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上海吃客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48619574
  • 作      者:
    石磊
  • 出 版 社 :
    学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1-01
收藏
编辑推荐

吃客二字,灵光是灵光在一个“客”字上。待食物客客气气,谦退雍容,无微不至。此时此刻的上海,老克勒走地泛滥,而懂经吃客竟不常有。

于万丈红尘里,蓦然邂逅一枚两枚健饮健啖的吃客,在推杯换盏的间隙里,听他们谈上海繁花着锦的往事,讲生活的际遇起伏,是难得一见的人生乐事。除了食与客,“看病记”与“老上海的家教”两章,亦得自饭桌间吃客们的散漫话题,增添为上海生活精彩纷呈的独立篇章。

翻开墨卷书页,让我们与上海的这些人与事,开启一场美好的相遇吧。


展开
作者简介

石磊,上海作家,太太党人。

著有《太太党人》《好好爱》《向上海学习》《舌尖上的私房菜》《携一枚包子晃天下》《关于中年的千言万语》《上海饭局》《饮食笔记》,微信公众号“太太党人”。


展开
精彩书摘

戴大年先生 

晚春,于家中读了一册南怀瑾先生的传记,全书珠玉琳琅,不一而足,捡个细节讲讲。

南先生童年,母亲在家里煮饭,忽遇酱油见底,遣孩子去隔壁打碗酱油来。小南先生去了,返程途中,两手捧着扑扑满一碗酱油,一双眼睛紧紧盯着碗里的一摇三晃,好容易捧进家门,酱油却也晃完了。小南先生沮丧得不得了。母亲慈蔼,讲,捧着酱油走路,眼睛不能盯紧碗里,放开眼光来大步走路,就不会洒落酱油了。说完,母亲拿碗拿钱给小南先生,嘱他重新去打一碗。这一次,照着母亲的教导,成功了。

虽说是打酱油的故事,其实,人世间的大事小事,亦如碗里的酱油,越是盯得紧,越是洒得快,不如放开眼光怀抱,倒是更多一点可能,更多一点潇洒。

南先生是温州人,浙江人的家教,啧啧,一向是厉害的。

跟戴大年先生聊天。戴先生家,在离我家新乐路一箭之地的延庆路,延庆路 19 号,从前叫哥伦比亚公寓,现在楼下沿街开着两家水果铺。戴先生告诉我,水果铺的位子,从前是安置炮仗炉子的屋子,炮仗炉子,就是如今的热水锅炉,负责整栋公寓楼的供暖设备。哥伦比亚公寓对面,热气腾腾的小食铺,是如今我日日清晨殷勤前往的大饼油条豆腐花之家。

戴先生府上是松江泗泾,太祖公戴葵人是晚清名儒,设私塾。戴家跟史量才家是世交,前后四代人,超过一百年的交情,史量才是太祖公最得意的门生。到了戴先生父亲戴振东这一代,翩翩富家公子,仍是老《申报》的编辑,1949 年后留用于《解放日报》,戴先生谦称自己为小知识分子。戴先生母亲是川沙人,戴母童年,正值淞沪战争期间,日本人在南市扔炸弹轰炸,她跟随家人逃到租界来,躲在戴家的屋檐下,被戴家收留在亭子间。戴母只读过一年小学,字也认识不多,从小是织袜厂的童工。

戴先生跟我回忆:“父亲一生小心谨慎,惟一的不谨慎,是他当年每天从《解放日报》下班,带一本图书馆里的书回来,给我读书。这在当年是不得了的事情,全靠他跟报社图书馆管理员的私下交情。每天晚上偷偷摸摸带回来,第二天上班要交回去的,所以我就夜里拼命看书,15 支光的电灯,眼睛看坏了。父亲就是靠偷书出来给我们兄弟姐妹读,防止我们学坏的,这一点,现在回想起来,是我童年最大的一个教育支撑。

“父亲在家里,都是听母亲的,教导孩子,父亲总是笑笑不响,都是母亲耳提面命。我们兄弟姐妹在弄堂里白相,小孩子难免打架,我弟弟打输了,逃回家,母亲把门一关,拿弟弟推出门去,继续去打,不打赢,不要回来。

“我们孩子小时候写毛笔字,握笔姿势,都是母亲督导纠正,母亲自己并不写毛笔字,她的办法,是先去看熟父亲如何握笔如何写字,然后来督察我们小孩子,跟父亲的握笔是否一致,父亲倒是从来不管我们。”母慈如此,我听得泪目不已。

戴先生童年,六七岁左右,每晚父亲会讲一回《水浒传》给孩子听,父亲用他自己的语言讲的,孩子喜欢得不得了。有趣的是,“有些梁山好汉的名字,父亲都读错了,一直到我长大以后,才发现这一点,呼延灼的灼,父亲就读错了,我也跟着父亲的读音,还被同学笑话”。

“父亲喜欢晚饭时候吃点小老酒,五加皮之类,上海人所谓小乐惠,孩子跟父亲一起上桌吃饭,母亲通常是在我们吃到一半,才上桌来。我是长大以后才明白过来,母亲此举,其实是把困窘年代里,仅有的一点点荤菜,都省给丈夫和孩子们吃。我们兄弟,有时候在家里讲到父亲,一有不逊之词,母亲立刻呵斥,不许讲侬爷。

“饭桌子上,母亲的规矩是很严的。小孩子手要洗干净才可以上桌,筷子不能有长短,食饭不能有声响,弟弟吃饭时候看天花板,母亲是要打手心的。

“坐有坐相,立有立相,翘腿抖脚,都是严禁的。我记得很清楚,母亲从小教的,跟人讲话,眼睛要看着对方。我长大行商,与人谈判,都记得母亲的教导,眼睛看着对方,一是真诚,二是尊重对手。

“母亲自己没有读过多少书,对老师极度尊重,老师来家访,母亲完全是诚惶诚恐地对待老师,口头禅是,好好读书,听老师的话。

“不过,我们童年,父母只是教导孩子好好读书,完全没有对孩子的职业生涯有什么规划,没有的。那时候的人,读书似乎是一种修养,没有现在这么功利,读书是为了这个和那个,非常具体,非常计算。

“父亲对年轻人最高的评价是这样讲的,某某某,是世家子弟。一句话,讲到天花板了。”


展开
目录

目录


序 / 001


上海的吃

老前辈府上的食事纷纷 / 002

老派上海人 / 005

一人食,二人食,三人食 / 010

祖母的虾圆 / 016

吃客们 / 017

一朵梅雨诗 / 021

窈窕夜局 / 026

王孙的菜单 / 030

上海的营养三餐 / 033

一个人的法兰西 / 037

天使、藕汀、盐城狮子头 / 042

上海滩,吃中饭 / 046

暮春的笋豆、燕皮、小脚粽 / 054

酒肉和尚煨冬瓜盅 / 058

小姐是鲫鱼,姨太太是鳊鱼 / 062

茶楼,换糖,伦教糕,以及裁缝司务 / 065

荤粉皮 / 071

旧茶馆,樱笋厨,马后桃花马前雪 / 076

清福 / 079

黑木的晚饭 / 084


上海的人

上海杨家 / 088

一个人的文艺复兴 / 114

上海老男人的层峦叠嶂 / 132

法租界的旧信 / 138

小月团团古 / 144

男人都是高中生 / 149

民国男人们的闲情偶寄 / 152

礼拜六的好人好事 / 156

当女人领导男人 / 161

礼拜二的饮食摸索 / 162

包子三题 / 167

滔滔嫁女 / 174

礼拜三的娘舅 / 177

六太太 / 181

小楼轻寒 书声仍稠 / 195

滔滔的敦煌往事 / 200

乔老爷,乔奶奶 / 213


看病记

从装心脏支架开始的一次长征 / 230

一场轰轰烈烈的起死回生 / 238

90岁汪家伯伯跌倒后 / 245


拾珍:老上海的家教

戴大年先生 / 256

夏书亮先生 / 262

楼崚先生 / 271

俞远明先生 / 281


后记 / 290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