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和内容是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从事产业园区空间形态研究,是上海产业园区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实践者。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从1980 年代的漕河泾开发区,到1990年代的浦东经济特区大开发,再到21世纪的张江高科技园区、虹桥商务区,以及近年来的五大产业新城等,都留下了上海院建筑师们的智慧结晶和辛勤汗水。在全国范围内,上海院建筑师主导的产业园区项目也数不胜数,其中不乏华为青浦园区、徐汇滨江阿里园区、杭州阿里巴巴达摩院、成都字节跳动总部等具有代表性的项目。
本书的研究内容以产业园区的外部空间形态为核心内容,基于产业的分布有很强的政策性、地域性的特点,甚至收到全球化的很大影响。本书研究的正体架构以中外比较研究为基点,从城市宏观视角作为起点,逐层级细化,最终落实到建筑单体的设计。研究希望对于产业园区的空间建设有个思维脉络上的梳理,从因到果,从宏观到微观,从大到小,从生产到人文。总结归纳了6类产业园区的空间形态,分别是产业新城、产业郊区化、产业更新区、产业社区、产业街区、产业建筑。本书作者结合参与设计的产业园区案例对理论作了具体分析,其总结的中国当前产业园区的发展特点和趋势有助于产业园区的规划者、设计和管理者拓展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