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背景和方法
一、调查背景
二、调查目的
(一)总目标
(二)具体目标
三、调查方法与内容
(一)调查对象
(二)抽样设计
(三)调查内容与方法
四、样本及代表性评价
(一)抽样样本与全国人口基本人口学指标比较
(二)抽样样本与全国人口年龄构成的比较
(三)监测点变更情况
五、数据处理、统计分析方法及结果表述
(一)数据处理
(二)统计分析方法
(三)指标定义与评价标准
六、质量控制的组织与实施
(一)质量控制组织和技术措施
(二)质量控制的内容和结果评价
第二部分 主要调查结果
第一章 调查样本人口基本情况
一、监测人口规模
二、样本人群特征
(一)性别和年龄构成
(二)文化程度
(三)职业分布
第二章 膳食营养状况
一、食物摄入量
(一)中国居民食物摄入量
(二)3~5岁儿童食物摄入量
(三)6~11岁儿童食物摄入量
(四)12~17岁儿童青少年食物摄入量
(五)18~59岁成人食物摄入量
(六)60岁及以上成人食物摄入量
二、能量及三大营养素摄入量
(一)中国居民能量及三大营养素摄入量
(二)3~5岁儿童能量及三大营养素摄入量
(三)6~11岁儿童能量及三大营养素摄入量
(四)12~17岁儿童青少年能量及三大营养素摄入量
(五)18~59岁成人能量及三大营养素摄入量
(六)60岁及以上成人能量及三大营养素摄入量
三、主要维生素与矿物质摄入量
(一)中国居民主要维生素与矿物质摄入量
(二)3~5岁儿童主要维生素与矿物质摄入量
(三)6~11岁儿童主要维生素与矿物质摄入量
(四)12~17岁儿童青少年主要维生素与矿物质摄入量
(五)18~59岁成人主要维生素与矿物质摄入量
(六)60岁及以上成人主要维生素与矿物质摄入量
四、膳食结构
(一)能量的食物来源
(二)能量的营养素来源
(三)蛋白质的食物来源
(四)脂肪的食物来源
五、人群食物消费模式
(一)6~17岁儿童青少年食物消费模式
(二)18岁及以上成人食物消费模式
六、纯母乳喂养状况
七、合理辅食添加情况
第三章 体格与营养状况
一、身高(长)和体重及变化
(一)0~5岁儿童身高(长)和体重及变化
(二)6~17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及变化
(三)18岁及以上成人身高、体重及变化
二、营养不足状况
(一)0~5岁儿童营养不足状况
(二)6~17岁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足状况
(三)18岁及以上成人营养不足状况
三、腰围状况
(一)7~17岁儿童青少年腰围状况
(二)18岁及以上成人腰围状况
四、超重肥胖状况
(一)0~5岁儿童超重与肥胖状况
(二)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状况
(三)7~17岁儿童青少年中心性肥胖
(四)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和肥胖状况
(五)18岁及以上成人中心性肥胖
五、贫血状况
(一)0~5岁儿童血红蛋白水平及贫血情况
(二)6~17岁儿童青少年血红蛋白水平及贫血情况
(三)18岁及以上成人血红蛋白水平及贫血情况
六、铁营养状况
(一)6~17岁儿童血清铁蛋白水平
(二)18岁及以上成人血清铁蛋白水平
(三)中国居民低铁蛋白率
七、维生素A营养状况
(一)6~17岁儿童青少年血清维生素A营养状况
(二)18岁及以上成人血清维生素A营养状况
八、维生素D营养状况
(一)6~17岁儿童青少年血清维生素D营养状况
(二)18岁及以上成人血清维生素D营养状况
九、锌营养状况
(一)6~17岁儿童青少年血清锌营养状况
(二)18岁及以上成人血清锌营养状况
十、饮水状况
(一)7~17岁儿童青少年饮水状况
(二)18岁及以上成人饮水状况
第四章 成年女性营养与健康状况
一、育龄妇女营养与健康状况
(一)膳食营养状况
(二)营养不良及超重肥胖状况
(三)贫血患病状况
二、孕妇营养与健康状况
(一)体格状况
(二)血红蛋白水平和贫血患病率
(三)微量营养素营养状况
三、乳母营养与健康状况
(一)体格状况
(二)血红蛋白和贫血患病率
第五章 行为和生活方式
一、就餐行为
(一)每日三餐率
(二)三餐就餐行为
(三)三餐在外就餐比例
二、身体活动状况
(一)6~17岁儿童青少年的身体活动情况
(二)18岁及以上成人的身体活动情况
三、饮酒行为
(一)饮酒率
(二)酒精摄入量
(三)危险饮酒率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