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蒋子龙新散文作品。
◎他年逾八十,依然关注时代,关心民生,关照生命
《故事与事故》是“小说家的散文”系列丛书的一种。
作者蒋子龙是文坛一位很特别的作家,1979年他创作并发表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这篇小说后来被誉为“改革文学”的开山之作,蒋子龙被称为“改革文学”作家的创始者和代表作家。《故事与事故》是他的散文集,以思辨、哲理、深度见长,分为“书写时代”“历史的成全”“混世界”“世相札记”等四辑。耄耋之年,作者仍能关注当下,放眼世界,在人间烟火中寻找有趣的灵魂。作品有几分豁达,更有几分人生阅历和思想沉淀后的旷放。内容所涉恣意,包罗万象,读来极为有趣,品一品颇有深意。
人类、人类,人是要分类的。
恐没有人能分得清现代人有多少类?我粗略一算就不下一百多种。单讲男人,就分熟男、剩男、面男(当下正吃香,成为未婚女性择偶新宠)、超男、型男、贱男、宅男、海归男、隐形男(来无影去无踪,神秘难测)、龙眼男(甜言蜜语,华而不实,肉薄核大)、玩具男、学术男、凤凰男、樱桃男(阴险狡诈,心机深沉)、便当男、牛奋男(勤勤恳恳,执着上进)、肌肉男、西瓜男(外表强大,内心脆弱)、苹果男(踏实平稳)、食草男、经济适用男、的哥、空哥、帅哥等。相对的,有多少类男人就有多少种女人,诸如孔雀女、优剩女、普相女、三不女、肉食女、败犬女、富婆、二奶、阿尔法女等等。
按人的质量还可分成绝品、珍品、上品、次品、废品等诸多等级。按人的习性又分为彩虹族、晨型族、婚活族、草莓族、寄托族、考研族、考证族、考碗族、FUN族(爱健身、注重心理、善于调理营养膳食)、NONO族(个性低调,喜欢说不)……若再参照“人以群分”的规则,那就无人能算得清现代“微信人”到底有多少群,大群里套着无数小群,小群里有无数“单发”……
分类,就是分化。越分越散。形散,心也散。此乃大势所趋。这是个分化的时代,又是个拉帮结派的时代。过去世界就是三大块:资本主义阵营、社会主义阵营、第三世界。如今则分成了多少山头?欧盟、东盟、七国集团、二十国峰会、金砖四国、环太平洋组织、大西洋联合体……一方面世界一体化,一方面又不停地分化和重组。
灾难、责任一体化,好处最好自己拿。
如此看来又岂止是人分“龙眼”“苹果”等诸型,世界上的国家也是各型各类。只是不要把地球弄成个“龙眼球”才好。
2010年的新年,我正在法国南部的小城戛纳。晚上在海边观看法国人的狂欢,到深夜熬不住了便回酒店睡觉。睡梦中突然被尖厉的警笛和狂乱的喊叫惊醒,起床到窗前向外看,从我的房间看不到海滩,但见到了火光和浓烟,以为是狂欢者不慎引起了火灾,倒头就又睡了。
第二天,陪同的法国朋友拿着当天的报纸对我说,昨晚新年夜的狂欢又引发了暴力,年轻人一共烧毁了1137辆汽车,所幸比去年创纪录的毁车1147辆少了10辆。我忽然想到莎士比亚太厉害了,他早就警告过:“狂暴的欢乐,得有狂暴的结局。”但我还是无比惊诧,问法国朋友,莫非你们年年的狂欢最后都转化为狂怒?又转化为狂砸,而被砸的又都是汽车?
法国朋友一时无法回答。现代发达的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又怎样解释人们由狂喜骤然就能转变为狂怒的呢?选择的发泄对象为什么又总是汽车呢?汽车不是现代人的最爱吗?尤其对男人来说,汽车简直就是用钢铁、电子和玻璃制成的“伟哥”,可带来强大、舒适和自由的感觉。年轻人结婚不是必须要有房有车吗?西方有的年轻人干脆就和自己的座驾结婚,认为四个轮子的汽车比两条腿的配偶更可靠。汽车改变了人的习性,改变了人对距离的感觉,可尽情享受速度带来的快感和不需要步行的自由……
这难道是由爱生恨?
如今恨汽车的人确实越来越多,中国媒体曾广泛报道过一位兰州老人,手拿砖头,站在兰州南滨河路金港城北门前的斑马线上,只要有车辆闯红灯经过,飞砖就砸,一晚上可砸30多辆。2007年,英国做了一项民意调查,评选十大最烂的现代发明,汽车就在其中。理由是它使城市无限扩张,扭曲了城市原本的意义,使人在街道上失去了尊严。
社会无疑已经进入汽车时代,但汽车时代的文明与秩序何时才能建立起来呢?
最近这几年,重庆或许是最令世人瞩目的城市,总有惊人之举,或发惊人之语。东方卫视报道,千人蹲位厕所亮相重庆,该厕占地三千平方米,全部由环保材料建成,可同时接纳上千人方便。因此号称世界上最大的厕所,正欲申报世界吉尼斯纪录。只是不知何时会有一千人恰好同时都憋得难受来如厕,届时这个巨无霸厕所四周的气味会如何?
有这等新奇事,而重庆市民钟运相却发觉自己竟不会笑了,经多方打听,知道深圳有一个教人笑的地方,便花费五千余元去学会了怎样笑。于2016年1月31日晚,“带领上百万市民,在重庆市人民广场一起大笑,笑走烦恼”。事后钟先生感慨良深,原来这个世界上忘记了怎么笑的人还真多,他想把重庆所有不快乐的人都集中起来,教大家学会笑。
先不说为什么重庆会有那么多人不会笑了,虽然这堪称又是“一项吉尼斯纪录”,只想问钟先生,带领百万人一起大笑是怎样的一种笑?是发自内心的畅快之笑,还是强笑、狂笑、傻笑、为笑而笑?凡事有度,大笑过度也可能会带来不良后果,不是有“乐极生悲”一说嘛。
科学家说,正常人在婴儿期每天会笑300次,10岁以后这个数字下降到平均6次,60岁以后平均就只有2.5次了。如果无缘无故地傻笑,则是老年痴呆症的先兆。痴呆比抑郁好不到哪里去。
也许是为了配合钟先生倡导的“大笑运动”,或者是为了给重庆人一起大笑提供一个理由,重庆市外经贸委主任王毅公开对媒体发布:“重庆人均身高将来要提高到一米八、一米九,而且要量化考核这个数据。”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重庆不寂寞。因为有重庆,中国不寂寞。
辑一 书写时代
“当代”的大门
文学的尊严与作家的福泽——感念《小说选刊》
谈枕边书
散文的时代
写小小说难在哪儿
读书一二三
“垫头”之作
文学艺术的用武之地
书是精神的阳光
辑二 历史的成全
共和国“长子”情结
岁月侵人不留痕
“老大姐”是一种口碑
“老乔”这一炮
篇小说
她终于挑了个“好瓜”
高晓声趣事
辑三 “混”世界
十字门
津沽趣谭
汕头奇物志
“混”出来的奇迹
听新疆人讲故事
托尔斯泰二题
辑四 世相札记
杂记
故事与事故
碎片
断片
葵花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