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传习,创新归真
藏族人民以其特有的智慧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绘画艺术——唐卡。经历千年风风雨雨依然鲜活如初,具有强烈的宗教艺术感染力和非凡的藏汉合璧风格。究其原因,用佛家的语言,那就是“相由心生”。国画则讲究“笔情墨趣”,这与郭店出土的战国竹简中“道始于情”的说法有相通之处,这些都说明“笔”和“情”的关系,“有情方动手,若吟始成篇”说的是作文,绘画何尝不是如此。唐卡以其独具匠心的构图和色彩,表达了藏族人民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正是绘画艺术的本质所在,因而成为藏族人民的文化标识。
唐卡艺术以线造型、以线传神、以线创美,又以气为本、以心为根,身口意与佛菩萨相应,这种以线的功力所创造的非凡艺术形式,引领、激励着藏民族一代代唐卡传人攀登一座座艺术高峰,可谓雪域高原的巅峰艺术。
唐卡被誉为“藏文化百科全书”,其题材内容以宗教为主,涉及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民间传说、世俗生活、建筑、医学、天文、历算等领域。相传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用自己的血液绘制了一幅吉祥天母女神像,这是民间传说中的第一幅唐卡。“唐卡起源于松赞干布时期,形成于多罗那他。16世纪多罗那他肇建了彭措林寺,在里面画了壁画以后,他的壁画画派、画风对西藏美术历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那么大的场面,每一个细节都非常专注。不管是人物、景物或者器物,方方面面都一丝不苟,非常精细。”西南民族大学教授杨嘉铭如是评价。
四川大学教授康·格桑益西说:“一幅唐卡的绘制,不仅是画师技艺水准的展示,也是画师人生精神理念、信仰追求、出世功德、心理素质的一次修炼和对神灵的膜拜过程。”
16世纪噶玛嘎孜画派的绘画大师司徒·曲吉迥乃曾说:“如法的绘制,清净的动机,精确的量度,虔诚的心,就是完美的修行。”
唐卡绘画技艺对于画面本身,是技法与虔诚的关系,是用技艺建构其宗教与信仰的神圣性。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觉囊唐卡孕育在绿水青山之中,是雪域高原众多唐卡画派的一种。它形成于觉囊派僧众的清净修行和信众对诸佛菩萨的虔诚供养,并伴随着觉囊文化脉象在雪域高原传承绵延至今。在觉囊绘画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它深深受到印度、尼泊尔、中国古代中原宫廷绘画的影响。在明暗渲染、烘托、勾勒等技艺上,明显吸纳了中国画的工笔绘画技艺,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地方绘画流派。因此,曾涌现出许多的民间画师和艺人,他们以高超的技巧绘出了不计其数的觉囊唐卡,或流散在民间,或保存在寺庙,或失落在国外,或薪尽火传。
觉囊派28代祖师多罗那他还专门撰写了绘制唐卡的理论经典著作,如《喜乐源泉》《修法宝源》等。唐卡艺术,首先是讲究上手性、切身性,强调“具身心智”;其次是要“技近乎道”。上手的技艺训练如果不能开启艺术经验,就还只是技,如果做不到切近于道,最终不过匠人之技耳。有深度、有温度的创作一定要基于身心的合一和深刻的感悟,要努力做到“一体天人,一体身心”。觉囊唐卡以不同的体感、量感、质感和色感有机组合,使这种艺术既有独到之处,又富有生动的脉象。同时,觉囊唐卡以其画风独特,笔调细腻,上色绚丽,做工精巧而名扬海内外。更重要的是觉囊唐卡的生命艺术之美、止观艺术之美、民生艺术之美,已成为雪域高原灿烂文化艺术中的一道美丽风景。觉囊唐卡历史悠久,自成一体,弥足珍贵,2014年6月被四川省政府公布为第四批非遗名录。
P1-3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