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地下空间大事记
1月19日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组织相关单位围绕轨道交通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总结地方推动节约集约用地的典型经验,编制完成《轨道交通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节地模式推荐目录》。
3月25日
国产首台永磁驱动矩形顶管机顺利贯通首区间,装备应用于深圳华为坂雪岗地下人行通道工程。该工程单次顶进距离为144米,是目前国内10米级以上大断面矩形顶管机单次顶进距离*长的隧道。国产首台永磁驱动矩形顶管机的成功应用,打开了城市地下通道顶管施工的新局面。
4月20日
国家重大水利工程、粤港澳大湾区标志性项目—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中全线*长人工钻爆隧洞正式动工。该工程输水线路全长约113公里,采用地下深埋盾构方式,在纵深40米至60米的地下空间建造。
5月18日
上海苏州河深隧工程SS1.1标和SS1.2标套铣法超深地下连续墙的成功实施,标志着“百米级”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趋于稳定成熟,不仅为苏州河段深层排水调蓄管道系统后续工程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软土地层深层地下空间的开发提供了新方法。
6月12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编制《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技术指南》,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生产工作,提升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水平。该技术指南同样也适用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中重点地下基础设施(综合管廊①、地下综合体等)建设的质量安全管理。
9月13—14日
2020盾构TBM(tunnel boringmachine,隧道掘进机)与掘进关键技术暨盾构TBM再制造技术国际峰会在郑州举办。会议主题为“深化盾构TBM技术创新,推进盾构TBM智能发展”。该国际峰会由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牵头主办,为盾构行业提供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平台,促进了隧道和地下工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对推动我国重大装备和施工技术持续创新突破发挥了重要作用。
10月30日
国内首*“预留通道+地下管廊”一体化项目—河北雄安新区容东片区综合管廊干线实现贯通。该项目采用双层结构,上层预留物流通道,下层集纳市政配套基础设施管线,可满足未来该片区城市能源、电力、通信、供水的传输需求,物流通道建成后可行驶双向两车道的无人驾驶物流车,为实现城市智能物流配送提供保障。打造地下管廊“雄安样板”,引领综合管廊未来发展方向。
11月17日
上海“陆翔路-祁连山路贯通工程Ⅱ标矩形顶管机”顺利到达接收井,标志着这条世界*长超大断面矩形顶管工程东西双线正式贯通。
11月25—26日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地下管线专业委员会2020年年会”在上海举办,主题为“常态化防疫下—地下管线新动能”。年会总结2020年及近年来该专业领域的技术进步、管理经验,并与其他行业组织共同就地下管线行业出现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进行交流研讨。
12月26日
由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主办的“国土空间规划契机下地下空间的机遇与挑战”学术研讨会暨《2020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蓝皮书》发布会在北京举办。该学术研讨会紧扣地下空间规划学科自身的特点,在国土空间规划战略背景下,以该蓝皮书发布会为契机,在顶层设计、学科趋势、行业动态等领域探讨地下空间的未来发展。
第一章地下空间纵览
1.1中国新型城镇化下的地下空间发展格局
随着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市地下空间将成为与“领土、领海、领空”并行的“第四国土”资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重要支撑,今后将持续提供不竭动力。以空间分布的集聚程度来衡量,截至2020年底,中国城市地下空间仍延续“三带三心多片”的总体发展格局,如图1.1所示。
图1.1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格局
其中,“三带”指的是中国三条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连绵带,分别为东部沿海带、长江经济带和京广线连绵带。
“三心”指的是中国三个城市地下空间发展中心,区内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整体水平领先全国。从在中国的区域位置来看,“三心”分别为北部发展中心、东部发展中心和东南发展中心。北部发展中心为京津冀都市圈,地下空间发展从人防政策要求建设逐步向市场化主导过渡。东部发展中心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简称长三角城市群),东南发展中心为粤港澳大湾区,两者在地下空间发展上均以市场力量为主导。
“多片”指的是以各级中心城市为核心,以不同规模城市群为主体呈多元分布的地下空间集中发展片区。“多片”分别为以成都和重庆为核心的成渝城市群地下空间发展片、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地下空间发展片、以西安为核心的关中平原城市群地下空间发展片。典型特征是区内城市在“十三五”期间发展水平提升较快,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力量共同作用推动地下空间发展,城市群中心城市的地下空间发展较领先,逐步接近“三心”城市,而其他城市与城市群中心城市相比,差距仍较大。
综观“十三五”时期,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态势与中国城镇化发展有着非常显著的黏附特征,整体呈现出城镇化率较高的城市的地下空间人均规模、地下交通设施规模等指标值较大,地下空间市场化建设程度较高。
以地铁建设为例,截至2020年底,已运营地铁的城市中,63.2%的城市位于“三带三心多片”,39.5%的城市位于“三心”中,各城市地铁建设与地下空间发展态势高度契合,如图1.2所示。
图1.2截至2020年底中国地铁运营城市分布图
1.2中国成为领军世界的地下空间大国
1.2.1中国地下空间的影响力
新型城镇化战略推进下,城市空间需求持续增长,对人居环境质量提出新要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在城镇化品质的提升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综观世界地下空间发展历程,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建设始于20世纪50年代,主要为备战备荒的防空地下室,较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起步晚,但凭借强大的国家力量、经济驱动和功能需求,中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发展迅速。
自本系列报告编制之初(2014年),中国以地铁为主导的地下轨道交通、以综合管廊为主导的地下市政等快速崛起,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呈现规模发展态势,中国不仅在建设数量、建造速度、勘测手段与建造工艺上实现了世界领先,在规划设计、装备制造和运营管理等方面也逐渐赶超发达国家(或地区),成为名副其实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大国,并引领地下空间的发展。
1.2.2“十三五”期间中国地下空间发展规模概述
截至2020年底,中国(本报告中除明确注明,各项统计数据均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城市地下空间建筑面积(以下简称地下空间面积)累计达24亿平方米。
其中,2020年中国城市新增地下空间面积(含轨道交通)约2.59亿平方米,如图1.3所示。新增地下空间面积同比增长0.78%,占同期城市建筑竣工面积约22%,而长三角城市群以及粤港澳大湾区中的珠三角城市群,该比值达到24%,共同构成主导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的增长极。
“十三五”期间,中国累计新增地下空间建筑面积达到13.3亿平方米,以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以下简称七普)统计的城镇常住人口90199万人计算,新增地下空间人均面积为1.47平方米。“十三五”期间累计新增地下空间面积*多的省级行政区划单位依次为江苏(1.76亿平方米)、山东(1.29亿平方米)、广东(1.24亿平方米)、浙江(1.01亿平方米),如图1.4所示。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