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电池和电解池
1.1 伽伐尼电池
1791年,意大利科学家伽伐尼(Galvani)做解剖青蛙的实验时发现,用两种不同的金属接触青蛙腿会产生电流。这种利用化学反应产生电流的装置称为伽伐尼电池,也称伏打电池或原电池。
1799年,在伽伐尼实验的基础上,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Vlota)发明了人类历史上**个电池,将一块锌板和一块银板浸在盐水中,其结构为
Zn∣NaCl∣Ag
这种电池称为伏打电池。
伏打电池必须满足的条件:具有电解质和电极。电解质可以是水溶液电解质、熔盐、离子液体或固体电解质。
可逆电极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1)电流方向与电极反应的方向一定,即电流方向反向了,电极反应的方向也随着反向;电流停止,电极反应也停止。
(2)在短时间内,电极通过一微小电流,电解质中离子浓度的变化极小,不影响电极电势。
在真空中,一相因吸附了分子或离子,或放出电子而产生静电势ψ。将一单位正电荷从无穷远处移至体系附近(约10-4cm)所做的功即为ψ。这个电势ψ称为外电势或伏打电势,是可测定的。要将此正电荷移入相内,需要穿过界面。由于界面上有一层电荷或取向的偶极子,因此需要做功,以克服此层的库仑力。这个电功就是界面电势。和ψ两电势之和称为伽伐尼电势或内电势,以 表示,有
(1.1)
由于不能测量,所以也不能测量。
1.2 电化学势
一个不带电的组元的化学势由温度、压力和化学组成决定。而带电组元的化学势除温度、压力和化学组成三者外,还与其带电状态有关。例如,一种金属带负电荷越多,从金属中取走电子所需要的功越小。为了表示带电组元的这一特性,古根海姆(Guggenheim)提出一个新的状态函数—电化学势:
(1.2)
式中,为组元 不带电荷的化学势,可看作化学因素部分;为摩尔组元的电荷;F为法拉第(Faraday)常量,。因此,是电势所产生的贡献,可看作电学因素部分。
将电化学势分为化学因素部分和电学因素部分虽然有助于理解,但有些武断。因为将电荷和物质截然分开是没有物理意义的。之所以给带电组元的化学势一个新的名称和新的符号是为了强调其与不带电组元的不同。
对于不带电组元,决定其在α和β两相间平衡的是化学势
(1.3)
对于带电组元,决定其在α和β两相间平衡的是电化学势
(1.4)
并有
(1.5)
如果α相和β相的化学组成完全相同,则
(1.6)
1.3 电池的电动势和吉布斯自由能变化
电池结构为
由于在两相界面有双电层结构,因此:
在1、2两相界面,有
在2、3两相界面,有
在3、4两相界面,有
在4、5两相界面,有
在5、6两相界面,有
将这些电势差相加,得
相1和相6的化学成分相同,用Cu线将相1和相6联结不产生新的界面。因此,有
这是可以测量的电势差。
1899年,吉布斯(Gibbs)指出,相的化学组成完全相同,才能测量其电势差。而 是不能测量的。因此Cu(6)是正极、Cu(1)是负极,所以 称为这个电池的电动势(emf),以E表示,有
(1.7)
上面的电池有下列平衡:
(1)
(2)
(3)
(4)
(5)
各式相加,得
移项,得
即
在电势为的电场中,1个电子的电荷为e的1mol电子的化学势为
(1.8)
式中,为标准状态电子的化学势(摩尔吉布斯自由能);为阿伏伽德罗(Avogadro)常量;为法拉第常量。
所以
即
(1.9)
推广到任一电池,有
(1.10)
式中,为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组元i的化学计量系数,产物 为正,反应物 为负;为组元i的化学势。
对于电池
阴极反应为
阳极反应为
电池反应为
阴极反应的两相界面有
将这些电势相加,得
阴极有下列平衡
各式相加,得
有
式中,
上角标“”表示标准化学势。代入上式,得
移项,得
(1.11)
(1.12)
式中,
阳极反应两相界面有
将这些电势相加,得
阳极有下列平衡:
各项相加,得
有
式中,
代入上式,得
(1.13)
移项,得
(1.14)
式中,
式(1.11)+ 式(1.13),得
移项,得
即
得
(1.15)
式中,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