭经,加制何首乌、益母草、桃仁;若阳痿,加淫羊藿、巴戟天、菟丝子。
(三)总结
西医治疗甲亢的手段虽多样化,但疗程长,有皮疹、肝功能受损、白细胞计数减少等多种不良反应。中医治疗具有明显优势,且不良反应小,特别是备孕女性患者受益佳。左新河在临床实践中从早、中、晚三期辨证论治甲亢,总结出“疏肝郁、清肝火、补肝阴”三大基本治疗法则,并辅以行气化痰、化痰祛瘀、调和他脏,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医论医话选粹 ……………………………………………1
第一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3
第二节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51
第三节 桥本甲状腺炎 …………………………………………………61
第四节 甲状腺相关眼病 ………………………………………………80
第五节 甲状腺结节 ……………………………………………………100
第六节 甲状腺癌 ………………………………………………………117
第七节 亚急性甲状腺炎 ………………………………………………124
第八节 糖尿病肾病 ……………………………………………………134
第九节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153
第十节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161
第十一节 痛风性关节炎与高尿酸血症 ………………………………173
第二章 方药拾贝 ………………………………………………183
第一节 用药规律挖掘 …………………………………………………185
第二节 遣方用药集萃 …………………………………………………230
第三章 医案精选 ………………………………………………259
第一节 甲状腺疾病 ……………………………………………………261
第二节 糖尿病相关疾病 ………………………………………………289
第四章 医家传略 ………………………………………………299
步入杏林,结缘名师 ……………………………………………………301
学验俱丰,精研瘿病 ……………………………………………………302
德艺双馨,教书育人 ……………………………………………………304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