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人间大爱(温暖四处流传)
0.00     定价 ¥ 39.8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0729094
  • 作      者:
    作者:曾楚桥|责编:南芳
  • 出 版 社 :
    深圳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9-01
收藏
编辑推荐

义工,带着爱和希望前行。

展开
作者简介

曾楚桥,广东化州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六届网络作家班学员,广东省文学院第三届签约作家。曾获首届鲲鹏文学报告文学一等奖、深圳“百年小平”征文奖、第五届深圳青年文学奖、广东省青年文学奖短篇小说奖、第十届《作品》奖等。已出版短篇小说集《观生》和《幸福咒》。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为纪实文学作品,书中记录了陈淑莹、承明、简耀光、周毓斌、汪磊、徐勇、赵传宇、赵广军八人的爱心奉献故事。通过他们八人的爱心事迹讲述义工这个群体带着爱、梦想和希望前行,以自身的大爱默默地坚守,无私地帮助、鼓励他人,为他人带去爱和温暖的励志故事。他们当中有普通工薪族、有退休工人、有老板、有学生、还有护士等,职业或许不同,但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相同的闪光点,那就是大爱无疆和无私奉献,并希望把这种无私奉献精神能够继续传播下去。

展开
精彩书摘

陈淑莹:用爱延续光明的使者

 

据卫计委统计,我国目前约有400 万因角膜疾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供体角膜匮乏,我国每年仅实施3000 例角膜移植手术,数百万的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假如你因为害了角膜疾病而成了400 万盲人中的一个,世界在你眼前一黑,所在的白天都变成了黑夜,所有的东西只能成为一种回忆时,你是否觉得自己非常不幸呢?

假如你现在生活在深圳,我可以明白地告诉你,你也是非常幸运的。因为在深圳有一个延续光明的使者,她能够帮你找到眼角膜,让医生把你的眼睛治好,让你重新看到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这个延续光明的使者是一个女孩,她的名字叫陈淑莹。她目前的职业是:劝捐员。

你也许听说过这个女孩的名字,因为这个女孩曾经五次上过中央电视台。不只央视,其他很多媒体也给她做过专访,媒体对她的关注并不单因为她是中国第一个职业劝捐员,更多的是因为在这个女孩的心中充满关怀和爱。

什么叫职业劝捐员?

简单地说就是专门从事劝说临危病人把自己身体上有用的器官捐献出来的一份工作。正如陈淑莹在做客央视时所说的那样,这是一份几乎天天与死亡打交道的工作。也许很多人只看到围在陈淑莹身边的鲜花与掌声,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在掌声的背后,是怎样的辛酸和泪水?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问过陈淑莹这样一个问题:最初是什么原因促使你去做这项工作的?

陈淑莹在回答白岩松的问话时禁不住落下泪来,她对白岩松说:你去过西藏和内蒙古吗?你只要去过那两个地方,只要你看到那些一见面就给你磕头的盲人家属,你就明白我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份每天与死亡打交道的工作了。

陈淑莹又想起了那些在边疆的日子。

 

陈淑莹的边疆情结

1996 年7 月,19 岁的陈淑莹从广州护士学校护理专业毕业。这个来自广东梅州的女孩拒绝了学校分配的工作,只身来到深圳。凭着优异的毕业成绩,陈淑莹轻松进入了深圳市眼科医院工作,成为该院一个年轻的护士。

在深圳眼科医院,陈淑莹一干就是6 年。

6 年的光阴,无法用手指去数那些平凡的日日夜夜,但是枯燥单调的护士工作,却可以用眼睛去丈量:病房—饭堂—宿舍,三点连成一个等边三角形。每一条边都意味着相同的数字,不同的只是那些病人的面孔。

陈淑莹曾一度这样想过:人的一生也许就是一个平庸的等边三角形,一生出来就已经注定以60 度的弧线坠落在三角

形的另一条边上。

直到有一天,医院里有一个叫姚晓明的眼科医生告诉她,没有人规定人生是一个等边三角形,因为人生是一个圆,而圆上的点是无限的。

陈淑莹非常清楚地记得姚晓明说这句话时正是2002 年的8 月7 日。这一天,陈淑莹参加了深圳狮子会“视觉第一——中国行动”白内障复明手术医疗队,和姚晓明成为队友,随队前往内蒙古和西藏。

在陈淑莹他们的车子到达内蒙古喀拉沁旗时已是晌午一点,医疗队所有的人都顾不上吃饭就直接赶往当地的医院探望病人。在低矮的瓦房医院里,病房、走廊和过道上都挤满了等待手术的眼疾患者,男男女女混睡在水泥地上,房子的正中,摆放着一个大木盆,盆里装满了黄色的液体。当陈淑莹问当地的护士,那盆子里装着的是什么东西时,当地的护士告诉陈淑莹,那是病人的便盆。陈淑莹当即吃了一惊。当地的护士继而再告诉她,这些人知道可以动手术了,几天前就从家里赶了来,大家都在医院里守着,谁也不肯离开半步。

在这些人当中有一个小男孩,给陈淑莹的印象最深。小男孩也就七八岁光景,从小失明。陈淑莹觉得他非常可爱,非常讨人喜欢。他不像别的孩子见到陌生人就忸忸怩怩的、好像挺害羞的样子,他不会。当陈淑莹问他:“小弟弟,你想不想上学?”小男孩一听她的问话,眼圈立时就红了。当陈淑莹再跟他说:“小弟弟,等深圳的这些大夫把你眼睛治好了,就能看见东西了,能上学了,高不高兴?”这个时候,小男孩不说话了,片刻间竟哭出声来:“姐姐,我好想看看你们长得是啥样子的。”此情此景,陈淑莹再也受不住了,她一把抱住小男孩,一边流泪一边对小男孩说:“小弟弟你一定能上学的,我们会把你的眼睛治好的,你很快就会看到这些帮你做手术的深圳医生了!”

10 月8 日,医疗队开往西藏。大家刚到高原第一天,医疗队领队张建文就出现高原反应—— 轻度脑水肿。“我不行了,这是医疗队的经费,你们拿着,替我做好领队工作……”话还没有说完,人已经晕了过去。经抢救脱离危险后,张建文死活不肯听从大家要他先返回深圳的要求,“我不能一走了之,我倒也要倒在高原上”。无论大家怎么劝,张建文还是在高原坚持到最后。

和张建文不一样的是,陈淑莹的高原反应没有那么明显,但也折腾得她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由于工作时间长,晚上又睡不好,中午吃饭时,便禁不住反胃,要吐。她赶忙偷偷找个没人的地方才吐出来。同事们见她脸色极差,都劝她好好休息一下,但是她说:“你们都在干活,我自己一个人就算躺在床上,我能睡得着吗?”

队伍到达西藏山南的时候,正好赶上冬季的第一场大雪。茫茫大雪影响了当地的电力供应,也影响了医生们正常的手术工作。但是医院里的病人早已人满为患。很多藏族同胞是徒步走了几天才到达医院的,他们背着被子和做饭的工具,等候手术的时候干脆就睡在医院的地板上,走廊里到处都是等待手术的病人。

而医疗队停留时间有限,如果半天不来电,就可能有不少藏族同胞无法重见光明。怎么办呢?大家一致决定就算是用手电筒,也得加紧手术,争取为更多的藏族同胞恢复光明。

黄丽娜作为深圳眼科医院院长,她凭着过硬的技术,平生第一次在几支手电筒的照射下给一位大娘做了手术。在西藏为时9 天的光明行动中,医疗队为当地151 名藏族同胞成功地完成手术。尽管他们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但是陈淑莹还是感到有遗憾。陈淑莹至今一想起,心里就特别酸楚。

队伍还在西藏山南时,有一对母子,从医疗队到来的那一天起,40 多岁的儿子就天天背着他的母亲来到医院,一见到深圳的医生就跪下来求姚晓明他们给他的母亲治病。但是姚晓明知道他的母亲因为贻误治疗时机,属于青光眼绝对期,已不可能治愈了。

这真是一对可怜的母子,因为失明的母亲,没人肯嫁给儿子。40 多岁的人了,还是打光棍。因为母亲,他又不敢外出打工,家里穷得叮当响,除了一张木板床和一床破棉被之外,啥像样的东西也没有。

但是儿子还是天天背着他的母亲来,来了就朝医生们磕头,一边磕头一边哭:“深圳的好人哪,你们救救我妈吧,就算要我为你们做牛做马,我也愿意!”

陈淑莹哭了。

已届不惑之年的姚晓明博士,也流泪了。

医疗队所有的人都为他们母子俩难过。

就是在这一刻,有一个想法在陈淑莹的内心里悄悄地长出了嫩黄嫩黄的叶子:要是有更多的人抛弃那些传统的陈陋观念,在离开这个令人眷恋的世界之前捐出自己的眼角膜,那么不知有多少人可以从此走出黑暗迎向光明。

…………


展开
目录

陈淑莹:用爱延续光明的使者

承明:大爱温暖人间

简耀光:贵州大山里的香港义工

周毓斌:蜡炬成灰泪始干

汪磊:开在异国他邦的一朵玫瑰

徐勇:把爱留给大山

赵传宇:勇者无畏

赵广军:寒夜中不灭的灯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