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金色牢笼(厌食症的心理成因与治疗)(精)/发现系列
0.00     定价 ¥ 6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300312873
  • 作      者:
    作者:(美)希尔德·布鲁赫|责编:杜晓雅|译者:张沁文//朱睿臻//黄骆怡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2-01
收藏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希尔德·布鲁赫

进食障碍领域著名学者,生前曾任贝勒医学院精神病学教授。她在20世纪70年代开创性的工作,为推动社会对进食障碍的理解和治疗做出了重大贡献。她的著作《进食障碍》(Eating Disorders: Obesity, Anorexia Nervosa, and the Person Within)以及《金色牢笼》(The Golden Cage: The Enigma of Anorexia Nervosa)是该领域的权威经典,其深远的影响延续至今。 希尔德·布鲁赫生前曾被授予多项荣誉,包括美国精神病学会创始人奖等。


【译者简介】
张沁文 自2019年起致力于进食障碍的科普传播,推动医疗机构与患者间的联结,包括原创科普内容和纪录片创作,发起进食障碍互助社群(现存人数超1500人)及进食障碍公益科普团队ED Healer;2021年作为策展人及总执行举办国内**身材焦虑展。

朱睿臻 本科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目前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攻读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学位。国际进食障碍学会(AED)成员,长期从事身体形象、进食障碍的相关研究。

黄骆怡 本科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和认知科学双专业,目前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跨学科人类发展学专业硕士学位,致力于认知发展研究和进食障碍科普。
展开
内容介绍
厌食症,全称为神经性厌食,早在150年前由英国医生威廉·格尔爵士和法国医生查理斯·拉赛格命名。20世纪中叶,厌食症曾被认为是仅见于发达国家的、在“以瘦为美”观念影响下的“西方文明病”,其病因复杂,治疗困难,早期的治疗方法要么仅限于改善体重、内分泌等生理指标,要么让患者陷入漫长的精神分析中越来越瘦。 本书作者希尔德·布鲁赫在20世纪70年代开创性的工作打破了这一心身割裂的僵局,她指出了优先改善厌食症患者极低体重的必要性,同时强调对产生和维持厌食症的心理过程的深入剖析和理解。布鲁赫里程碑式的研究发现重塑了现代医学界对厌食症的认知,从此,厌食症的谜团被一步步揭开。 作者在本书中带着对厌食症患者深切的同情、尊重和理解,以生动平实的叙述,勾勒出他们挣扎艰难的人生;同时,又恰到好处地将简洁深刻的心理分析穿插其中,以不堆砌术语的方式帮助读者重新认识厌食症。 阅读此书,能让厌食症患者更好地理解自己,也能让渴望帮助他们的亲友和专业人员在更多理解的基础上给予他们更好的支持。
展开
精彩书摘
中文版序

厌 食 症(anorexia), 全 名 为 神 经 性 厌 食(anorexia nervosa),指的是个体通过有意严格限制进食,使体重明显下降并低于正常值而导致生理、社会功能损害的一类精神障碍,为三大进食障碍(厌食症、贪食症和暴食症)之一。厌食症患者体重过低、营养不良,常导致全身脏器出现继发性病症,严重者会因多器官衰竭致死,死亡率高达5%~20%,是精神科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令人费解的是,患者即使骨瘦如柴,仍然感觉自己胖。他们否认疾病的严重性,拒绝就医治疗,即使在家人的迫使下就医,也很难和专业人员保持持久合作,常会在治愈前脱落。目前精神科也尚无特效药让患者改变饮食习惯、改善营养。以上这些原因均导致厌食症的治疗成为精神科的一大难题。

“神经性厌食”最早由英国医生威廉?格尔爵士(Sir William Gull)和法国医生查理斯?拉赛格(Charles Lasègue)于 1873 年命名,至今已有 150 年的历史。20 世纪中叶,厌食症曾一度被西方学者认为是“西方文明病”且“仅见于西方发达国家”。然而,随着全球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我国 20 世纪 80 年代改革开放后,西方“以瘦为美”的审美观也随着媒体逐渐传播到了我国。进入 21 世纪后国内进食障碍患病率快速增长,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网络和社交媒体在青少年和年轻人中普及,以及“好女不过百”“A4腰、直角肩、筷子腿、锁骨放硬币、反手摸肚脐”等畸形审美观的广泛传播,包括厌食症在内的进食障碍正严重并快速影响着越来越多女性为主的青少年和年轻人群体,这一点在来自医疗机构、学校、网民的调查数据中均有体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国家营养和食品安全研究所做的“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项目发现,2009 年、2011 年和 2015 年进食障碍患病率(11~50 岁人群)分别为5.88%、 5.99% 和 6.91%,呈现不断增高趋势。


面对我国当前这一严峻状况,作为医治厌食症的主力军,精神科医师该做些什么? 20 世纪美国著名精神病学家希尔德?布鲁赫撰写这本科普书《金色牢笼:厌食症的心理成因与治疗》(The Golden Cage : The Enigma of Anorexia Nervosa),便给国内精神科医师做出了很好的示范。当时美国的厌食症发病率与日俱增,布鲁赫意识到,进食障碍专业人士仅在同行圈内发声远远不够,还需与更广大的人群展开对话,于是在 1978 年,年逾七旬的她推出了这本面向非专业人士的科普书。该书一经出版立即成为经典,先后被译成法语(1979 年)、日语(1979 年)、意大利语(1983 年)、德 语(1998 年)、西班牙语(2001 年)等多种文字出版,英文版于2001 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再版。该书受到了全世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喜爱,它帮助读者们揭开了厌食症之谜。这次中文版的翻译,无疑也会让更多的中国读者了解并理解厌食症。

虽然这本厌食症科普书出自美国精神科医生,然而,正如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进食障碍诊治中心客座教授、当代著名进食障碍专家、斯坦福大学进食障碍项目主任詹姆斯?洛克(James Lock)教授所说,“神经性厌食没有种族或文化界限,当它来袭时,它会以同样可怕和难以理解的力量到处袭击”。虽然现在离本书英文版首次出版已有 45 年,然而,厌食症疾病的本质并没有随着时间发生改变,透过布鲁赫医生的文字所展现出来的对厌食症患者富有同情心的尊重和理解永远不会过时,甚至在强调心身整合治疗的当下显得更为重要。正如本书书名中“金色牢笼”所隐喻的那样,厌食症患者生活在一个金色的牢笼之中,外表光鲜亮丽,但内心却充满了不自由和无力感,无论是数十年前还是当今的厌食症,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的厌食症,都是如此。而治疗的过程就是逐渐打开牢笼、解放心灵的过程,这是所有厌食症患者治愈的必经之路。布鲁赫用此书向世人证明,对厌食症患者内心体验的深刻理解和共情,可以是打开金色牢笼的一把钥匙。

厌食症的病因迄今尚未完全阐明,涉及生物、心理、社会文化等多因素,现代的治疗原则是,精神科医生需要联合营养学家、内科医生、儿科医生、心理治疗师等不同领域专家开展多学科治疗。而这一心身整合的厌食症治疗理念,早期也受到布鲁赫治疗理念的影响。布鲁赫被认为是现代“神经性厌食”概念的主要塑造者。她 1904 年出生在德国的一个犹太裔家庭,1929 年毕业于弗莱堡大学医学系,1934 年移民美国后,最先就职于哥伦比亚大学附属婴儿医院及该校儿科系内分泌研究所,主要从事儿童肥胖症相关的研究和临床工作。1941年,她前往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学习精神病学,师从弗丽达?弗洛姆 ? 赖克曼(Frieda Fromm-Reichmann)和哈里?斯塔克?沙利文(Harry Stack Sullivan)等精神分析大家,并开始从精神分析的视角理解肥胖症。她认识到,异常的进食行为往往是个体试图解决情感或人际问题的一种方式。这对她后来的工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与此同时,布鲁赫愈加频繁地接触到另一种与进食和体重相关的疾病,即神经性厌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世界一片繁荣安定,却有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自愿挨饿,变得极度消瘦。对于这种疾病,当时的医学研究主要关注其内分泌、代谢等生理改变,很少对其心理因素进
行深入探讨。在治疗方面,儿科或内科医师强调体重纠正,而不是对患者的内在体验的理解与改善,虽能在短期内改善营养指标,却容易复发,不利于疾病的根治;精神分析师则常拘泥于谈话治疗,耽误了对营养不良本身的干预,使重症患者陷入“越谈越瘦”的危险境地。而布鲁赫的工作打破了这一心身割裂的僵局。1973 年,她将数十年的研究成果整理成《进食障碍:肥胖、神经性厌食与其中之人》(Eating Disorders: Obesity, Anorexia Nervosa, and the Person Within)一书进行出版。具有儿科背景的她清楚意识到饥饿对个体心理功能的直接影响,毫不含糊地指出极低体重的厌食症患者优先改善体重的必要性;同时,凭借
细致的观察和深厚的精神分析功底,她对厌食症产生和维持的心理过程进行了极为准确的描绘和透彻的剖析,呈现了其精神障碍的本质。可以说,她的《进食障碍》一书重塑了现代医学界对神经性厌食的认识,兼顾躯体治疗和心理治疗,是一本里程碑式的学术巨著。

本书则是布鲁赫的另一本相关的学术经典著作。这本书既不堆砌艰涩的术语,也不罗列枯燥的研究数据,而是将重点放在厌食症患者的主观体验上,用平实的叙事勾勒一个个挣扎的人生,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在叙述案例的同时,布鲁赫恰到好处地将简洁的分析穿插其中,将抽象的心理学概念化为无形,将厌食症患者难以名状的感受变得容易理解,加深了读者的理解。这本书深入浅出,阅读此书,会让患者感同身受,更好地理解自己;能让帮助他们的亲友和专业人员在理解的基础上共情,在提供支持时感到更有信心。

布鲁赫在此书出版七年后与世长辞,她生平的工作,促成了厌食症从内科疾病到精神障碍、从不可理解到可理解、从难治到可治的转变。作为一名长期从事进食障碍诊治的精神科医师,非常期待本书中文翻译版的问世,这是中国精神科医师对作者布鲁赫最好的纪念和致敬!

最后,感谢本书的译者张沁文、朱睿臻和黄骆怡,她们分别是国内多年来专注进食障碍的科普者、上海交通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和认知科学双专业学士,她们对进食障碍科普的热情和精益求精的文字翻译,使得这本经典著作的中文版得以问世。感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博士许翼翔和我共同审校,保证了本书的学术严谨性。

不论你是希望自身改变的厌食症患者,还是渴望帮助厌食症患者改变的家人、朋友,或是希望改变厌食症患者的医生或治疗师,你都有可能像过去几十年全世界无数的其他读者一样,从这本书中找到那个改变的起点。
陈 珏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主任
进食障碍诊治中心负责人
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进食障碍协作学组组长
2022 年 11 月 30 日
展开
目录
【目录】

第 1 章  关于饥饿的疾病  / 001
关于食物的想法完全占据了她的大脑,但这些头脑中的声音似乎是相互冲突的,有些告诉她“吃,吃,吃”,有些则告诉她“不要,不要,不要”。


第 2 章  金笼里的麻雀  / 029
她想到了一个形象,那就是她像一只被关在金笼子里的麻雀。和家里的奢侈环境相比,她实在是太朴素和简单了,同时她也被剥夺了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的自由。


第 3 章  完美的童年  / 049
“从不给别人惹麻烦”的孩子已经有了麻烦,过度自觉、过度勤奋和顺从的表现是对问题的警告信号。在许多方面,这些孩子满足了每个家长和老师对完美孩子的想法,但他们是以一种夸张的方式做到的。


第 4 章  疾病伊始  / 075
他们不可能再继续以前那样的生活了。他们通过节食来逃避人生中的困境,以过于苗条的身躯撤销青春期带来的身体变化,他们将自己的身体变成了他们唯一可以行使控制权的角斗场。

第 5 章  厌食症患者的视角  / 097
体重降得越多,他们就会变得更加确信他们是特殊且不同的,也更加确信正是瘦弱的身材让他们有价值、重要、非凡、与众不同和杰出。


第 6 章  体重矫正  / 125
神经性厌食不是一个有关体重和食欲的疾病,尽管在外表上看来是这样的。它在本质上关乎内心的疑虑和缺乏自信心。

第 7 章  与家庭的脱离  / 147
澄清潜在的家庭问题是治疗的一个必要部分。这些问题可能不是可以被识别出来的公开冲突;相反,很多时候过度的亲密和参与才是根源所在。

第 8 章  改变想法  / 167
她认为是自己建造了这个牢笼:“一旦你为自己设定了一个模式,你就想达到你认为大家对你的期望。正是这种人为的模式铸成了牢笼,成为让人无法摆脱的东西。”现在,治疗帮助她打破了这个牢笼,她自由了,站在了牢笼之外。

译者后记  / 205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