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精神退缩(精神病神经症和边缘性病人的人格病理组织)
0.00     定价 ¥ 4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8441167
  • 作      者:
    作者:(英)约翰·斯坦纳|责编:刘雅|译者:刘岳//李航//欧阳黎娜
  • 出 版 社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3-01
收藏
编辑推荐

斯坦纳是克莱因学派的一位重要作者,其简洁明了的语言风格为读者理解和阅读他的思想铺设了一条通畅的大道。这本《精神退缩》十分好读,除了得益于作者使用的语言之外,也因为精神退缩概念本身具有强大的临床解释性和应用性。希望这本书可以为临床工作者带来理论支持与实践帮助。

展开
作者简介

约翰·斯坦纳(John Steiner)

英国精神分析协会(British Psychoanalytical Society)精神分析师、作者、培训师。斯坦纳是一位多产的“伦敦后克莱因学派者”,他提出了许多在临床上有着广泛应用的概念和术语使用方式,包括精神退缩、病理组织、看见和被看见、以病人为中心的诠释和以分析师为中心的诠释等。


展开
内容介绍
约翰·斯坦纳发现,有一些难以治愈的病人为了躲避痛苦避开了真实关系,为自己建造了精神退缩。尽管病人仍常常处于痛苦之中,但是他们觉得自己受到了保护,并从精神退缩中找到自恋和受虐的满足。这些病人建立了防御的病理性组织和幻想的客体关系,使用大量的投射性认同、理想化,严重损害了现实感,以及为了获得安全感卑躬屈膝地服从他们在内部世界中人为建立起的组织。通过精神退缩这一概念,精神分析师可以理解那些难以触及的病人的心理状况,并推荐分析进程。本书详见阐述了这一概念,并提供了丰富的案例,为读者阐明该如何应用于实践。
展开
精彩书摘

《精神退缩:精神病、神经症和边缘性病人的人格病理组织》中讨论的这些主题源于我对几个病人的分析中的实际困难的努力思考。同许多当代分析师一样,有两个问题特别困扰着我:第一个问题是与病人进行有意义的接触,第二个问题是处理变得重复、静态和无成效的分析。与这类病人工作的经历,让我观察到他们使用各种机制来创造心智状态,从而提供保护,免受焦虑和痛苦。他们退出与分析师的接触,进入这些状态,这些状态在空间上经常被感受为就好像它们是病人可以躲藏的地方。我把它们称为精神退缩、避难所、收容所、庇护所或避风港,这本书讲述了它们的运作方式。如果这种撤回状态延长并重复,则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分析就会陷入困境。这导致了一个临床情境,引起了关于分析师的技术问题,包括他或她的理解能力,以及病人的心理病理学和防御选择的问题,这些将在以下章节中讨论。

在第1章中,我通过对精神退缩理论的概述,介绍了本书的一些重要主题,包括表明人格病理组织活动方式的核心思想。这些组织被概念化为一组防御和一个高度结构化、紧密结合的客体关系系统。虽然本章是相当理论性的,但我的定向主要是临床,我关心的是理解病人和分析师在分析性咨询室中的互动情况。然而,理论本身不仅是重要和有趣的,而且应该在临床上有用。由于分析师总是有一个理论,无论是否是他①有意识支持的理论,在我看来,有意识的理论总比潜意识的偏见更好。然而,重要的是要强调,我阐述的理论描述旨在提供背景态度,而不是当病人实际就诊时在咨询室中用作公式。在这里,我同意比昂(1970)的观点,即分析师的首要任务是让自己对病人可用,开放他的心智,尽可能减少干扰地接收病人传递的信息。理论就像“记忆和欲望”,会填满分析师的心智,于是无法为病人的投射留出足够的空间。然而,一个健全的理论方法,可以让分析师在分析小节之间思考临床材料时,或在写作和与同事讨论时,利用简单和明确的理论;而当分析师与病人在一起时,实际上更容易让理论后退到背景之中。

在第2章中,我更详细地描述了精神退缩,并使用临床材料来说明它们的运作方式,即作为避开偏执—分裂和抑郁焦虑的避难所。

第3章回顾了偏执—分裂位和抑郁位及各自焦虑的特征。这些被进一步细分,以阐明当个人处于特定压力下的若干节点,其结果是,个人可能转向人格病理组织的保护。

第4章接着回顾了自恋的客体关系,以及以往对人格病理组织的研究。尽管这篇回顾集中在克莱因学派作者身上,但重要的是认识到,克莱因学派之外的许多分析师都在这方面和相关领域做了重要的工作,有时他们使用类似的概念,但术语不同。不可能全面回顾这项工作,但在第4章中将简要讨论其中的一些内容。

第5章描述了重新找回通过投射认同而丧失的自体部分的方法。当考虑如何离开精神退缩时,关键是投射认同的可逆性以及重获通过这一机制丧失的自体部分。本章回顾了构成哀伤的事件的正常序列,并描述了一个模型,该模型表明,正是在哀伤过程中,自体部分才得以收复。

第6章讨论了精神病性组织。精神病病人修复自我的需要源于一种绝望的情况,这是他自己的心智受到攻击后内在灾难的后果。解释了人格病理组织作为受损自我的补丁的方式。

第7章说明了当病人感到委屈和怨恨但不能表达他报复的愿望时,病理组织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该组织可能再次作为对迫害和碎片化的防御,但同时它可以保护病人免受抑郁位的痛苦和内疚,并防止丧失的体验。如果病人能够从精神退缩中走出来,与心理现实接触,他可能能够认识到足够多好的感觉,使他能够感到后悔和悔恨。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哀伤可以继续进行,投射可以从客体撤出并返回自体。病人感觉他能够得到宽恕,反过来又可以宽恕客体,这样就可以开始走向修复。

第8章论述了精神退缩之变态(perverse)的方面,检视了精神退缩与现实的特殊关系类型(这是它们的特征)。我在这里表明,它们通过弗洛伊德(1927)在恋物癖研究中所描述的方式—同时接受和拒认—来处理现实。

第9章对这一讨论进行了扩展,说明了变态的客体关系,包括自体不同部分之间的变态关系,如何帮助加强病理组织对人格的控制。

在第10章中,我转向文学,看看索福克勒斯关于俄狄浦斯的伟大戏剧,这些戏剧对精神分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用这种材料来观察两种类型的精神退缩。在《俄狄浦斯王》中,我描述了变态的机制,尤其是我称之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视而不见”的机制,它使真相既被承认,也被拒认,也就是说,知道的同时又不知道。在《俄狄浦斯在科伦那斯》中,发生了一个更为彻底的与现实的断裂,我称之为“从真相逃入全能”,这是一个精神病性的精神退缩的例子。

最后在第11章中,我讨论了对那些紧紧抓住人格病理组织的病人的分析中出现的一些技术问题。我建议区分“需要理解”和“需要被理解”是有益的。在此基础上,可以将移情诠释示意性地分为以病人为中心的诠释和以分析师为中心的诠释。我讨论了每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并建议,有时在有强烈的精神退缩倾向的病人那里,以病人为中心的诠释可能特别具有侵扰性和迫害性。在这些时候,转向以分析师为中心的诠释可能有助于分析师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有时还有助于避免陷入僵局。


展开
目录

第1章 精神退缩理论

第2章 精神退缩:临床案例

第3章 偏执-分裂位和抑郁位

第4章 综述:自恋的客体关系与人格病理组织

第5章 通过投射认同恢复失去的部分自体:哀伤的作用

第6章 遁入妄想的世界:人格的精神病性组织

第7章 复仇、愤恨、悔恨与修复

第8章 精神退缩与现实的关系

第9章 病理组织中的变态关系

第10章 在《俄狄浦斯王》与《俄狄浦斯在科伦那斯》中呈现的两类病理组织

第11章 精神分析的技术问题:以病人为中心和以分析师为中心的诠释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