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在时光的角落里读你/读者丛书
0.00     定价 ¥ 4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226055403
  • 作      者:
    编者:读者丛书编辑组|责编:王建华
  • 出 版 社 :
    甘肃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4-01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期刊领先品牌”——《读者》杂志典藏精选。

《读者》杂志善于发掘人性中的真、善、美,体现人文关怀。《读者》在刊物内容及形式方面与时俱进,追求高品位、高质量,力求精品,并以其形式和内容的丰富性及多样性,赢得了各个年龄段和不同阶层读者的喜爱与拥护。发行量稳居中国期刊排名D一,亚洲期刊排名D一,世界综合性期刊排名第四。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中国期刊D一品牌”。

 

《读者丛书·中国文化读本》拥有众多名家作者,实力雄厚,走在文坛前沿。    

《读者丛书·中国文化读本》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作者队伍,如路遥、池莉、王蒙、麦家、苏童、 张炜、古龙、肖复兴、童庆炳、刘慈欣、白岩松等,一流作家提供一流的阅读体验,各种思想相互碰撞,文学性、可读性极强,读者不仅能提高文学素养,还能从内心深处感受中国文化的自信。

 

《读者丛书·中国文化读本》十年典藏精选,汇集众多名篇佳作,只愿为你献上一场文学盛宴。

《读者丛书·中国文化读本》创刊十年,被亿万读者奉为最佳心灵读本,典藏精选汇集了多篇精华篇章,每一篇都是经过时间淬炼,得到读者认可与喜爱的暖心佳作,十年精华文章汇于一册,只为向热爱文字的你,献上一场文化盛宴。

 

在时光的角落里阅读名家,激发亿万读者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在时光的角落里读你》这本随笔集,汇集了《读者丛书·中国文化读本》的多位知名作家,紧紧围绕“中国文化是时代精神的反映,引领时代的潮流”的主题,用温暖有力的文字,引领读者增强文化自信、上进心以及民族自豪感。

 

随书配有多幅精美彩插,纸张环保,为读者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极具珍藏价值。


展开
作者简介

《读者》杂志善于发掘人性中的真、善、美,体现人文关怀,以其形式和内容的丰富性及多样性,赢得了各个年龄段和不同阶层读者的喜爱与拥护,发行量稳居中国期刊排名D一,亚洲期刊排名D一,世界综合性期刊排名第四。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中国期刊D一品牌”。    


展开
内容介绍

《在时光的角落里读你》是一本极具可读性的散文集,书写文化坚守,谱写科学家奋斗历程,有名家个人成长的记录,在时光的角落里阅读名家,打动亿万读者。

展开
精彩书评

那些没有留下名字的塑匠、石匠、泥匠、画匠用坚韧的毅力和沉静的心愿,一代又一代,守护了她一千年。莫高窟带给人们的震撼,绝不应该只来自我们看到的惊艳壁画和彩塑,她更应是一种文化的力量!就算有一天她真的衰老了,这种力量也不应该消失,我一定要让她活下来。

——樊锦诗《厮守,一眼千年》

我愿意牵着文学的手,与它一起走下去。当我的手苍老的时候,我相信文学的手依然会新鲜明媚。这双手会带给我们对青春永恒的遐想,对朴素生活的热爱,对磨难的超然态度,对荣誉的自省,对未来的憧憬。

——迟子建《在温暖中流逝的美》

在一个清晨,我独自挑着一根竹扁担,一头是一个藤编的箱子,另一头是一个铺盖卷,迈着坚定的步子,翻山越岭,向龙岩城走去。山坡上的野花似乎开得特别鲜艳,山谷里的泉水也特别甘甜,天空中飞着的大雁也特别活跃。那一年我15岁。

——童庆炳《父亲的字据》


展开
精彩书摘

厮守,一眼千年

樊锦诗

敦,大也;煌,盛也。

那时,我第一次见到敦煌,见到黄昏时分古朴庄严的莫高窟。远方铁马风铃的鸣响,让我好似听到了敦煌与历史千年的耳语,窥见了她跨越千年的美。

1962年,我第一次到敦煌实习,当时满脑子都是那些一听就让人肃然起敬的名字:常书鸿先生、段文杰先生,等等。对我而言,敦煌就是神话的延续,他们就是神话中的人物啊!我和几个一起实习的同学跑进石窟,震惊到只剩下几个词来回重复使用,所有的语言都显得平淡无奇,再华丽的辞藻与之相比都黯然失色了,我满心满脑只有:“哎呀,太好了,太美了!”

虽然对大西北艰苦的环境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水土不服的无奈、上蹿下跳的老鼠,至今想起时仍心有余悸。到处都是土,连水都是苦的,实习期没满我就因生病而提前返校了,也没想着再回去。但没想到,可能就是注定要厮守的缘分,一年后我又被分配到敦煌文物研究所(现敦煌研究院的前身)。

说没有犹豫惶惑,那是假话,和北京相比,那里简直就是另一个世界—到处是苍凉的黄沙、无垠的戈壁滩和稀稀疏疏的骆驼刺。洞外面很破烂,里面很黑,没有门,没有楼梯,只能用树干插上树枝做成的“蜈蚣梯”爬进洞。爬上去后,还得用“蜈蚣梯”原路爬下来,很可怕。

我父母自然也是不乐意的,父亲甚至还写了一封信,让我转交学校领导,希望给我换个工作的地方。但是那个时候我哪里肯这样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才十多年,报效祖国、服从分配、到最艰苦的地方去,等等,都是影响青年人人生走向的主流价值观。

一开始,在这般庞大深邃的敦煌面前,我是羞怯的,恍若与初恋相见一般惶惑不安。相处一阵子后,才慢慢地、小心翼翼地把敦煌当成了“意中人”。

文物界的人,只要对文物怀有深深的爱,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去保护它。能守护敦煌,我太知足了。灿烂的阳光照耀在色彩绚丽的壁画和彩塑上,金碧辉煌,闪烁夺目。整个莫高窟就是一座巨大无比、藏满珠宝玉翠的宝库。这样动人可爱的“意中人”,已成为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怎么舍得离开呢?

我的爱好和想法,影响了远在武汉工作的我的丈夫老彭,他也是我的同学,理解我、支持我,也了解敦煌。他毅然放弃了心仪的武汉大学考古专业的教学工作,来到敦煌,来到我的身边。从此,我们俩相依相伴,相知相亲,共同守着敦煌。老彭热忱地投身敦煌学研究,直到生命的最后。

后来西部大开发,旅游大发展,从1999年开始,来敦煌欣赏壁画的人愈发多了,我一半是高兴,另一半又是担忧。我把洞窟当作“意中人”,游客数量的剧增却有可能让洞窟的容颜不可逆地逝去,壁画会渐渐变模糊,颜色也会慢慢褪去。

有一天,太阳升起,阳光普照敦煌,风沙包围中的莫高窟依旧安静从容,仰望之间,我莫名觉得心疼:静静沉睡了一千年,她的美丽、她含着泪的微笑,在漫长的岁月里无人可识,而现在,过量的美的惊羡者却很可能让她因脆弱而衰老。那些没有留下名字的塑匠、石匠、泥匠、画匠用坚韧的毅力和沉静的心愿,一代又一代,守护了她一千年。莫高窟带给人们的震撼,绝不应该只来自我们看到的惊艳壁画和彩塑,她更应是一种文化的力量!就算有一天她真的衰老了,这种力量也不应该消失,我一定要让她活下来。

煌,盛也!

当我知道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将她们永久保留下来的时候,我立即向甘肃省政府、国家文物局、科技部提出要进行数字化工程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特别重视莫高窟的保护。20世纪60年代,国家经济刚刚恢复,周恩来总理就特批了100多万元用于敦煌莫高窟的保护。后来国家更是给了充足的经费,让我们首先进行数字化的试验。现在敦煌已经有100多个洞窟实现了数字化—壁画的数字化、洞窟的3D模型搭建和崖体的三维重建,30个洞窟的数字资源的中英文版都已上线,并实现了全球共享。

我想和敦煌“厮守”下去不再是梦想,这已真真切切地成为现实!

敦煌艺术入门不难,她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人文学科,汇合交融了多样的文化元素,历史的多元、文化的多元、创作技法的多元,可谓大气魄、大胸怀。在改革开放之前,研究所关于敦煌学的研究就已在进行,但更多的是对壁画的临摹。说到真正的研究工作,还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因为搞科研的氛围变好了,文化交流更加频繁。正如一位哲人所说的:“我希望我的房子四周没有墙围着,窗子没有东西堵着,愿各国的文化之风自由地吹拂着它。但是我不会被任何风所吹倒。”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敦煌学研究的春天。

我很喜欢中唐第一百五十八窟的卧佛,每当心里有苦闷与烦恼时,都忍不住会走进这个洞窟,瞬间便能忘却许多烦恼。有时候,我甚至觉得敦煌已经成为我的生命了。

我脑海里常想着季羡林先生的诗:

我真想长期留在这里,

永远留在这里。

真好像在茫茫的人世间奔波了60多年,

才最后找到了一个归宿。

我还想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一代又一代有志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年轻人,面对极其艰苦的物质生活,面对苍茫戈壁的寂寞,披星戴月,前赴后继,践行着文物工作者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

而我也与我的前辈、同人一样,仍愿与这一眼千年的美“厮守”下去。

(摘自《读者》2019年第24期) 


展开
目录

厮守, 一眼千年 / 樊锦诗 

我的大爷爷 / 莫 言 

外婆的美学 / 李汉荣 

年夜思 / 冯骥才 

在中华书局的日子 / 赵声良 

改变 / 张 述 

太阳语 / 方英文 

在温暖中流逝的美 / 迟子建 

我们一定要怀念这个人 / 濮存昕 

深爱有长风, 我有你 / 浮海沉鱼 

“船上小学” 掌舵人 / 彬 彬 

吃水记 / 车承金 

我的父亲钱学森 / 钱永刚 

每一片绿叶都有黄金的质地 / 鲍尔吉·原野 

在时光的角落里读你 / 薛 淇 

医者钟南山 / 张明萌 

月照母亲回家路 / 刘 峰 

一所山村小学的变化 / 何 帆 

一只低速前进的蜗牛 / 王俊凯 

敬畏一粒米 / 林文钦 

舍得 / 赵海宁 

高海拔修行 / 毛晓琼 

再聪明, 也比不过真正热爱 / 郝景芳 

阿来: 酷到骨子里 / 姜 雯 

父亲的字据 / 童庆炳 

神奇的照亮 / 张 丰 

等待“飞天” 的日子 / 陈诗笺 高 达 

家教是一生的底色 / 芳 菲 

一夜张飞 / 马 良 

科学为梦, 一心为公 / 我是青龟 

消失的职业 / 苏 祈 

“一个人” 的篮球队 / 江不流 

想做就去做 / 陆庆屹 

奋斗者的答卷 / 陈 聪 

老皮 / 吴 静 

陆良八老 / 杜江茜 雷远东 

因为他是眼科医生 / 马宇平 

那一代人的读书功夫 / 苗振亚 

用生命转动“至强之光” / 陈 彬 张 超 

背对观众 / 雷晓宇 

在西藏当公务员 / 陈莉莉 

从娘子关到宇宙的可行性报告 / 江寒秋 

故宫男神王津的“钟情” / 刘 冕 

抹不去的“高光时刻” / 王 潇

一个诗人和他的留守儿童足球队 / 邢吟欢 

无悔今生不自愁 / 陆正明 

生活的滋味 / 青 果 

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